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难,难于上青天?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ea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减负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减负”已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减负”?“减负”减的是什么?“减负”只是单纯减少作业量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减负”?“减负”之下如何高效?
  关键词:减负 高效 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摘自温家宝总理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从2000年开始,一场“减负”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减负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减负”已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减负”?“减负”减的是什么?“减负”只是单纯减少作业量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减负”?
  想要真正达到给中小学生“减负”的目的,必须内因外因同时作用,共同努力找方法才能够真正实现“减负”的效果。首先要找到为什么“减负”一直都没有真正施行下去,为什么减负反而越减越重,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究竟阻碍因素何在,应该怎么做才可以切实做到减负。
  首先是学校;如果只是一味应付上面政策面的压力,搞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动作,给在校学生拟定两套课表,一套按照教育相关部门的标准编排,应付检查;一套按学校实际规定编排,实际操作。那“减负”的效果可想而知。
  对于家庭来说。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所以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中国的家长从未受过系统的教育方法培训,大部分家长基本不懂孩子的成长规律以及各成长阶段的教育重点,不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对孩子的定位就不准确。 另一方面,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更是将高的期望寄托在家里的“独苗”身上,希望孩子从小就可以上个好学校,将来考好大学生,找个好工作。但这其中不乏社会环境的误导。家长哪个都自认只要有好学校就会有好成绩就能有好的工作。再一方面,家长之间盲目攀比,跟许多家长沟通过后发现,家长都喜欢拿自家的孩子跟别家的孩子比,比成绩,比礼貌,比知识,却忽略了自己给予的是不是自己孩子真正需要的,最终,还美其名曰“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实质只是给自己的子女教育虚荣心找了一个完美的借口。
  而社会对于“减负”而言,看似毫不相关,而其实也是“减负”能否彻底施行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过去大多数看升学率,而现在看进重点大学的升学率,尤其是一些一线城市的名校升学率;而进入到名校之后,又以就业率来评价一说大学的好坏,这些片面的以成绩、升学率、就业率来衡量学校的标准,无形之中学校就会将这种隐性的评价加在学生头上,反过来强加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所以说,社会不是阻碍“减负”的唯一原因,但却是重要原因。
  学校的升学压力也自然而然无奈成为了阻碍“减负”施行的刽子手。现在学生课业负担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基本呈递增趋势。为什么会这样呢?之前提到了现今社会会拿各种达标率来考察一个学校的实力,问题就出在这里。学校被迫参与片面的对比,而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学校教师身上,无奈之下,想要达成好的成绩,就要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减轻老师的压力,也更进一步减轻了学校的升学压力。而考试改革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距甚远。而考试的类型单一,评价的标准单一,也严重损害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从这个角度来说,减负要做的工作还有丰富考试类型、完善评价标准,不要仅仅用学习成绩和升学率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以及学校的好坏,从而让学生发展个性与特长,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为自己正确的理想而奋斗。
  减负的呼声越高,学生的书包却越重。每每说到减负这件事,家长、学校甚至教育官员都感到无助、无奈、无望,减负似乎成了当今中国教育一道无解的难题。可是,“减负”再难,难道象搬走王屋、太行两座大山一样难?“减负”难,难于上青天吗?这无疑不引发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深的思考。
  大家都了解,“减负”顾名思义就是减轻负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不是不要教学质量。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但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所以,减负的同时要增效,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施铁如 学业负担模型与“减负”对策[J].教育导刊,2002年,Z1期。
  [2]张社字 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社会学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年,03期。
  [3]陈晓华 莫让“减负”成为一阵风[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02期。
  [4]潘越飞 关于学校现行素质教育的调查报告[J].青苹果,2005年,01期
  [5]张清连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的成因及“减负”对策[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1期。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实现“整合”也就是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信息的多样化,使得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具有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它所提供的交互性,使
期刊
摘 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教学应告别单一的形式,借助辅助软件、家庭教育、网络学校、社会培训、课外活动、益智游戏等方式和手段,建立和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格局。  关键词:教学 计算机 多元化  在教育改革大潮中,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教育与培训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期刊
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
期刊
摘 要:农村小学教师缺少高质量的专业引领,教师的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又缺乏理论根基,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面临着不少困难,本文结合所在区域实际情况,对农村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的困境进行了现状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 校本培训 困境 对策思考  一、当前农村学校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1.参训动力不足。从实际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参与培训的意愿是出于外部政策的压力,或者是借培训之机外出放
期刊
摘 要:重视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重视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培养,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掌握基本技能,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
期刊
摘 要:古诗词的教学和积累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三年需要积累的诗词数量多,难度大,学生经常是张冠李戴,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农村学生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诗词积累不是很丰富,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因此我想通过古诗词有效积累方法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快乐。  关键词:古诗词 有效 积累 朗诵 个性 纠错 归类  我国是诗歌的故乡,而诗歌又是祖国文化的一个重要
期刊
摘 要:阅读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引导数学阅读示范,优化数学课堂模式;培养学生阅读的具体方法;引导数学思考,提高阅读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阅读是我们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效率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已越发显得重要。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研活动的开展,数学教育更需要面对全体学生。为了能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教研活动更加重要了。  关键词:教研观念 小学数学教研模式 教研内容  一、更新小学数学教研观念  “教研的主体是教研员与教师,教研的过程是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新课程共进共育的过程。”这是我校开展校本教
期刊
《中英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在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探究理念的指导下,教者以引导学生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进行了教学。本课重点在于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以及鸦片战争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中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针对农村变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