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线路统筹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操作系统理论与工作机制,即根据旅游产业的功能综合性和产业互融性特征,按照旅游产品依线路而形成的规律,以打造和推出旅游精品线路为核心,整合沿线各种资源和要素,形成要素产业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和格局。其主要实践内容包括:整合线路沿线一切可整合的力量及相关的资源、要素,推动旅游产业打破行政管辖限制,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发展。从宏观角度来说,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方法论和认识论;从中观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旅游学操作系统理论,是指导区域旅游发展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方法。
长江三峡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也是我国重点打造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三峡工程建成,三峡旅游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三峡旅游面临新的整合;重要的是,三峡旅游业的发挥还涉及三峡库区移民稳定、库区经济发展、库区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因此,三峡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能否对三峡区域旅游进行有效整合已经成为制约三峡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旅游线路统筹这一新的系统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打造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以及促进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长江三峡旅游线路统筹发展的必要性
1.三峡旅游资源的连续性
区域旅游发展必须符合旅游产品形成规律,这是“旅游线路统筹”模式的一个基本原则。长江三峡是我国典型的峡谷型景观,它以其壮丽秀美的峡谷景观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既存在自然连续性,又存在人文连续性,三峡旅游线路的核心区域——鄂西、渝东三峡区域旅游统筹整合是旅游产品形成内在规律的要求。
2.三峡旅游整体形象的需求
旅游主体对目的地的选择有强烈的心理趋向性,旅游形象设计使旅游地政府和公众对本地旅游的资源核心、产品定位和发展目标有更清楚的认识,使旅游地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以鲜明的姿态出现在旅游者面前。因此,树立统一的、鲜明的三峡旅游形象对未来三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培育区域性旅游产业集群
区域旅游发展必须与相关产业体系协调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相生相融,相互促进,产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此,发展区域旅游不能单独地就旅游发展旅游,必须从满足需求的创意角度,整合区域内产业体系协调发展。三峡旅游业旅游产业化程度低,旅游业的拉动效应、“乘数效应”以及与其它产业的互动效应未能很好产生,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我们应该加强区域旅游产业整合,充分利用三峡各地资源优势进行资金、物力、人才资源的整合,互通有无,共同赢得市场,做大“三峡游”,追求三峡游整体效益的提高。
4.三峡旅游的特殊性
长江三峡旅游在管理上的行政分割性,三峡库区移民的稳定性,库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种种问题都使得长江三峡成为一个极其特殊的旅游风景名胜区。长期以来,长江三峡风景区的旅游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区域旅游整合也缺乏实质上的进展。要将这样一个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的风景名胜区建设成具有统一形象的、健康发展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统筹的方法论对于指导三峡区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长江三峡旅游区域统筹发展的基本态势
2004年9月6日,鄂、渝双方签订了具有重要意义的“1+3”协定,即两地政府《关于长江三峡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协议》;两地旅游局的《关于加强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协议》;两地旅游质监部门的《关于长江三峡区域旅游质监与执法合作协议》。自此,三峡旅游区域统筹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此之后,国家六部委联合委托北京大学编制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于2005年1月正式出版。该规划以大三峡区域旅游资源为基础,构建了“两极、三轴、三区、四带”的新三峡旅游格局。指出重庆、宜昌是新三峡旅游发展的两个重要的增长级,指出了三峡区域旅游统筹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鄂、渝两地建立围绕三峡区域旅游统筹发展建立了旅游投诉一体化制度、联合执法制度、联合培训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联谊会制度等一系列的旅游合作制度;组建了各种旅游行业协会和三峡旅游联合体等机构组织;采取联合执法、统一票价、共同营销、整合开发等各种手段加强三峡区域旅游整合发展。
近年来,三峡区域旅游统筹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在三峡游宣传营销上改变了以往的各自为政,互相竞争的宣传方式,而是树立整体观念,共同打造三峡旅游的整体形象。尤其是鄂渝两省市合作举办三峡国际旅游节,对于打造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由当初“1+3”协议的概念性规划逐步落实到各项具体行动中,如整合出重庆-宜昌-重庆(渝宜渝)、宜昌-奉节-宜昌(宜奉宜)、万州-宜昌-万州(万宜万)等旅游航线,并对游船进行合理配置。开发出兼顾水上与上岸观景的水路联运旅游产品,迎合了现代人的旅游心理;三峡区域旅游联合开展质量监督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3.旅游产业链整合初见端倪。在区域旅游统筹发展大背景下,三峡区域旅游企业树立了通过联合经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意识,形成了建立跨区域旅游企业集团的良好开端。如长江三峡有关港口强势介入旅游市场,将港航资源、景区资源和数百家旅行社市场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虚拟企业或组建经济实体,出现了港、社、船、景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
旅游线路统筹发展的目标是以打造和推出旅游精品线路为核心,整合沿线各种资源和要素,形成要素产业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和格局。尽管近年来三峡旅游整合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旅游线路统筹发展的总体目标来看还存在差距,许多合作行为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以资源、资金为纽带的实质性合作还比较缺乏,因此,在旅游线路统筹方法论的指导下找寻长江三峡旅游统筹发展的正确途径显得十分必要。
三、长江三峡旅游统筹发展的对策
旅游线路统筹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一个主题,即以某个主题的旅游线路或旅游目的地为核心;三个主体,即政府、企业和居民,构成区域旅游发展的实施者和参与者;三个板块,即旅游景区、旅游城镇和旅游通道,构成区域旅游发展范围;三个层面,即旅游形象、旅游内容和旅游功能,构成区域旅游发展内容,最终实现是推动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
1.统一旅游规划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统筹发展应该制定统一的区域合作纲领或规划,作为整个区域旅游发展的指导。从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行业管理两个方面制定具体的合作制度,“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建设开放、统一的三峡区域旅游市场。此前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可以作为一般性的指导文件,但对于三个板块——旅游景区、旅游城镇和旅游通道的统筹设计论述不多,这些方面的缺憾需要新的规划给予补充完善。
2.旅游产品整合
长江三峡虽然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三峡旅游一直缺乏高质量的、具有市场美誉度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三峡旅游严重依赖于外在因素三峡工程的建设,而作为三峡旅游业自身“内力”不足。三峡地区的旅游景点虽然较多,但大多数规模较小,品位和档次较低,留不住客,同时景点与景点之间联系不便,未能形成“规模效应”。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人们认识到了三峡旅游必须在“大三峡”理念指导下,大力进行三峡地区旅游产品整合,其核心是鄂西渝东地区的旅游产品的整合。
区域旅游产品的整合有两种思路:把相同的产品串联起来,把不同的产品组合起来。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原则,使三峡旅游产品向多样化、专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3.旅游整合营销
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模式共同营销,整合三峡区域资源、资金、人力、物力,搭建统一宣传平台,塑造三峡旅游整体形象。三峡旅游的宣传口号定位成“巨变的三峡,永恒的遗产”更能体现新三峡的特点,更富有号召力。
4.统一旅游管理
统一管理机构。旅游线路统筹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是政府的职能之一,但由于长江三峡的行政分割性,因此,建议成立统一的长江三峡风景名胜管理委员会,以行驶跨行政区的旅游管理职能,这一点对于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的统筹发展尤为重要。
在统一管理机构领导下实现统一旅游执法,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标准,统一导游词,取消地域限制等手段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目标。
5.创新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旅游发展机制是保障旅游线路统筹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也是旅游线路统筹的关键和难点。建立和完善旅游机制,一是满足三个主体在实施旅游线路统筹时的机制和体制需求;二是满足在三大板块中实施旅游线路统筹的机制和体制的需求;三是满足创新和维持旅游形象和旅游功能的机制和体制的需求。宏观上来讲建立“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全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机制,合理规划政府、企业、居民三主体在旅游统筹发展中的职能。
长江三峡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也是我国重点打造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三峡工程建成,三峡旅游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三峡旅游面临新的整合;重要的是,三峡旅游业的发挥还涉及三峡库区移民稳定、库区经济发展、库区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因此,三峡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能否对三峡区域旅游进行有效整合已经成为制约三峡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旅游线路统筹这一新的系统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打造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以及促进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长江三峡旅游线路统筹发展的必要性
1.三峡旅游资源的连续性
区域旅游发展必须符合旅游产品形成规律,这是“旅游线路统筹”模式的一个基本原则。长江三峡是我国典型的峡谷型景观,它以其壮丽秀美的峡谷景观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既存在自然连续性,又存在人文连续性,三峡旅游线路的核心区域——鄂西、渝东三峡区域旅游统筹整合是旅游产品形成内在规律的要求。
2.三峡旅游整体形象的需求
旅游主体对目的地的选择有强烈的心理趋向性,旅游形象设计使旅游地政府和公众对本地旅游的资源核心、产品定位和发展目标有更清楚的认识,使旅游地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以鲜明的姿态出现在旅游者面前。因此,树立统一的、鲜明的三峡旅游形象对未来三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培育区域性旅游产业集群
区域旅游发展必须与相关产业体系协调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相生相融,相互促进,产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此,发展区域旅游不能单独地就旅游发展旅游,必须从满足需求的创意角度,整合区域内产业体系协调发展。三峡旅游业旅游产业化程度低,旅游业的拉动效应、“乘数效应”以及与其它产业的互动效应未能很好产生,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我们应该加强区域旅游产业整合,充分利用三峡各地资源优势进行资金、物力、人才资源的整合,互通有无,共同赢得市场,做大“三峡游”,追求三峡游整体效益的提高。
4.三峡旅游的特殊性
长江三峡旅游在管理上的行政分割性,三峡库区移民的稳定性,库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种种问题都使得长江三峡成为一个极其特殊的旅游风景名胜区。长期以来,长江三峡风景区的旅游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区域旅游整合也缺乏实质上的进展。要将这样一个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的风景名胜区建设成具有统一形象的、健康发展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统筹的方法论对于指导三峡区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长江三峡旅游区域统筹发展的基本态势
2004年9月6日,鄂、渝双方签订了具有重要意义的“1+3”协定,即两地政府《关于长江三峡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协议》;两地旅游局的《关于加强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协议》;两地旅游质监部门的《关于长江三峡区域旅游质监与执法合作协议》。自此,三峡旅游区域统筹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此之后,国家六部委联合委托北京大学编制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于2005年1月正式出版。该规划以大三峡区域旅游资源为基础,构建了“两极、三轴、三区、四带”的新三峡旅游格局。指出重庆、宜昌是新三峡旅游发展的两个重要的增长级,指出了三峡区域旅游统筹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鄂、渝两地建立围绕三峡区域旅游统筹发展建立了旅游投诉一体化制度、联合执法制度、联合培训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联谊会制度等一系列的旅游合作制度;组建了各种旅游行业协会和三峡旅游联合体等机构组织;采取联合执法、统一票价、共同营销、整合开发等各种手段加强三峡区域旅游整合发展。
近年来,三峡区域旅游统筹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在三峡游宣传营销上改变了以往的各自为政,互相竞争的宣传方式,而是树立整体观念,共同打造三峡旅游的整体形象。尤其是鄂渝两省市合作举办三峡国际旅游节,对于打造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由当初“1+3”协议的概念性规划逐步落实到各项具体行动中,如整合出重庆-宜昌-重庆(渝宜渝)、宜昌-奉节-宜昌(宜奉宜)、万州-宜昌-万州(万宜万)等旅游航线,并对游船进行合理配置。开发出兼顾水上与上岸观景的水路联运旅游产品,迎合了现代人的旅游心理;三峡区域旅游联合开展质量监督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3.旅游产业链整合初见端倪。在区域旅游统筹发展大背景下,三峡区域旅游企业树立了通过联合经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意识,形成了建立跨区域旅游企业集团的良好开端。如长江三峡有关港口强势介入旅游市场,将港航资源、景区资源和数百家旅行社市场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虚拟企业或组建经济实体,出现了港、社、船、景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
旅游线路统筹发展的目标是以打造和推出旅游精品线路为核心,整合沿线各种资源和要素,形成要素产业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和格局。尽管近年来三峡旅游整合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旅游线路统筹发展的总体目标来看还存在差距,许多合作行为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以资源、资金为纽带的实质性合作还比较缺乏,因此,在旅游线路统筹方法论的指导下找寻长江三峡旅游统筹发展的正确途径显得十分必要。
三、长江三峡旅游统筹发展的对策
旅游线路统筹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一个主题,即以某个主题的旅游线路或旅游目的地为核心;三个主体,即政府、企业和居民,构成区域旅游发展的实施者和参与者;三个板块,即旅游景区、旅游城镇和旅游通道,构成区域旅游发展范围;三个层面,即旅游形象、旅游内容和旅游功能,构成区域旅游发展内容,最终实现是推动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
1.统一旅游规划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统筹发展应该制定统一的区域合作纲领或规划,作为整个区域旅游发展的指导。从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行业管理两个方面制定具体的合作制度,“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建设开放、统一的三峡区域旅游市场。此前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可以作为一般性的指导文件,但对于三个板块——旅游景区、旅游城镇和旅游通道的统筹设计论述不多,这些方面的缺憾需要新的规划给予补充完善。
2.旅游产品整合
长江三峡虽然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三峡旅游一直缺乏高质量的、具有市场美誉度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三峡旅游严重依赖于外在因素三峡工程的建设,而作为三峡旅游业自身“内力”不足。三峡地区的旅游景点虽然较多,但大多数规模较小,品位和档次较低,留不住客,同时景点与景点之间联系不便,未能形成“规模效应”。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人们认识到了三峡旅游必须在“大三峡”理念指导下,大力进行三峡地区旅游产品整合,其核心是鄂西渝东地区的旅游产品的整合。
区域旅游产品的整合有两种思路:把相同的产品串联起来,把不同的产品组合起来。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原则,使三峡旅游产品向多样化、专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3.旅游整合营销
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模式共同营销,整合三峡区域资源、资金、人力、物力,搭建统一宣传平台,塑造三峡旅游整体形象。三峡旅游的宣传口号定位成“巨变的三峡,永恒的遗产”更能体现新三峡的特点,更富有号召力。
4.统一旅游管理
统一管理机构。旅游线路统筹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是政府的职能之一,但由于长江三峡的行政分割性,因此,建议成立统一的长江三峡风景名胜管理委员会,以行驶跨行政区的旅游管理职能,这一点对于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的统筹发展尤为重要。
在统一管理机构领导下实现统一旅游执法,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标准,统一导游词,取消地域限制等手段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目标。
5.创新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旅游发展机制是保障旅游线路统筹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也是旅游线路统筹的关键和难点。建立和完善旅游机制,一是满足三个主体在实施旅游线路统筹时的机制和体制需求;二是满足在三大板块中实施旅游线路统筹的机制和体制的需求;三是满足创新和维持旅游形象和旅游功能的机制和体制的需求。宏观上来讲建立“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全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机制,合理规划政府、企业、居民三主体在旅游统筹发展中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