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教办学水平 助推苏区振兴发展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兴国县职业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的滞后与经济社会的要求供需矛盾日趋加剧。特别是作为相对落后的内陆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新一轮扶贫开发和赣南苏区经济振兴,是当前兴国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重要课题。笔者就此作了几点思考。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
  发展职业教育不仅对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加快推进扶贫开发、促进苏区振兴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没有专业技术型人才,就不可能生产高质量产品,更不可能发展高水平产业,工业就难以上规模、上层次,更谈不上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不仅是壮大工业产业规模的需要,也是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层次的需要,更是实现工业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的需要。为此,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劳动大军,将为兴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为实现工业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兴国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乡和区域发展问题仍然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率不高。据统计,目前兴国县进城务工人员80%以上没有受过任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素质偏低。这既难以适应推进城镇化的要求,更难以适应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因此,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让广大农民群众有固定职业和劳务收入,有生存之本,才能推进农民变市民,才能稳步有序地推进城镇化进程。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调整农村劳动力布局,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但发展农业规模产业,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型人才,而兴国正是缺少这些人才。据调查,因农民没有实用技术,在家从事农业产业劳作的人口只占总农业人口的10%左右。因此,只有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广大农民群众武装成有文化、懂技术的农业产业工人,在本地因地制宜开发农业产业,最终自己当老板,从而进一步激活农村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扶贫开发促进经济振兴发展的战略选择。兴国县由于受战争的创伤和自然条件的制约,贫困落后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按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2011年全县贫困人口有20.4947万人,贫困发生率达31.51%。面对如此落后的贫困现状,如何找准突破口,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摆在当前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扶贫的源头不是靠一点政府救济,而是要培养有技能、有自力更生能力的农民经济要振兴发展,有很多关键因素,但前提要人才。兴国县有大量的劳动力外流,本地却缺乏劳动力,特别是缺乏一些有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而无技能的求职者就业就困难,存在供不应求结构性矛盾。当前,要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经济振兴发展,就必须要抢抓新一轮扶贫开发和推进赣南苏区发展振兴两大机遇,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让更多的劳动力掌握熟练技术,既可以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又可以解决个人就业问题,从而促进贫困群众脱贫步伐,推动“三化”协调推进,实现经济振兴发展。
  二、兴国县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所,其中公办职校3所(县职校、卫职校、教师进修学校),民办职校4所(日升、兴旺、宏兴、腾达职校)。校园总面积22.6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8.33万平方米,其中县职校校园面积13.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现有在职教师285人,在籍生8628人,开设专业14个。从目前情况看,兴国县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呈现出“两后”、“两缺”“两低”、“两弱”的特点。
  “两后”,即观念意识落后,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思想观念方面,由于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饱受歧视,在人们观念意识里,认为普通高中教育是“正规教育”,职业教育是落榜生教育,是“二流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方面,全县7所职校教室、寝室、食堂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远远不能满足办学需要。全县职校生均校舍面积9.7平方米,离生均15平方米的标准仍有较大差距。如县职校每年在校生有4000余名学生,按照国家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实际只能容纳3000余名学生,因此剩余1000余名学生,只能通过赴企业实习进行分流,才能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
  “两缺”,即实训设备缺,专任教师缺。实训设备方面,由于资金紧缺,现有的实训设备陈旧过时和严重缺少,在“黑板上开机器,在书本中种庄稼”的现象依然存在,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如县职校共有13个专业,除数控、汽车维修、计算机专业实训设施较为完备外,其它专业的实训设施严重匮乏,学生的动手操作学习受到严重制约。专任教师方面,全县“双师型”教师65人,只占教师总数的22.8%;专业教师技师25人、高级工25人,分别占专业教师的11%和11%。尤其是民办职校,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编制和“三保一金”,导致职校难聘人、难留人。
  “两低”,即接受职教比例低,学生对口就业率低。学生接受职教比例低,全县职普比仅为0.27:0.73,与国家要求的1:1相比差距很大。如,2011年全县初中毕业生8175人,升入普高3600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仅有2000人,还有2575名学生流入社会。学生对口就业率低,校企对接缺乏稳定的合作机制,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即学校积极寻求企业合作,而企业积极性不高,“订单培养”日渐减少,导致学生对口就业率较低。   “两弱”,即适应市场需求能力弱,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弱。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市场需求千变万化,学校仅根据师资和办校条件来设置专业、开设课程,与市场需求缺乏对接,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符合现代市场的需求,适应市场需求能力较弱。大部分学校常规办学,设置专业朝大流,而具有本地特色的矿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机电制造、食品加工、油茶开发、脐橙种植等领域的专业无一个,出现开发区“用工荒”、学生“就业难”共存的现象,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弱。
  三、发展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做好宣传文章。转变思想观念,是做好职业教育的关键。要打破长期以来轻视体力劳动、重视文凭之风的陈腐观念,就必须坚持以宣传引导为突破口,着力破除三个观念:一是破除技能无用论。通过电视、网络、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和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的就业优势;宣传职校毕业生就业有路、升学有望、致富有方、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新风尚,破除他们心中技能无用论的观念。二是破除社会歧视论。抓住中考、高考前期,引导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择业观,引导学生选择升学时要根据自己实际和兴趣爱好,实事求是作出理性选择,务求准确无误。大力宣传表彰“蓝领精英”,提高职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积极破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三是破除学生自卑论。在高中、初中毕业生中适时安排选择升学和就业的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发展各类教育的重要意义,普通高校教育是培养学术型人才,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同样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社会各界和每个初、高中毕业生都明白读书考大学固然好,读职校学技术同样光荣,从事科学研究固然倍受尊重,从事技术工作一样令人尊敬。
  2、强化规划,做好调整文章。坚持规划引领,尽快制定《兴国县十二五职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调整布局,当前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优化培训机构。树立大职教观念,加大统筹力度,尽快启动县实训中心项目建设,将其它培训机构资源整合到培训中心,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使之成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桥梁、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二是整合资金利用。整合扶贫、农粮、科技、人社、教育等部门实施的“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民营企业培训工程”、“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等专项资金,实行财政统一支配,指定专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经相关部门检查验收后,由财政据实拨付培训资金,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避免资金浪费。三是科学设置专业。建立健全专业准入、专业审批和专业评估机制,调整专业设置,适时超前设置,重点围绕工业产业开设焊工、爆破、服装电车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开设花卉苗木、油茶、脐橙、蔬菜种植技术及畜牧家禽养殖技术等专业,围绕现代服务业开设宾馆酒店管理、园林景区建设等专业,为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扶贫开发培养和储备一批实用型技术人才。同时,瞄准沿海市场人才的需求,重拳打造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制作、汽车维修等具有广大前景的专业,形成“一校一产”、“一校一业”、“一校一品”的良好格局。
  3、加大投入,做好建设文章。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坚持以扩大投入为切入点,重点抓好“三大建设”: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用于教室、宿舍、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县职校扩建工程建设进度,积极争取在县职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使学校学生和培训学员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争取更大的支持。二是加大实训设施建设。加强实训设施建设是职业学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足额安排教学、实训设施购置、维修等方面经费,切实改善教学条件。加强与企业在技术开发、设备支持等领域的合作,实现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三是加大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在职教师提高学历,支持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积极探索职业学校招聘、录用、选拔专业人才政策,给予学校一定的自主权,允许以多种形式聘用专业教师。同时,探索建立职业学校与园区双向交流挂职工作制度,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4、创新方式,做好结合文章。多形式发展职业教育,既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构建“大职教”发展格局,就必须创新方式,加强培训,搞好对接,重点抓好“三个结合”:一是公办与民办相结合。坚持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一起抓,制定支持和引导民间兴办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纳入政府统一管理,并在招生、教育教学管理、年度考核、中职资助等方面一视同仁,努力形成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各展所长、协调推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学校与企业、基地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依托基地,联合企业,把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学校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课堂办到车间、基地,车间、基地作为课堂”的教学模式,推行“订单式”培养,形成学校与企业、基地深度合作的有效机制。三是培训时间长、中、短期相结合。灵活设置培训方式,根据生源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长、中、短期培训相结合。针对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学制教育,进行长期培训;对农村返乡农民工及城镇再就业人员,采取白天上班晚上培训、平时上班假日培训等方式,进行集中时间培训,做到工学结合两不误;对于农村种养大户,则采取上门服务、流动培训的方式,让他们短时间掌握一定的种养技术。
  责任编辑:欧阳小芹
其他文献
小型水库是指库容在10~1000万立方米之间的水库。其中,库容在100~1000万立方米的为小I型水库,库容在10~100万立方米的为小Ⅱ型水库。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先后兴建小型水库9000多座,分布在全省11个设区市的96个县(市、区),上犹县拥有小型水库的数量和移民人数均在全省中游位置。  为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不能惠及的小型水库移民,2009年江西省政府将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纳入
期刊
[提 要]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密切关注,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这一事象背后存在的心理缘由,并从重塑良好的社会与校园环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设立大学生诚信奖惩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思考,以希冀一定程度扭转学生的诚信缺失与诚信危机问题。  [关键词] 诚信教育;诚信缺失;心理因素  [作者简介]江葱茵(1974—)
期刊
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巨变、农民得实惠最多的又一个“黄金期”。为了充分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农民日报从多角度多侧面总结回顾那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改革举措与成就,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渐次打开。  这十年,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具有划时代和里
期刊
整齐划一的农家小屋掩映在绿树花丛中,平坦的水泥路将家家户户连在一起,潺潺溪流环绕着村庄静静流淌,老人小孩在休闲广场悠然自得地做着各种运动,不时传来一阵阵甜美的笑声……,好一幅世外桃源的绝美画卷!这是哪儿?这里是峡江县湖南移民高坑示范村。  高坑村是1969年由湖南水府庙水库搬迁来的移民村,现有30户110人,102亩耕地,160亩山林。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示点示范、移民受益、村落秀美、特色鲜明、
期刊
[提 要] 通过农户调查,实证分析农户的粮食直补政策满意度对农户农田转入意愿的影响。广大农民对国家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具有较高的满意度,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户农田转入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粮食直补政策满意度高、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的农户农田转入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预期收入来源是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户农田转入意愿产生影响的一个边界条件。根据粮食播种面积实施差别粮食直接补贴将最大程度地激发农户转入农
期刊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务院扶贫办透露,今年将第一次实现定点扶贫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行业人士认为,社会扶贫创新关键在于调动庞大的社会资源。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凯文表示,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等系列措施,今年将第一次实现定点扶贫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  郑凯文:我们现在有592个重点县,我们从有扶贫开发工作以来,今年我们将能第一次实现对这些重点县,对所有的重点
期刊
[提 要]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1]职业教育因其固有的“职业”特性,强调学习者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提供了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的巨大平台。通过调查南昌职业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解决的策略,对指导江西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职业院校;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曾 亮(1983—),男,江西
期刊
信息贫困伴随着物质贫困。贫困地区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缺乏经营管理理念,缺乏产品成本、标准概念等。开展社会定点扶贫,既可以帮扶贫困地区发展,又可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定点帮扶单位对贫困村而言,就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正因如此,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群众自主创业”的原则,采取全方位,多途径,多载体的扶贫方式,积极构建多元化、社会化、“大扶贫”格局,这是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作出的一项重要
期刊
自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江西省全南县陂头镇瑶族村支部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树立“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通过着力打造“两型”(创业型、服务型)支部,进一步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带领瑶民建设魅力瑶寨,将一个后进支部打造成引领瑶族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一、找准症结制定目标,形成瑶山发展强大合力  瑶族村位于全南县北部边远山区,距离县城约50公里、距陂头圩镇21公
期刊
永丰县高度重视扶贫和移民工作。十年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63亿元,组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698个,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乡村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着重强“基”,夯实加快发展的基础。一是城乡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新修维修公路196公里,解决了6万余人的行路难问题,99.1%的行政村通了水泥(油)路,35%的自然村通了水泥(油)路;二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完成水利设施1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