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传统生态调度“只放不灌”“大水漫灌”造成的生态水利用效率低、灌溉面积有限等实际问题,本文基于荒漠区耐旱性植被胡杨特殊的生物节律,提出汊渗轮灌的灌溉理念,明确了汊渗轮灌的定义、内涵,构建了汊渗轮灌系统和灌溉模式,搭建了汊渗轮灌的基本框架.以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为例,基于汊渗轮灌的灌溉模式优化塔河下游原有的工程布局,构建双通道+沟道、汊河的面状生态输水新方式,制定了大西海子水库实时生态调度方案,与胡杨林的汊渗轮灌系统相结合,实现了2020年塔河下游生态调度与汊渗轮灌的应用实践.研究表明:(1)相比
【机 构】
:
西安理工大学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新疆寒旱区水资源与生态水利工程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生态调度“只放不灌”“大水漫灌”造成的生态水利用效率低、灌溉面积有限等实际问题,本文基于荒漠区耐旱性植被胡杨特殊的生物节律,提出汊渗轮灌的灌溉理念,明确了汊渗轮灌的定义、内涵,构建了汊渗轮灌系统和灌溉模式,搭建了汊渗轮灌的基本框架.以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为例,基于汊渗轮灌的灌溉模式优化塔河下游原有的工程布局,构建双通道+沟道、汊河的面状生态输水新方式,制定了大西海子水库实时生态调度方案,与胡杨林的汊渗轮灌系统相结合,实现了2020年塔河下游生态调度与汊渗轮灌的应用实践.研究表明:(1)相比于以前生态水在河道和台特玛湖无效蒸发,此次生态水量的蒸发量仅占总水量的0.4%,生态水的利用效率超过83%,大大提高了生态水的利用效率;(2)试验区地下水位提升0.28 ~ 0.84 m,地下水存储水量约128万m3,初步实现了储水于地下的“地下生态水银行”,保障了生态调度与汊渗轮灌的可持续性;(3)汊渗轮灌新增生态输水长度7 km,新增胡杨林生态修复面积60万m2,为胡杨林的漂种、发芽、生长等健康生境提供了良好保障.研究成果可为荒漠区保护性植被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高性能混凝土和生态混凝土是当前水工混凝土设计研究的重要方向.文章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内掺玄武岩石粉对水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建议在条件允许时可以在水工混凝土中掺加20% 左右的玄武岩石粉,不仅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还有利于提高工程的经济性和生态性.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人水和谐理念的深入,生态调度也从理论方法研究进入实践应用阶段,但从工程生态调度到流域生态调度仍有诸多技术问题.本文以流域生态调度需求迫切的松花江流域为例,在梳理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松花江流域二层结构流域生态调度模型,在流域层面水量总体配置的基础上针对重点生态断面、水库进行生态优化调度.通过从流域水量调控到断面生态流量调度的耦合分析,给出不同方案流域水量供需平衡和水源配置基础上的重点断面生态调度结果,提出重点水库的调度规则优化方案,验证了二层结构流域生态调度模型的实际应
尽管植被的地上和地下两个组成部分在减少土壤侵蚀方面共同起作用,但在过去的研究中,主要是地上部分受到了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根系在土壤侵蚀控制中的作用,以及根系密度对土壤可蚀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多年生黑麦草种植在土盘中,在其生长4周、8周和12周后进行实验室降雨模拟试验,播种密度为100 kg/hm2,4周后播种密度为100 kg/hm2,并在对照上进行.黑麦草的试验是在有完整植株的情况下和剪去嫩枝后进行的.黑麦草根系生长迅速,4周和12周的根系密度分别达到0.614 kg/hm2和2.280 kg/hm
为了实现2030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控制目标,虎林市需要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逐年进行合理调减.本文根据水资源供求平衡模型,求得基于供求平衡关系的水资源价格;在考虑第三方影响后,将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加权计入入水资源价格调整;以“三条红线”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依据,模拟总供水量调减情形.结果得到虎林市生活水价为3.4元/m3,工业水价为5.6元/m3,农业水价为0.18元/m3,与现行价格相比具有较大价格提升空间.为虎林市水权交易提供了科学依据.
系统总结了1950年代以来我国多沙河流水库运用方式发展历程,阐释了不同时期水库运用方式及其设计技术的发展变化,详细剖析了“蓄清调浑”运用方式及其设计技术.“蓄清调浑”运用将以往低壅水“拦粗排细”传统拦沙模式发展为“小水拦沙,大水排沙,适时造峰,淤滩塑槽”滩槽同步塑造运用和拦沙库容多元化利用,改变了只淤不冲的传统拦沙模式,正常运用期采用水沙分级分类调度辅以非常规排沙调度,实现协调水沙关系和拦沙库容再生利用,能在长期保持水库有效库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兼顾水库调水调沙需要,有效避免了泥沙淤积占用水库有效库容,减少
针对沙湾河拟建水库土石坝渗流场特征,利用FLAC 3D开展稳定与非稳定工况下计算分析.获得稳定渗流工况下,蓄水位上升,孔隙水压力均为从坝底至坝顶递减,但不同蓄水位下孔隙水压力分布量值有所差异.降雨非稳定渗流工况下,降雨强度提高,孔隙水压力递增,且坝顶小孔隙水压力分布空间减小,原水位32.5 m、56.7 m降雨工况下的坝底、坝顶孔隙水压力差幅分别为0~4.0%、0~1.5%.蓄水位上升非稳定渗流工况下,水位上升,两工况每50 d负孔隙水压力分别可降低48.9%、31.1%,而最大孔隙水压力分别可增长86.
本文以佳县为例,在分析调研农村饮水现状的基础上.对饮水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影响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提升黄土高原区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提供参考.
通过采用现有渠线和现浇混凝土板的方案对灌区实施改造,灌区灌溉条件得到改善,年节水量326万m3,节约了水资源.灌区综合毛灌溉定额由5710.95 m3/hm2降低到5100.90 m3/hm2,水的利用率提高,有效缓解了用水紧张的矛盾,农牧民参与生产积极性提高,增加了就业人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从而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推进了乡村振兴.
正确模拟明渠水温是分析冰情及优化调蓄水库布局的基础.基于历史气象资料,本文提出了水体与大气热交换的线性化模型和非线性模型,这些模型包含了太阳辐射、长波辐射、蒸发和对流热交换等主要因素.建立了水体与混凝土衬砌渠道热交换的参数化模型,考虑了衬砌结构、导热性能和地温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明渠一维流动水温模型,提出了水温发生变化的临界气温判据,然后利用特征线方法解析得到明渠水温的递推数值计算公式,提出了均匀流条件下水温由正转负的临界长度公式,分析了气温、渠道进口水温、地温和太阳辐射等对临界长度的影响,最
基于大凌河流域多个水文站1955—2018年输沙量系列数据,全面探究了年际与年内输沙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泥沙主要来源于大凌河中游,其中大凌河站的输沙量最大,大凌河站以下沿程输沙量递减,部分泥沙落淤,河口处逐渐向浅海延展且演变剧烈;大凌河输沙量年际变化明显,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多集中于汛期几场次洪水.近年来大凌河流域输沙率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经济、政策原因和流域水库、大坝修建所导致的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