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策略初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也就是简单的“刺激——反应”问答模式。表面上课堂气氛挺热闹,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体现,智力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创新思维也没有得到充分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真正实现这一转变,笔者认为重点之一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难点在于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笔者通过总结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日常听课和上课的经验,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策略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从生活经验中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日常的家庭、学校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尤其是从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体中接触了大量的地理现象,已经形成了许多地理学科理论知识的“前概念”。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利用相关的“前概念”作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可以让爬过山的学生说说山麓和山顶的气温差异,再提醒学生比较山麓某点A、山顶B两点距离太阳的远近。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认知冲突:按理说地球表面离太阳越近的地点应该越热,而事实是山顶B点的气温低于山麓A点。这一认知冲突会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大气的热量是不是来自太阳?如果是,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便可以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展开。
  又如,学习时差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看在我国举行的足球赛事大多是在白天,而看一些欧洲足球联赛的时候经常是在后半夜。学生容易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会在后半夜踢球呢?这种现象跟时差有什么关系呢?学习昼夜长短变化的相关内容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提问:夏天早上6:00起床发现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晚上6:00还挂在西边天空没有落下去;冬天早上6:00起床,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晚上6:00太阳早就落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通过地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实验往往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用直观的实验现象呈现出来,学生从中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发现并探究实验所提示的问题。人教版必修1为自然地理部分,有很强的理科性质,可以利用教材现有实验或者教师设计科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学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设计一个小实验:(1)准备一块有一定厚度的紫砂泥长方形代表地壳(具有可塑性);(2)两手向中间水平挤压,紫砂泥会向上或者向下弯曲,相当于地质构造中的背斜和向斜;(3)提醒学生观察弯曲处的情况,凸起处发现裂缝,凹陷处压实。实验进行到这里,引导学生思考:皱褶有几种基本形态?各自将会发育成什么样的地貌?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能够轻松突破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知识难点。
  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加社会经验,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而且容易被引入活动本身所隐含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调查问卷、采访问题,自主分配任务,搜集相关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实践,团队合作,发现和探究问题。
  例如,在学习必修2《城市》相关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假日调查城市内部的功能区分布状况,看看是否存在CBD?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污染源在哪里?城市里面各处的地价情况如何?商业网点如何分布?通过社会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养成关心社会动态、关注热点事件的习惯,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四、从学科知识联系中创设问题情境
  新的高中课程结构中,地理科目中的模块1为自然地理部分,当中的内容经常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科目的原理和规律;模块2和模块3分别为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与思想政治和历史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其他各科已学知识和本学科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学习《存在生命的行星》时,教师可以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作出假设:假设地球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位置不是第三颗,而是距离太阳更近的水星或者更远的天王星的位置;假设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增大或者缩小到现在的N倍,地球上的生命还能存在吗?学生进行合理推理后容易产生以下疑问:那样的地球表面温度和大气状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生命还能存在吗?目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是什么呢?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课堂上的“意外”,创设问题情境,呈现“无法预约的精彩”。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重要。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英语的阅读能力在英语语言技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检验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著名学者柯鲁克先生曾一再主张把英语的大量阅读当作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我们目前对课本阅读文章的处理通常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课,要求教材与教学要统一,不能相对地独立起来,而传统的教学恰恰是很单一的教学。另外,很多教师教学时也与当代艺术的多元化理念相脱节,不能体现时代性,也不能体现当今的形态和观念。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除了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还要创造性地对学生教学,让学生掌握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形成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用活跃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学习,细心体会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课程目标的变革,更是学习方法的革新。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是示范、演练、讲练相结合,以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为主,忽视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倡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标准。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巧妙设计教学任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对新知
美术课程是一门中小学必修的艺术课程,可长期以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没有足够重视这门学科,觉得美术是无关紧要的副科,美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也是困难重重。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也越来越重视那些被称作“豆芽科”的教学,但在农村课程改革相对滞后,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要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研究,下面笔者就如何改进农村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构建美术高效课堂谈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应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多媒体档案数字化;二是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开发利用;三是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呈网络化,以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四是要保
英语学习,词汇是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基础,要想获得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很困难的。因为单词如果记不住,就根本谈不上连词成句,更谈不上运用英语去交际。学生掌握词汇的数量,基本上反映了其英语水平的高低。所以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必须把词汇教学放到突出地位。要想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采取适当的词汇教学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一、形音结合  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读音规则及运用读音规则记忆单词的方法。“多数单
张炜借助中国传统价值取向,对陷入生存危机和道德沦丧双重困境的人类进行精神拯救,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启蒙意义.
案例一:  2012年11月15日,陈老师给五年级学生上体育课,做好准备活动,讲清注意事项之后,开始进行100米跑测试。当轮到女生杨某跑步时,冲刺时她没有平衡好身体摔倒在地,当场脚踝肿大。陈老师连忙将其背到学校医务室,校医说要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陈老师又赶紧打的将杨某送至医院检查治疗,期間打电话向学校领导汇报情况并通知学生家长。医院诊断学生趾骨骨裂,打了石膏。  第二天杨某的父母到了学校,找到学校
近年来,小学的数学实验教材做了很大的调整,与以前的教材变化很大,在内容上,特别是几何内容,教材涉及的知识面更广、更深,与中学教材有了更好的衔接。小学教师怎样把握几何知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哪些训练应为将来中学的学习埋下伏笔?中学教师遇到学生小学学过的内容,怎样有效地衔接?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会一直贯穿整个数学的教学过程。对于思维能力的训练,小学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合情推理能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师德建设方面出现了不良倾向,因此有必要从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考评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