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玛拉特的后事
破产与丑闻整整追了帕玛拉特创始人坦齐(Calisto Tanzi)4年。
2007年7月25日,因涉嫌在企业破产案中进行欺诈和做假账,坦齐再次走上法庭,来自3万多名帕玛拉特公司债券持有人的声讨不绝于耳。
和坦齐一起等待法院审判的还有帕玛拉特原20多名管理人员,其中包括帕玛拉特原首席财务官通纳(Fausto Tonna)。通纳目前已经因股市作假,被判处2年半的监禁。
帕尔马法院在开庭前,已针对帕玛拉特公司破产案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调查,并从一年多前开始召开听证会。本轮审判,坦齐等被告可能面临最高15年的监禁,而3万多名原告可望获得高达数十亿欧元的赔偿金。
除本次帕尔马法院受理的这起案件外,意大利在针对帕玛拉特公司前高管层的起诉也从未间断,而本次帕尔马法院受理的案件,只是针对坦齐等人的众多起指控中最严重的一起。本轮指控中,坦齐等人被控犯有非法操纵市场、做假账等罪,他们可能由此被判5年监禁。
帕玛拉特一度被誉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成功典范。这家意大利乳业巨头触角一度伸到欧洲、拉美、中国等地,是意大利第八大企业。但是,2003年11月11日,意大利税务当局揭露,帕玛拉特在Epicurum基金的5亿欧元投资有违法之嫌,成为丑闻的导火索,很快一发不可收,财务黑洞越挖越大,公司债务竟然高达140亿欧元。
一个月后,盛极一时的帕玛拉特即宣告破产,成为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一起公司破产案。
《华盛顿邮报》:商业丑闻往往是一些跨国公司加速扩张的必然后果。
《卫报》:如何防范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是目前我们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似乎,我们一直都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却无从下手。
《竞争力》:帕玛拉特是与美国世通、安然等一个时代的丑闻,原因也大致相同,因贪婪而欺诈。他们的欺诈不仅彻底毁掉了一个百年品牌,更令数万投资者遭受重创,整个市场的投资信心备受打击。
微软带头保护隐私
2007年7月23日,微软以带头大哥的身份与IAC全资业务部门Ask.corn携手,通过一份约定,呼吁互联网行业制定全球隐私准则,志在对搜索和在线广告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使用和保护。
两家公司牵头后,又拉来其他技术领域的领导者、消费者保护组织和学术团体,进一步细化准则。微软这一行动不是针对Google,但令Google备感压力,因为谷歌的数据库将用户个人信息作为其投放广告的依据,基本上符合微软的打击目标。
微软声称,所有举措的目的都是促进业界在隐私保护方面能够达成共识。
虽然微软相当高调,但真正主张隐私保护的倡议者对微软本身的做法就表示怀疑。用户访问微软WindowsLive搜索引擎时,服务器也会记录搜索请求,以及与搜索用户相关的信息,如IP地址等等,目的也是为投放广告精准。微软虽然没有记录搜索用户的用户名或邮箱地址等私密信息,但它记录的IP地址或邮政编码等同样涉及用户的身份信息。
2006年,美国在线的研究人员出于调查需要,就曾透露公布65万条用户的搜索记录。当时,《纽约时报》的记者根据一些记录,完全可以追踪到信息当初的搜索者,在美国一度引起轩然大波。
《路透社》:政府监管部门和互联网广告公司都曾屡屡呼吁,但至今一直停留于呼吁状态。
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教授、克林顿政策隐私保护法顾问彼得·斯维尔:很多搜索请求与药物和性等个人隐私有关,但纯个人的信息探索往往不幸成为永久性的记录,受侵犯是早晚的事。
《竞争力》:在软件业,微软确实是带头大哥,但在隐私保护方面,它不足以成为表率。微软刚刚成立广告部,此次高调保护隐私,其实是一次企业形象公关活动。
破产与丑闻整整追了帕玛拉特创始人坦齐(Calisto Tanzi)4年。
2007年7月25日,因涉嫌在企业破产案中进行欺诈和做假账,坦齐再次走上法庭,来自3万多名帕玛拉特公司债券持有人的声讨不绝于耳。
和坦齐一起等待法院审判的还有帕玛拉特原20多名管理人员,其中包括帕玛拉特原首席财务官通纳(Fausto Tonna)。通纳目前已经因股市作假,被判处2年半的监禁。
帕尔马法院在开庭前,已针对帕玛拉特公司破产案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调查,并从一年多前开始召开听证会。本轮审判,坦齐等被告可能面临最高15年的监禁,而3万多名原告可望获得高达数十亿欧元的赔偿金。
除本次帕尔马法院受理的这起案件外,意大利在针对帕玛拉特公司前高管层的起诉也从未间断,而本次帕尔马法院受理的案件,只是针对坦齐等人的众多起指控中最严重的一起。本轮指控中,坦齐等人被控犯有非法操纵市场、做假账等罪,他们可能由此被判5年监禁。
帕玛拉特一度被誉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成功典范。这家意大利乳业巨头触角一度伸到欧洲、拉美、中国等地,是意大利第八大企业。但是,2003年11月11日,意大利税务当局揭露,帕玛拉特在Epicurum基金的5亿欧元投资有违法之嫌,成为丑闻的导火索,很快一发不可收,财务黑洞越挖越大,公司债务竟然高达140亿欧元。
一个月后,盛极一时的帕玛拉特即宣告破产,成为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一起公司破产案。
《华盛顿邮报》:商业丑闻往往是一些跨国公司加速扩张的必然后果。
《卫报》:如何防范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是目前我们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似乎,我们一直都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却无从下手。
《竞争力》:帕玛拉特是与美国世通、安然等一个时代的丑闻,原因也大致相同,因贪婪而欺诈。他们的欺诈不仅彻底毁掉了一个百年品牌,更令数万投资者遭受重创,整个市场的投资信心备受打击。
微软带头保护隐私
2007年7月23日,微软以带头大哥的身份与IAC全资业务部门Ask.corn携手,通过一份约定,呼吁互联网行业制定全球隐私准则,志在对搜索和在线广告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使用和保护。
两家公司牵头后,又拉来其他技术领域的领导者、消费者保护组织和学术团体,进一步细化准则。微软这一行动不是针对Google,但令Google备感压力,因为谷歌的数据库将用户个人信息作为其投放广告的依据,基本上符合微软的打击目标。
微软声称,所有举措的目的都是促进业界在隐私保护方面能够达成共识。
虽然微软相当高调,但真正主张隐私保护的倡议者对微软本身的做法就表示怀疑。用户访问微软WindowsLive搜索引擎时,服务器也会记录搜索请求,以及与搜索用户相关的信息,如IP地址等等,目的也是为投放广告精准。微软虽然没有记录搜索用户的用户名或邮箱地址等私密信息,但它记录的IP地址或邮政编码等同样涉及用户的身份信息。
2006年,美国在线的研究人员出于调查需要,就曾透露公布65万条用户的搜索记录。当时,《纽约时报》的记者根据一些记录,完全可以追踪到信息当初的搜索者,在美国一度引起轩然大波。
《路透社》:政府监管部门和互联网广告公司都曾屡屡呼吁,但至今一直停留于呼吁状态。
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教授、克林顿政策隐私保护法顾问彼得·斯维尔:很多搜索请求与药物和性等个人隐私有关,但纯个人的信息探索往往不幸成为永久性的记录,受侵犯是早晚的事。
《竞争力》:在软件业,微软确实是带头大哥,但在隐私保护方面,它不足以成为表率。微软刚刚成立广告部,此次高调保护隐私,其实是一次企业形象公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