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清朝皇子读书的情况,清人笔记中多有记述,未及留意,所以,一直没有形成文字。
今读福格笔记《听雨丛谈》,其中卷十一《尚书房道光年奉旨改上书房》中,有清朝皇子读书的载记,写来供读者一观。
尚书房,在乾清宫东南廊屋北向的位置。这里是清代皇子读书的地方。
清宣宗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
清朝的皇子长到六岁,就要入学,跟随师傅受教。
皇子的师傅,是由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保荐的。
保荐人员一般为翰林官员。保荐原则是所保荐人员的人品优、学问好。保荐名额通常是一次数名。
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保荐人员之后,还要将所保荐者引见给主政者。保荐次日,主政者在便殿诏对所保荐人员,类似于现代社会的面试。主政者的现场诏对,主要是观察被保荐人员的器量与才识。主政者确定最终人选的标准是,其人必须端正、谨饬。
主政者确定人选之后,钦点某位翰林官员为某位皇子的授读师傅。这位诏对后钦点的授读师傅,为教授该皇子学习的主要负责人。同时,内廷还会根据情况,再委派一到两位官员,作为授读师傅的副手。皇子的授读师傅,有特定的称谓,即上书房行走。能够成为皇子授读师傅的人选,一般在声望上,都可与相国平齐。
每天早上,皇子在卯初时刻(早上5:00~5:40)就要进入上书房;未正二刻(中午14:30)才能散学。
散学之后,皇子并不能自由玩耍,还要学习步射,也就是要徒步使用弓箭射击。另外,每五天,还要在圆明园学习一次马射,即骑马射击。
皇子的这种学习,无論冬寒夏暑,都不能间断。
一些时候,即使皇子已经婚娶封爵,仍然需要继续读书,不能中辍。
道光时期,惠亲王(绵愉)都快四十岁了,他还兼掌内廷的职务,公事完毕之后,还要照常读书。
清文宗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恭亲王(奕?)被免去军机大臣职务之后,仍然要到上书房去读书。
笔记作者福格感叹说:清朝的诸位亲王、郡王,大都能够通达书简文翰、文雅大度、端庄稳重,这主要和皇家的悉心教育、皇子的用功学习有关。这样的良好教育条件、这样优异的学识,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士子所能达到的。
当然,福格的话,有他的道理,也自有他的时代局限,希望大家不要在此纠缠。
皇子具体读书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据说,皇子幼年入学读书时,与师傅同席位,相对而坐。本日学习的内容,师傅读一句,皇子跟着照读一句。这样反复诵读,朗朗上口之后,还要再读百遍。另外,这种读书法以五天为期,本日学习内容完成之后,前四天新学的内容,还要一起读百遍。六天以前的学习内容,一半都称作熟书。大约每隔五天,还要复习一次熟书。就这样周而复始,没有间断。这种教习的方法、这种管理的严格,也不是一般人家的学子可以做到的。
皇子每日的功课内容,又是什么呢?
皇子进入书房之后,先要学蒙古语两句;读满文字的书籍二刻钟(半小时);从卯正末刻(早上6:45以后?)读汉字书籍;有时要到申初二刻(下午中午15:30)才能散学;散学之后,吃晚饭;晚饭之后,还要练习射箭。
每天,皇子还要朝拜皇上,还要到皇太后、皇后的宫中请安。
这些,都是习以为常的事。
一年之中,只有元旦、端阳节、中秋节、万寿节(皇帝生日或皇太后生日)、自己的生日,可以放五天假。其他的日子,即使是除夕,也要读书,不能停止。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给皇子教授满文字的,称之为塞傅(满语,老师);教授皇子弓马、蒙古语的,称作谙达(满语,保傅)。
还有,清文宗同治帝即位时,尚年幼,他读书是在弘德殿。当时,同治帝坐在书案之前,面南正坐,师傅共用一书案,在旁边坐。这与教授皇子读书时的礼仪又有所不同。
今读福格笔记《听雨丛谈》,其中卷十一《尚书房道光年奉旨改上书房》中,有清朝皇子读书的载记,写来供读者一观。
尚书房,在乾清宫东南廊屋北向的位置。这里是清代皇子读书的地方。
清宣宗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
清朝的皇子长到六岁,就要入学,跟随师傅受教。
皇子的师傅,是由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保荐的。
保荐人员一般为翰林官员。保荐原则是所保荐人员的人品优、学问好。保荐名额通常是一次数名。
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保荐人员之后,还要将所保荐者引见给主政者。保荐次日,主政者在便殿诏对所保荐人员,类似于现代社会的面试。主政者的现场诏对,主要是观察被保荐人员的器量与才识。主政者确定最终人选的标准是,其人必须端正、谨饬。
主政者确定人选之后,钦点某位翰林官员为某位皇子的授读师傅。这位诏对后钦点的授读师傅,为教授该皇子学习的主要负责人。同时,内廷还会根据情况,再委派一到两位官员,作为授读师傅的副手。皇子的授读师傅,有特定的称谓,即上书房行走。能够成为皇子授读师傅的人选,一般在声望上,都可与相国平齐。
每天早上,皇子在卯初时刻(早上5:00~5:40)就要进入上书房;未正二刻(中午14:30)才能散学。
散学之后,皇子并不能自由玩耍,还要学习步射,也就是要徒步使用弓箭射击。另外,每五天,还要在圆明园学习一次马射,即骑马射击。
皇子的这种学习,无論冬寒夏暑,都不能间断。
一些时候,即使皇子已经婚娶封爵,仍然需要继续读书,不能中辍。
道光时期,惠亲王(绵愉)都快四十岁了,他还兼掌内廷的职务,公事完毕之后,还要照常读书。
清文宗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恭亲王(奕?)被免去军机大臣职务之后,仍然要到上书房去读书。
笔记作者福格感叹说:清朝的诸位亲王、郡王,大都能够通达书简文翰、文雅大度、端庄稳重,这主要和皇家的悉心教育、皇子的用功学习有关。这样的良好教育条件、这样优异的学识,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士子所能达到的。
当然,福格的话,有他的道理,也自有他的时代局限,希望大家不要在此纠缠。
皇子具体读书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据说,皇子幼年入学读书时,与师傅同席位,相对而坐。本日学习的内容,师傅读一句,皇子跟着照读一句。这样反复诵读,朗朗上口之后,还要再读百遍。另外,这种读书法以五天为期,本日学习内容完成之后,前四天新学的内容,还要一起读百遍。六天以前的学习内容,一半都称作熟书。大约每隔五天,还要复习一次熟书。就这样周而复始,没有间断。这种教习的方法、这种管理的严格,也不是一般人家的学子可以做到的。
皇子每日的功课内容,又是什么呢?
皇子进入书房之后,先要学蒙古语两句;读满文字的书籍二刻钟(半小时);从卯正末刻(早上6:45以后?)读汉字书籍;有时要到申初二刻(下午中午15:30)才能散学;散学之后,吃晚饭;晚饭之后,还要练习射箭。
每天,皇子还要朝拜皇上,还要到皇太后、皇后的宫中请安。
这些,都是习以为常的事。
一年之中,只有元旦、端阳节、中秋节、万寿节(皇帝生日或皇太后生日)、自己的生日,可以放五天假。其他的日子,即使是除夕,也要读书,不能停止。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给皇子教授满文字的,称之为塞傅(满语,老师);教授皇子弓马、蒙古语的,称作谙达(满语,保傅)。
还有,清文宗同治帝即位时,尚年幼,他读书是在弘德殿。当时,同治帝坐在书案之前,面南正坐,师傅共用一书案,在旁边坐。这与教授皇子读书时的礼仪又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