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改造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分析探索课程改造的方法、思路,探索高职院校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高职;课程改造;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Abstract: the cours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a very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only way of teaching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analysis course reform, idea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ability as the center of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Professional ability;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学生背景分析
进入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准备不足表现为: 知识上的不足 ——无疑进入职业院校生源的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对基础课程学习的结果是不太理想的。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大都是不会学习,不爱学习,也不想学习,在中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打牢基础的缘故。因此,高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学习动机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心理上的不足 ——多年的学习成绩不佳以及老师、家长的责备、冷漠,已在学生心中深深地积淀了对学科课程的厌恶;现状:学生认为老师讲的东西无用、没趣,为了获取毕业证书,不得不勉强应付。
如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
解决学生“厌学”需要进行课程改造 (教师不要再抱怨学生基础差,素质低,我们现在及将来长期面临的教学对象情况不会改变,需要改变的是我们教学方法)通过课程改革实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态度。
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而且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换句话说,高职的学生应当能够从职业岗位的第一线起步。所谓起步,就是在第一线工作不但能够愉快胜任,还能迅速脱颖而出,展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潜力。
1、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不高,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浓,所以高职院校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与普通高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相比,着重培养技术型人才。 2、采用理论实践多样化教学。针对高职学生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将教学管理重点放在学生的技能学习上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
3、以就业为导向的参与型教学模式。
表现在教学方式上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来组织教学、开发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过程,创设真实工作情境,使学生具有熟练的专业职业能力,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
三、课程改造理念:
1、专业定位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尊重学生基本学习权利,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如建筑工程技术设定施工方向、钢结构方向、设计方向,符合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需求,使学生获得个性与职业能力协调发展,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课程内容组织以职业能力为依据
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应以满足产业界的要求为宗旨,在教学中是以“能力为本位”,能力本位的教育即以“取得从事某种职业工作应具备的能力”为主的教育,课程内容的选取应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建构。课程内容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构建学生完成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课程内容以能够反映职业本质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情境,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3、教学活动设计以以工作项目为导向
按照“贴近项目、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要求进行课程内容改革,根据工作岗位为主线的实践工作岗位,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教学内容选择和实施应遵循三个原则设计
(1)第一,必需、够用的原则。内容深入浅出,平易晓畅。第二,实用、生活性原则,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职业导向性原则。课程内容应该紧密贴近学生的未来职业活动。第四,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
4、以职业标准为参照实现“双证融通”
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要选择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劳动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分析其技能考核的内容与要求,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整合。将学生培养融入到企业现场和社会实践之中,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与行业共同探讨并完善学生职业资格考证制度。要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5、营造“职业情景化”的教学方式
探索职业情景化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一体化策略,积极创造基于仿真或模拟的实验实训条件,探索和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将教学过程,置于仿真的职业情景中,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情景的“零距离”。 在校内,要按企业环境和专业课程岗位的操作流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满足学生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需要,以及学生将来就业的企业类型和专业课程所涉及工作的内容。
6、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方案。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对本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要达到这一目的, 以一体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将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作为课程的设计思路,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学习的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已明确了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一体化教学方法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教学方式灵活机动,淡化理论和实验环节的界限,将要讲授的内容通过教学仪器、配套设备,现场展示或演示出来。课堂上学生身临其境,教师讲解直观、详细,注重的是知识的应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7、实施“多样化”考核评分机制。
职业院校中学生最需要的能力为学会学习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利用一种考核方式考不出来的,因此结合课程性质和特点、学生情况进行多种方式的考核,使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将学习总成绩分成若干个考核项目,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式(理论+技能)考核。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结合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结合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模拟项目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形式。同时学习过程中始终穿插着考核的过程考核方法。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关注课程学习的每一个细节。
在评价学生成绩和能力时实行专任老师和企业师傅的“专兼双考”评分机制。职业性成绩评定由专任教师把握,实践性成绩评定由兼职教师把握,这样可以调动三方积极性,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兼职教师指导的积极性。 四、课程改造思路方法
高职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组织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总体思路是通过校企合作,对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总体设计;教师通过对某门课程的整体设计,提高对“课程”的认识,实实在在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总结: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每个教师都要站在“为学生负责、为教育教学负责”的高度,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作为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最可行的途径是从课程设计入手。
[1]張元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及其培养 [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2]马元兴 深化高职课程改革应当抓好的几个环节《光明日报》2008年10月27日第12版)
[3]李雪峰 高职院校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科教创新》2010.6
关键词: 高职;课程改造;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Abstract: the cours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a very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only way of teaching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analysis course reform, idea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ability as the center of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Professional ability;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学生背景分析
进入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准备不足表现为: 知识上的不足 ——无疑进入职业院校生源的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对基础课程学习的结果是不太理想的。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大都是不会学习,不爱学习,也不想学习,在中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打牢基础的缘故。因此,高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学习动机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心理上的不足 ——多年的学习成绩不佳以及老师、家长的责备、冷漠,已在学生心中深深地积淀了对学科课程的厌恶;现状:学生认为老师讲的东西无用、没趣,为了获取毕业证书,不得不勉强应付。
如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
解决学生“厌学”需要进行课程改造 (教师不要再抱怨学生基础差,素质低,我们现在及将来长期面临的教学对象情况不会改变,需要改变的是我们教学方法)通过课程改革实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态度。
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而且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换句话说,高职的学生应当能够从职业岗位的第一线起步。所谓起步,就是在第一线工作不但能够愉快胜任,还能迅速脱颖而出,展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潜力。
1、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不高,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浓,所以高职院校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与普通高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相比,着重培养技术型人才。 2、采用理论实践多样化教学。针对高职学生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将教学管理重点放在学生的技能学习上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
3、以就业为导向的参与型教学模式。
表现在教学方式上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来组织教学、开发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过程,创设真实工作情境,使学生具有熟练的专业职业能力,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
三、课程改造理念:
1、专业定位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尊重学生基本学习权利,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如建筑工程技术设定施工方向、钢结构方向、设计方向,符合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需求,使学生获得个性与职业能力协调发展,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课程内容组织以职业能力为依据
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应以满足产业界的要求为宗旨,在教学中是以“能力为本位”,能力本位的教育即以“取得从事某种职业工作应具备的能力”为主的教育,课程内容的选取应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建构。课程内容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构建学生完成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课程内容以能够反映职业本质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情境,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3、教学活动设计以以工作项目为导向
按照“贴近项目、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要求进行课程内容改革,根据工作岗位为主线的实践工作岗位,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教学内容选择和实施应遵循三个原则设计
(1)第一,必需、够用的原则。内容深入浅出,平易晓畅。第二,实用、生活性原则,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职业导向性原则。课程内容应该紧密贴近学生的未来职业活动。第四,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
4、以职业标准为参照实现“双证融通”
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要选择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劳动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分析其技能考核的内容与要求,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整合。将学生培养融入到企业现场和社会实践之中,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与行业共同探讨并完善学生职业资格考证制度。要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5、营造“职业情景化”的教学方式
探索职业情景化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一体化策略,积极创造基于仿真或模拟的实验实训条件,探索和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将教学过程,置于仿真的职业情景中,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情景的“零距离”。 在校内,要按企业环境和专业课程岗位的操作流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满足学生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需要,以及学生将来就业的企业类型和专业课程所涉及工作的内容。
6、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方案。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对本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要达到这一目的, 以一体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将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作为课程的设计思路,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学习的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已明确了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一体化教学方法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教学方式灵活机动,淡化理论和实验环节的界限,将要讲授的内容通过教学仪器、配套设备,现场展示或演示出来。课堂上学生身临其境,教师讲解直观、详细,注重的是知识的应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7、实施“多样化”考核评分机制。
职业院校中学生最需要的能力为学会学习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利用一种考核方式考不出来的,因此结合课程性质和特点、学生情况进行多种方式的考核,使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将学习总成绩分成若干个考核项目,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式(理论+技能)考核。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结合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结合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模拟项目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形式。同时学习过程中始终穿插着考核的过程考核方法。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关注课程学习的每一个细节。
在评价学生成绩和能力时实行专任老师和企业师傅的“专兼双考”评分机制。职业性成绩评定由专任教师把握,实践性成绩评定由兼职教师把握,这样可以调动三方积极性,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兼职教师指导的积极性。 四、课程改造思路方法
高职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组织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总体思路是通过校企合作,对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总体设计;教师通过对某门课程的整体设计,提高对“课程”的认识,实实在在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总结: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每个教师都要站在“为学生负责、为教育教学负责”的高度,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作为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最可行的途径是从课程设计入手。
[1]張元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及其培养 [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2]马元兴 深化高职课程改革应当抓好的几个环节《光明日报》2008年10月27日第12版)
[3]李雪峰 高职院校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科教创新》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