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公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祖国的前途以及民族的命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公德教育进行了探讨,即言传身教,从教者做起;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齐抓共管,重在落实。
[关键词]青少年 公德教育 身心健康
良好的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民族高素质的体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跨世纪的建设者。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特别在西藏,尤其如此,如果不认真地抓好青少年公德教育,将要贻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所以对青少年进行公德教育,全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诚然,在老一辈革命先驱的高尚道德垂范下,相当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公德观念正逐步形成,他们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文明礼貌,遵守秩序。但由于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种种破坏社会公德的思想和丑恶行为时有发生,腐蚀着青少年学生的公德之心。此外,社会上某些现象常常令人触目伤怀:路灯或其他公共设施被无故破壞;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这些现象发生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的并不罕见。
不可否认,青少年学生公德意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其一,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空泛,强调共性有余,注重个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其二,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理论偏多,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养成教育不到位。其三,模式迂腐,一般化工作多,一体化建设少,致使学校德育工作疲于应付,难于营造各具特色的氛围。其四,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以及黄、赌、毒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也往往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毁于一旦”。其五,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单一,往往以“惩罚式”为主。
可见,我们亟待更新新观念,改进方法,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强化社会公德教育,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言传身教,从教者做起
加强公德教育,教师家长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者本身的道德形象如何,不仅影响青少年,而且对教育起着强化或弱化作用。要求青少年如何去做,自己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的身教作用,表现在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榜样。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平时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人格,加强“身教”意识,言谈举止做到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并在爱校爱班,关心集体,遵纪守法,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这样,教师的身教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得到确立和认同,最终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正所谓“率先躬身,不令而行。”例如在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教师在危难时刻舍己救人,表现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使自己的学生亲身感受到了师德的高尚,同时也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这种教育和感动的力量可想而知。另外,家长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也是子女的重要影响源。家长同样必须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自己讲的道理,做子女的表率。很难想象,父母讲话言行不一,他的话又怎能使子女信服呢?又怎能起到教育的效果呢?
二、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
公德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教育者必须认识到青年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是跨世纪的建设者,是祖国的未来。新一代的青少年必须是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文明有礼的一代。青少年公德能否做到这一点将关系到祖国的兴衰成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社会公德都不具备,又怎能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呢?为此,公德教育又必须从小事做起。我们不妨从青少年学生碰到的小事抓起,在关心班级,遵守纪律,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等事做起,使学生人人参与,抓自我管理,促行为养成。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从细微处要求,从小事做起,定能达到“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的教育效果。另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舆论作用,通过大众媒介大力宣传道德高尚的楷模式的好人好事,抨击和抵制违背道德的言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以遵守公德为荣,破坏公德为耻的舆论导向,从而逐步营造一个维护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氛围。前不久,中央有关部门专门表彰了一批在“5
[关键词]青少年 公德教育 身心健康
良好的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民族高素质的体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跨世纪的建设者。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特别在西藏,尤其如此,如果不认真地抓好青少年公德教育,将要贻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所以对青少年进行公德教育,全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诚然,在老一辈革命先驱的高尚道德垂范下,相当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公德观念正逐步形成,他们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文明礼貌,遵守秩序。但由于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种种破坏社会公德的思想和丑恶行为时有发生,腐蚀着青少年学生的公德之心。此外,社会上某些现象常常令人触目伤怀:路灯或其他公共设施被无故破壞;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这些现象发生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的并不罕见。
不可否认,青少年学生公德意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其一,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空泛,强调共性有余,注重个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其二,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理论偏多,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养成教育不到位。其三,模式迂腐,一般化工作多,一体化建设少,致使学校德育工作疲于应付,难于营造各具特色的氛围。其四,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以及黄、赌、毒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也往往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毁于一旦”。其五,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单一,往往以“惩罚式”为主。
可见,我们亟待更新新观念,改进方法,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强化社会公德教育,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言传身教,从教者做起
加强公德教育,教师家长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者本身的道德形象如何,不仅影响青少年,而且对教育起着强化或弱化作用。要求青少年如何去做,自己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的身教作用,表现在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榜样。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平时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人格,加强“身教”意识,言谈举止做到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并在爱校爱班,关心集体,遵纪守法,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这样,教师的身教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得到确立和认同,最终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正所谓“率先躬身,不令而行。”例如在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教师在危难时刻舍己救人,表现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使自己的学生亲身感受到了师德的高尚,同时也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这种教育和感动的力量可想而知。另外,家长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也是子女的重要影响源。家长同样必须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自己讲的道理,做子女的表率。很难想象,父母讲话言行不一,他的话又怎能使子女信服呢?又怎能起到教育的效果呢?
二、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
公德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教育者必须认识到青年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是跨世纪的建设者,是祖国的未来。新一代的青少年必须是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文明有礼的一代。青少年公德能否做到这一点将关系到祖国的兴衰成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社会公德都不具备,又怎能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呢?为此,公德教育又必须从小事做起。我们不妨从青少年学生碰到的小事抓起,在关心班级,遵守纪律,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等事做起,使学生人人参与,抓自我管理,促行为养成。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从细微处要求,从小事做起,定能达到“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的教育效果。另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舆论作用,通过大众媒介大力宣传道德高尚的楷模式的好人好事,抨击和抵制违背道德的言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以遵守公德为荣,破坏公德为耻的舆论导向,从而逐步营造一个维护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氛围。前不久,中央有关部门专门表彰了一批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