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众多的陶瓷名器中紫砂是民族情感及其文化的积淀,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性载体。紫砂光器是紫砂茶具的三大造型中的一个,它的特征是裸胎光面和素面无饰,突出地表现了紫砂洗练造型的简洁美和紫砂泥料的材质美。虽然紫砂光器造型千变万化,但是光器造型中不变的是传承中的创作理念,也就是紫砂光器造型中的不失匀称和虚实相应,这其中蕴含着传统美学的古朴艺术韵味。
关键词:陶瓷;紫砂壶;造型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14-1
在千变万化的紫砂光器造型中,仿物形态的造型就占大多数。仿物形态就是仿造已有的自然生态中的各种形态造型或者是人造物的形态造型,经过制作者的巧妙精心的处理而得到新的一种造型。这其中典型的例子,像匏瓜、仿鼓、柱础、升斗等等。不过仿物形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壶身采用了物品的造型特质,并加装了流、錾与盖,然后有机地结合在一块最终形成了崭新的造型。在选择仿物形态的对象时,紫砂艺人就是在进行审美的过程。他们通常会选择常见的一个自然形态或者是传统的器物造型中比较适合作为壶体造型的物来作为仿物的;有的艺人会选用和文化有关的或和文人气质相近的物,然后通过深入的设计和加工,得到了最终的紫砂光器造型。在分析紫砂光器造型时,我们会发现其几何形态和古典韵律之间存在的协调关系。
圆器主要是以圆球作为主体的,或者就是将圆球组合起来。圆器是最通常的陶瓷器物,它给人以亲切感,在紫砂茶具的造型中占有的比例最大。
从几何造型上说,方器可以分成四方、四方锥、六方与八方等等造型。但在分析工艺美术作品时,将造型的分类从制作工艺上把六方和八方的器物就归为筋囊器。因此,方器的造型主要就是四方、四方锥及其衍生的变形与拼合器物。方器的成形工艺比较直观,它采用了泥片镶接成形的方法来制作,故它又称镶身筒。
通过紫砂光器配件造型的变化,紫砂光器的造型在静中体现了动,稳定平和中拥有了险峭与绮丽(如图)。这说明我国传统美学变化又统一的理念,紫砂光器中这种动态的平衡在我国传统的审美理论中主要体现在下面两点上。神态与气质是艺术品所要体现的一种精神状态,这在紫砂光器创作上就是结构上的力度和整体造型的和谐。紫砂光器的配件和壶身结构相互映衬,构成了整个造型的生动节奏,而壶身的形态就在配件的映衬下表现了出其造型的韵律了。
国画中讲究虚实疏密的布局,也就是说一幅画中的主体要进行精心的塑造,在留白处进行仔细的经营就可以使画面获得一个更佳的意境。正如邓完白先生在他的论印语中也有“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的说法。同样在紫砂光器的创作过程中,历代壶艺家也是十分注意虚实疏密给器物带来的那种意境。紫砂光器的壶身本来就有贮水功能,要以实体的形态来体现,这样在紫砂光器的创作中就需要在流、錾、桥状钮周围的空间中表现出虚实相应。大体上说,个体大的壶一般采用提梁的形式。这样在使用中其着力点就更接近壶体的中心,其力臂就短,提携时倾倒就可以省力些;而从审美角度看,高的提梁制造出的空间和壶身产生着对比,这样整个壶就显出挺拔轻盈的感觉了。例如,顾景舟与韩美林两位先生一起设计的“此乐提梁壶”,就尤其处理和体现了壶身与提梁之间存在的虚实关系。这个壶的壶身是上窄下宽的扁鼓形,而钮是扁圆形的,从造型上把壶身做到垂直压缩感,不过提梁的高度正好是壶身高度的两倍多,且从下向上是逐渐变宽的,整个呈现倒梯形;其底部看上去厚重而踏实,上部就显轻盈而灵巧,在衔接处却微向内缩,这些都为壶增添了精巧感;流是采用二弯的,出水时平和,加上高高的提梁和稳定的壶身,足可在使用当中保证平和出水而且心静手稳,由此可见这个壶的每个细节都透着平静的气质。紫砂光器的乳钉足参考了青铜器足的形式,而乳钉足通常都是用在造型重心比较低的紫砂光器中的,像石瓢,它的三乳钉足附近的空间和圆锥形的身筒形成了巧妙的疏密和虚实对比,整个造型由此就多了几分轻巧。
总之,对紫砂光器造型的设计所表现出来的韵味,既符合了东方哲学中清净的美,又使紫砂光器的造型更加简洁、美观大方,同时还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因此,紫砂光器的造型设计无不体现着我国古典的美学思想——古朴美。
参考文献:
[1]谢赫,姚最.古画品录·续画品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2][日]奥玄宝撰,杜斌校注.茗壶图录[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关键词:陶瓷;紫砂壶;造型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14-1
在千变万化的紫砂光器造型中,仿物形态的造型就占大多数。仿物形态就是仿造已有的自然生态中的各种形态造型或者是人造物的形态造型,经过制作者的巧妙精心的处理而得到新的一种造型。这其中典型的例子,像匏瓜、仿鼓、柱础、升斗等等。不过仿物形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壶身采用了物品的造型特质,并加装了流、錾与盖,然后有机地结合在一块最终形成了崭新的造型。在选择仿物形态的对象时,紫砂艺人就是在进行审美的过程。他们通常会选择常见的一个自然形态或者是传统的器物造型中比较适合作为壶体造型的物来作为仿物的;有的艺人会选用和文化有关的或和文人气质相近的物,然后通过深入的设计和加工,得到了最终的紫砂光器造型。在分析紫砂光器造型时,我们会发现其几何形态和古典韵律之间存在的协调关系。
圆器主要是以圆球作为主体的,或者就是将圆球组合起来。圆器是最通常的陶瓷器物,它给人以亲切感,在紫砂茶具的造型中占有的比例最大。
从几何造型上说,方器可以分成四方、四方锥、六方与八方等等造型。但在分析工艺美术作品时,将造型的分类从制作工艺上把六方和八方的器物就归为筋囊器。因此,方器的造型主要就是四方、四方锥及其衍生的变形与拼合器物。方器的成形工艺比较直观,它采用了泥片镶接成形的方法来制作,故它又称镶身筒。
通过紫砂光器配件造型的变化,紫砂光器的造型在静中体现了动,稳定平和中拥有了险峭与绮丽(如图)。这说明我国传统美学变化又统一的理念,紫砂光器中这种动态的平衡在我国传统的审美理论中主要体现在下面两点上。神态与气质是艺术品所要体现的一种精神状态,这在紫砂光器创作上就是结构上的力度和整体造型的和谐。紫砂光器的配件和壶身结构相互映衬,构成了整个造型的生动节奏,而壶身的形态就在配件的映衬下表现了出其造型的韵律了。
国画中讲究虚实疏密的布局,也就是说一幅画中的主体要进行精心的塑造,在留白处进行仔细的经营就可以使画面获得一个更佳的意境。正如邓完白先生在他的论印语中也有“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的说法。同样在紫砂光器的创作过程中,历代壶艺家也是十分注意虚实疏密给器物带来的那种意境。紫砂光器的壶身本来就有贮水功能,要以实体的形态来体现,这样在紫砂光器的创作中就需要在流、錾、桥状钮周围的空间中表现出虚实相应。大体上说,个体大的壶一般采用提梁的形式。这样在使用中其着力点就更接近壶体的中心,其力臂就短,提携时倾倒就可以省力些;而从审美角度看,高的提梁制造出的空间和壶身产生着对比,这样整个壶就显出挺拔轻盈的感觉了。例如,顾景舟与韩美林两位先生一起设计的“此乐提梁壶”,就尤其处理和体现了壶身与提梁之间存在的虚实关系。这个壶的壶身是上窄下宽的扁鼓形,而钮是扁圆形的,从造型上把壶身做到垂直压缩感,不过提梁的高度正好是壶身高度的两倍多,且从下向上是逐渐变宽的,整个呈现倒梯形;其底部看上去厚重而踏实,上部就显轻盈而灵巧,在衔接处却微向内缩,这些都为壶增添了精巧感;流是采用二弯的,出水时平和,加上高高的提梁和稳定的壶身,足可在使用当中保证平和出水而且心静手稳,由此可见这个壶的每个细节都透着平静的气质。紫砂光器的乳钉足参考了青铜器足的形式,而乳钉足通常都是用在造型重心比较低的紫砂光器中的,像石瓢,它的三乳钉足附近的空间和圆锥形的身筒形成了巧妙的疏密和虚实对比,整个造型由此就多了几分轻巧。
总之,对紫砂光器造型的设计所表现出来的韵味,既符合了东方哲学中清净的美,又使紫砂光器的造型更加简洁、美观大方,同时还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因此,紫砂光器的造型设计无不体现着我国古典的美学思想——古朴美。
参考文献:
[1]谢赫,姚最.古画品录·续画品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2][日]奥玄宝撰,杜斌校注.茗壶图录[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