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70年发展的宝贵经验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chaozh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70年发展历程,波澜壮阔,成就辉煌,蕴涵着极为丰富宝贵的经验。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回顾历史,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的内蒙古工作,内蒙古取得一切成就首先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领导内蒙古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内蒙古的进步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领导内蒙古实行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助推内蒙古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驶入了经济社会的快车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动内蒙古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成功走出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对内蒙古当前工作和今后发展具有极其重大引领和推动作用。
  实践证明,内蒙古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犹豫,是做好内蒙古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内蒙古各族人民只有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把内蒙古这道北疆亮丽的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各民族平等,走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之路
  回顾历史,内蒙古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各民族亲如一家的和谐关系,是因为坚定不移地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实民族平等这一新中国立国的根本原则。近代以来,反动统治阶级长期奉行“分而治之”的民族压迫政策,这是造成民族间产生隔阂矛盾的根本原因。自治区成立以后,我们党按照建立东西统一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决策,经过10余年时间7次大的区划,逐步实现了今日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的自治区区域。在实现统一区域自治的过程中,先后成立了鄂伦春自治旗等3个人口较少民族自治旗和18个民族乡(苏木),充分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各级人大先后制定和批准了565件地方法规,为贯彻落实民族区域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是对苏联模式、任何形式民族自决的摒弃,是对“大一统”而又“因俗而治”政治传统的超越,是我们党探索创新和深思熟虑的伟大创举,是完全符合中国实际且能够解决中国民族問题的正确发展道路。只有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才能充分保障各族人民平等权利的实现。
  始终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把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之路
  70年来,内蒙古始终把搞好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治区成立初期,即提出“发展繁荣经济”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牧区工作“千条万条,发展畜牧是第一条”,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政府采取多方面措施帮助内蒙古逐步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内蒙古也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内蒙古注重把自治区的各项建设事业与国家统一的计划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欢迎内地人才支持的同时,通过建立国营牧场、成立民族联合社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动员各族干部人才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特别是抓住包头工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的机遇,结束了内蒙古 “手无寸铁”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内蒙古抓住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机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完善发展思路,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经济总量从全国各省市后列跃升到中列。
  实践证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必须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必须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将国家支持、地区支援与自力更生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跳出自然条件的限制,跳出内蒙古,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大局意识来规划事业、谋求发展;必须大力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才能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不断取得新成效,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70年来,内蒙古党委、政府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治区成立之初,针对长期战乱、民生凋敝、鼠疫和梅毒肆孽、人口和牲畜数量锐减的严重威胁,内蒙古把防疫工作与打仗、生产并列为三大中心任务,在短短几年内就迅速消除了传染病威胁,扭转了人口下降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文盲、半文盲高达90%以上的问题,多层次发展民族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逐步强化了富民优先的导向,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政策举措,连续多年实施“民生工程”,使各族人民从温饱走向了小康。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城镇和农村牧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高于经济增速,扶贫攻坚力度不断增强,使各族人民享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
  实践证明,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抓民生就是抓发展、抓和谐。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把民生保障安全网织得更密更牢,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红火、更幸福,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辛福生活的新期待,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为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始终坚持守望相助,不断加强和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着力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70年来,内蒙古始终坚持守望相助的光荣传统,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贯穿到革命、建设、改革的各项工作之中。自治区成立时就提出,消除历代统治阶级所造成的民族间的隔阂与成见,加强内蒙古地区蒙汉各民族的团结,为建设新的内蒙古而共同奋斗。新中国成立后,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无产阶级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内蒙古各族人民也丝毫没有动摇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信心。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从1983年开始,连续17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8次召开民族团结大会,为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鼓励各族群众在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强调领导干部作民族团结的表率,不断深化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筑牢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深厚根基和源头活水。   实践证明,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最基本的途徑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只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民族团结,具体细微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才能使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不断发扬光大,让“模范自治区”的荣誉永放光彩,筑牢祖国北疆的钢铁长城。
  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大力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守好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
  回溯历史,内蒙古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和谐发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大力传承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早在自治区成立前夕,内蒙古就注重用毛泽东思想和革命文化教育各族干部群众,奔赴战争前线和农村牧区演出,被誉为“穷哥们的文工团”。自治区成立之后,内蒙古坚持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民族文艺创作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取得显著成绩。1957年创立的“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先后实施了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战略,不断巩固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在大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同时,不断加大传承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力度,推进内蒙古文化实现了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按照目标化、系统化、品牌化的要求,实施了“中国梦·尽责圆梦”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助推内蒙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
  实践证明,推进民族地区发展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只有坚持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大力加强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开放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切实守好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始终坚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好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努力建设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70年来,内蒙古始终坚持重视生态建设。自治区成立之初,针对把草原视为荒地、把森林仅作为木材的片面认识,制订了“保护牧场、禁止开荒”、保护草原森林、禁止乱垦滥伐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在西部开始治理乌兰布和、库布奇、毛乌素等沙漠,在东部地区规划并营造了上千公里的大型防护林带。改革开放以来,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率先在全国实施了草畜统一经营责任制,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生态环境状况实现了总体遏制、局部好转明显成效。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提出了建设美丽内蒙古的新目标,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全面落实生态补奖制度,深入实施生态重点工程,大力推进资源节约、污染防治工作,出台、落实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一系列严格制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根本转变。
  实践表明,绿色是内蒙古发展的底色和潜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内蒙古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只有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建设美丽内蒙古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让内蒙古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实现各族人民永续发展。
  始终重视党的建设、大力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各类人才资源开发
  回顾70年历史,内蒙古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发展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的党建工作,尤其是高度重视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工作的领导,首先是从培养蒙古族干部入手的。从1924年下半年起,乌兰夫、多松年、李裕智、奎壁、佛鼎、吉雅泰等第一批蒙古族共产党员在北京蒙藏学校诞生。从此,我们党在内蒙古工作就没有中断过。自治区成立以后,内蒙古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先后召开了十次党的代表大会,逐步完善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整党整风和理论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升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将全面从严治党融入治国理政整体布局之中,党的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党的建设迈向了新台阶。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内蒙古始终把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作为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点来抓,通过党校、干部学校和大中专院校,为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培养出大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各族干部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不断夺取内蒙古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保证。改革开放之后,内蒙古较早地提出人才开发和人才强区战略,先后制定实施列入一系列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工程和人才政策,着力在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使内蒙古逐步从人才流出区转变为人才流入区。
  实践证明,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途径。必须始终把大力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开发人才资源作为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来抓。这是加强改善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也内蒙古未来发展进步的组织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康伟
其他文献
作为欠发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始终是解决内蒙古一切问题的关键。做好2018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中央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细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等预期目标,着力推进内蒙古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打好三大攻坚战  这是非常规的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我们必须闯关夺隘。在化解政府债务方面,要进一步摸清
摘 要: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从“六稳”之间的内在联系看,稳预期既是当务之急,更是治本之策。对于我区来说,当下做好稳预期工作必须坚持“心病当需心药医”的方针,加强舆论引导,释放积极信号以稳定市场预期,做好社会民生保障工作以稳定消费预期,落实好企业家保护政策以稳定投资预期。  关键词:稳中求进 “六稳”
金融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运行中起核心和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日渐完善,金融产业长足发展,对金融工具的运
2017年一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发展环境,全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把握发展主动权,经济运行延续“稳、进、好”态势.下阶段,随着市场环境趋于改善、转型攻
"库布其模式"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范例,它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以经济过程与生态过程有机融合为特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追求,创造了巨大的绿色财富,是建设美
2018年内蒙古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运行呈现“稳”的格局在巩固、“好”的态势在延续、“新”的动力在激发、“活”的因素在集聚、“进”的力度在加大
习近平总书记9月18日的重要讲话,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将对黄河中上游重点省区之一的内蒙古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坚持问
摘 要:鄂尔多斯快速发展的近20年,探索实施更加灵活的柔性人才引进和使用方式,使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智力能够更多、更方便地为鄂尔多斯服务,大批创新人才成为引领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强大后劲,积累了厚重的人才发展经验,使鄂尔多斯实现人才发展实现了由“量”向“质”的转型。  关键词:鄂尔多斯 人才 智力  鄂尔多斯是西部快速崛起的城市,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3579.81亿元,全市城镇化率达7
2018年,内蒙古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打好三大攻坚战,基本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展望2019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只有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
内蒙古积极传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新路子,全方位宣传报道自治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和重大成效,要重点从坚持舆论先行和推进公众参与两方面着手,切实提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