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消毒供应室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械、敷料、用品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危。因此,提升医院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能力,为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本文对医院消毒供应室风险存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医院;风险管理;因素;消毒供应室;制度
一、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风险因素
对风险的预见性不到位。清毒供应室操作人员对各环节的隐患认识不到位,如在进行清洗的时候,对消毒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清洗剂选用不合适,浓度配比不标准,造成清洗不彻底,影响了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在包装环节中,选用的包装材料不符合标准,所用的包布没有实现一用一清洗,器械的包装松紧度不达标等,都会影响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
消毒灭菌设备仪器管理不当。使用消毒设备的时候,因为没有严格根据消毒操作的规程实施操作,而出现问题,如灭菌仪器仪表不准确、垫圈密封不严实、压力表及安全阀未定期监测,消毒设备仪表出现小问题维修不及时等。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包装的过程中,因为包装材料选择不合适,包布使用、装房容器不配套等原因,使得消毒后的医疗器械管理存在问题,影响了医疗器械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落实力度不够。一次性医疗用品在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回收等各个环节管理不到位,造成潜在的危害,如一次性医疗器械外包装出现裂缝后,容易导致受到灰尘的污染,从而影响卫生和消毒管理工作的质量。
替在隐患认识不足。对工作中各个环节潜在的隐患认识不足,如在清洗过程中,思想上不重视,清洗方法不规范、清洗分类不明确,洗涤剂与消毒剂选择不当、浓度不正确等,均可导致清洗不彻底,未清洗干净的物品往往会留有某些致病源或微粒异物,经灭菌后虽细菌被杀死,但残留在物品上可以产生热原。在包装中,操作前未洗手,物品包体积、重量超标,包装材料渗透性不强,包布没有做到一用一清洗,物品包包装的松紧度不适宜,随便打包等等,直接影响灭菌效果。
二、解决医院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策略
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各项制度,使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制度作为依据,避免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随意性。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在护理部、感控科的领导下,设立院、科两级风险管理办公室,将风险管理的职责分层落实。构建医院、科室的两级风险管理体制,实施不定期与随机的抽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及时的消除,以保证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加大对医疗护理安全的保障措施,对消毒供应室的潜在风险及风险事件做出科学的分析,以总结风险控制的措施。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议与要求,通过定期召开风险管理会议,提升消毒供应室管理的预防性。
提高风险的认知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制定防范措施。制定书面工作流程,供员工学习参考。建立科室质控小组采取巡查、督导等监管措施,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与反馈。
加大供应室人员专业培训力度。组织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学习《消毒技术规范》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使工作人员明确消毒供应室对预防医院院内感染的重要意义,明确医疗器械的处理方法、程序、相关要求,提升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大对风险管理的防范工作,提升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的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工作中注重“以人为本”原则,实行弹性排班。管理者根据每日工作量大小时限,随时调整护理人员的作息时间,根据年龄、个性特点、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适时采取按护士需求排班,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和最大潜能,大大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保证了工作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安全性,护士主动工作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研究合理的消毒供应工作流程,实行门诊、急诊、病房全方位下收下送服务,减轻一线工作人员的非专业性工作负担,使广大医护人员集中精力,专心为患者服务;在工作中,经常征求临床科室意见,根据临床需要,积极改进工作方法,采取集中供应、预约供应、特殊供应、紧急供应等各种服务方式,主动为临床解决困难。
加强质量控制力度。做好清洗流程的规范管理工作,通过严格的分类和规范的清洗,在合理使用多酶洗涤剂的前提下,对没有洗干净的器材要根据流程再次清洗。器材清洗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预防标准做好防护工作,同时要注意锐利器材的损伤等,保证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其次要抓好包装的质量,做到一人检查器材的清洗质量、数量,一人对保内的物品进行核对,当确认合格以后才能包装,包装完成后双方签字。要加大灭菌监管工作,通过加大对消毒员的培训力度,降低不当操作的影响。建立健全科学的消毒灭菌监控体系,落实各项监测制度,保证工作质量。
规范清洗程序关。①认真分类、规范清洗:尖锐物品与非尖锐物品、复杂与非复杂物品、导管类与非导管类等,各类物品根据其性质选择清洗方法,对复杂类物品(穿刺针、导管类)必须手工清洗,并制定清洗步骤和规程。②清洗前浸泡:根据物品的性质和污染程度使用多酶清洗剂。③做好自身防护:分检、清洗过程中必须做好标准预防,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双层手套,系防水围裙及袖套,穿防水鞋等,以预防感染,同时应注意锐器物损伤,确保自身安全。
做好灭菌后的运输和管理。做好器械包装完整性的检查,如果有破损、湿包、水渍等,须重新进行灭菌和包装。将无菌物品存放在洁净的环境中规范分类摆放。无菌器材发放时,需对器材名称、器材灭菌时间、有效期进行检查,按照顺序做好发放工作。需要通过车辆进行灭菌物品运送的时候,要选取密闭专用车辆。
提高风险管理力度。一次性医疗用品要设置专人进行管理,落实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验收、存储、保管、发放工作,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产品的清点、储存等,及时发现包装不规范、失效等物品,提升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风险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秀红. 加强供应室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J].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594-595.
[2]姜远平. 风险管理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8:376-377.
[3]殷玲琴,何东平,顾李琴. 加强风险管理 提高护理安全[J]. 内蒙古中医药,2012,24:43.
[4]尚军霞. 浅谈供应室的风险管理[J]. 青海医药杂志,2013,05:40-41.
[5]王雪.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的风险防范及自我防护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7:1893-1894.
【关键词】医院;风险管理;因素;消毒供应室;制度
一、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风险因素
对风险的预见性不到位。清毒供应室操作人员对各环节的隐患认识不到位,如在进行清洗的时候,对消毒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清洗剂选用不合适,浓度配比不标准,造成清洗不彻底,影响了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在包装环节中,选用的包装材料不符合标准,所用的包布没有实现一用一清洗,器械的包装松紧度不达标等,都会影响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
消毒灭菌设备仪器管理不当。使用消毒设备的时候,因为没有严格根据消毒操作的规程实施操作,而出现问题,如灭菌仪器仪表不准确、垫圈密封不严实、压力表及安全阀未定期监测,消毒设备仪表出现小问题维修不及时等。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包装的过程中,因为包装材料选择不合适,包布使用、装房容器不配套等原因,使得消毒后的医疗器械管理存在问题,影响了医疗器械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落实力度不够。一次性医疗用品在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回收等各个环节管理不到位,造成潜在的危害,如一次性医疗器械外包装出现裂缝后,容易导致受到灰尘的污染,从而影响卫生和消毒管理工作的质量。
替在隐患认识不足。对工作中各个环节潜在的隐患认识不足,如在清洗过程中,思想上不重视,清洗方法不规范、清洗分类不明确,洗涤剂与消毒剂选择不当、浓度不正确等,均可导致清洗不彻底,未清洗干净的物品往往会留有某些致病源或微粒异物,经灭菌后虽细菌被杀死,但残留在物品上可以产生热原。在包装中,操作前未洗手,物品包体积、重量超标,包装材料渗透性不强,包布没有做到一用一清洗,物品包包装的松紧度不适宜,随便打包等等,直接影响灭菌效果。
二、解决医院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策略
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各项制度,使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制度作为依据,避免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随意性。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在护理部、感控科的领导下,设立院、科两级风险管理办公室,将风险管理的职责分层落实。构建医院、科室的两级风险管理体制,实施不定期与随机的抽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及时的消除,以保证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加大对医疗护理安全的保障措施,对消毒供应室的潜在风险及风险事件做出科学的分析,以总结风险控制的措施。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议与要求,通过定期召开风险管理会议,提升消毒供应室管理的预防性。
提高风险的认知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制定防范措施。制定书面工作流程,供员工学习参考。建立科室质控小组采取巡查、督导等监管措施,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与反馈。
加大供应室人员专业培训力度。组织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学习《消毒技术规范》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使工作人员明确消毒供应室对预防医院院内感染的重要意义,明确医疗器械的处理方法、程序、相关要求,提升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大对风险管理的防范工作,提升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的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工作中注重“以人为本”原则,实行弹性排班。管理者根据每日工作量大小时限,随时调整护理人员的作息时间,根据年龄、个性特点、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适时采取按护士需求排班,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和最大潜能,大大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保证了工作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安全性,护士主动工作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研究合理的消毒供应工作流程,实行门诊、急诊、病房全方位下收下送服务,减轻一线工作人员的非专业性工作负担,使广大医护人员集中精力,专心为患者服务;在工作中,经常征求临床科室意见,根据临床需要,积极改进工作方法,采取集中供应、预约供应、特殊供应、紧急供应等各种服务方式,主动为临床解决困难。
加强质量控制力度。做好清洗流程的规范管理工作,通过严格的分类和规范的清洗,在合理使用多酶洗涤剂的前提下,对没有洗干净的器材要根据流程再次清洗。器材清洗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预防标准做好防护工作,同时要注意锐利器材的损伤等,保证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其次要抓好包装的质量,做到一人检查器材的清洗质量、数量,一人对保内的物品进行核对,当确认合格以后才能包装,包装完成后双方签字。要加大灭菌监管工作,通过加大对消毒员的培训力度,降低不当操作的影响。建立健全科学的消毒灭菌监控体系,落实各项监测制度,保证工作质量。
规范清洗程序关。①认真分类、规范清洗:尖锐物品与非尖锐物品、复杂与非复杂物品、导管类与非导管类等,各类物品根据其性质选择清洗方法,对复杂类物品(穿刺针、导管类)必须手工清洗,并制定清洗步骤和规程。②清洗前浸泡:根据物品的性质和污染程度使用多酶清洗剂。③做好自身防护:分检、清洗过程中必须做好标准预防,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双层手套,系防水围裙及袖套,穿防水鞋等,以预防感染,同时应注意锐器物损伤,确保自身安全。
做好灭菌后的运输和管理。做好器械包装完整性的检查,如果有破损、湿包、水渍等,须重新进行灭菌和包装。将无菌物品存放在洁净的环境中规范分类摆放。无菌器材发放时,需对器材名称、器材灭菌时间、有效期进行检查,按照顺序做好发放工作。需要通过车辆进行灭菌物品运送的时候,要选取密闭专用车辆。
提高风险管理力度。一次性医疗用品要设置专人进行管理,落实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验收、存储、保管、发放工作,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产品的清点、储存等,及时发现包装不规范、失效等物品,提升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风险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秀红. 加强供应室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J].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594-595.
[2]姜远平. 风险管理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8:376-377.
[3]殷玲琴,何东平,顾李琴. 加强风险管理 提高护理安全[J]. 内蒙古中医药,2012,24:43.
[4]尚军霞. 浅谈供应室的风险管理[J]. 青海医药杂志,2013,05:40-41.
[5]王雪.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的风险防范及自我防护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7:1893-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