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前苏联的解体使苏联人民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因此付出沉痛代价,无不令我们惋惜感慨,但更值得我们思考和警醒的是苏联的失误和纰漏何在。本文试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向入手,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现实意义。
关键词:意识;作风;管理;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D5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0-0158-02
前苏联,曾经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泱泱大国,忽然在二十世纪末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这无疑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炸响的一声惊雷,它使正在熊熊燃烧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烈焰遭受到了自开创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和质疑。然而现在我们重翻这段厚重的历史,反思其失误,比照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的方方面面,意在加强和改进我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也正是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能无视的财富。
一、“欲木之长,先固其本”——
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并应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务实和强化核心理论,紧跟时代脉搏。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最坚实的理论基石,它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及航标。然而值得我们警醒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并不是不顾实际情况的生搬硬套,也不是唯马首是瞻,禁锢于教条之中,而是要不断推陈出新,以马克思理论为基石结合本国的实际特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贯,不断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开创理论新战线.否则,就会像前苏联一样长期陷于左倾教条主义的图圈之中。前苏联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盛行,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弥漫着空洞、萎靡颓废之风,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秀理论品质荡然无存,而且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变成了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严重危害了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开展。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除了进一步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重新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揭示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仅开创了邓小平理论的伟大体系,而且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使思想政治教育重现生机与希望。
现在对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学习领会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并以此为思政教育提供的极为丰富的理论素材的真谛,同时及时把党在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吸收过来,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彻底摆脱“左”倾教条主义的消极影响,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党的理论前进步伐滞后、不相协调的局面,增强时代气息,体现当代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欲国之强,先修其身”——
党是国家和人民的先行军,处在新时期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效承担领导使命。
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核心,肩负着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党中央方针政策并把其灌输给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使命。党在其自身状况建设的过程中,是否能保持其先進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直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在群众工作中所发挥的功效及取得的成绩。
党在成立之初在其自身建设上的苛刻要求,为我们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优秀、道德品质高尚的领导干部,适时有效地担负起了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使命。但是目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我们党中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诱惑,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官主义”在党员干部中盛行,甚至出现了有些干部子女公然叫到“我爸是李刚”,这些现象的出现无不对党在群众中的形象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吸取前苏共亡党亡国的深刻教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优,如此方能遏止腐败现象的蔓延,保持党的先进性,避免党群分离,使我党在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身先士足,以身作则,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三、“欲流之远,先浚其源”——
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致力于加强思政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
理论与实践是两个并蒂而生、相辅相成、互进互助的孪生子。千百年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及无数零星、分散的理论认识,尤其是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工人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极大丰富了人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亟待升华为先进的理论知识,而各流派的思想观念也有必要对之进行系统科学化的分析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也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才能使我们进一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从而避免像前苏联因理论认识上的模糊而导致混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术研究、文艺创作等活动界限的失误。与此,我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曾出现过因缺乏科学的理论研究与指导而导致的与前苏联类似的“左倾”错误,造成党内思想混乱。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彻底清算了党内思想错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作了探讨并加以批示。在各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已基本形成,有效地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偏离理论基础,造成的指导失误。但是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时间太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建立体系严整、内容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仍然是摆在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及理论研究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欲增其效,先变其法”——
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时刻体现尊重个性,即教育的人文关怀。变革以往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度。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自一开始就深受前苏联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的设定上出现了整齐划一、无视个性差异的倾向。在教育方法上也出现简单粗糙,“走过场”之类的形式主义大行其道。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及时审视自身错误,否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模具化”的做法,使思想政治教育中刮起的形式主义恶风得到控制。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式主义的倾向仍然存在,注形不重效的理论学习、宣传还比比皆是。形式主义的做法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就此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关键是要有吸引力和实效性。形式主义的宣传教育,尽管也费了力气,但是收不到效果,达不到目的。”①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克服形式主义,提高工作的时效性。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再拘泥于旧思路,而是要大胆探求新思想,新路子。时代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简单局限于重复老的方式方法,不但无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且可能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因而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过去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好的传统好的经验,又要大胆在新的实践中探索新的途径、方法、手段,积累新的经验”。为此,广大的思想工作者进行了不懈探索,通过吸收其他各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如社会学领域、心理学、行为学领域。同时通过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智能时代应有的影响力和创造力。
五、“欲成森林,先育其苗”——
对青少年的思政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样的也是重中之重。那么就要在青少年思想理论教育工作中体现出预见性、针对性、实效性等特点,引导并实现青少年向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转变。
其一,要正确认识学校思想理论教育在青少年工作中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每一个执政党地位的巩固程度是与广大青年学生对其所拥有的认同感和追随度相密切联系的。青年是整个社会组成部分中最具有可塑性的群体。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二十一新世纪,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千变万化,物质财富急剧膨胀的时代。如何在社会大转折的背景下实现教育工作的双重现代化任务,即让成熟的年轻,让年轻的更有活力,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声。与此如何实现社会赋予学校倡导的价值观与青少年学生自身的价值思想产生共鸣,并朝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十分严峻的新话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充分地认识到青年学生的建设的力量,变革的力量,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引导,实现他们对我国社会价值属性的认同。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使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其二,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要时刻肩负起“领路人”的责任和使命。学校是一片大海,每一个学生是一艘小船,要想从此岸边顺利地划向成功的彼岸就需要一个牵引者,因此,每位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就扮演了“领路人”这个重要的角色,他们得深入青年学生群体中去,仔细分析研究青年学生在思想道德及生活、学习方面呈现出的复杂性、多变性和深刻性等特点,积极做以引导和解决的工作。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开放、独立、自我,对社会主流价值思想盲目排斥,又受到西方价值感的冲击,造成自我思想混乱。这些现象都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因此,我们应采取追根溯源的方法和手段,剖析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找到问题的“源”,并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避免前苏联在这方面的失误。我们在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变灌输为说服,变强制为引导,积极获取学生的理解和认同,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增强理论教育的说服力,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阶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去教育学生,使学生从切身的感悟中认同理论的正确和伟大;同时,要特别注重激发青年学生内在真善美的良好精神品质,启发他们做“四有”新人,使学生在认识、学习和实践正确思想、道德的过程中,自我接受、自我确认和自我内化。
其三,不断加强青年学生的集体观念,使社会化大潮中不断涌入新鲜血液。青年学生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青年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对其进行有效整合,才能成为整体性力量,不然就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政。除了社会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外,学校应充分发挥校规与团组织的作用,实现纵横,内外的有效多样化联系,使学校成为青年才俊们的汇聚地与凝聚点。总之,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鼓舞下,学校会把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播散到新青年的心灵和精神中,相信在社会主义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必将开出最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王春英.历史回眸——对前苏联思想政治教育失误的当下解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4).
[2]于林平.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辩证和理性思考——以美国、日本、前苏联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4).
[3]陈睦富.关于前苏联思想理论教育的反思[J].咸宁学院学报,2004,(04).
[4]叶书宗.苏共思想教育工作的失策与苏联剧变[J].探索与争鸣,2006:52-56.
关键词:意识;作风;管理;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D5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0-0158-02
前苏联,曾经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泱泱大国,忽然在二十世纪末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这无疑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炸响的一声惊雷,它使正在熊熊燃烧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烈焰遭受到了自开创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和质疑。然而现在我们重翻这段厚重的历史,反思其失误,比照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的方方面面,意在加强和改进我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也正是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能无视的财富。
一、“欲木之长,先固其本”——
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并应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务实和强化核心理论,紧跟时代脉搏。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最坚实的理论基石,它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及航标。然而值得我们警醒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并不是不顾实际情况的生搬硬套,也不是唯马首是瞻,禁锢于教条之中,而是要不断推陈出新,以马克思理论为基石结合本国的实际特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贯,不断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开创理论新战线.否则,就会像前苏联一样长期陷于左倾教条主义的图圈之中。前苏联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盛行,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弥漫着空洞、萎靡颓废之风,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秀理论品质荡然无存,而且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变成了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严重危害了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开展。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除了进一步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重新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揭示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仅开创了邓小平理论的伟大体系,而且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使思想政治教育重现生机与希望。
现在对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学习领会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并以此为思政教育提供的极为丰富的理论素材的真谛,同时及时把党在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吸收过来,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彻底摆脱“左”倾教条主义的消极影响,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党的理论前进步伐滞后、不相协调的局面,增强时代气息,体现当代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欲国之强,先修其身”——
党是国家和人民的先行军,处在新时期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效承担领导使命。
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核心,肩负着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党中央方针政策并把其灌输给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使命。党在其自身状况建设的过程中,是否能保持其先進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直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在群众工作中所发挥的功效及取得的成绩。
党在成立之初在其自身建设上的苛刻要求,为我们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优秀、道德品质高尚的领导干部,适时有效地担负起了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使命。但是目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我们党中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诱惑,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官主义”在党员干部中盛行,甚至出现了有些干部子女公然叫到“我爸是李刚”,这些现象的出现无不对党在群众中的形象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吸取前苏共亡党亡国的深刻教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优,如此方能遏止腐败现象的蔓延,保持党的先进性,避免党群分离,使我党在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身先士足,以身作则,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三、“欲流之远,先浚其源”——
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致力于加强思政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
理论与实践是两个并蒂而生、相辅相成、互进互助的孪生子。千百年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及无数零星、分散的理论认识,尤其是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工人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极大丰富了人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亟待升华为先进的理论知识,而各流派的思想观念也有必要对之进行系统科学化的分析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也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才能使我们进一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从而避免像前苏联因理论认识上的模糊而导致混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术研究、文艺创作等活动界限的失误。与此,我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曾出现过因缺乏科学的理论研究与指导而导致的与前苏联类似的“左倾”错误,造成党内思想混乱。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彻底清算了党内思想错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作了探讨并加以批示。在各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已基本形成,有效地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偏离理论基础,造成的指导失误。但是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时间太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建立体系严整、内容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仍然是摆在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及理论研究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欲增其效,先变其法”——
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时刻体现尊重个性,即教育的人文关怀。变革以往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度。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自一开始就深受前苏联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的设定上出现了整齐划一、无视个性差异的倾向。在教育方法上也出现简单粗糙,“走过场”之类的形式主义大行其道。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及时审视自身错误,否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模具化”的做法,使思想政治教育中刮起的形式主义恶风得到控制。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式主义的倾向仍然存在,注形不重效的理论学习、宣传还比比皆是。形式主义的做法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就此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关键是要有吸引力和实效性。形式主义的宣传教育,尽管也费了力气,但是收不到效果,达不到目的。”①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克服形式主义,提高工作的时效性。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再拘泥于旧思路,而是要大胆探求新思想,新路子。时代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简单局限于重复老的方式方法,不但无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且可能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因而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过去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好的传统好的经验,又要大胆在新的实践中探索新的途径、方法、手段,积累新的经验”。为此,广大的思想工作者进行了不懈探索,通过吸收其他各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如社会学领域、心理学、行为学领域。同时通过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智能时代应有的影响力和创造力。
五、“欲成森林,先育其苗”——
对青少年的思政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样的也是重中之重。那么就要在青少年思想理论教育工作中体现出预见性、针对性、实效性等特点,引导并实现青少年向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转变。
其一,要正确认识学校思想理论教育在青少年工作中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每一个执政党地位的巩固程度是与广大青年学生对其所拥有的认同感和追随度相密切联系的。青年是整个社会组成部分中最具有可塑性的群体。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二十一新世纪,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千变万化,物质财富急剧膨胀的时代。如何在社会大转折的背景下实现教育工作的双重现代化任务,即让成熟的年轻,让年轻的更有活力,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声。与此如何实现社会赋予学校倡导的价值观与青少年学生自身的价值思想产生共鸣,并朝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十分严峻的新话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充分地认识到青年学生的建设的力量,变革的力量,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引导,实现他们对我国社会价值属性的认同。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使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其二,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要时刻肩负起“领路人”的责任和使命。学校是一片大海,每一个学生是一艘小船,要想从此岸边顺利地划向成功的彼岸就需要一个牵引者,因此,每位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就扮演了“领路人”这个重要的角色,他们得深入青年学生群体中去,仔细分析研究青年学生在思想道德及生活、学习方面呈现出的复杂性、多变性和深刻性等特点,积极做以引导和解决的工作。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开放、独立、自我,对社会主流价值思想盲目排斥,又受到西方价值感的冲击,造成自我思想混乱。这些现象都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因此,我们应采取追根溯源的方法和手段,剖析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找到问题的“源”,并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避免前苏联在这方面的失误。我们在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变灌输为说服,变强制为引导,积极获取学生的理解和认同,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增强理论教育的说服力,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阶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去教育学生,使学生从切身的感悟中认同理论的正确和伟大;同时,要特别注重激发青年学生内在真善美的良好精神品质,启发他们做“四有”新人,使学生在认识、学习和实践正确思想、道德的过程中,自我接受、自我确认和自我内化。
其三,不断加强青年学生的集体观念,使社会化大潮中不断涌入新鲜血液。青年学生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青年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对其进行有效整合,才能成为整体性力量,不然就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政。除了社会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外,学校应充分发挥校规与团组织的作用,实现纵横,内外的有效多样化联系,使学校成为青年才俊们的汇聚地与凝聚点。总之,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鼓舞下,学校会把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播散到新青年的心灵和精神中,相信在社会主义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必将开出最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王春英.历史回眸——对前苏联思想政治教育失误的当下解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4).
[2]于林平.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辩证和理性思考——以美国、日本、前苏联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4).
[3]陈睦富.关于前苏联思想理论教育的反思[J].咸宁学院学报,2004,(04).
[4]叶书宗.苏共思想教育工作的失策与苏联剧变[J].探索与争鸣,2006: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