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备课,我们自然会想到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等。对于备大纲、备教材,我们历来都很重视,能较好地把握大纲对章节或课时的教学要求,正确分析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但对于备课要备学生,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位老师在谈到教师的备课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叫做“备课要备到学生的心里去”。这是一句十分专业的话;也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备课要备到学生的心里去”,实际就是说出了备课的核心问题,说出了对备课的认识,说出了对备课的态度,说出了备课的标准。那么怎样才算是把课备到了学生的心里去了呢?如何直面课堂上的“学生”,如何巧妙利用“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化“学生”为难以预约的精彩呢?
一、要突出主体性
教学中,我们要真正改变以教论学、教师处中心地位的状态,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要“以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确定教材内容时,教师应进行思考:一是能够迷住我的学生心的是什么?(心理学选择原理——兴趣);二是我的学生需要什么?(目的论选择原理——有用);三是对我的学生来说什么重要?(价值论选择原理——价值)。真正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一落实,进而理解学生,教在心灵。
(一)我们要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首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搞满堂灌式教学。应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然这不等于让课堂成为放任自流的地方,而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教学设计以及适时的调整下有目标地进行。
(二)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俗话说“赶鸭子吃食”,必然适得其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应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为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备课活动中来,让学生拥有备课的发言权,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二、要关注差异性
(一)教师头脑中要始终有学生个性差异的意识
不同学生可能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个体特殊性,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正视学生个性差异,这样才能注意克服教学中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端。这就是我们说的“因人而异”。而且“十个指头,有长有短”,除个体差异外,可能不同教学班之间在学习风气、课堂氛围等方面有所差异,这就是集体差异。不管怎样,教师在备学生时头脑中始终要有差异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师要有分层教学意识
上面我们已谈到学生有差异,教师具备了差异意识后,在教学中应具有分层教学意识。即在目标定位上应各有侧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要因人而异,使之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为此教师要依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设计分层教学的教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难度的问题情境,以适应具有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具体操作最简单的就是体现在课堂提问上。
(三)教师要考虑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掌握程度的差异
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有三个层次:优秀学生可能达到创新层次,而后进生可能只达到基础层次,甚至有些学生基础层次都达不到,只理解个别的片断。当然这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优秀生可能对某些基础知识不理解,有些后进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创新思维,但不管哪个层次我们都必须分析其达到这个层次的原因和发展的可能性以及解决的方法、途径。
三、要注意全面性
教师在备学生时需要了解的学情是多方面的。我们除需要了解学生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外,还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性格气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等各方面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即备学生时还应注意全面性。只有在全面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备课才可以使我们的备课更好地从学生现实水平与发展可能出发来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防止将教学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更好地从学生的学习愿望、兴趣、实际需要出发来调整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避免过难或过易: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与形成新的技能等。这对我们备教材,教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要讲究科学性
真正的备学生,这不只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与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学生在本学科学习方面有多大的发展潜力,并据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案。因此“备学生”的前提首先是“备自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给自己一桶活水,即要求自己准备探究、钻研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我们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是否科学,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还决定我们对学生学习成长是引导还是误导。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备课时要预设学生的“未知”。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学生的“已知”,还应该预设学生的“未知”。对某一类题型而言,学生可能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还有哪些是可能不能解决的,教师应心中有数,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对过程要多作假设:学生会有什么反应?我又该如何引导?不妨多模拟些情境,使预设更有寬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预约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
“为学生设计教学”、把“备学生”真正落到实处,都指明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归根到底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备学生”应成为重要内容。只有真正的研究好了自己所教的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这样才能把课备到学生的心里去。
一、要突出主体性
教学中,我们要真正改变以教论学、教师处中心地位的状态,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要“以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确定教材内容时,教师应进行思考:一是能够迷住我的学生心的是什么?(心理学选择原理——兴趣);二是我的学生需要什么?(目的论选择原理——有用);三是对我的学生来说什么重要?(价值论选择原理——价值)。真正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一落实,进而理解学生,教在心灵。
(一)我们要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首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搞满堂灌式教学。应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然这不等于让课堂成为放任自流的地方,而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教学设计以及适时的调整下有目标地进行。
(二)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俗话说“赶鸭子吃食”,必然适得其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应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为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备课活动中来,让学生拥有备课的发言权,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二、要关注差异性
(一)教师头脑中要始终有学生个性差异的意识
不同学生可能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个体特殊性,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正视学生个性差异,这样才能注意克服教学中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端。这就是我们说的“因人而异”。而且“十个指头,有长有短”,除个体差异外,可能不同教学班之间在学习风气、课堂氛围等方面有所差异,这就是集体差异。不管怎样,教师在备学生时头脑中始终要有差异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师要有分层教学意识
上面我们已谈到学生有差异,教师具备了差异意识后,在教学中应具有分层教学意识。即在目标定位上应各有侧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要因人而异,使之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为此教师要依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设计分层教学的教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难度的问题情境,以适应具有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具体操作最简单的就是体现在课堂提问上。
(三)教师要考虑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掌握程度的差异
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有三个层次:优秀学生可能达到创新层次,而后进生可能只达到基础层次,甚至有些学生基础层次都达不到,只理解个别的片断。当然这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优秀生可能对某些基础知识不理解,有些后进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创新思维,但不管哪个层次我们都必须分析其达到这个层次的原因和发展的可能性以及解决的方法、途径。
三、要注意全面性
教师在备学生时需要了解的学情是多方面的。我们除需要了解学生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外,还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性格气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等各方面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即备学生时还应注意全面性。只有在全面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备课才可以使我们的备课更好地从学生现实水平与发展可能出发来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防止将教学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更好地从学生的学习愿望、兴趣、实际需要出发来调整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避免过难或过易: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与形成新的技能等。这对我们备教材,教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要讲究科学性
真正的备学生,这不只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与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学生在本学科学习方面有多大的发展潜力,并据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案。因此“备学生”的前提首先是“备自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给自己一桶活水,即要求自己准备探究、钻研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我们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是否科学,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还决定我们对学生学习成长是引导还是误导。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备课时要预设学生的“未知”。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学生的“已知”,还应该预设学生的“未知”。对某一类题型而言,学生可能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还有哪些是可能不能解决的,教师应心中有数,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对过程要多作假设:学生会有什么反应?我又该如何引导?不妨多模拟些情境,使预设更有寬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预约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
“为学生设计教学”、把“备学生”真正落到实处,都指明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归根到底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备学生”应成为重要内容。只有真正的研究好了自己所教的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这样才能把课备到学生的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