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并对比帕罗西汀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4年-2016年间收治的11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一组运用帕罗西汀,另一组运用氯丙咪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4周和8周的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但帕罗西汀具有日服剂量小,给药方便简便,不良反应较帕罗西汀少而轻等优点。
[关键词]帕罗西汀;氯丙咪嗪;强迫症;临床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为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强迫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符合CCMD-3强迫症的诊断标准。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定分数>16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情感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伴随的强迫症状、人格障碍、药物依赖以及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共收集强迫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帕罗西汀组55例,男25例,女30例,平均年龄(30±9)岁;本次平均病程(10±8)个月。氯丙咪嗪组55例,男25例,女30例,平均年龄(30±10)岁;本次平均病程(11±9)个月。两组在以上相对应的各项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全部病例经1周清洗后纳入试验。帕罗西汀组:剂量从20mg/d开始,10d内增至40~60mg/d,平均(46±12)mg/d。氯丙咪嗪组剂量从50mg/d开始,10d内增至150~250mg/d,平均(190±22)mg/d。在观察期内不合用其他精神药物。
1.3疗效评定: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末、8周末各评定1次,各量表由2名经过训练的精神科主治医师评定,一致性测定Kappa值>0.86。按Yale-Brown强迫量表8周末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75%为临床痊愈,≥50%为显著好转,≥25%为好转,<25%为无效。不良反应评定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后4、8周末各测查1次。在治疗前、治疗后4、8周末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
2结果
帕罗西汀组:痊愈12例,显著好转14例,好转15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4.6%。氯丙咪嗪组:痊愈11例,显著好转13例,好转14例,无效17例,有效率69.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Y-BOCS量表评定:两组治疗前后Y-BOCS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Y-BO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1)。
2.2 HAMD量表评定:见表2。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HAMA量表评定:见表3。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不良反应:治疗4周帕罗西汀组TESS评分为(7.6±1.1)分,氯丙咪嗪组TESS评分为(9.8±2.0)分(t=3.49,P<0.01);治疗8周帕罗西汀组TESS评分为(3.6±1.1)分,氯丙咪嗪组TESS评分为(5.8±1.9)分(t=5.4,P<0.01)。帕罗西汀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在以下方面:口干、恶心、头晕、乏力,一般症状较轻微,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逐渐消除,无需特殊处理。而氯丙咪嗪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口干、乏力、出汗、便秘、嗜睡、视物模糊等,患者常不能耐受,大多需要减药或者对症处理。在治疗末,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显示,帕罗西汀组均无异常,而氯丙咪嗪组有4例出现心电图异常。
3讨论
强迫症开始症状常以强迫性思维和焦虑为主,而强迫动作往往是继发症状。氯丙咪嗪有较强的抗胆碱能及心血管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罗西汀对5-羟色胺受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故对强迫原始症状有更好的疗效,并避免了氯丙咪嗪常见的抗胆碱能作用,可以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因此,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比较其疗效相当。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少,无药物依赖性,适合于强迫症患者,值得推广。
[关键词]帕罗西汀;氯丙咪嗪;强迫症;临床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为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强迫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符合CCMD-3强迫症的诊断标准。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定分数>16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情感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伴随的强迫症状、人格障碍、药物依赖以及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共收集强迫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帕罗西汀组55例,男25例,女30例,平均年龄(30±9)岁;本次平均病程(10±8)个月。氯丙咪嗪组55例,男25例,女30例,平均年龄(30±10)岁;本次平均病程(11±9)个月。两组在以上相对应的各项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全部病例经1周清洗后纳入试验。帕罗西汀组:剂量从20mg/d开始,10d内增至40~60mg/d,平均(46±12)mg/d。氯丙咪嗪组剂量从50mg/d开始,10d内增至150~250mg/d,平均(190±22)mg/d。在观察期内不合用其他精神药物。
1.3疗效评定: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末、8周末各评定1次,各量表由2名经过训练的精神科主治医师评定,一致性测定Kappa值>0.86。按Yale-Brown强迫量表8周末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75%为临床痊愈,≥50%为显著好转,≥25%为好转,<25%为无效。不良反应评定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后4、8周末各测查1次。在治疗前、治疗后4、8周末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
2结果
帕罗西汀组:痊愈12例,显著好转14例,好转15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4.6%。氯丙咪嗪组:痊愈11例,显著好转13例,好转14例,无效17例,有效率69.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Y-BOCS量表评定:两组治疗前后Y-BOCS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Y-BO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1)。
2.2 HAMD量表评定:见表2。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HAMA量表评定:见表3。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不良反应:治疗4周帕罗西汀组TESS评分为(7.6±1.1)分,氯丙咪嗪组TESS评分为(9.8±2.0)分(t=3.49,P<0.01);治疗8周帕罗西汀组TESS评分为(3.6±1.1)分,氯丙咪嗪组TESS评分为(5.8±1.9)分(t=5.4,P<0.01)。帕罗西汀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在以下方面:口干、恶心、头晕、乏力,一般症状较轻微,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逐渐消除,无需特殊处理。而氯丙咪嗪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口干、乏力、出汗、便秘、嗜睡、视物模糊等,患者常不能耐受,大多需要减药或者对症处理。在治疗末,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显示,帕罗西汀组均无异常,而氯丙咪嗪组有4例出现心电图异常。
3讨论
强迫症开始症状常以强迫性思维和焦虑为主,而强迫动作往往是继发症状。氯丙咪嗪有较强的抗胆碱能及心血管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罗西汀对5-羟色胺受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故对强迫原始症状有更好的疗效,并避免了氯丙咪嗪常见的抗胆碱能作用,可以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因此,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比较其疗效相当。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少,无药物依赖性,适合于强迫症患者,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