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解学生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满意程度,审视教学及考核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以无记名形式对2017级55名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从课程的开设形式、项目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课程满意度进行调查和教学质量分析。结果显示,课程经过5个学期的运作,已日趋完善,学生对课程培养目标较为清晰,对课程设置的整体认可度较高,但在考核内容、项目设置和考核形式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教改措施,如将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日常化、增设微生物技能考核、优化作业指导手册和完善考核评分标准等。
关键词:卫生检验;实践技能;教学改革;调查
卫生检验与检疫是公共卫生的“眼睛”和“前哨”[1]。为了强化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調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我校于2017年增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课程。该课程是以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中的盲样考核载体,集理论课、讨论课和技能考核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课程[2]。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强化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打造“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3]。本课程自2017年起增加到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和改革,已形成了集特色的作业指导书、个性化的教学大纲、灵活的课程设置和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于一体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为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从开设形式、项目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态度和建议等几个方面分析本校2017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本科教学效果,以期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课程组对本校开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2017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本科生55人进行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内容涉及课程的开设形式、项目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态度和建议等几个方面。根据不同教学方面的具体情况,调查表共设计了26个相关的封闭式问题,共发出调查问卷55份,回收48份,回收率为87.27%,符合统计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课程开设形式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开课形式以技能考核为主,以理论课和讨论课为辅,“以考促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程开设形式更加侧重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启发式、反馈互动式的教学。开课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的第八周,前期课程组通过集体讨论考核内容,从项目库中选择考核项目,并确定老师分工、学生分组、考核结果评定和点评总结等系列工作的实施方案。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理论授课+实验考核+课后讨论点评”的开课形式满意度高达100%,对于开课时间的满意度为85.41%,说明课程在开课形式和开课时间上,均获得学生较高的认可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反馈互动式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综合能力。
2.2 课程项目设置
开展《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四年多来,依据大纲的要求,我们不断调整和优化考核项目,今年(2021年)选择了可以更多角度考核学生能力的项目“乙酰丙酮法检测空气中的醛”。该项目考查点不仅包括了前两年所考核的称量、移液、定容、比色等操作,还增加了滴定和空气样品采集的操作,从而可以更加全面考查学生在前置课程和实习过程中对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在对课程项目设置满意度和丰富项目需求度的调查中,我们设置了10项选题,部分选题内容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考核项目难易程度”的满意度高达95.83%,有4.17%的学生不满意,均认为需要提高考核项目难度(100%)。“考核项目内容的丰富度”和“单人独立进行实验考核操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7.92%和95.83%。“实验内容和时间安排”“实验环境的满意度”和“实验准备内容的满意度”的满意度均为100%。调查结果充分表明,课程项目设计到学生的高度认可。另外,学生对“作业指导手册”的满意度为93.75%,反映了作业指导手册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此外,本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涉及理化检验方面,且前期的实验准备工作由老师完成。因此,我们就是否“增设微生物方面的技能考核”以及“学生参与实验的全程准备工作”的意愿等问题进行调查。在调查问卷中,95.83%的学生认为需要增设微生物方面技能考核,91.67%的同学认为需要在下实习点前对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强化,75%的学生认为需要参与实验的全程准备工作中来。这些结果表明,学生对系统掌握和巩固操作技能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愿望较强烈。
2.3 课程考核方式
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不断对课程的考核标准进行改进。评分项目包括实验过程、检测报告和回答问题三大部分,各项目所占分值比例分别为60%、10%和30%。实验过程着重考查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检测报告主要考查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回答问题是指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老师会随机提1~2个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操作规范性的理解程度。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实验操作60%+检测报告30%+随机提问10%”的考核形式认可度较高,满意程度为97.92%。在评分标准中增设“穿实验服、禁披头散发等”实验态度评分的需求(95.85%)高于增设“迟到、交头接耳等”实验考核纪律评分(75.00%)的需求。说明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受现代学生的欢迎,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利于实验技能的掌握。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4 课程教学效果
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是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课程学习目的认知清晰(95.83%),且对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的十分满意(100%)。97.92%的学生认为课程的学习对巩固理论知识、提升独立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帮助。另外,大部分学生只是基本熟悉(70.83%)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清楚(60.42%)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规则,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强化学生实验仪器的使用规范性以及向学生强调实验室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2.5 学生参與度与积极性调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最大化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进行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在课程开始前学生进行预习的情况较好(91.67%);在点评总结阶段大部分学生(9792%)参与了讨论的情况,其中35.42%的学生认为自己积极参与了讨论,说明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还有待提升;89.58%的学生在考核结束后观看线上的教学视频;93.75%的学生在课后进行了反思与总结。总的来说,学生对本课程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在今后教学中需继续保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3 改进措施
3.1 操作技能考核日常化
为了帮助夯实基本操作技能,为毕业前的盲样考核做准备,我们拟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的开课时间进行延长,分学期、分阶段开课,把操作技能考核日常化,将日常考核嵌入到其他主干课程中。目前已在2018级学生的第六学期增设理化基本操作日常考核。理化基本操作日常考核的开展基于空气、水质、食品三大理化检验的实验课程,主要涉及滤料采样、溶液吸收采样、滴定管的使用、电子天平的使用、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双层玻璃采样瓶的使用等内容。考核方式为每人独立、完整、正确完成全部考核内容视为达标。从目前的考核来看,学生对这个安排反应较为积极,反响度及教学效果都收到良好效果。
3.2 丰富课程考核内容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学生对本课程提出意见较多的是增设微生物方面技能考核,这与教师产生了共鸣。因此,本教学团队拟在第五学期开展微生物基本技能考核,进一步对本课程进行优化升级。接下来都考核将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培养基的配制、灭菌锅的使用、显微镜上午使用、微生物接种技术以及菌落计数等基本操作。
3.3 优化项目设置
(1)优化作业指导手册。对作业指导手册内容进行丰富,明确相关器材的使用,细化实验步骤的撰写,使作业指导手册更简单易懂。(2)安排学生参与实验前期准备。鉴于学生对提升自身能力的愿望较强烈,可安排学生参与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利于整个实验技能考核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设微生物检验类项目。目前盲样考核项目库中共5个理化检验方面的项目,今后项目库中将增设微生物类项目作为备选项目。
3.4 完善考核评分
多元化的、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在现有评分基础上增设着装要求、实验室纪律和实验态度等方面的考核。着装要求如实验服的正确穿着、扎头发、穿长裤及不穿拖鞋等;实验室纪律和态度如不迟到,不交头接耳。这些评分点的设置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
4 结语
本调查问卷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认识和需求,从课程的开设形式、项目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初步定性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课程目的认识清晰,对课程总体教学效果的认可度较高。同时,课程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改措施,作为今后课程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调查问卷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其意见和建议在教改过程中的重要性,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康维钧,李磊.我国高等卫生检验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9):24312432.
[2]黄明元,戴娟秀,张志忠,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毕业评价方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100101.
[3]郭莲仙,邵军丽,李林秋,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盲样考核”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风,2021(05):161162.
基金项目:广东医科大学科研基金(2XK19023);广东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2JY17024)
作者简介:刘红文(1992— ),女,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教学和科研。
*通讯作者:李林秋(1983— ),女,汉族,广西崇左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教学和科研。
关键词:卫生检验;实践技能;教学改革;调查
卫生检验与检疫是公共卫生的“眼睛”和“前哨”[1]。为了强化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調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我校于2017年增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课程。该课程是以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中的盲样考核载体,集理论课、讨论课和技能考核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课程[2]。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强化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打造“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3]。本课程自2017年起增加到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和改革,已形成了集特色的作业指导书、个性化的教学大纲、灵活的课程设置和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于一体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为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从开设形式、项目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态度和建议等几个方面分析本校2017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本科教学效果,以期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课程组对本校开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2017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本科生55人进行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内容涉及课程的开设形式、项目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态度和建议等几个方面。根据不同教学方面的具体情况,调查表共设计了26个相关的封闭式问题,共发出调查问卷55份,回收48份,回收率为87.27%,符合统计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课程开设形式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开课形式以技能考核为主,以理论课和讨论课为辅,“以考促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程开设形式更加侧重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启发式、反馈互动式的教学。开课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的第八周,前期课程组通过集体讨论考核内容,从项目库中选择考核项目,并确定老师分工、学生分组、考核结果评定和点评总结等系列工作的实施方案。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理论授课+实验考核+课后讨论点评”的开课形式满意度高达100%,对于开课时间的满意度为85.41%,说明课程在开课形式和开课时间上,均获得学生较高的认可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反馈互动式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综合能力。
2.2 课程项目设置
开展《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四年多来,依据大纲的要求,我们不断调整和优化考核项目,今年(2021年)选择了可以更多角度考核学生能力的项目“乙酰丙酮法检测空气中的醛”。该项目考查点不仅包括了前两年所考核的称量、移液、定容、比色等操作,还增加了滴定和空气样品采集的操作,从而可以更加全面考查学生在前置课程和实习过程中对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在对课程项目设置满意度和丰富项目需求度的调查中,我们设置了10项选题,部分选题内容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考核项目难易程度”的满意度高达95.83%,有4.17%的学生不满意,均认为需要提高考核项目难度(100%)。“考核项目内容的丰富度”和“单人独立进行实验考核操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7.92%和95.83%。“实验内容和时间安排”“实验环境的满意度”和“实验准备内容的满意度”的满意度均为100%。调查结果充分表明,课程项目设计到学生的高度认可。另外,学生对“作业指导手册”的满意度为93.75%,反映了作业指导手册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此外,本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涉及理化检验方面,且前期的实验准备工作由老师完成。因此,我们就是否“增设微生物方面的技能考核”以及“学生参与实验的全程准备工作”的意愿等问题进行调查。在调查问卷中,95.83%的学生认为需要增设微生物方面技能考核,91.67%的同学认为需要在下实习点前对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强化,75%的学生认为需要参与实验的全程准备工作中来。这些结果表明,学生对系统掌握和巩固操作技能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愿望较强烈。
2.3 课程考核方式
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不断对课程的考核标准进行改进。评分项目包括实验过程、检测报告和回答问题三大部分,各项目所占分值比例分别为60%、10%和30%。实验过程着重考查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检测报告主要考查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回答问题是指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老师会随机提1~2个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操作规范性的理解程度。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实验操作60%+检测报告30%+随机提问10%”的考核形式认可度较高,满意程度为97.92%。在评分标准中增设“穿实验服、禁披头散发等”实验态度评分的需求(95.85%)高于增设“迟到、交头接耳等”实验考核纪律评分(75.00%)的需求。说明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受现代学生的欢迎,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利于实验技能的掌握。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4 课程教学效果
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是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课程学习目的认知清晰(95.83%),且对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的十分满意(100%)。97.92%的学生认为课程的学习对巩固理论知识、提升独立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帮助。另外,大部分学生只是基本熟悉(70.83%)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清楚(60.42%)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规则,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强化学生实验仪器的使用规范性以及向学生强调实验室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2.5 学生参與度与积极性调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最大化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进行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在课程开始前学生进行预习的情况较好(91.67%);在点评总结阶段大部分学生(9792%)参与了讨论的情况,其中35.42%的学生认为自己积极参与了讨论,说明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还有待提升;89.58%的学生在考核结束后观看线上的教学视频;93.75%的学生在课后进行了反思与总结。总的来说,学生对本课程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在今后教学中需继续保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3 改进措施
3.1 操作技能考核日常化
为了帮助夯实基本操作技能,为毕业前的盲样考核做准备,我们拟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的开课时间进行延长,分学期、分阶段开课,把操作技能考核日常化,将日常考核嵌入到其他主干课程中。目前已在2018级学生的第六学期增设理化基本操作日常考核。理化基本操作日常考核的开展基于空气、水质、食品三大理化检验的实验课程,主要涉及滤料采样、溶液吸收采样、滴定管的使用、电子天平的使用、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双层玻璃采样瓶的使用等内容。考核方式为每人独立、完整、正确完成全部考核内容视为达标。从目前的考核来看,学生对这个安排反应较为积极,反响度及教学效果都收到良好效果。
3.2 丰富课程考核内容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学生对本课程提出意见较多的是增设微生物方面技能考核,这与教师产生了共鸣。因此,本教学团队拟在第五学期开展微生物基本技能考核,进一步对本课程进行优化升级。接下来都考核将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培养基的配制、灭菌锅的使用、显微镜上午使用、微生物接种技术以及菌落计数等基本操作。
3.3 优化项目设置
(1)优化作业指导手册。对作业指导手册内容进行丰富,明确相关器材的使用,细化实验步骤的撰写,使作业指导手册更简单易懂。(2)安排学生参与实验前期准备。鉴于学生对提升自身能力的愿望较强烈,可安排学生参与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利于整个实验技能考核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设微生物检验类项目。目前盲样考核项目库中共5个理化检验方面的项目,今后项目库中将增设微生物类项目作为备选项目。
3.4 完善考核评分
多元化的、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在现有评分基础上增设着装要求、实验室纪律和实验态度等方面的考核。着装要求如实验服的正确穿着、扎头发、穿长裤及不穿拖鞋等;实验室纪律和态度如不迟到,不交头接耳。这些评分点的设置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
4 结语
本调查问卷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认识和需求,从课程的开设形式、项目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初步定性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课程目的认识清晰,对课程总体教学效果的认可度较高。同时,课程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改措施,作为今后课程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调查问卷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其意见和建议在教改过程中的重要性,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康维钧,李磊.我国高等卫生检验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9):24312432.
[2]黄明元,戴娟秀,张志忠,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毕业评价方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100101.
[3]郭莲仙,邵军丽,李林秋,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盲样考核”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风,2021(05):161162.
基金项目:广东医科大学科研基金(2XK19023);广东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2JY17024)
作者简介:刘红文(1992— ),女,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教学和科研。
*通讯作者:李林秋(1983— ),女,汉族,广西崇左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教学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