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抚创伤,爱心撒西烟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65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6月10日清晨,旭日初升,清风徐徐。在太原东山的盘山公路上,一支由22辆轿车、面包车组成的车队,正向盂县方向急驰。弯弯山道上,车队一会呈“之”字型、一会呈“S”型,宛如一条舞动的长龙,引起沿途人们的驻足观看。山西日报、生活晨报的记者凭着职业敏感,也挤进了车队。原来这是一支临时凑成的“爱心”车队,他们正要到盂县西烟镇实施一次特别的救助行动。
  
  历史造成的特困群体
  
  盂县西烟——听上去颇有几分诗意的小镇,东临阳泉,西近太原,是旁山环抱中的一块小盆地。这里的庄稼人守着自己的田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碌中透露着几分艰辛,宁静中蕴含着几丝温馨。在这个普通的山区小镇四周村落里,却散居着一个年轻时遭凌辱,惊天地、泣鬼神,晚年要尊严,壮山河、动日月的特困群体。她们是如今在世的中国对日索赔妇女:万爱花(另居太原,曾六次赴日伸诉)、李秀梅(刚从日本听证会上归来)、刘面换、高银娥、赵润梅、周喜香、陈灵桃、郭喜翠、尹玉玲、张先兔、王改荷老人。
  历史是凝重的,西烟小镇今日的和平景象难掩49年前日军制造的血雨腥风和残绝人寰。据史料记载,从1938年1月至1945年8月,在侵华日军践踏盂县7年多的时间里,到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有许多妇女遭受日军性暴力,不堪忍受屈辱,或反抗被杀,或含恨自杀。这11位老人也和其他许多遭受蹂躏的姐妹一样,她们或被日军抓进炮楼里,或在自己家里被日军强暴轮奸常达一月甚至数月。如今,这些耄耋之年的老人虽然顽强地生存下来,但日军给她们造成的身心创伤却永远也无法弥合。她们无一例外地都有严重的妇科疾病,或终生未嫁,或无生育能力。她们在世俗偏见者的眼睛里找不到任何形式的慰藉,有的甚至连亲生儿女都不愿与之往来。她们是当地最贫困的人口,没钱医病,住的是最破败的房子,生活水平低得不能再低。然而,这些在漫长岁月里苦苦煎熬的老人却不乏中华女性捍卫民族尊严的铮铮铁骨。近十年来,16位老人(包括含恨离去的5位老人)抛弃一切,一次又一次依靠国内外民间的资助,果敢地站到日本东京法庭,声讨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罄竹难书的滔天暴行,提出对日索赔的强烈要求,赢得了全世界道义的声援。尽管日本政府至今没有谢罪的表示,更无任何形式的赔偿,但老人们挺身而出,见证历史的勇气获得了一切爱和平维护正义人士的由衷钦佩。
  
  慈善抚慰战争创伤
  
  如今在世的11位老人中的万爱花老人,2002年初,由5位省政协委员的联名提案、引荐,有幸成为山西省慈善总会反复查找后确定的重点救助对象。然而其他受害老人住在哪里?生存状况如何?省慈善总会领导分外挂念。因无线索,总会将万爱花老人的情况提供给了《山西商报》记者董茂。
  富有公益良知的董茂记者不负众望,先报道了万爱花老人的生活状况,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太原市市长李荣怀批示,对万爱花老人农转非,落实低保,设立购房捐赠热线。紧接着,董茂记者和刘斌记者依据万爱花老人提供的线索,行程数百公里,辗转西烟镇和西盘乡的数十个山村,终于找到了如今在世的另外10名中国对日索赔妇女,详细地了解了她们的生存状况。
  6月7日,《山西商报》刊登了由董茂、刘斌二记者署名的长篇插图报道《位卑未敢忘国恨——中国对日索赔妇女的生活》,图文并茂,详尽地叙述了这10位老人过去的屈辱、今日的窘迫,惊雷一般唤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7日上午10时,山西省慈善总会副会长、秘书长杨润旺召集各部、室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开会,根据商报提供的这10位老人的生活生存状况,紧急动议救助方案。会议前后用了不到20分钟,一份紧急救助方案便出台了。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捐赠热线和捐赠账号,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爱老人们的晚年;总会先从积存不多的善款中挤出11000元,救助每位老人1000元,以解燃眉之急;常年接受定向捐赠,视捐赠情况对老人们实施定期定额救助;号召有条件的人士对老人们提供精神抚慰和生活服务;广泛动员社会捐赠,给部分社会名流邮寄报道老人的报纸。
  会后,总会杨秘书长与董茂记者紧急接洽,商定了6月10日到西烟慰问、救助老人们的有关事宜。6月8日,登载着山西省慈善总会捐赠热线和捐赠账号的消息,便随着商报发行人员的手飞向了山西的城市乡村、山山水水。
  
  众“的哥”奉献爱心
  
  一位名人说过:美德,能把善良的人们团结起来。
  6月8日,随着商报的发行,总会的呼吁便得到了众多爱心人士的回应。人们不约而同往总会、往报社打电话,询问老人们的情况,表达关爱的意愿。特别是山西出租公司“乘客之家”车队的“的哥”们,平日里各奔东西忙着做生意,8日这一天,却停车聚到一起,诉说看到报道老人生活状况后的感受,商量着如何为老人们奉献爱心。有的说捐钱吧!有的说买米、面、油吧!还有的说咱们干脆结对子包养吧!其情切切,仿佛在对待自己的亲娘。
  6月9日下午,“乘客之家”车队的20余名“的哥”派代表王奋强、尹晋民、罗志刚来到总会吐露心声,说看到介绍这些老人坚强生活的连续报道后,感触很多,对老人们过去遭受日军摧残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对世俗偏见者对老人们的弃视、冷漠深感憎恶,对老人们敢于站出来向日本政府讨还公道的精神肃然起敬,大伙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愿意与老人们结为救助对子,提供长期服务。并说,他们车队的20多名“的哥”愿驾驶自己的“坐骑”,跟随总会一起到盂县西烟镇看望、慰问老人们。
  于是乎,6月10日,总会的救助行动,由于20多位“的哥”的加盟,才形成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靓丽壮观,长龙般的爱心风景线。
  
  农家院里的救助仪式
  
  6月10日一大早,西烟镇西村的好心人李贵明先生(曾三次赴日帮老人们打官司)、张双兵老师(刚陪同李秀梅老人从日本听证会上归来)分别将10位老人从西村、南村、羊泉村、黑石窑村、侯党村、阳曲县东黄水镇郑家寨村接到了自己家里(李贵明家)。
  这是一个典型的农家院落,半亩菜地中间立着5间坐北向南的瓦房,菜地四周围着一圈半米高的篱笆,看上去朴素宽敞。房子正中的屋檐下挂着两面赠给山西省慈善总会和山西商报的锦旗,分别写着:“让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国战争受害老人”、“真诚感谢慈悲援助”。锦旗中间是20面写着“爱心使者”的三角小旗。
  10位老人沿墙而坐,干净整洁,换上了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从她们饱经风霜的脸上,人们分明读出了面对屈辱的怒火、维护尊严的果敢、身处贫困的无奈和渴求理解的期盼。
  由于道路难行,时近中午1 点,爱心车队才抵达西烟镇。借车队等掉队车辆之际,笔者随同杨秘书长、董茂记者,赶到西烟镇西村李贵明的家中,见到了11位老人(万爱花也被一好心“的哥”免费专程送到这里)。经董记者介绍,当老人们直接面对杨秘书长和蔼可亲的面孔,倾听拉家常的贴心话语时,那早已干涸的双目顿时泪流如注,感动得口不能言,哽咽半天才说出了“谢谢”两字。
  1点40分,整个车队才抵达李贵明家院子下面的平场上。大家来不及喝口水,便开始了救助仪式。李贵明向大家介绍10位老人;董记者介绍了前来献爱心的总会工作人员和众位“的哥”;杨秘书长代表总会向老人们表示了真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亲自将每人1000元救助款、两盒防暑治病的藿香正气滴丸送到了老人们的手里,并告诉老人们给她们带来了6箱营养食品;对李贵明、张双兵数年来关心、支持中国对日索赔老人的义举表示了由衷的赞许,为他俩颁发了荣誉证书;“乘客之家”的“的哥”们将米、面、油等物品分送给了老人们,并郑重表示,今后与老人们结成帮扶对子,每年重阳节都上门探“亲”慰问老人;最后,由万爱花、赵润梅两位老人代表盂县籍中国对日索赔妇女向慈善总会、山西商报、20余位“的哥”分别赠送了锦旗。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救助仪式。没有讲台、标语、话筒,有的只是施助者、受助者和村里的乡亲们,在农家院里搞仪式自然多了一份亲切;没有欢迎、没有接待,从总会秘书长、记者到“的哥”,每位施助者都自备水壶、干粮;少了寒喧、应酬,多了真情、实在。
  2时10分,救助仪式结束,浩大的车队踏上了返程的路途。虽然道路崎岖、天气炎热、饥肠辘辘,但爱心车队中的每位成员都有一种完成了某项道德使命般的兴奋。在这场特别救助行动即将划上句号之际,还应该记住,当浩大的车队经过寿阳西站收费站时,交警们不仅免费让爱心车队通过,而且还行注目礼,表示对慈善工作者的敬意。
其他文献
女教师多萝西?赖瑟在安大略附近尼亚加拉半岛一个偏僻的小镇子里生活了85年。然而,在她去世将近一年之后,她的名字才被新闻媒体到处传扬,因为人们发现她留下了一笔非同寻常的遗产。  她的一位好友说:“多萝西为友谊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遗产,其深远意义远远超出了遗产本身的价值。”  多萝西是在里奇韦和水晶海滩之间的伊利湖边长大的,她是又脏又穷的泥瓦匠乔治?劳森和他妻子达尔西的独生女儿。多萝西在16岁时轻而易举地
期刊
摘要学生辞书是辞书中的一个特殊品类,它因特殊的读者对象和重要意义,为广大辞书工作者重视。学生汉语语文辞书应该如何编纂,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读者的学习需求,是辞书学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学生字典》的几个版本为例,从字形、字音、词义、插图、附录、文化知识、思想教育等方面对此做了探讨。  关键词学生辞书编纂特色《新编学生字典》  从辞书分类角度说,学生辞书不是一个范围十分明晰的
期刊
我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时候,经常看见在路旁的角落里,射出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有时还带着明显祈求的眼神。他们是“乞讨丐帮”吗?走近了才知道不是,他们是近些年来都市里兴起的新行业——“擦鞋一族”。  “先生,擦鞋吧?一元钱擦得亮亮的。”  走过一条街,往往碰到好几回。过去,我总是向他们回以歉意的微笑,并表示出委婉的拒意。一个人的思想,一旦形成了某种观念,还真不容易改变呢!改革开放以前,让人待候被认为是一种“
期刊
从远处传来“轰隆隆”的雷声,乌云黑压压一大片,天气非常闷热,快要下雨了。  明天又是周末,辛苦了一周也该放松一下了。婉儿说:“今晚呀我爸爸给我做鱼汤喝。”小燕说:“今晚吃烤鸡。”听了她们的话,我羡慕极了。我想:我的要求不高,只希望在家等待的是妈妈,而不是那讨厌的留言条就好了。这时,我的肚子已“咕咕”叫了,于是加快了步伐向家中跑去。到了家门口,我老远就喊:“妈妈!”可没人回答。顿时,我的心凉了半截。
期刊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当听到这首动听的歌曲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妈妈。  妈妈虽不像阿玲(我的邻居)她妈那样会讲故事,也比不上阿玲她妈的相貌,但每次看见妈妈,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难忘的一瞬间……  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流行了一种名叫“水痘”的传染病,被传染的人很多,我也是其中之一。妈妈担心我得病之后学习成绩会下降,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当她得知有一位医生有专门治疗这种病的药
期刊
从小学到现在,教过我的老师有许多,但是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  我上三年级的时候,陈老师大概20岁左右,一头乌黑的长发总是用一根皮筋扎起来。她的眉毛又黑又浓,眼睛大大的,看上去很凶。别的女老师,都爱打扮,可陈老师却不喜欢那样。她到学校上班时,一直是一身素衣长裤,我从来没看到过她花枝招展。  陈老师年纪虽轻,但教学方法却要比其他老师好。我记得有一次,她给我们上语文课。上课了,陈老师照
期刊
天士力集团向部分中学赠送《慈善》杂志仪式,2004年7月4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学会议室隆重举行。天津市慈善协会会长、《慈善》杂志社社长陆焕生,天津市慈善协会副会长赵玉衡,天津市慈善协会秘书长佟树海,天津市和平区文联主席、《慈善》杂志社执行主编李玉林,天津市第一中学党总支副书记傅婕等领导同志参加了赠送杂志仪式。天津市第一中学、天津市新华中学、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天津市第七中学等13所中学的德育处负责人以
期刊
“妈,我昨晚梦见了姐姐。”“是吗,她对你说些什么吗?”母亲煮着我最爱吃的红烧肉对我说。“姐姐让我好好学习,还说……多吃些肉,长高一些。”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平日里很难吃得到荤菜,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买上一些猪肉,配上一大锅白菜,成了当时的美味。那时候,我们一家四口都十分喜欢吃肥油肉,大概是肚子里缺油水的缘故吧。  父亲当时是个工人,一天赚20块钱,母亲则在家养蚕,以此维持一家生计。  姐当时
期刊
1996年8月15日,对常人来说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但对于新疆慈善总会却是难忘的一天。正是这一天,一颗慈善的“种子”落在了新疆这片广阔的宝地上。  摆在当时主持工作的慈善总会秘书长马莉面前的,除一枚慈善总会的公章、一间简陋的办公室,两张破旧的办公桌之外,别无它物。回顾当初,马莉、单芬玲感慨地说:如果要为自己的事求人求情,就是打断我的腿也不去。但是,我们为的是新疆的慈善事业,那是一个神圣的使命,一
期刊
中国人最早知道红十字会这一组织是在甲午战争之际,当时日本赤十字社赴辽东数万人,秉承红十字会中立精神,救治大量中日伤员,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以《申报》为代表的报刊刊发了大量文章,介绍红十字会的知识并呼吁中国应早日建立红十字会组织,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1904年2月8日,几艘日本水雷艇乘着漆黑的夜色,向俄国驻旅顺口舰队发动了突然的袭击,这标志着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领土爆发。中国人民猝遭兵燹,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