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改革依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重点,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为目的。为此,新课标提出,小学数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即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因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那么,如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营造宽松学习平台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创造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载体。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师生、生生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研究,相互探讨,决不是把知识强加于学生。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打破举手回答同题的规矩,鼓励学生有问题站起来问,课堂上鼓励学生对老师和同学观点提出异议,同教师、同学之间进行争辩,可以抢答,可以补充,甚至对前人的理论或做法表示怀疑、反驳和否定。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时,学生探究84-49的算法。经过思考后,生1大胆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算法:“84接近80,49接近50,把84看做80,49看作50。80减50等于30,被减数少了4,减数多看了1。30加4再加1,结果等于35。”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了生1的发言,这时生2站起来补充:“我认为你的算法是对的,但如果84不变,把49看作50,84-50=34,34 1=35。这样算是不是快一些?”生1佩服的说:“是呀,还是你这样算更简便。”生2开心的说:“我也是在你的算法中得到启发,做了点调整。”这时全班响起了掌声,教师和同学们的掌声是送给他们的,更是送给全班每一个同学的。学生在学会倾听的同时,掌握了知识,感悟了方法。为营造这一良好氛围,首先,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次,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如有补充或修改,以尊重的态度站起来为其纠正。当同学答错时,决不允许讥笑。应当抱着尊重的态度为其改正。学生在交流、讨论、合作,有疑问、有猜想、有争说惊讶、有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参与学习。使他们敢想、敢说,智力得以发展,创新意识不断形成。
评价激励手段,使个性发展 “个性是创新的前提”,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往往活泼好动、不愿求同、敢于大胆怀疑,敢唱反调,不愿盲从。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树立“人人都有才,人人都成才”的教学理念,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发展的方向和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实践证明,学生的成功感、自豪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生群体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最有可信度,也让被评价的人更容易接受。在课堂上,利用排体效应,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褒扬,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动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创见,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以激励每位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使其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出来,营造一个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激发学生创新意愿
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遇事总爱问为什么,由于好奇心理的作用,他们总是“异想天开”“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等,这就是一种创新意识,或者说是创新意识的火花。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于是产生好奇:苹果为什么往地下掉,而不往天上飞?从此,他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极大兴趣,进而研究,发明了万有引力。所以,没有好奇,疑问,就产生不了兴趣,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探索。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以唤取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以疑激趣、以趣激欲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教师通过制造悬念,使其产生跃跃欲试、急于知道的迫切心理;有趣的设问,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现在,学生中厌学现象是很严重的,特别是学习数学,就更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就要设计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感兴趣,产生求知欲望。教学《鸽巢问题》时,教师组织学生做“抢凳子的游戏”引入课题。请4位同学上来,摆开3张凳子。老师宣布游戏规则:4位同学坐3张凳子,老师喊“开始”的时候,4个人每个人都必须坐在凳子上。允许有不同的坐法。(2,1,1)(3,1,0)(4,0,0)(2,2,0)公布结论:总有1张凳子上至少坐了2个人。理解“总有”和“至少”分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想知道这个原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原理。同学们的注意力便由此吸引到课堂上。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想象 没有观察能力就不可能创新,想象力能够使创新如虎添翼。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两位科学家的创造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由视觉引发了他们的想象、思维,从而进行反复实践、研究,终于有了万有引力、蒸汽机的发明。这种形象思维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它是建立在一种深刻的思考上。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让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逐步建立起来。留心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上面两位科学家就是因为留心观察,才有了后面的发明创造,否则,根本沒有观察到,哪来的思考,何谈发明创造?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思考、分析、想象。
结束语
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第一块基石,只有学生有了创新意识,他们才能去创新,学生的创造力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
(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锦林小学)
营造宽松学习平台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创造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载体。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师生、生生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研究,相互探讨,决不是把知识强加于学生。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打破举手回答同题的规矩,鼓励学生有问题站起来问,课堂上鼓励学生对老师和同学观点提出异议,同教师、同学之间进行争辩,可以抢答,可以补充,甚至对前人的理论或做法表示怀疑、反驳和否定。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时,学生探究84-49的算法。经过思考后,生1大胆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算法:“84接近80,49接近50,把84看做80,49看作50。80减50等于30,被减数少了4,减数多看了1。30加4再加1,结果等于35。”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了生1的发言,这时生2站起来补充:“我认为你的算法是对的,但如果84不变,把49看作50,84-50=34,34 1=35。这样算是不是快一些?”生1佩服的说:“是呀,还是你这样算更简便。”生2开心的说:“我也是在你的算法中得到启发,做了点调整。”这时全班响起了掌声,教师和同学们的掌声是送给他们的,更是送给全班每一个同学的。学生在学会倾听的同时,掌握了知识,感悟了方法。为营造这一良好氛围,首先,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次,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如有补充或修改,以尊重的态度站起来为其纠正。当同学答错时,决不允许讥笑。应当抱着尊重的态度为其改正。学生在交流、讨论、合作,有疑问、有猜想、有争说惊讶、有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参与学习。使他们敢想、敢说,智力得以发展,创新意识不断形成。
评价激励手段,使个性发展 “个性是创新的前提”,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往往活泼好动、不愿求同、敢于大胆怀疑,敢唱反调,不愿盲从。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树立“人人都有才,人人都成才”的教学理念,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发展的方向和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实践证明,学生的成功感、自豪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生群体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最有可信度,也让被评价的人更容易接受。在课堂上,利用排体效应,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褒扬,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动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创见,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以激励每位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使其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出来,营造一个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激发学生创新意愿
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遇事总爱问为什么,由于好奇心理的作用,他们总是“异想天开”“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等,这就是一种创新意识,或者说是创新意识的火花。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于是产生好奇:苹果为什么往地下掉,而不往天上飞?从此,他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极大兴趣,进而研究,发明了万有引力。所以,没有好奇,疑问,就产生不了兴趣,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探索。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以唤取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以疑激趣、以趣激欲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教师通过制造悬念,使其产生跃跃欲试、急于知道的迫切心理;有趣的设问,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现在,学生中厌学现象是很严重的,特别是学习数学,就更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就要设计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感兴趣,产生求知欲望。教学《鸽巢问题》时,教师组织学生做“抢凳子的游戏”引入课题。请4位同学上来,摆开3张凳子。老师宣布游戏规则:4位同学坐3张凳子,老师喊“开始”的时候,4个人每个人都必须坐在凳子上。允许有不同的坐法。(2,1,1)(3,1,0)(4,0,0)(2,2,0)公布结论:总有1张凳子上至少坐了2个人。理解“总有”和“至少”分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想知道这个原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原理。同学们的注意力便由此吸引到课堂上。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想象 没有观察能力就不可能创新,想象力能够使创新如虎添翼。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两位科学家的创造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由视觉引发了他们的想象、思维,从而进行反复实践、研究,终于有了万有引力、蒸汽机的发明。这种形象思维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它是建立在一种深刻的思考上。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让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逐步建立起来。留心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上面两位科学家就是因为留心观察,才有了后面的发明创造,否则,根本沒有观察到,哪来的思考,何谈发明创造?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思考、分析、想象。
结束语
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第一块基石,只有学生有了创新意识,他们才能去创新,学生的创造力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
(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锦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