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被掩埋的声音和文化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uoq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早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在他的《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学家帕尔默也曾在《现代语言学导论》一书中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輔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历史辉煌,文化灿烂,各种文化在甘肃方言这个符号系统里都有充分的表现和反映,不同地域的语言,传达着这方土地丰富的文化信息。调查语言便是挖掘文化,依托兰州城市学院副校长、教授莫超的国家项目资金支持,由兰州城市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丝绸之路》杂志社、中国甘肃网、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甘肃分会、陇中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调查活动便是基于此而开展的一次文化考察。
  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调查活动全程考察成员15人,分别为兰州城市学院副校长莫超、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总编辑胡政平、甘肃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张存学、《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冯玉雷、兰州画院特聘画家张巨鸿、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成兆文、《甘肃社会科学》副主编巨虹、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赵小钧、《丝绸之路》杂志社副主编马玉蕻、《丝绸之路》杂志社副主编杨文远、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助教李泽琴、《丝绸之路》杂志社编辑马晓慧、《丝绸之路》杂志社美术编辑伏晓艳、中国甘肃网记者赵凌艺、司乘陈玮林。中国甘肃网总编辑张振宇,秦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蔡进仓,静宁文化学者王知三,隆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刘世友,宁夏师范学院教授武淑莲,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贾国江等人参加局部考察。4月2~8日,考察历经七天,行程1050公里,跨越甘肃、宁夏两省,从兰州到天水市秦安县,再到平凉市静宁县,然后越甘肃界到宁夏隆德县,最后在定西市座谈总结后返回兰州。
  秦安:千年历史的穿越
  4月2日清晨8点,考察团一行出兰州,迎着朝阳一路向东。过定西,经华家岭、马营、通渭,中午抵达此次考察的第一站——秦安。
  午饭后,稍作休整,考察工作便拉开序幕。首先是方言调查、采访与座谈,考察队伍兵分两路:莫超教授带领几个相关工作人员采访胡政平总编的高龄父母,胡老先生老两口是地道的秦安人,90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他们用秦安方言讲“古经”、唱民歌,生动展示了秦安方言的特色与魅力。其余考察人员在秦安县委宣传部蔡进仓副部长一行的陪同下与当地的几位老文化人座谈。座谈会采用随意的聊天式交流方式,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听和问。李天福、薛荣祺、王文杰三位本地文化通,均为七八十岁的老人,座谈期间情绪激动,侃侃而谈。他们用地道的秦安方言讲本地古老的传说故事,讲秦安本土名人胡缵宗、安维峻等人物轶事,讲当地流传的对联、笑话……老人们讲得尽兴,我们听得入迷。可惜时间有限,只能仓促结束这次简短而生动的座谈。
  其次是参观。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博物馆是必然要去的地方。被誉为“羲里娲乡”的秦安,其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繁多、精美纷呈,尤其是史前彩陶独具特色和代表性。馆藏书画展中收藏有胡缵宗、安维峻、何绍基等人珍贵手迹,令人叹为观止。
  接着,考察团匆匆参观了国宝单位兴国寺和文庙。兴国寺是甘肃省内一座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元代古建筑群。明嘉靖年间(1522~1566),胡缵宗为寺题额“兴国寺”,又挥书“般若”匾额,从此地方人称大雄宝殿为“般若殿”。殿内梁架结构采用了元代首创的斜梁构件,结构稳固,颇具特色。文庙始建于元代,是天水市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崇圣尊孔之地和甘肃省内唯一一家塑有孔子塑像的庙宇。院内古柏森森,其中一棵千年老柏参天蔽日,仿佛向我们诉说着这里古老的历史。
  4月3日,前夜一场春雨,秦安大地一片湿润。考察团离开县城,车沿葫芦河岸逶迤行进,穿锁子峡,过叶堡、安伏,越十几里锦带峡,至莲花镇,再沿倒流的略阳川水东行,抵“娲皇故里”陇城镇。时值清明,考察团先去女娲祠集体祭拜先祖女娲,听82岁老人讲女娲故事、唱三国戏。秦汉以来,秦安一直是女娲的祭祀地,历经数千年绵延发展,已形成富有独特地域文化魅力的女娲祭祀典礼。2010年,女娲祭祀仪式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接着,考察团踏访八卦城、街亭古战场遗址。街亭是关陇大道的咽喉之地,三国时,诸葛亮派参军马谡为先锋、王平为副将固守街亭,因马谡违背诸葛亮布署,又不听王平劝阻,自作主张,失了街亭。街亭一战,蜀军主力溃败,导致诸葛亮初出祁山全局失败。诸葛亮回到汉中,依照军法,“挥泪斩马谡”。如今,在陇城镇建有一座六角亭,亭前立有一块石碑,碑名“三国古战场遗址——街亭”由习仲勋题写。
  最后,我们去参观大地湾遗址博物馆。龙头山下大地湾,凤山脚下秦安城。龙头山、凤山绵延60里合为龙凤山,呈伏羲女娲相交之势。大地湾是清水河流域乃至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重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将传统意义上“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整整向前推进了3000年,从而使中华民族拥有了8000年辉煌的文化史。大地湾以六项考古之“最”震惊了世界,向世界又一次展示了中华大地璀璨夺目的史前文明。
  秦安匆匆一天半,8000年厚重的历史人文如一幅幅画卷在我们面前次第打开,旷烁古今之韵,跨越时空之美。难怪有专家称:“看古代中国历史文化,1000年看北京,5000年看西安,8000年看秦安。”
  静宁:倾听大地的声音
  4月3日晚,考察团一行抵达静宁县。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关陇民俗研究会执行理事长、民俗文化学者王知三一直致力于静宁地方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推介,现已年至古稀的他依旧为静宁地方文化执着奔波、热情宣传。这次在静宁的考察活动也是得利于他的积极联络。
  4月4日,在王老师的陪同下,我们先去参观静宁县博物馆,亲眼看到了在图片中多次见到的“静宁七宝”,还参观了静宁县博物馆自己设计制作的“火土之艺”陶片展。那些各个文化层、各种花色纹饰的陶片被连缀在一起,无声无息,却又仿佛是历史的交响。   接着,去踏访威戎古城遗址。历史上的西北曾是诸多少数民族的衍生地,戎族便是其中之一。之所以取名威戎,据说是中原王朝为震慑西戎长期骚扰,为“威震西戎”之意。威戎镇,相传在西周和秦初是戎族人的国都。这里曾有一座“紫禁城”,是戎族首领的皇城。时光流逝,历经岁月风雨,古城已踪迹全无。走进现在的威戎村,要不是王老师讲解比划和在地面上绘图,我们根本看不出这里曾经是一座古城。距此不远的方城是当年先民们的生活区,却也仅见于文献记载,如今看到的是大片的苹果园。我们走进园地,黄土地上能看到残留的零星瓦片。当带着一身泥土离开时,正值黄昏。夕阳西下,葫芦河披一身金色,娓娓而流,无声诉说。
  4月5日,离开静宁县城向西行五六公里,便到了关道岔驿站。关道岔因地处陇口要道,古丝绸之路有4公里路段从本岔九龙山下经过,古曰“官道”而得名“官道岔”,“文革”时期改为“关道岔”。丝绸之路分北线、中线、南线三条线路。静宁是属于北线的中路这一线,即由长安(东汉时由洛阳至关中)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经隆德的沙塘、神林、联财到静宁,然后由静宁过关道岔、出吴家湾到红寺路口,再到会宁、兰州。古往今来,关道岔交通便利,商运繁忙,军旅频频,文化流通,影响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如今,丝路古道已被梯田沟壑和村庄隐没,但歇马亭、望路柳等遗留依旧证明着这条古道曾经的兴衰……依托关道岔的重要地理位置和特色,静宁县八里镇深度挖掘丝绸之路文化和多彩的民俗文化,关道岔村和大路村显得宁静而有生气,九龙山民俗文化博物馆古色古香,一幅幅突现青砖青瓦文化的造型和图案,成为美丽乡村的一大亮点。
  在静宁考察的两天中,我们忙里偷闲,于参观间隙召开了两次座谈会,其中一次静宁县刘贵香副县长亲自来参加。大家倾听老人和故事员讲静宁方言的演变和民间故事,围绕静宁方言、历史、民俗等展开讨论。
  葫芦河哺育下的静宁文化厚重,踏威戎古城,走丝路驿站,我们以一颗虔诚的心匍匐而行,真正倾听到了大地的声音,感觉到了历史的心跳。
  隆德:跨越地域的文化碰撞
  4月5日下午,考察团到达宁夏隆德县。在隆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刘世友一行的陪同下,先参观了隆德县文物研究所,接着与当地语言文化学者、文物专家等进行座谈。隆德县位于宁南边陲、六盘山西麓,自古有“关陇锁钥”之称,为各少数民族活动之地。隆德出土的历史文物与中原同类器物相似,从侧面说明,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古代文化与中原文化逐渐统一。隆德县民俗文化也是典型的中原文化,隆德方言属中原官话陇中片,语言生动而富有内涵,比喻用法较多,保持古词多,现在通用的许多词汇能在明清小说中找到源头。座谈会上,大家交流探討,认为方言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要唤醒民众意识,让他们觉得讲方言不再是“土”,而是“古”。
  4月6日清晨,考察团一行趋车抵达六盘山东侧,踏访瓦亭古城和三关口。瓦亭古城地处固原市南45公里的泾源县大湾乡境内,北靠瓦亭长峡,南临三关要塞,六盘山横亘西侧,泾水蜿蜒东去,翠峰环绕,深谷险阻,是关中通往塞外的重要军事屏障。这里自汉唐起就雄踞萧关古道,是历史上西北地区的重要关隘之一。三关即习惯上说的西越六盘、南逾陇山必达制胜关,北出塞外必过瓦亭关。三关为东进关中之口,后人称三关口。三关口古名弹筝峡,又称金佛峡,其北即瓦亭。丝绸之路东段逾越陇山的南、中、北三道,在固原境内主要有两条线。一条是北道,经固原、须弥山,直抵靖远。除北道外,中道也在固原境内,经和尚铺、隆德,直抵静宁。清代著名文化人祁韵士嘉庆九年(1804)被贬谪于伊犁,在他的《万里行程记》中记载了当年途经丝绸之路的走向为……平凉府—安国镇—瓦亭驿—六盘山—隆德县—神林铺—静宁州……瓦亭即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关隘。
  下午,我们去参观传统村落红崖村。红崖村位于隆德县城关镇,距县城仅0.5公里,东靠六盘山西麓的清凉世界,依山傍水,绿树环绕,环境清幽。历史上的红崖村,曾数次成为争夺隆德县城的指挥中心,如宋金争夺德顺军之战、成吉思汗拔德顺州、李自成攻占隆德城等,都曾在红崖村安营扎寨。如今,隆德县打造的红崖村老巷子以其良好的地形地貌、独特的村落风情和多元的民俗风情凝聚了淳朴的六盘山民俗文化。行走于古村落,老树、古钟、枯井、砖雕照壁、拴马槽、红灯笼、戏台等在我们面前一一展现,古朴生动,别具一格,构成了一幅优美的乡野画卷。
  六盘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泽东曾在这里写下了著名诗篇《清平乐·六盘山》,使六盘山名扬四海。4月7日上午,考察团登临六盘山顶,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聆听长征故事,重温红色记忆。
  从静宁到隆德,虽已由甘肃跨省进入宁夏,但我们却没有任何地域分隔的陌生和差异感,方言相通,河脉相连,历史在这里承接,文化在这里碰撞,我们的交流和踏访依旧畅通而活跃。
  定西:诗与歌的交响
  4月7月下午,蒙蒙细雨中,考察团抵达此行的最后一站定西市。首先去安定区文化馆参观了民俗文化展及考古文物展。
  4月8日一大早,考察团步入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在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贾国江及陇中文化研究所所长连振波一行的陪同下,参观美丽的校园。定西师专成立于2003年,2014年,学校在合并定西市卫校的基础上并入甘肃中医药大学建立定西校区。校园依山带水,环境幽雅,悠悠洮河穿境而过,平添了一道美丽而独特的风景。贾校长热衷文化、酷爱文学,不但是一位对学校管理有方的领导,还是一位文化学者和诗人。他在繁忙之中一直关注着考察团的行程和足迹,以至在我们到来前夜梦中见到考察团队,醒后激动无比,遂作成《走了》一诗。
  10点,座谈会在定西师专图书馆按时召开。定西市委宣传部、定西市文联、定西市文广新局、定西师专宣传部、陇中文化研究所等单位领导及学生代表50多人参会,贾校长热情洋溢地向考察团致欢迎辞并赠书。考察团成员逐一作交流发言后,赵小钧老师现场发挥,为贾校长诗集中的第一首诗《纯美之音》谱曲并演唱,代表考察团为热情的定西文化人献上了一份独特的礼物,也为此次考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4月8日下午,考察团一行顺利返回兰州。虽然这趟行程在地图上只是画了一个小小的圆圈,而于我们却是一场神圣的文化寻觅和行走。时代在不断前进,语言的整合和演进同样不可扭转。一些方言在慢慢淡出人们生活的同时,一些新的语言和词汇又在不断产生。即将淡去甚至消失的,我们无法挽留;不断产生的,我们无法阻挡。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也是社会进步的规律。我们能做的便是行走和记录,用我们的脚步,用我们手中的笔,用我们的媒体……去丈量,去记载,去传播,使那些被掩埋的文化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其他文献
[摘要]景观设计是一项基于理性、依托感性、需要实践经验积累的创造性活动,是一门基于生态学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研究自然环境与人之关系的学科,更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适应自然的特性,以及如何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可能性和必要性的专业学科。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以便建设具有人性的景观环境,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对美的更为崇高的追求。在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这种依赖于自然属性的特定要求的同时,弥补自然和
期刊
[摘要]目前,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甘肃政法学院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调查甘肃政法学院英语网络教学现状,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以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网络教学;甘肃政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8-0077-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科技的高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平凉市博物馆成功举办的“百年印象·记忆平凉”老照片展为例,从活动策划、活动要素、活动组织、形式推广等方面,深入探讨在新形势下怎样更好地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  [关键词]博物馆;宣教工作;教育职能  [中图分类号]G2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8-0069-02  近年来,中宣部、文化部等国家部委多次
期刊
[摘要]临时展览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有特色的临时展览,对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观众对临时展览的期待越来越高。展览不仅要通过展品满足观众的求知心理,而且要用创新、美观的陈列形式提升展览的视觉效果,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甘肃省博物馆举办的“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精品联展”为例,探讨了临时展览陈列设计的发展及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博物馆无疑应与时俱进。为了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历史类博物馆首先需要在藏品与观众的权衡中回归社会教育的核心功能。同时,博物馆自身文化建設的加强、传统陈展方式的更新、生态理念的引进和避免过度艺术化等,皆为历史类博物馆在现当代转向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历史类博物馆;当代转向;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
期刊
[摘要]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凝炼特色文化是白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笔者认为,进行特色文化凝炼,需要弄清基本的着眼点、找准着力点、明确立足点,从而保证其真正成为一种现实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地方发展; 特色文化;文化建
期刊
[摘要]19世纪是美国高速发展的时期,南北经济模式差异的矛盾却愈演愈烈,最终付诸于战争。南部“棉花王国”的兴衰有着深厚的国际背景,以美国内战为转折点,美国的棉花产业经历了巨大的起落。从棉花贸易出发,探讨美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的联系,及其全球化视角下世界经济的分工与合作。  [关键词]棉花王国;美国内战;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
期刊
[摘要]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它是中国礼乐文化的重要代表,承载了中国士大夫的情怀和趣味,因此将古琴作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进行传播十分必要。本文对古琴的文化意义和國际传播进行了简要梳理,并以说服传播的ELM理论基于受众传播的条件A(能力)、M(动机)、O(机会)三因素进行分析,探求中国古琴在国际传播上的方法。  [关键词]古琴;国际传播;AMO;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700多年前,宋元在广东新会进行了惨烈的崖山之战,宋帝昺投海殉国,南宋遂亡。当地的文物部门经过多年文物调查和水下考古,找到与崖门海战相关的大量遗迹、遗物以及线索,但没有发现宋元沉船。需梳理文物资料,总结经验,在即将重启崖山考古中争取有重大发现。  [关键词]崖山之战;文物调查;水下考古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0027-0
期刊
[摘要]博物馆与高等院校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存在着重要交集,这就使得两者的合作成为可能。本文以知识衔接、志愿服务等为契机,通过探析馆校之间合理技术利用以及必要文化宣传的开展,以推进两者协同互惠的深化合作,以推动其基本文化功能的真正实现。  [关键词]博物馆;高等院校;教育职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007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