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火线——状告花旗银行催生中资银行服务收费
上海市民吴卫明或许没有想到,他为6美元服务费状告花旗银行“歧视低端储户”一事,竟会催生出中资银行呼吁服务收费的热潮。
4月9日,吴卫明向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递交诉状,状告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向存款总额低于5000美元的储户收取6美元理财服务费,称该做法限制了公众的消费权利,要求法院判令花旗银行赔礼道歉并赔偿34元的路费损失。
而被上海媒体称为打响中资银行收费“第一枪”的是交通银行上海分行。该行推出了一项个人理财服务,根据客户的收入、消费、投资、风险承受能力等情况,按照客户的预期目标和具体需求,分析和规划未来财务状况,并在投资、风险防范、债务等方面为客户做出进一步的诊断和规划。但是系统分析结果,即银行提交的《理财建议报告》,将按规划要求的不同程度,向客户收取200元至1000元不等的服务费。在花旗银行收费风波后推出收费理财服务,交行这一做法首先得到了中资银行的一致赞同。收费服务的推出,对客户对银行都是一个双赢的举措:客户付了费,就有权向银行要求获得相应价值的高品质服务;银行收了费,就需要提供优质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并不断提升品牌质量,是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银行是企业,服务收费理应当,怎样收有待商讨
银行是企业,企业就要考虑利润最大化。一些人认为,银行收费是种商业行为,是银行作为独立经营的企业做出的决策选择。根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所谓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负债,是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因此,有众多专家及政府官员站出来表示了较为明确的观点:银行对中间业务收费是理所应当的。
其实,除了将这笔费用转嫁给储户,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一位在外企做了多年企划与营销工作的朋友算了两笔账,简单说如果银行设立的ATM机数量并不是最多的,但分布的网点非常合理。比如,在一些繁华的商业场所、人口密集区或高级商务区等地设立的较多,而人口稀少较偏远的地区网点相对较少,那么别的银行的持卡人来你银行操作的机率就大,那么你的ATM业务不但不会给你带来压力,反而,有可能是赢利的。
另外,既然银行也是企业,在某些问题上也可以进行一些商业运作,用商业的办法来转化成本,并不是简单地转嫁给客户了事。所谓商业运作,就如ATM机业务,可以实施一个广告策略,简单的讲,就是由其它有实力的企业来支付这笔费用,给它的回报是在ATM机身上印制该公司的广告,或称其为某某银行的合作伙伴;在屏幕出现银行名称之后增加该公司的字样,甚至屏幕上的指示性动画人物由该公司代表性标志代替;最后是打印出的回条,背面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印上该公司的广告等,这样做既减轻了银行的压力,又起到了为企业宣传的作用,双赢多赢,何乐而不为?
客户:加入世贸组织=降价?观念要尽快转变
加入世贸组织眼看快到周年,许多行业逐步放开,外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现在,人们终于发现现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车价并未如人们所愿——暴降,而有些车型尤其是人们认为最有可能降价的进口车的价格不降反升了;保险公司也并未因外资的进入而降低保费,而是打出了用服务取胜的牌;银行则与国际接轨变无偿服务为适当收费了。想象与现实是有出入的,但对于这些,普通人即便思想上难以接受,但也会慢慢地转变和适应的。
就目前的状况,消费者用卡消费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除大型消费场所外的其它消费场所,有POS机的都少得可怜,更多的是POS机成为了摆设。据了解,由于用卡消费,商家需要向发卡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而更多的商家不愿意交这笔费用,所以就会用机器故障之类的客观理由来拒绝刷卡消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银行卡消费的使用效率跟不上,无形中降低了银行的这部分收入。所以,这也促使银行想别的办法来弥补这部分损失。事实上,银行硬件的发展已具较高水平了,但是发卡行只顾盲目发卡,不讲究使用效率和使用成本,软件服务、引导消费使用还是欠缺。在运作上,银行是应该多加注意的,硬件与软件的合理结合与互补,提高使用效率才是根本。
银行:收费有利于调整优化客户结构
业内流行的“二八定律”,即“20%的高端客户通常可为企业带来80%的收益”,也为银行收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银行是企业不是福利机构”呼声的日益高涨,中资银行认为,高端客户群是所有商业银行的争夺对象,花旗银行可以用6美元服务费分流客户,中资银行也应该可以通过收费服务合理配置银行有限的资源。
上海一家策划公司日前做了一项调查,这项针对362名市民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接受或赞同银行在提供存款业务时收费的市民15%,65.7%的受访者表示不应该;有19.3%的受访者认为说不清。而在外资银行收费,中资银行免费的情况下,70.1%的市民表示会选择中资银行存款,仅有5.0%的人选择外资银行;如果中外资银行都收费,仍有65.3%的受访者选择中资银行,选择外资银行的比例为8.5%,两个都可以的为21.6%。而近期,花旗、汇丰、东亚等外资银行纷纷在国内开展居民外汇储蓄业务,收取一定服务费用。这无疑给政府、银行和国内百姓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收取服务费符合国际管理和发展趋势。现在外资银行收取小额的服务费可以一方面促使国内银行收费合理化,另一方面对中国百姓的观念也先进行一下洗礼,对中资银行是件好事。
专家:收费=与国际接轨?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的黄金老研究员认为,把银行收费说成与“国际接轨”有些牵强。在欧洲一些国家,银行为客户提供“转账”和“储蓄”两种账户,转账账户要收费,而储蓄账户不收费。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贺立平认为,笼统地称“国际惯例”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各国的制度也不尽相同,英国、日本以及美国甚至美国不同的州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他举例说,早期在英国取款机跨行、支票等交易都是要收费的,费用非常低,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市场发生了演变,不同银行之间如果是合作关系,有合作协议,那么就可以不互收该项费用。美国的信用卡业务是由信用卡公司经营运通公司,没有协议各大银行的持卡人也需交费。我国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了银联,它实际需要解决技术和收费两个障碍,技术上实现跨行取款已经解决,而在经济上收费问题还没有突破,中国的各银行之间未有协议,所以此银行没有义务为彼银行支付费用。可如果让银行之间达成协议,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由于大银行的ATM机分布较多,小银行的持卡人到大银行办理业务的机率大,那么大银行给小银行带来的好处必然多于小银行给大银行带来的好处。这还需要银行之间自己协调。
贺教授认为,无可质疑的是合理的网点布置可以使银行盈利。并且他认为银行走商业运作这条路绝对可行。他说,国外没有先例是因为,持卡消费也是需要向发卡行支付手续费的。而国外的ATM机以及银行卡的使用效率非常高,银行本身加之收取的手续费足以支付ATM机的所需费用。而我国该项业务还处在初级阶段,并不成熟,还没有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所以实施这种商业运作是可行的。但要考虑企业的选择和品牌的分散问题,做广告的企业不统一可能会有打乱银行的品牌形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