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每学期末都要求教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可很多老师把这当成了负担。因为事情过去了,时间一长,就会淡忘了,再也找不到当时的感觉与感受,往往会变得“为赋新词强说愁”。
怎样才能避免以上的情况呢?我最近发现了一种好的方法,那就是写“教育随笔”。每天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及时记录下自己上课的心情、感受、孩子们的表现,课堂里发生的一切……因为是刚发生的事,历历在目,记得清,也有感觉,不用苦思冥想,所以是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一般。
写出来的东西有情境,有问题,有困惑,有思考。这是真实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一个教育故事,这就是一个反思,这就是一个论文,这就是一个科研课题。
那么,什么是教育教学随笔?如何写好教育随笔呢?
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不必拘泥!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
以下将分享我所写的两个教学随笔,交流分享我的教育实践与思考。
(随笔1)应多给孩子“做”的机会 2013、9、2
今天是开学第一课,是我与学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孩子与初中数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如何通过第一课,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我这个老师?这是开学前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总在思考,如何使我的课具有参与性?思考之后,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的课堂才能迸发生命的活力!于是我放开了手脚,设计了这样的数学活动。
活动一:选驸马问题:相传古罗马有一位国王,他的女儿叫约瑟芬。公主才貌双全,求婚者络绎不绝。不过,美貌的公主已悄悄爱上了英俊的乔治。国王显然很疼爱自己的女儿,但却顽固地坚持要通过一种传统的仪式来选择驸马。
仪式是这样的:先由公主在求婚者中选出合适的10人,然后让10名求婚者围着公主站成一圈,接着由公主挑选任何一个人作为起点,并按顺时针方向逐个地数到17(公主的年龄),这第17个人必须退出求婚的圈子,意即淘汰,然后又接下去从1起再数到17,被数为第17的人又被淘汰, 如此下去,直至只剩下一个人为止,这个人就是被选中的驸马。
讲完故事,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得最后留下的是心爱的乔治呢?如果你是公主,你会从哪个人开始数呢?
我选了10个男生围成了一圈,让一个女生站在中间,指定了一名男生作为这个女生心仪的人,模拟选驸马的过程,从哪个人开始数才能让公主心仪的人选上呢?最后学生通过反复实验,现场模拟实验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思考讨论得出了其中蕴含的道理。
活动二:讲故事,提问题:太平洋中有A、B两个靠得较近的小岛.A岛居民都是诚实的人,向他们问问题都能得到真实的答案;而B岛的居民则恰恰相反,都不诚实,向他们问问题都不会得到真话回答。
某天一个旅游者独自登上了A、B两岛中的一个,但不能分辨这个岛是A岛还是B岛,而且这个岛上的人既有该岛的居民,也有从另一个岛来的客人.旅游者想问岛上的人“这是A岛还是B岛?”却又无法判断被问者的答案是否正确。
旅游者动了动脑筋,想了想,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
他只需问遇到的任何一个人一句话,就能从对方的回答中断定这里是A岛还是B岛。
你知道这个旅游者问的问题是什么吗?
学生们讨论后发现,应该提出问题:你是这个岛的居民吗?而且通过列表讲解清楚了其中的道理。
通过这节课我认为:在课上一定要多设计活动,可以是动手活动,讨论活动等。但一定注意它的挑战性、可完成性和参与性。
这两个活动,便于操作,而且是学生们努力之后可以完成的,可以立即见到自己的思维成果。所以这节课我认为是成功的,学生们是兴奋的,我是愉悦的。
(随笔2)应多给孩子“说”和“问”的机会
2013.9.4
今天是开学的第2节课,内容是《数轴》。对于这节课,我不知教过了多少遍。但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令我兴奋和激动。因此刚一下课,我就迫不及待地想把我的感受和感觉记录下来。
本是一节比较平淡的课。在课上讲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时,有同学举手:那循环小数能不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这个问题太好了!这正是我想提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深度,说明学生们没有被动地听课,而是边听边思考,有初步的批判性思维,我简直心花怒放!就是这样的问题把这节较平淡的课推向了高潮。
此时,下课铃响了,我灵机一动,今天课上大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循环小数能不能化成分数呢?无理数能不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虚数能不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把这三个问题作为大家的思考讨论题,大家可以研究,可以上网查资料,明天汇报展示研究成果。
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孩子创造更多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因为会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又是一节令我兴奋不已的课,我盼望着与孩子们下一次的相见,期待着他们给我带来惊喜和灵感。
以上我仅列举出两个教学随笔,我在写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随笔是进行反思的法宝。因为教育随笔的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不必过分强调逻辑,不必十分讲究文采,只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身边真实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笔下,让感受自然流淌,记下心灵的私语,智慧的沉淀,就是很好的随笔。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总能迸发教育教学随想的灵感?关键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观察;还要有慧心,要善于思考;还要有一双慧手,勤于动笔。
教育随笔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为要写,所以要阅读;因为要写,所以要去做;因为要写,所以要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最好的教育研究。
让我们都用好“教育随笔”这个法宝,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想凝聚成文字,坚持不懈,日积月累,一定会在教育征途中留下自己成长的轨迹!
怎样才能避免以上的情况呢?我最近发现了一种好的方法,那就是写“教育随笔”。每天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及时记录下自己上课的心情、感受、孩子们的表现,课堂里发生的一切……因为是刚发生的事,历历在目,记得清,也有感觉,不用苦思冥想,所以是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一般。
写出来的东西有情境,有问题,有困惑,有思考。这是真实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一个教育故事,这就是一个反思,这就是一个论文,这就是一个科研课题。
那么,什么是教育教学随笔?如何写好教育随笔呢?
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不必拘泥!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
以下将分享我所写的两个教学随笔,交流分享我的教育实践与思考。
(随笔1)应多给孩子“做”的机会 2013、9、2
今天是开学第一课,是我与学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孩子与初中数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如何通过第一课,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我这个老师?这是开学前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总在思考,如何使我的课具有参与性?思考之后,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的课堂才能迸发生命的活力!于是我放开了手脚,设计了这样的数学活动。
活动一:选驸马问题:相传古罗马有一位国王,他的女儿叫约瑟芬。公主才貌双全,求婚者络绎不绝。不过,美貌的公主已悄悄爱上了英俊的乔治。国王显然很疼爱自己的女儿,但却顽固地坚持要通过一种传统的仪式来选择驸马。
仪式是这样的:先由公主在求婚者中选出合适的10人,然后让10名求婚者围着公主站成一圈,接着由公主挑选任何一个人作为起点,并按顺时针方向逐个地数到17(公主的年龄),这第17个人必须退出求婚的圈子,意即淘汰,然后又接下去从1起再数到17,被数为第17的人又被淘汰, 如此下去,直至只剩下一个人为止,这个人就是被选中的驸马。
讲完故事,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得最后留下的是心爱的乔治呢?如果你是公主,你会从哪个人开始数呢?
我选了10个男生围成了一圈,让一个女生站在中间,指定了一名男生作为这个女生心仪的人,模拟选驸马的过程,从哪个人开始数才能让公主心仪的人选上呢?最后学生通过反复实验,现场模拟实验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思考讨论得出了其中蕴含的道理。
活动二:讲故事,提问题:太平洋中有A、B两个靠得较近的小岛.A岛居民都是诚实的人,向他们问问题都能得到真实的答案;而B岛的居民则恰恰相反,都不诚实,向他们问问题都不会得到真话回答。
某天一个旅游者独自登上了A、B两岛中的一个,但不能分辨这个岛是A岛还是B岛,而且这个岛上的人既有该岛的居民,也有从另一个岛来的客人.旅游者想问岛上的人“这是A岛还是B岛?”却又无法判断被问者的答案是否正确。
旅游者动了动脑筋,想了想,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
他只需问遇到的任何一个人一句话,就能从对方的回答中断定这里是A岛还是B岛。
你知道这个旅游者问的问题是什么吗?
学生们讨论后发现,应该提出问题:你是这个岛的居民吗?而且通过列表讲解清楚了其中的道理。
通过这节课我认为:在课上一定要多设计活动,可以是动手活动,讨论活动等。但一定注意它的挑战性、可完成性和参与性。
这两个活动,便于操作,而且是学生们努力之后可以完成的,可以立即见到自己的思维成果。所以这节课我认为是成功的,学生们是兴奋的,我是愉悦的。
(随笔2)应多给孩子“说”和“问”的机会
2013.9.4
今天是开学的第2节课,内容是《数轴》。对于这节课,我不知教过了多少遍。但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令我兴奋和激动。因此刚一下课,我就迫不及待地想把我的感受和感觉记录下来。
本是一节比较平淡的课。在课上讲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时,有同学举手:那循环小数能不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这个问题太好了!这正是我想提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深度,说明学生们没有被动地听课,而是边听边思考,有初步的批判性思维,我简直心花怒放!就是这样的问题把这节较平淡的课推向了高潮。
此时,下课铃响了,我灵机一动,今天课上大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循环小数能不能化成分数呢?无理数能不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虚数能不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把这三个问题作为大家的思考讨论题,大家可以研究,可以上网查资料,明天汇报展示研究成果。
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孩子创造更多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因为会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又是一节令我兴奋不已的课,我盼望着与孩子们下一次的相见,期待着他们给我带来惊喜和灵感。
以上我仅列举出两个教学随笔,我在写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随笔是进行反思的法宝。因为教育随笔的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不必过分强调逻辑,不必十分讲究文采,只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身边真实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笔下,让感受自然流淌,记下心灵的私语,智慧的沉淀,就是很好的随笔。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总能迸发教育教学随想的灵感?关键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观察;还要有慧心,要善于思考;还要有一双慧手,勤于动笔。
教育随笔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为要写,所以要阅读;因为要写,所以要去做;因为要写,所以要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最好的教育研究。
让我们都用好“教育随笔”这个法宝,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想凝聚成文字,坚持不懈,日积月累,一定会在教育征途中留下自己成长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