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敦煌石窟壁画是我国艺术的瑰宝,一些早期壁画的线描艺术比较独特,而且在世界上有着较大的知名度,国内外学者都对敦煌石窟壁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敦煌壁画应用的线描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这项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成熟,线条非常优美,应用了土红线、墨线以及白色线这三种线条,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线描艺术造型。敦煌石窟壁画在创作的过程中,还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有的颜色比较鲜艳,而且有着光影造型,形成了具有强烈艺术造型的佛教艺术。
关键词:敦煌石窟;早期壁画;线描艺术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带,其也是佛教传入中原的重要场所,这类经常聚集了大量的西域商客,在这里可以从事贸易往来,也可以进行文化的交流,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敦煌的壁画独具异域风情,而且是一种佛教艺术,将中亚以及印度的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本文对敦煌石窟早期壁画的线描艺术进行了分析与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敦煌石窟的壁画线描艺术风格在不断的变化,表现手法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研究中发现,线描艺术在敦煌石窟壁画造型中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1 敦煌早期石窟壁画线描艺术的演变
敦煌早期十六国晚期的经历的四个朝代,现存的敦煌石窟有四十多个,北凉朝代的洞窟最少,只有3个,北魏与西魏共有22个,北周有15个。在不同的朝代中,敦煌石窟壁画的线描有着不同的风格,下面笔者对线描艺术的演变进行简单的分析。
1.1 书画同源的十六国线描艺术
在敦煌石窟早期壁画中,十六国时期的壁画数量并不多,这一时期的壁画风格比较质朴,而且画风比较简单,主要是以佛像以及菩萨为主。石窟壁画比较注重整体的布局,在色彩搭配方面比较协调。在早期的敦煌石窟壁画中,使用了大面积土红色,还应用了石绿、储石来造形,以土红色打底,以墨线定型,以白色勾勒人物的结构关系,这种绘画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艺术形式,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十六国时期的敦煌壁画,采用了以线造形的绘画技巧,绘画者还融入了印度佛教的绘画形式,突出了壁画凹凸的造形。
1.2 瘦骨清像的北魏、西魏线描艺术
北魏、西魏的敦煌石窟壁画在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与十六国时期的壁画线描艺术相比,其图式有着多种变化,而且必须注重对细节的刻画,人物造型方面更加多样,而且绘画了一些西方形象,很多画像人物体格健硕,高鼻梁,披裹纱巾,是典型的西域人形象;还有的人物眉清目秀,衣不露体,是典型的中原人形象。这一朝代的石窟壁画在线描艺术方面更加成熟,塑造了较多灵动的人物造型,在线条的细节处理方面更加细致,在神态以及姿态的描绘方面更加细腻。
1.3 健壮雄浑的北周线描艺术
北周朝代的敦煌石窟壁画在人物造型方面,塑造了较多健壮雄浑的形象,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人物一般是半西域半中原的形象,这可以体现出敦煌这一丝绸之路的地域特点。在构图方面,主要是以传教为主,描绘了很多佛教故事,构图手法主要是横幅卷轴的形式,人物造型与自然景观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用斜线对故事进行分隔,可以使华米娜更加饱满。北周石窟壁画色彩高贵淡雅,颜色与线条相互辉映,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北周石窟壁画的线条比较流畅,而且富有动感,为敦煌壁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敦煌壁画的线描艺术在不同的朝代里不断的演变,艺术手法越来越成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国内外较多的艺术研究者。
2 敦煌早期石窟壁画主要线描分类及作用
2.1 粗犷有力的土红线艺术
土红线在敦煌石窟壁画中多为起稿线,这是石窟壁画绘造的第一道工序,主要起着整体布局、绘制草图作用。在泥墙体的墙面上,通过土红线来确定人物、图案等的具体位置,包括物象间的分割线与间隔线,然后围绕石窟的构思布局来绘造壁画草图,并用毛笔勾画具体轮廓。早期石窟壁画的绘造,土红线是不容忽视的,其线条多粗壮有力、舒展流畅、笔法灵活,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表现性。在泥墙上寥寥几笔的土红线,便可使人感受到无尽的神韵。起稿线中的竖直线,一方面可以分割不同物象间画面的大小,使石窟壁画内容搭配均称;另一方面则可以作为物象的中轴线,以保证物象在绘造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称状态。起稿线中的横线,主要为石窟壁画绘制提供水平作用,以提升壁画的鉴赏价值。无论是竖直线还是横线,其对于敦煌石窟壁画的绘造都是不可或缺的。
2.2 画龙点睛的墨线艺术
墨线是壁画绘制中实现线条与色彩和谐搭配的重要工具,有"画龙点睛"式的效果。墨线在壁画中主要表现为定形线,在土红线起稿并做好晕染着色之后,基本形象已无需较大改动,这时需要通过墨线来描绘定型。当土红线被涂料覆盖时,要想加快壁画绘制的工序,必须要通过浓淡各异、干湿有度的墨线来勾勒,凸出不同物象的轮廓。在这一过程中,对墨线的要求极高,即线条要流畅、墨色需饱满,定形要精确,同时还要注重与起稿线的颜色搭配,避免出现重色和色彩不协调的状况发生。尤其是壁画人物造型中存在某些函待加强的部位,比如人物的鼻尖、眼睑线、嘴唇线、服饰的轮廓线以及图案中的结构线等,都要通过墨线描绘方能尽显所描人物的神韵。早期石窟壁画的起稿比较简约,使墨线定形时有了更大发挥的空间,往往表现为随意涂抹,反而更造就了早期石窟壁画简约随意、豪迈奔放的艺术特点。
2.3 行云流水的白色线艺术
白色线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线形,主要表现为重复定形,通过白色线的再次定形可以有效突出壁画结构的层次感和形式美,同时还能体现出人物、图案的质感。在石窟壁画中需要白色线定形的部位较多,包括人物服饰的底部、飘带、腰带等部位以及佛像的头部、背光部、莲花座等不一而足,总体上呈现为颜色饱满、接合有度、流畅随意、柔中有细等特点,通过线的叠加折射出物象的某种意志、情感、动态乃至心境,使石窟壁画饱含厚重感和节奏韵律感。
結束语
线描艺术是敦煌壁画的一大特色,其融入了中西方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较为完整的保留了我国丝绸之路上的艺术表现形式。敦煌壁画历史悠久,而且规模比较大,其吸引了中外较多学者的眼光,对敦煌石窟中的早期壁画线描艺术进行了研究,对我国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重新审视,对中国画的研究有了新的方向。敦煌壁画的线描艺术可以对人物形象进行更加细微的描绘,可以传达出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也说明我国早期的艺术作品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永明,兰田.古代壁画数字化版权间题初探[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11).
[2]杨森.敦煌壁画椅子造型与传统匡(筐、框)床关系研究[J].美育学刊,2015(2).
[3]乔薇.敦煌壁画中的民间法律思想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11).
关键词:敦煌石窟;早期壁画;线描艺术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带,其也是佛教传入中原的重要场所,这类经常聚集了大量的西域商客,在这里可以从事贸易往来,也可以进行文化的交流,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敦煌的壁画独具异域风情,而且是一种佛教艺术,将中亚以及印度的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本文对敦煌石窟早期壁画的线描艺术进行了分析与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敦煌石窟的壁画线描艺术风格在不断的变化,表现手法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研究中发现,线描艺术在敦煌石窟壁画造型中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1 敦煌早期石窟壁画线描艺术的演变
敦煌早期十六国晚期的经历的四个朝代,现存的敦煌石窟有四十多个,北凉朝代的洞窟最少,只有3个,北魏与西魏共有22个,北周有15个。在不同的朝代中,敦煌石窟壁画的线描有着不同的风格,下面笔者对线描艺术的演变进行简单的分析。
1.1 书画同源的十六国线描艺术
在敦煌石窟早期壁画中,十六国时期的壁画数量并不多,这一时期的壁画风格比较质朴,而且画风比较简单,主要是以佛像以及菩萨为主。石窟壁画比较注重整体的布局,在色彩搭配方面比较协调。在早期的敦煌石窟壁画中,使用了大面积土红色,还应用了石绿、储石来造形,以土红色打底,以墨线定型,以白色勾勒人物的结构关系,这种绘画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艺术形式,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十六国时期的敦煌壁画,采用了以线造形的绘画技巧,绘画者还融入了印度佛教的绘画形式,突出了壁画凹凸的造形。
1.2 瘦骨清像的北魏、西魏线描艺术
北魏、西魏的敦煌石窟壁画在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与十六国时期的壁画线描艺术相比,其图式有着多种变化,而且必须注重对细节的刻画,人物造型方面更加多样,而且绘画了一些西方形象,很多画像人物体格健硕,高鼻梁,披裹纱巾,是典型的西域人形象;还有的人物眉清目秀,衣不露体,是典型的中原人形象。这一朝代的石窟壁画在线描艺术方面更加成熟,塑造了较多灵动的人物造型,在线条的细节处理方面更加细致,在神态以及姿态的描绘方面更加细腻。
1.3 健壮雄浑的北周线描艺术
北周朝代的敦煌石窟壁画在人物造型方面,塑造了较多健壮雄浑的形象,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人物一般是半西域半中原的形象,这可以体现出敦煌这一丝绸之路的地域特点。在构图方面,主要是以传教为主,描绘了很多佛教故事,构图手法主要是横幅卷轴的形式,人物造型与自然景观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用斜线对故事进行分隔,可以使华米娜更加饱满。北周石窟壁画色彩高贵淡雅,颜色与线条相互辉映,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北周石窟壁画的线条比较流畅,而且富有动感,为敦煌壁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敦煌壁画的线描艺术在不同的朝代里不断的演变,艺术手法越来越成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国内外较多的艺术研究者。
2 敦煌早期石窟壁画主要线描分类及作用
2.1 粗犷有力的土红线艺术
土红线在敦煌石窟壁画中多为起稿线,这是石窟壁画绘造的第一道工序,主要起着整体布局、绘制草图作用。在泥墙体的墙面上,通过土红线来确定人物、图案等的具体位置,包括物象间的分割线与间隔线,然后围绕石窟的构思布局来绘造壁画草图,并用毛笔勾画具体轮廓。早期石窟壁画的绘造,土红线是不容忽视的,其线条多粗壮有力、舒展流畅、笔法灵活,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表现性。在泥墙上寥寥几笔的土红线,便可使人感受到无尽的神韵。起稿线中的竖直线,一方面可以分割不同物象间画面的大小,使石窟壁画内容搭配均称;另一方面则可以作为物象的中轴线,以保证物象在绘造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称状态。起稿线中的横线,主要为石窟壁画绘制提供水平作用,以提升壁画的鉴赏价值。无论是竖直线还是横线,其对于敦煌石窟壁画的绘造都是不可或缺的。
2.2 画龙点睛的墨线艺术
墨线是壁画绘制中实现线条与色彩和谐搭配的重要工具,有"画龙点睛"式的效果。墨线在壁画中主要表现为定形线,在土红线起稿并做好晕染着色之后,基本形象已无需较大改动,这时需要通过墨线来描绘定型。当土红线被涂料覆盖时,要想加快壁画绘制的工序,必须要通过浓淡各异、干湿有度的墨线来勾勒,凸出不同物象的轮廓。在这一过程中,对墨线的要求极高,即线条要流畅、墨色需饱满,定形要精确,同时还要注重与起稿线的颜色搭配,避免出现重色和色彩不协调的状况发生。尤其是壁画人物造型中存在某些函待加强的部位,比如人物的鼻尖、眼睑线、嘴唇线、服饰的轮廓线以及图案中的结构线等,都要通过墨线描绘方能尽显所描人物的神韵。早期石窟壁画的起稿比较简约,使墨线定形时有了更大发挥的空间,往往表现为随意涂抹,反而更造就了早期石窟壁画简约随意、豪迈奔放的艺术特点。
2.3 行云流水的白色线艺术
白色线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线形,主要表现为重复定形,通过白色线的再次定形可以有效突出壁画结构的层次感和形式美,同时还能体现出人物、图案的质感。在石窟壁画中需要白色线定形的部位较多,包括人物服饰的底部、飘带、腰带等部位以及佛像的头部、背光部、莲花座等不一而足,总体上呈现为颜色饱满、接合有度、流畅随意、柔中有细等特点,通过线的叠加折射出物象的某种意志、情感、动态乃至心境,使石窟壁画饱含厚重感和节奏韵律感。
結束语
线描艺术是敦煌壁画的一大特色,其融入了中西方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较为完整的保留了我国丝绸之路上的艺术表现形式。敦煌壁画历史悠久,而且规模比较大,其吸引了中外较多学者的眼光,对敦煌石窟中的早期壁画线描艺术进行了研究,对我国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重新审视,对中国画的研究有了新的方向。敦煌壁画的线描艺术可以对人物形象进行更加细微的描绘,可以传达出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也说明我国早期的艺术作品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永明,兰田.古代壁画数字化版权间题初探[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11).
[2]杨森.敦煌壁画椅子造型与传统匡(筐、框)床关系研究[J].美育学刊,2015(2).
[3]乔薇.敦煌壁画中的民间法律思想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