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有效,主阵地在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地方。“让每一堂课都成为有效课”,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责任!
关键词 化学 课堂 师生
一、激发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学实验特别是实验现象如魔术一般的五光十色,变化莫测,本身就很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化学实验显得尤其重要。怎样让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就“爱”上化学,如:第一节课,我在课堂上演示一些实验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如 “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绢”、“无中生有”、“水中生火”、“两棒相遇冒白烟”等有趣的化学“魔术”。学生急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自己能否操作?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高,兴趣很浓。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教师不但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刚开始学化学时,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不熟练,我就安排一些简单易操作,如 “点燃镁条”等简单小实验,学生初次动手做化学实验,实验中的现象让他们在课堂上欢呼起来,实验中即使是一点小小的成功也会让他们兴奋不已。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小实验,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高涨,为学好化学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在实验中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分别让学生亲自向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通过亲自实验,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教师再作分析、归纳,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奏
有效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实现的,脱离具体情景的学习往往导致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很明显,这一课堂改革提高了课堂效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后面的有效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保证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地发言,给他们提供一个广大而自由的空间发挥自己。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的用鼓励性眼神,动作,语言来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学生才有一定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迸发出创新知识的火花。这样才能从中表现自我,逐步成为有胆识,敢于探索的人。这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大障碍。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师生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保证。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
化学作为实验科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实验等实验内容很多很多,给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推理,在探索中学会归纳、学会整理,培养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探究的习惯,培养知识的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教材中呆板的知识,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及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才能使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落到实处。例如:白磷燃烧研究燃烧条件实验,在已有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发问:水中的白磷能不能燃烧呢?请改进实验(提示:根据燃烧的条件设计;分组讨论)。很多组同学设计出用制氧气装置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的补充实验。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实验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现象,明白了原来水中的物质满足了燃烧的两个条件也能燃烧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白磷燃烧时生成的白烟对人有刺激性,可以溶于水。你能进一步改进该实验使之更环保吗?
五、与实际联系,学以致用,是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
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得较广,教师要根据化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这样不仅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使学生感到学习所得、学有所用。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例如:联系当地出现焚烧稻草的行为进行环保教育,也谈到“温室效应”导致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这样,有效地拓展了课程资源,培育了学生思维。我认为,这应该是真正的“有效教学”,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化学 课堂 师生
一、激发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学实验特别是实验现象如魔术一般的五光十色,变化莫测,本身就很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化学实验显得尤其重要。怎样让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就“爱”上化学,如:第一节课,我在课堂上演示一些实验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如 “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绢”、“无中生有”、“水中生火”、“两棒相遇冒白烟”等有趣的化学“魔术”。学生急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自己能否操作?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高,兴趣很浓。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教师不但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刚开始学化学时,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不熟练,我就安排一些简单易操作,如 “点燃镁条”等简单小实验,学生初次动手做化学实验,实验中的现象让他们在课堂上欢呼起来,实验中即使是一点小小的成功也会让他们兴奋不已。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小实验,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高涨,为学好化学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在实验中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分别让学生亲自向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通过亲自实验,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教师再作分析、归纳,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奏
有效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实现的,脱离具体情景的学习往往导致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很明显,这一课堂改革提高了课堂效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后面的有效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保证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地发言,给他们提供一个广大而自由的空间发挥自己。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的用鼓励性眼神,动作,语言来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学生才有一定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迸发出创新知识的火花。这样才能从中表现自我,逐步成为有胆识,敢于探索的人。这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大障碍。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师生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保证。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
化学作为实验科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实验等实验内容很多很多,给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推理,在探索中学会归纳、学会整理,培养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探究的习惯,培养知识的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教材中呆板的知识,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及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才能使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落到实处。例如:白磷燃烧研究燃烧条件实验,在已有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发问:水中的白磷能不能燃烧呢?请改进实验(提示:根据燃烧的条件设计;分组讨论)。很多组同学设计出用制氧气装置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的补充实验。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实验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现象,明白了原来水中的物质满足了燃烧的两个条件也能燃烧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白磷燃烧时生成的白烟对人有刺激性,可以溶于水。你能进一步改进该实验使之更环保吗?
五、与实际联系,学以致用,是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
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得较广,教师要根据化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这样不仅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使学生感到学习所得、学有所用。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例如:联系当地出现焚烧稻草的行为进行环保教育,也谈到“温室效应”导致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这样,有效地拓展了课程资源,培育了学生思维。我认为,这应该是真正的“有效教学”,是真正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