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背板用氟塑料薄膜耐老化性能研究

来源 :电源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ta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塑料薄膜由于其优异的耐紫外老化、耐化学腐蚀等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光伏组件背板的耐候层,是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的关键基础材料.普通的聚偏氟乙烯(PVDF)薄膜具有横向断裂伸长率低的缺陷,尤其是在老化测试后,其横向断裂伸长率仅为10%左右;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PVDF薄膜生产企业通过化学改性、物理改性等方法,改进了薄膜耐老化性能.为了掌握国产氟塑料薄膜最新质量状况,选取国内某公司三代耐低温氟膜,同国产普通PVDF薄膜、进口PVDF薄膜以及PVF薄膜进行耐老化性能比对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国产薄膜整体耐老化性能表现良好.
其他文献
高镍正极材料形貌受合成体系中Mn和Al的影响比较大.采用简单的共沉淀方法合成出正极材料前驱体[Ni0.8Co0.15](OH)1.9,在烧结过程中同时引入不同比例的Al、Mn离子,以其协同作用共同实现材料的稳定层状结构,提高材料循环稳定性,从而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在800°C烧结条件下,当Mn和Al的掺杂量同为0.025时,制备出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15Mn0.025Al0.025)O2电化学性能最佳.具体体现为:在0.1 C放电比容量达到190.3 mAh/g,在20
锂金属负极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g)和较低的还原电势(-3.04 V vs.标准氢电势),被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负极材料,但是锂金属负极中的枝晶、死锂等问题阻碍了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发展.针对锂金属负极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大量的解决方案,其中,三维集流体不仅可以降低电流密度,缓解枝晶生长,还可以容纳锂沉积/溶解过程中发生的体积变化.而碳基三维集流体更是因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较小的密度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从碳基三维集流体的制备、改性以及对锂沉积/溶解的影响进行介绍,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比人造石墨,软碳具有更大的层间距和各向同性的结构特点,有利于电芯倍率放电性能的发挥.在三元/人造石墨-软碳体系中,考察软碳与人造石墨复合负极的倍率放电性能表现.结果显示:与人造石墨(77.89%)相比,软碳与人造石墨(质量比3:7)复合后,40 C放电能量(40 C/1 C)可提高至82.24%.通过倍率放电曲线分析,软碳与人造石墨复合电芯放电过程中,软碳既在电芯高电压区间支持人造石墨的容量发挥,又在低电压区间主导高倍率放电的可持续性.
硅负极由于其高比容量(4200 mAh/g)成为新型负极材料的主要选择.为获得电化学性能良好的纳米硅负极材料,以金属硅粉为原料,乙炔黑作为包裹材料,与人造石墨通过机械研磨工艺和原位包覆工艺合成了硅碳复合材料,组装成电池并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使用XRD、SEM、EDS、XPS分析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组成,使用激光粒度分析对制备的纳米硅颗粒的粒径进行表征,并用红外光谱分析分散剂在颗粒表面的原位包覆效果.将复合材料制备成纽扣电池进行测试,在1 C(900 mA/g)的充放电倍率下经过100个循环,仍然具有5
通过对类聚环氧乙烷(PEO)交联聚合物进行纳米复合改性,制备了3D交联复合结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C-GCPE).详细表征了该电解质膜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分子结构等性质,同时深入考察了其离子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等基础电化学性能,并完成磷酸亚铁锂准固态锂离子电池组装测试.结果表明,C-GCPE电解质膜具有显著提高的吸液率、离子电导率以及锂离子迁移数.所组装的准固态锂离子电池在2 C电流密度下最高放电比容量达到132.5 mAh/g,且容量保持率高达97.2%(循环700圈).
介绍了极片涂布闭环控制中需要微小区域测量的实际需求,阐述了微斑X射线面密度测量仪的测量原理、微射线束的实现方法,以及在微斑条件下提高测量系统性能的技术手段.在闭环控制系统中通过加装湿膜测量仪,测量仪与闭环器反馈联动等措施,极片的纵向面密度极差降低至2 mg,横向10 mm区域面密度极差降低至2.5 mg,涂布质量的一致性显著提高.应用表明,微斑面密度测量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和重要的应用意义.
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T-SOFC)极具商业化应用前景,而低温工作状态下高性能电解质材料仍是巨大的挑战.基于n型氧化锌和p型氧化镍构建PN半导体异质结材料体系,并将其作为固态电解质应用于LT-SOFC,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实验表征.实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比例ZnO-NiO电池的性能,其中最佳组分7ZnO-3NiO在550℃开路电压为0.964 V,瞬时最大功率密度为644 mW/cm2.结合半导体异质结和能带理论从机理上解释了该电池的性能表现,半导体异质结的
面向新一代小型化轻量化武器装备对热电池电源的实际需求,通过流延涂布工艺制备了正极-电解质一体化复合薄膜极片.所制备的一体化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极片厚度仅为180 mm,远小于传统粉末压片工艺制得极片的厚度.将一体化薄膜极片与锂硼负极组装成单体电池进行放电,放电结果表明,在1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450℃时单体电池的峰值电压为2.01 V,截止电压1.0 V时,放电时间达到125 s,对应比容量可达1806 A·s/g;同时,单体电池内阻也相对较低,仅为40 mΩ.
将石蜡与膨胀石墨、高导热石墨膜进行复合制成片材封装在铝塑袋中,制备出不易泄露、使用安全的相变复合材料.根据软包电池模组的结构,采用铝加热板模拟电池发热,建立软包电池模组模拟系统.将2 mm厚的相变材料应用于模拟系统中,研究相变材料对加热板温升速率、不同加热板之间的温差以及同一加热板不同点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功率≤322.5 W时,相变材料可以降低加热板表面温升速率,尤其当加热功率≤143.5 W时,相变材料还可降低各加热板之间的温差,但加热功率高于575.0 W时,相变材料反而起到保温作用.
以端电压或荷电状态(SOC)为均衡标准的主动均衡算法,在均衡过程中由于难以准确反映单体之间绝对电量的差异,容易导致能量反复流动、降低均衡效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单体切换电量作为均衡标准的主动均衡控制算法,该算法以单开关电容为核心构造主动均衡算法的硬件拓扑,利用流挖掘技术获取单体间切换电量的概要信息,通过均衡算法智能控制单体间均衡的顺序,进行不同脉冲信号周期、占空比、电容容量、均衡策略的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均衡算法能准确定位均衡单体、避免能量反复流动,有效地提高了主动均衡算法的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