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轻轻地、稳稳地拿着粗粗长长的艾条,在父亲裸露着的腰背上缓缓移动。缕缕艾烟飘起,家中弥漫着艾条特有的浓浓的苦辛味儿。
父亲腰总是不好。他做点小生意,常常要亲自搬搬抬抬,貨很重,这次还把腰伤着了。父亲说忙,就扛着,于是我为父亲在家中做艾灸。
我其实不喜这种艾苦味儿,甚至还觉得呛鼻。但是,艾灸对父亲的腰好。点燃艾条,在父亲不再强健厚实的腰背部,沿着膀胱经上上下下缓缓移动,在命门穴上面,隔空绕圈,时不时久久停留。艾烟持续冒上来,一直呛着我的眼鼻,眼泪都要呛出来了。艾烟缭绕中,父亲僵硬瘦削的腰背渐渐发红、变暖。
“舒服啊,儿子!”父亲说。
“嗯!”我回应,心里也一下暖了。
这让我忽然想起了从前的一天。
父亲轻轻地、稳稳地拿着粗粗长长的艾条,在我的右腂关节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缓缓移动,缕缕艾烟飘起,家中弥漫着艾条特有的浓浓的苦辛味儿。
“这是啥?这么苦,这么烫!我不要!”我推开他的手——这是我小学时摔伤后父亲第一次为我做艾灸。
“孩子啊,你别嫌这艾苦,它行气血,温经脉,驱寒祛湿呢。”父亲一边耐心且温柔地解说,一边持续给我做艾灸。慢慢地,我的右脚腂变得暖暖的,用力转转,嗯,酸酸麻麻,不再那么僵硬发痛了。
“爸,你一个做小生意的,你怎么知道这种药理呢?”我不禁好奇起来。
“你爷爷教的。以前我打篮球伤了筋骨,他给我做艾灸时,讲给我这些知识。后来你爷爷身子不舒坦,筋骨寒凉之时,我都给他做艾灸的。”父亲笑笑,淡淡地。我知道,他想念远在乡下的爷爷了。
是的,我看过很多次这样的画面:手轻轻地、稳稳地拿着粗粗长长的艾条,手的主人是爷爷、爸爸或是我。燃着的艾条一闪一闪的,传递着特有的香、特有的暖。
艾烟淡淡地缓缓上升,浓浓的苦辛味儿,细闻其实还有丝丝甘香,其实这是多么让人醒神的药香味儿呀。这暖意蔓延开来,柔软无比,通过缕缕艾烟,似丝带般,把父子间彼此的爱意萦绕全身,最后渗进彼此的心田,留下身体的康复,和浓浓的爱和温暖。
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我说,身体之痛,求温暖之艾;父子之情,融艾之香暖。
‖广东省深圳市田东中学 ‖指导教师:杨玉英
这是一篇情感真挚且意境优美的文章,不足千字却巧妙地写出了三代人的故事。文章伊始,便交代出作者为父亲艾灸的情形。“轻轻”“稳稳”“缓缓”,连续几个副词的运用,让人不难看出作者手艺的纯熟。小小的年纪怎会有如此手艺?紧接着,作者便通过他的回忆给出了答案:小时候,自己的脚踝受伤了,父亲就是这样为他艾灸的。耳濡目染,作者对艾灸的每一个过程都熟记于心,所以现在,当父亲腰疼了,他就主动承担起艾灸的责任。
那么,父亲的手艺源自于谁呢?很自然地,作者通过父子之间的对话再次为我们揭晓了答案:爷爷。原来,以前父亲打篮球伤了筋骨,爷爷就给他做艾灸,当父亲长大后,爷爷身子不舒坦时,父亲又反过来开始为爷爷做起了艾灸。
几根简简单单的艾条,串起了祖孙三代人的亲情故事。年少时,我们承蒙父母照顾,长大后,便由我们来照顾他们。一家人传承的不仅是艾灸的手艺,更是爱与温暖、担当与责任。
【适用话题】传承;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爱,就在那里……(鸣燕)
父亲腰总是不好。他做点小生意,常常要亲自搬搬抬抬,貨很重,这次还把腰伤着了。父亲说忙,就扛着,于是我为父亲在家中做艾灸。
我其实不喜这种艾苦味儿,甚至还觉得呛鼻。但是,艾灸对父亲的腰好。点燃艾条,在父亲不再强健厚实的腰背部,沿着膀胱经上上下下缓缓移动,在命门穴上面,隔空绕圈,时不时久久停留。艾烟持续冒上来,一直呛着我的眼鼻,眼泪都要呛出来了。艾烟缭绕中,父亲僵硬瘦削的腰背渐渐发红、变暖。
“舒服啊,儿子!”父亲说。
“嗯!”我回应,心里也一下暖了。
这让我忽然想起了从前的一天。
父亲轻轻地、稳稳地拿着粗粗长长的艾条,在我的右腂关节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缓缓移动,缕缕艾烟飘起,家中弥漫着艾条特有的浓浓的苦辛味儿。
“这是啥?这么苦,这么烫!我不要!”我推开他的手——这是我小学时摔伤后父亲第一次为我做艾灸。
“孩子啊,你别嫌这艾苦,它行气血,温经脉,驱寒祛湿呢。”父亲一边耐心且温柔地解说,一边持续给我做艾灸。慢慢地,我的右脚腂变得暖暖的,用力转转,嗯,酸酸麻麻,不再那么僵硬发痛了。
“爸,你一个做小生意的,你怎么知道这种药理呢?”我不禁好奇起来。
“你爷爷教的。以前我打篮球伤了筋骨,他给我做艾灸时,讲给我这些知识。后来你爷爷身子不舒坦,筋骨寒凉之时,我都给他做艾灸的。”父亲笑笑,淡淡地。我知道,他想念远在乡下的爷爷了。
是的,我看过很多次这样的画面:手轻轻地、稳稳地拿着粗粗长长的艾条,手的主人是爷爷、爸爸或是我。燃着的艾条一闪一闪的,传递着特有的香、特有的暖。
艾烟淡淡地缓缓上升,浓浓的苦辛味儿,细闻其实还有丝丝甘香,其实这是多么让人醒神的药香味儿呀。这暖意蔓延开来,柔软无比,通过缕缕艾烟,似丝带般,把父子间彼此的爱意萦绕全身,最后渗进彼此的心田,留下身体的康复,和浓浓的爱和温暖。
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我说,身体之痛,求温暖之艾;父子之情,融艾之香暖。
‖广东省深圳市田东中学 ‖指导教师:杨玉英
这是一篇情感真挚且意境优美的文章,不足千字却巧妙地写出了三代人的故事。文章伊始,便交代出作者为父亲艾灸的情形。“轻轻”“稳稳”“缓缓”,连续几个副词的运用,让人不难看出作者手艺的纯熟。小小的年纪怎会有如此手艺?紧接着,作者便通过他的回忆给出了答案:小时候,自己的脚踝受伤了,父亲就是这样为他艾灸的。耳濡目染,作者对艾灸的每一个过程都熟记于心,所以现在,当父亲腰疼了,他就主动承担起艾灸的责任。
那么,父亲的手艺源自于谁呢?很自然地,作者通过父子之间的对话再次为我们揭晓了答案:爷爷。原来,以前父亲打篮球伤了筋骨,爷爷就给他做艾灸,当父亲长大后,爷爷身子不舒坦时,父亲又反过来开始为爷爷做起了艾灸。
几根简简单单的艾条,串起了祖孙三代人的亲情故事。年少时,我们承蒙父母照顾,长大后,便由我们来照顾他们。一家人传承的不仅是艾灸的手艺,更是爱与温暖、担当与责任。
【适用话题】传承;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爱,就在那里……(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