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网蛋白和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5A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198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钙网蛋白(CRT)、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5A(KIF5A)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CRT、KIF5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125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石蜡样本,患者均为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RT、KIF5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癌组织中CRT、KIF5A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 Meier法分析CRT、KIF5A蛋白表达对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CRT、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D3根治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2例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ME手术50例,D3根治手术52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淋巴结清除数及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及两组1、3、5年生存率。结果:CME组淋巴结清除数及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优于D3
目的 :探讨miR-558调控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潜在机制。方法:用miR-558 inhibitor敲低miR-558或miR-558 mimics过表达miR-558后,检测乳腺癌细胞BC-009、MCF-7、MDA-MB-435、MX-1、BT-20、HCC1937的凋亡水平。通过miRDB在线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确定miR-558的靶标。通过过表达或敲低靶标检测其是否影响乳腺癌细胞MCF-7的凋亡水平。结果:敲低miR-558后,乳腺癌细胞BC-009、MCF-7、MDA-MB-435、MX-1、B
如何规范医师用血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值得医院深入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以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和人工智能为抓手,融合大数据技术,构建了临床输血智能管理系统。系统应用后,医院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预测准确率持续提高;管理和科研模块可以直接输出与输血有关信息,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各类数据报告,并为科研提供了数据支持。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以1、5、10μmol/L的木犀草素作用24 h,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溶剂对照组加入0.5%DMSO,MTT法检测木犀草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木犀草素对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木犀草素作用后SGC7901细胞JAK、STAT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木犀草素作用后SGC7901细胞JAK、STA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目的 :探讨miR-432-5p调控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过表达或敲低miR-432-5p后,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的凋亡水平。敲低miR-432-5p后,检测miRDB数据库在线分析的靶标的mRNA水平。通过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miRNA是否与潜在靶标直接结合。过表达或敲低靶标后,分析乳腺癌细胞MCF-7的凋亡水平。结果:过表达miR-432-5p后,乳腺癌细胞MCF-7的凋亡上升(P<0.05);敲低miR-432-5p后,乳腺癌细胞MCF-7的凋亡下降(P<0.0
目的:明确Kisspeptin表达水平在胰腺癌(P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普通外科行PC切除术并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的87例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Kisspeptin水平,明确Kisspeptin对P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PC患者的术前、术后血清Kisspept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01),且术前明显高于术后(P<0.001)。术前Kisspeptin水平与胆道引流、CA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9月—2019年7月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0~78岁,平均(44.86±3.42)岁。实验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0~77岁,平均(44.85±3.40)岁。两组各项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主要内容包括:多以T管引流术以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方式为主。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不同手术方式对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皮质醇(CS)、人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LARC患者74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和腹腔镜组两组,每组各37例。两组均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放化疗结束后6~8周,传统组行传统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腹腔镜组行腹腔镜TME。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血清SAA、CS、Ghrelin、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涉及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风险因素。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了肠道微生物群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有研究证明肠道内细菌具有促炎和促癌的特性,这可能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笔者将总结肠道微生物群与结直肠癌之间的潜在联系,重点是细菌微生物群的致癌特性及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80%为小肠梗阻[1-2]。大部分小肠梗阻经保守治疗会好转,但近30%的急性小肠梗阻会发生肠绞窄,如临床表现怀疑为肠绞窄[3],或腹部CT提示有肠缺血,以及经禁食、胃肠减压、补液、试验性口服造影剂等保守治疗失败的急性小肠梗阻[2],需行手术治疗。而对于反复发作的小肠梗阻,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通气早、进食早、排便早、复发率低,而且出院后第1次复发间隔时间长[4],建议行手术治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