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旌德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对于摸清本地农作物地方品种、野生品种及代表性品种,实现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安全保护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选育新品种、改良遗传工作鉴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旌德县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位于皖南山区、黄山东面,东临苏浙沪,北枕皖江。县域面积904.8km2,其中,耕地面积19184hm2,占21.2%。辖10个镇68个行政村,总人口约15.2万。县内青山叠翠,绿水潺流;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植被丰富,溪流纵横;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常年年均气温15.5℃,无霜期232d,年平均降水量1200~1500mm。旌德县是国家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国第六个“国际慢城”(安徽唯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核心区、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孕育了优质的独特种质资源,如天山真香茶、青蔗、小籽花生、芮枣等特色资源,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旌德县于2020年6月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概述,以供借鉴。
1 工作开展情况
1.1 组织保障
1.1.1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以县农业农村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辖区内本次普查与收集行动的方案制定、经费保障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普查工作队伍的组建、信息采集、品种征集、数据录入、资源保存、普查报告与年终总结等。
1.1.2 组建普查与收集专业队伍
县农业农村水利局依据我县实际需要,由种植业服务中心、农业生态与能源保护站、种子管理站等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普查队伍,完成辖区内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和征集任务,数据录入普查与征集填报系统并上报省种子管理总站[1]。
1.2 技术支撑
1.2.1 开展技术培训
为保障项目的有序实施,组织普查与收集专业队伍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和培训,通过网上学习、省市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提升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自项目开展以来,共组织各类培训8场次,培训人员共计56人。
1.2.2 强化宣传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条幅标语、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让全民提高认识,注意保存和挖掘当地农作物品种,并尽可能地向种子管理机构提供有效信息和资料,进而引导农民有意识地引种地方品种,营造全民保护的良好氛围。本次调查深入10个镇38个行政村,走访群众12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240余份,制作条幅标语11条。
2 资金管理规范
本次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由旌德县小籽花生专业技术协会承担,负责具体物资的购买,包括笔记本电脑、GPS、单反相机、户外雨衣、鞋,手电筒等。项目资金管理规范,专款专用[2]。
3 资源收集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3.1 种质资源收集难度大
首先,一个当地品种要经过以下步骤:信息获得、寻找实物、初步观察、收集繁殖材料、种植鉴定、提纯保护、对照种植、资源保存、资料固定等,这些工作都要求相当细致,对人员素质要求高,要避免过程中因疏漏导致的不准确;其次,因当地品种年代久远,很多人已经记不清具体的品种,只能口头粗略描述,给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3.2 人才短缺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对品种熟悉的老农技人员已退休,年轻的基层农技干部对种质资源的认识普遍不足,无法真正投入到品种资源调查工作中去。
3.3 组织力量不足
专业背景和单位职责决定了地方种子管理机构是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然而作为农业部门,显然无力组建常态化的工作组织,很多工作职能自行开展,局限性大。
4 下一步工作部署
地方農作物种质资源是一项重大而有长远意义的工作,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符合农业发展需要的伟大工程。因此,建议将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纳入县级农业日常工作中,由专人负责,并调动相关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同时政府也加大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及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此项工作能长期有效的实施[3]。
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农业企业和农民利益的战略需要。通过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可以改善民生,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并作为地方粮食生产的有效补充,同时可以彰显地方特色,打造地方品牌。下一步,做好本县优质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与高校院所合作,将优秀的种质资源继承和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 司海平.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2] 吴永杰,李玉生,吴雅琴,等.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进展[J].河北果树,2019(1):1-3.
[3] 蒋均义.县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7(23):155-156.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旌德县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位于皖南山区、黄山东面,东临苏浙沪,北枕皖江。县域面积904.8km2,其中,耕地面积19184hm2,占21.2%。辖10个镇68个行政村,总人口约15.2万。县内青山叠翠,绿水潺流;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植被丰富,溪流纵横;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常年年均气温15.5℃,无霜期232d,年平均降水量1200~1500mm。旌德县是国家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国第六个“国际慢城”(安徽唯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核心区、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孕育了优质的独特种质资源,如天山真香茶、青蔗、小籽花生、芮枣等特色资源,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旌德县于2020年6月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概述,以供借鉴。
1 工作开展情况
1.1 组织保障
1.1.1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以县农业农村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辖区内本次普查与收集行动的方案制定、经费保障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普查工作队伍的组建、信息采集、品种征集、数据录入、资源保存、普查报告与年终总结等。
1.1.2 组建普查与收集专业队伍
县农业农村水利局依据我县实际需要,由种植业服务中心、农业生态与能源保护站、种子管理站等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普查队伍,完成辖区内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和征集任务,数据录入普查与征集填报系统并上报省种子管理总站[1]。
1.2 技术支撑
1.2.1 开展技术培训
为保障项目的有序实施,组织普查与收集专业队伍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和培训,通过网上学习、省市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提升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自项目开展以来,共组织各类培训8场次,培训人员共计56人。
1.2.2 强化宣传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条幅标语、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让全民提高认识,注意保存和挖掘当地农作物品种,并尽可能地向种子管理机构提供有效信息和资料,进而引导农民有意识地引种地方品种,营造全民保护的良好氛围。本次调查深入10个镇38个行政村,走访群众12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240余份,制作条幅标语11条。
2 资金管理规范
本次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由旌德县小籽花生专业技术协会承担,负责具体物资的购买,包括笔记本电脑、GPS、单反相机、户外雨衣、鞋,手电筒等。项目资金管理规范,专款专用[2]。
3 资源收集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3.1 种质资源收集难度大
首先,一个当地品种要经过以下步骤:信息获得、寻找实物、初步观察、收集繁殖材料、种植鉴定、提纯保护、对照种植、资源保存、资料固定等,这些工作都要求相当细致,对人员素质要求高,要避免过程中因疏漏导致的不准确;其次,因当地品种年代久远,很多人已经记不清具体的品种,只能口头粗略描述,给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3.2 人才短缺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对品种熟悉的老农技人员已退休,年轻的基层农技干部对种质资源的认识普遍不足,无法真正投入到品种资源调查工作中去。
3.3 组织力量不足
专业背景和单位职责决定了地方种子管理机构是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然而作为农业部门,显然无力组建常态化的工作组织,很多工作职能自行开展,局限性大。
4 下一步工作部署
地方農作物种质资源是一项重大而有长远意义的工作,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符合农业发展需要的伟大工程。因此,建议将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纳入县级农业日常工作中,由专人负责,并调动相关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同时政府也加大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及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此项工作能长期有效的实施[3]。
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农业企业和农民利益的战略需要。通过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可以改善民生,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并作为地方粮食生产的有效补充,同时可以彰显地方特色,打造地方品牌。下一步,做好本县优质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与高校院所合作,将优秀的种质资源继承和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 司海平.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2] 吴永杰,李玉生,吴雅琴,等.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进展[J].河北果树,2019(1):1-3.
[3] 蒋均义.县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7(2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