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开发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学习方式,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方式。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对于任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浅谈:一、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二、加强节奏训练,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三、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乐趣。四、展示创造成果,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等等。利用音乐教学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形成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学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一、建立良好和谐师生关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第一阵地,只有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扮演的是知识和真理的代言人与灌输者,学生纪律的管理者和国家课程的执行者的角色,因此在学生与家长的眼里,教师就是权威,教师也俨然以权威自居。学生对老师总是产生一种畏惧感而不敢接触老师。所以新的课程的理念强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帮助者、教育研究者和开发者。
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勇敢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踊跃参加评价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看法。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都要容纳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发生错误和改正错误。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环境。只有在这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才有利于音乐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
二、加强节奏训练,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让他们感觉到音乐的美好,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根据音乐主题的意思。更主要的是要在节奏创作的表现形式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节奏训练中,可采取以下二种方式。
1.在音乐课上,教师除了把歌曲中的重点节奏提出来让学生读外,还应该给学生提供多一些动手动脑再创造的机会。比如在上《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时,老师创造一些节奏型为歌曲配伴奏,然后让学生再创造几小节节奏型为歌曲配伴奏,有的学生还会根据歌曲创造出适合新疆民族舞蹈特色的节奏型。通过这样练习下去,使学生的视野开扩了,思维不断活跃,敢于想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音乐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又更好的使学生牢记了歌曲中的重难点,达到了很好的效果;2、节奏训练组合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良好契机。在组合训练中教师应该注意,发挥学生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乐趣
奥尔夫曾说:“音乐教师的作用不是去鉴定音乐素质的好与差,而是让学生心中的音乐种子去生根发芽。”那么如何让学生的音乐种子能够正常的生根发芽呢?在课改教学中我在研究着,学习着。我发现创设情境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具体可联想的音乐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比如在上《集镇的春节》实验音乐设计,教师提问:“集镇的春节我们能看到什么?你们能不能把我们的教室布置的像集镇的春节一样?”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便“沸腾”了起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没过几分钟教室里像换了一个场景,在教室的黑板上贴了个大大的一个“福”字,在教室的四周摆起卖瓜子花生、小吃摊起来,并在教室的四周挂上了红灯笼、小鞭炮等装饰品,还有腰鼓队和舞龙队等等。一下子便使教室呈现出了一种热闹喜气洋洋的气氛。各组的同学还进行表演,师生在热闹的气氛中感受到在春节赶集的一种快乐。
四、展示创造成果,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1. 开展主题的音乐活动
以集体组织形式进行,具有教育对象广泛性,教育内容多向性,而活动形式要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如:“爱之歌”、“班级组合”、“绿色的理想”等歌会,用诗和歌舞串联一起,以表演唱、齐唱、合唱来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班级的真挚感情。在“绿色的理想”为主题的活动中学生用歌声、时装表演、废旧品做的装饰品等等。表现广大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团结友爱,保护地球美好环境的决心。同时充分地表现广大少年儿童具有热爱大自然热爱地球热爱家乡的优良美德。
2. 开展趣味音乐活动
富有趣味性的音乐活动,会增加学生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学生会在艺术实践中听、唱、奏、跳,兴趣才能得到满足,才智得到發挥,以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如“音乐猜谜”、“音乐游戏”、听音乐旋律猜歌名、辨别乐器的音色,即兴编舞、简单的旋律接龙等都是很好的形式。
3. 开展竞赛音乐活动
开展知识性、娱乐性融为一体的“音乐竞赛”活动,包括音乐知识测验和音乐技能技巧的表演,反映学生获得音乐的信息量,巩固了音乐知识,又显示了自己的音乐特长,在学唱学习演奏的全过程中,磨练意志和毅力,增强参与竞争的意识,自己的能力,为追求崇高的艺术目标而不懈努力。如“音乐会”表演比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设计自己所要表演的节目,有的学生组成青春组合、快乐组合,自己找伴奏自己设计演唱形式,有的学生演小品、讲相声,有的学生组织乐器演奏等。通过举办“音乐会”表演比赛,引导学生学好歌,唱好歌,掌握好一些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增加了一些台上表演的经验。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学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一、建立良好和谐师生关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第一阵地,只有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扮演的是知识和真理的代言人与灌输者,学生纪律的管理者和国家课程的执行者的角色,因此在学生与家长的眼里,教师就是权威,教师也俨然以权威自居。学生对老师总是产生一种畏惧感而不敢接触老师。所以新的课程的理念强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帮助者、教育研究者和开发者。
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勇敢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踊跃参加评价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看法。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都要容纳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发生错误和改正错误。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环境。只有在这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才有利于音乐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
二、加强节奏训练,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让他们感觉到音乐的美好,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根据音乐主题的意思。更主要的是要在节奏创作的表现形式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节奏训练中,可采取以下二种方式。
1.在音乐课上,教师除了把歌曲中的重点节奏提出来让学生读外,还应该给学生提供多一些动手动脑再创造的机会。比如在上《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时,老师创造一些节奏型为歌曲配伴奏,然后让学生再创造几小节节奏型为歌曲配伴奏,有的学生还会根据歌曲创造出适合新疆民族舞蹈特色的节奏型。通过这样练习下去,使学生的视野开扩了,思维不断活跃,敢于想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音乐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又更好的使学生牢记了歌曲中的重难点,达到了很好的效果;2、节奏训练组合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良好契机。在组合训练中教师应该注意,发挥学生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乐趣
奥尔夫曾说:“音乐教师的作用不是去鉴定音乐素质的好与差,而是让学生心中的音乐种子去生根发芽。”那么如何让学生的音乐种子能够正常的生根发芽呢?在课改教学中我在研究着,学习着。我发现创设情境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具体可联想的音乐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比如在上《集镇的春节》实验音乐设计,教师提问:“集镇的春节我们能看到什么?你们能不能把我们的教室布置的像集镇的春节一样?”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便“沸腾”了起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没过几分钟教室里像换了一个场景,在教室的黑板上贴了个大大的一个“福”字,在教室的四周摆起卖瓜子花生、小吃摊起来,并在教室的四周挂上了红灯笼、小鞭炮等装饰品,还有腰鼓队和舞龙队等等。一下子便使教室呈现出了一种热闹喜气洋洋的气氛。各组的同学还进行表演,师生在热闹的气氛中感受到在春节赶集的一种快乐。
四、展示创造成果,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1. 开展主题的音乐活动
以集体组织形式进行,具有教育对象广泛性,教育内容多向性,而活动形式要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如:“爱之歌”、“班级组合”、“绿色的理想”等歌会,用诗和歌舞串联一起,以表演唱、齐唱、合唱来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班级的真挚感情。在“绿色的理想”为主题的活动中学生用歌声、时装表演、废旧品做的装饰品等等。表现广大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团结友爱,保护地球美好环境的决心。同时充分地表现广大少年儿童具有热爱大自然热爱地球热爱家乡的优良美德。
2. 开展趣味音乐活动
富有趣味性的音乐活动,会增加学生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学生会在艺术实践中听、唱、奏、跳,兴趣才能得到满足,才智得到發挥,以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如“音乐猜谜”、“音乐游戏”、听音乐旋律猜歌名、辨别乐器的音色,即兴编舞、简单的旋律接龙等都是很好的形式。
3. 开展竞赛音乐活动
开展知识性、娱乐性融为一体的“音乐竞赛”活动,包括音乐知识测验和音乐技能技巧的表演,反映学生获得音乐的信息量,巩固了音乐知识,又显示了自己的音乐特长,在学唱学习演奏的全过程中,磨练意志和毅力,增强参与竞争的意识,自己的能力,为追求崇高的艺术目标而不懈努力。如“音乐会”表演比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设计自己所要表演的节目,有的学生组成青春组合、快乐组合,自己找伴奏自己设计演唱形式,有的学生演小品、讲相声,有的学生组织乐器演奏等。通过举办“音乐会”表演比赛,引导学生学好歌,唱好歌,掌握好一些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增加了一些台上表演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