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中国粮食产量问题考订

来源 :当代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0tm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提出1957年中国粮食产量为3900.9亿斤,与《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所述3700亿斤不同,且两书都未注明出处。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出现这两个不同的数字的原因是统计粮食产量的口径不一样,粮食产量3700亿斤中未包括大豆的产量。笼统地说1957年中国粮食产量“约为3900亿斤”或“3900亿斤左右”更为恰当,且应注明出处,给以适当的解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其他文献
为从宏观上进一步深化对新中国60年历史的研究,加强中国当代史的学科建设,本刊编辑部和安徽行政学院于2009年11月2—3目在合肥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
中国外交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79年,在这一时期,新中国的国际和地区环境恶劣,处于列敌环伺的状态;意识形态对于外交政策的制订起了重大作用;中国国内政治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也贯穿始终。第二阶段是1979—2009年,在这一时期,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十分活跃并发挥着积极作用,并成为全球参与者,不仅在拉丁美洲和中东这些全新地区有自己的利益和存在,而且与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保持着良好关系;它还改变了在亚洲的地区外交,重新恢复了在非洲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支持多边主义,更加积极地参与多边国际组织,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
[编者按]经中央批准,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成立到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这35年的历史。
以中共十六大为界,新时期前一个阶段是以社会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重建和形成阶段,后一个阶段是以统筹城乡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创新和发展阶段(住房保障仍停留在前一个阶段)。目前,中国已初步建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项目齐全、覆盖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计划。“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攻坚时期,也是社会保障领域深化改革和在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的重要时期。
[编者按]2012年6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在莫斯科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中俄关系及其国内国际因素(1991~2011年)”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及中国外交部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及俄罗斯地区发展部等机构的3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
2011年12月27日是中俄建立20周年。20年来,中俄两国所建立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战略协作、世代友好的伙伴关系,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对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国际关系树立了光辉典范。
为了向日本政府传达更为明确的信息,推动犹豫不决的日本领导人早日作出决断,中方再次邀请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访华。由于种种原因,竹入本人访华时未能带有田中口信或亲笔信,因此,竹入访华并没有日本政府的委托和授权,而是接受了中方的紧急邀请来到中国的。1972年7月27—29日,周恩来三次会见竹入义胜,向日方提出了关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本构想和两国政府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竹入认真记录了中方的要点,将这些内容作成笔记,并与中方反复核对,史称“竹八笔记”。“竹入笔记”是一份促成犹豫不决的田中内阁决定迅速访华的历史性
为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淡化处理战争记忆,不希望历史问题影响中日复交大局,但却不可避免地与民众的民族情感发生了一定的)中突。作为代表民众整体利益的中国政府,不可能不考虑民众的这种情感。为了消除和化解民众的抵触与反感情绪,中国政府以对日“区分论”思想为依据,对民众进行了大量的说服教育和正面引导工作,告诫民众“不能用感情代替政策”,最终使民众接受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