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参与意识,创设平台与线索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堂与课后等环节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开展研究,促进历史学习成效提升。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主动参与意识 体现策略
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兼顾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渴望在学习活动中深度参与,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从而更加生动活泼地开展历史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效兼顾学生需求,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作为有力抓手,让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一、鼓励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服务学习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涵盖的知识量与知识面非常广。一段历史所包容的信息浩瀚巨大,学好历史必须充分认识所处时代及相关要素,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的有限容量。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鼓励学生课前充分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通过查阅工具书、走访相关人员及上网下载资料等多种路径,寻找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背景等诸多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搜集,《全国大动乱》教学中,笔者课前安排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既从网络中搜集有关全国各地“文革”期间的相关数据,又着眼于细微的角度,从自己家庭成员、周围人群所经历的“文革”着手,向他们了解本地区在“文革”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哪些方面受到了影响,对自身最为不利的方面是什么,等等。课前资料搜集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获得了生活中所涉及的相关信息内容,更具形象性和震撼力,对加强学习及理解效果意义重大。另外,在《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内容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针对外交和国防等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大量资料,为课堂学习探究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搭建平台合作研究问题
高中生在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对于高中生而言,在历史学习中会因为受到生活阅历、思维方式、思维角度等方面因素制约,看待问题形成的答案不一定完全科学准确,但是集中更多人的力量,大家一起合作开展学习,则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笔者鼓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相互探究、合作研究,以集体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突破历史学习的难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为学生搭建了合作学习的平台,有时候是按照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六到八人一组设置扁平化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讨论。有时候采取正反两方的形式设置一些观点存在差异的问题,按照各自支持的观点自动分成正方和反方,大家分成两个阵营各自寻找相关要素,对学习活动进行论证,这也是开展历史探究学习的有效平台。另外,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质疑中的一些问题,采取群策群力攻克难点的方式,组织大家一起讨论。不再局限于一个学习小组,而是全班一起上,这样的合作学习平台成为集聚大家智慧、突破历史学习难点的有效载体。实践证明,将学生的个体化历史学习转变为集体研究互动,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思维深度广度也得到拓展。
三、设置引领线索学生开展学习互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需要设置一定的线索,这样的线索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引领整篇教材的学习,二是统筹兼顾相关知识难点要点,三是具有思维的逻辑性。为了提高教学实际成效,教师应当在线索的设置上下工夫,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互动。例如《戊戌变法》教学中,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设置了思考题,要求学生针对戊戌变法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变法背景、变法遇到的最大阻力,以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必然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不仅使学生对戊戌变法自身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且结合变法的时代背景、社会发展状况,综合分析这一场变法运动其必然失败的结局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引导学生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另外,在《洋务运动》一课教学中,笔者也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局限性及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既全面分析洋务运动自身,又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相应问题。这样的教学引领,能够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逐层深入,让学生在思维探究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要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启迪学生古今对照深刻理解把握
学习历史一定要知古论今,要善于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受到启迪。新时期高中生正处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强化思想教育与历史辩证观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结合历史组织学生古今对照,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刻把握,同时提高学习的深入程度。在《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战争发生时中日两国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对比,再从建国后到现在中日两国在经济实力和军事能力方面的对比,引申出今日中日战争会是何种结局。这样的启发性问题打开了学生思维,让他们更加活跃,学生既充分研究了中日两国不同时期的军事经济实力对比,又从对比分析中感受到,经济、军事实力强大是中国屹立于民族之林,更好地发挥维护世界和平作用的基础性条件。学生不仅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而且增强了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青少年一代尤其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历史教师要充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历史分析中受到教育,特别是要古今对照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五、组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生主动参与,不仅体现在课堂环节,同样体现在课后活动之中。教师要组织一系列探究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发挥促进功能。课外组织探究活动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紧贴课堂教学进度,使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一脉相承;二是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无论是与生活中小的方面,还是社会发展中大的方面,都要选准契机将二者融合起来,使历史教学言之有物。例如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现代生活中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并从这些变化中深度发掘,感悟揭示的道理,尤其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等鲜明主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了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善于从历史现象中发现规律,寻找技巧,充分发挥历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吉新.合作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8).
[2]陈敏.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3).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主动参与意识 体现策略
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兼顾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渴望在学习活动中深度参与,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从而更加生动活泼地开展历史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效兼顾学生需求,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作为有力抓手,让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一、鼓励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服务学习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涵盖的知识量与知识面非常广。一段历史所包容的信息浩瀚巨大,学好历史必须充分认识所处时代及相关要素,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的有限容量。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鼓励学生课前充分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通过查阅工具书、走访相关人员及上网下载资料等多种路径,寻找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背景等诸多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搜集,《全国大动乱》教学中,笔者课前安排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既从网络中搜集有关全国各地“文革”期间的相关数据,又着眼于细微的角度,从自己家庭成员、周围人群所经历的“文革”着手,向他们了解本地区在“文革”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哪些方面受到了影响,对自身最为不利的方面是什么,等等。课前资料搜集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获得了生活中所涉及的相关信息内容,更具形象性和震撼力,对加强学习及理解效果意义重大。另外,在《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内容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针对外交和国防等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大量资料,为课堂学习探究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搭建平台合作研究问题
高中生在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对于高中生而言,在历史学习中会因为受到生活阅历、思维方式、思维角度等方面因素制约,看待问题形成的答案不一定完全科学准确,但是集中更多人的力量,大家一起合作开展学习,则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笔者鼓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相互探究、合作研究,以集体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突破历史学习的难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为学生搭建了合作学习的平台,有时候是按照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六到八人一组设置扁平化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讨论。有时候采取正反两方的形式设置一些观点存在差异的问题,按照各自支持的观点自动分成正方和反方,大家分成两个阵营各自寻找相关要素,对学习活动进行论证,这也是开展历史探究学习的有效平台。另外,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质疑中的一些问题,采取群策群力攻克难点的方式,组织大家一起讨论。不再局限于一个学习小组,而是全班一起上,这样的合作学习平台成为集聚大家智慧、突破历史学习难点的有效载体。实践证明,将学生的个体化历史学习转变为集体研究互动,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思维深度广度也得到拓展。
三、设置引领线索学生开展学习互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需要设置一定的线索,这样的线索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引领整篇教材的学习,二是统筹兼顾相关知识难点要点,三是具有思维的逻辑性。为了提高教学实际成效,教师应当在线索的设置上下工夫,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互动。例如《戊戌变法》教学中,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设置了思考题,要求学生针对戊戌变法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变法背景、变法遇到的最大阻力,以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必然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不仅使学生对戊戌变法自身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且结合变法的时代背景、社会发展状况,综合分析这一场变法运动其必然失败的结局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引导学生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另外,在《洋务运动》一课教学中,笔者也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局限性及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既全面分析洋务运动自身,又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相应问题。这样的教学引领,能够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逐层深入,让学生在思维探究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要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启迪学生古今对照深刻理解把握
学习历史一定要知古论今,要善于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受到启迪。新时期高中生正处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强化思想教育与历史辩证观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结合历史组织学生古今对照,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刻把握,同时提高学习的深入程度。在《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战争发生时中日两国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对比,再从建国后到现在中日两国在经济实力和军事能力方面的对比,引申出今日中日战争会是何种结局。这样的启发性问题打开了学生思维,让他们更加活跃,学生既充分研究了中日两国不同时期的军事经济实力对比,又从对比分析中感受到,经济、军事实力强大是中国屹立于民族之林,更好地发挥维护世界和平作用的基础性条件。学生不仅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而且增强了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青少年一代尤其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历史教师要充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历史分析中受到教育,特别是要古今对照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五、组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生主动参与,不仅体现在课堂环节,同样体现在课后活动之中。教师要组织一系列探究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发挥促进功能。课外组织探究活动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紧贴课堂教学进度,使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一脉相承;二是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无论是与生活中小的方面,还是社会发展中大的方面,都要选准契机将二者融合起来,使历史教学言之有物。例如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现代生活中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并从这些变化中深度发掘,感悟揭示的道理,尤其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等鲜明主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了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善于从历史现象中发现规律,寻找技巧,充分发挥历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吉新.合作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8).
[2]陈敏.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