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繁杂的理论简单、浅显,烦琐的例证情境化、通俗化,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缩短认知距离。教师也能通过网络等交流平台,增进师生的了解,巧用信息技术跨越时空间进行资源整合,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品德;信息技术;资源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因其具有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等独有的特点成为教师个性化教学设计,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以往以语言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学过程更加动态。日益丰富的网络资源也给教师备课、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学生在逼真的情景和网络资源中感悟、体验、内化,更好地激发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1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
1.1 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面蕴含着教师的教学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育对象采取灵活多变的导入方式,而恰当地运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进行巧妙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可以温故知新、诱发思考、陶冶情趣,催人奋进。如教授九年级“弘扬民族精神”一课时,课的开始播放“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实况,学生看得非常专注,主持人精炼的解说词让学生赞叹不已,大屏幕回放的人物事迹让学生感动地流下眼泪。然后笔者不失时机地提问:这些人物让人感动的原因是什么?引入民族精神。这种视听结合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兴趣盎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1.2 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倡导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的呈现,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笔者在讲“每个人的责任”一课时,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去敬老院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表演节目的一段视频材料,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重温当时的感动,体会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利益能给他人、社会带来温暖,也是每个人的责任。不用教师再做太多的说教,也能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1.3 化抽象为生动、繁杂为简单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社会科学,其中的概念、道理都是前人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如果教师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学生很难理解掌握这些概念、道理。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枯燥、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如在讲“学会调控情绪”一课时,教学难点是“情绪表达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由于学生年龄、心理、生活阅历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深刻理解这个道理,于是笔者给学生播放一段发泄情绪的Flash,其中的主人公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式发泄情绪,影响了周围人的感受和生活。动画诙谐幽默,学生在欢笑中了解了情绪表达时要注意的种种问题及给他人带来的危害,效果极佳,也巧妙了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具有传递信息量大,叙述简洁,高度概括等特点,它可以使教材的某些繁杂的理论通过画面直接表现出来,大量节省教师对基本事实、理论的分析时间,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练习、讨论交流,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保证。
1.4 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的结合
在思品课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不能相比的,但是信息技术也不可能代替其他的教学手段,只有把信息技术和其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相得益彰,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根据学生讨论过程结果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是在黑板上板书讨论结果等,及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教材中的情境、问题、内涵,活化教材,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本理论知识,完成教学目标,避免把思品课上成课件展示课。
2 巧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
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自主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要将信息技术与思品课教学有机整合,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
2.1 课前设立“时政点评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等媒介收集信息
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学好思品课的有效途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为此,笔者把课前“时政点评台”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为了做好“时政点评”,会主动关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栏目,会去浏览相关的新闻网站,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并运用课本知识点进行分析、点评。
同时笔者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讨论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所需资料,制成电子报刊,互相交流或在班上展示,共同讨论。
2.2 课后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思品课追求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特点,教学上要回归教材,更重要的是回归生活。课后实践探究活动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教学环节之一,因为这样的活动可以张扬其个性,突出其主体地位。
如在学习“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后,笔者让学生分为5组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各种问题。各组接到任务后,马上布置任务,各司其职,各显神通,通过各种网站、各种途径搜集相关信息,许多课件比教师的还要精美。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进行简单的提示和辅助,更多的是学生自主的互动和探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又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了解生活实际,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
3 巧用信息技术,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
网络成为当现代人们搜集查找信息的便捷工具,也为教师的备课、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开阔了师生的视野。网络盛行的一些聊天工具也为师生的交流沟通搭建了大好的平台。笔者建立班级QQ群,让学生加入QQ群,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进行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为学生答疑解惑,或是就某一问题在群中展开讨论。这种学习形式的变化,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促进记忆、积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许多误区,影响思品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恰到好处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中学)
关键词 思想品德;信息技术;资源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因其具有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等独有的特点成为教师个性化教学设计,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以往以语言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学过程更加动态。日益丰富的网络资源也给教师备课、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学生在逼真的情景和网络资源中感悟、体验、内化,更好地激发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1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
1.1 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面蕴含着教师的教学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育对象采取灵活多变的导入方式,而恰当地运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进行巧妙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可以温故知新、诱发思考、陶冶情趣,催人奋进。如教授九年级“弘扬民族精神”一课时,课的开始播放“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实况,学生看得非常专注,主持人精炼的解说词让学生赞叹不已,大屏幕回放的人物事迹让学生感动地流下眼泪。然后笔者不失时机地提问:这些人物让人感动的原因是什么?引入民族精神。这种视听结合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兴趣盎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1.2 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倡导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的呈现,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笔者在讲“每个人的责任”一课时,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去敬老院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表演节目的一段视频材料,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重温当时的感动,体会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利益能给他人、社会带来温暖,也是每个人的责任。不用教师再做太多的说教,也能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1.3 化抽象为生动、繁杂为简单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社会科学,其中的概念、道理都是前人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如果教师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学生很难理解掌握这些概念、道理。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枯燥、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如在讲“学会调控情绪”一课时,教学难点是“情绪表达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由于学生年龄、心理、生活阅历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深刻理解这个道理,于是笔者给学生播放一段发泄情绪的Flash,其中的主人公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式发泄情绪,影响了周围人的感受和生活。动画诙谐幽默,学生在欢笑中了解了情绪表达时要注意的种种问题及给他人带来的危害,效果极佳,也巧妙了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具有传递信息量大,叙述简洁,高度概括等特点,它可以使教材的某些繁杂的理论通过画面直接表现出来,大量节省教师对基本事实、理论的分析时间,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练习、讨论交流,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保证。
1.4 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的结合
在思品课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不能相比的,但是信息技术也不可能代替其他的教学手段,只有把信息技术和其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相得益彰,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根据学生讨论过程结果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是在黑板上板书讨论结果等,及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教材中的情境、问题、内涵,活化教材,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本理论知识,完成教学目标,避免把思品课上成课件展示课。
2 巧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
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自主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要将信息技术与思品课教学有机整合,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
2.1 课前设立“时政点评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等媒介收集信息
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学好思品课的有效途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为此,笔者把课前“时政点评台”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为了做好“时政点评”,会主动关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栏目,会去浏览相关的新闻网站,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并运用课本知识点进行分析、点评。
同时笔者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讨论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所需资料,制成电子报刊,互相交流或在班上展示,共同讨论。
2.2 课后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思品课追求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特点,教学上要回归教材,更重要的是回归生活。课后实践探究活动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教学环节之一,因为这样的活动可以张扬其个性,突出其主体地位。
如在学习“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后,笔者让学生分为5组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各种问题。各组接到任务后,马上布置任务,各司其职,各显神通,通过各种网站、各种途径搜集相关信息,许多课件比教师的还要精美。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进行简单的提示和辅助,更多的是学生自主的互动和探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又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了解生活实际,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
3 巧用信息技术,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
网络成为当现代人们搜集查找信息的便捷工具,也为教师的备课、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开阔了师生的视野。网络盛行的一些聊天工具也为师生的交流沟通搭建了大好的平台。笔者建立班级QQ群,让学生加入QQ群,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进行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为学生答疑解惑,或是就某一问题在群中展开讨论。这种学习形式的变化,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促进记忆、积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许多误区,影响思品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恰到好处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