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舒芬太尼相互作用的药效学关系.方法 66例全身麻醉进行腹部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靶控注射丙泊酚与舒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按照舒芬太尼浓度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
【机 构】
:
518110,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药学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舒芬太尼相互作用的药效学关系.方法 66例全身麻醉进行腹部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靶控注射丙泊酚与舒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按照舒芬太尼浓度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2例.A组舒芬太尼浓度为0.3 mg/ml,B组舒芬太尼浓度为0.5 mg/ml,C组舒芬太尼浓度为3.0 mg/ml.当三组患者的效应室药物浓度与患者的血浆药物浓度达到平衡时,按序贯法注入丙泊酚.比较三组患者丙泊酚最大效应浓度,气管插管时的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入室时、药物平衡时、意识消失时、气管插管时BIS值.结果 C组丙泊酚最大效应浓度均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A组HR、SBP、MAP、DBP均高于C组;B组HR高于C组,SBP、MAP、DBP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平衡时,B组BIS值较入室时出现明显下降,且B组低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消失时、气管插管时,三组患者BIS值均较入室时、药物平衡时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和丙泊酚之间具有更强的协同作用,在具体的临床用药中,以舒芬太尼用量在0.5 mg/ml此基础上调整丙泊酚至有效剂量,临床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淋巴结转移数目(pN)、淋巴结转移率(Nr)和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这3种淋巴结(N)分期方案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手术切除并具有完整随访信息的1 79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分别按照pN、Nr和LODDS 3种淋巴结分期方案进行N分期。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3种N分期与患者预后的
目的研究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采取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贫血患者作为实验组,依据贫血类型分为地中海贫血(10例)、溶血性贫血(10例)以及缺铁性贫血(30例);另选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CLM)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1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结直肠癌多学科协作组诊治32例(MDT组),未经MDT讨论8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检查和辅助治疗的顺应性及疗效相关指标。结果(1) MDT组患者接受影像检查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胸部CT为87.5% (28/32)比4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Borrmann Ⅱ型与Ⅲ型胃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术前经胃镜证实为溃疡型胃癌并行CT灌注扫描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术后病理证实为Borrmann Ⅱ型19例(BorrmannⅡ型组),Borrmann Ⅲ型23例(Borrmann Ⅲ型组)。采用日本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