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们倾向于选择参与体验型、休闲娱乐型旅游度假方式,这给我们句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为加快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句容正以大景区为依托,以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为支撑,以优美的乡村环境为载体,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做强特色,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句容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紧邻都市南京。在产业基础、区位交通条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优势明显,蕴含着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
独特的旅游资源。句容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拥有茅山、宝华山两个4A级景区以及九龙山等名胜景区。通过近几年的精心打造,以“红色老区、绿色山水、金色寺院”为特色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渐已成型。其中,茅山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九龙山原始森林、赤山湖湿地等原生态资源正在科学开发,绿色旅游方兴未艾;茅山是全国道教圣地,宝华山则是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宗教旅游内涵丰富。而乡村旅游主要区块就在主景区周围,主景区与乡村旅游景点的互补性、联动性优势非常突出,“上茅山、宝华山观光,在农家乐用餐,到农业基地体验乡村风情”已成为众多都市游客喜爱的旅游休闲方式。
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来自需求。句容地处南京半小时都市圈,宁沪高速、宁杭高速、宁沪轻轨、城际公交等密集交通路网连接长三角各大城市。周边城市雄厚的消费实力、日趋旺盛的休闲旅游需求为句容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市场基础。特别是拥有长三角地区独特的乡村农业和生态景观,发展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更强,对接城市旅游需求的优势十分明显。
良好的产业条件。全市现有高效农业26.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7.9%,拥有应时鲜果、花卉苗木、特色蔬菜、优质茶叶和特种养殖五大产业,已建成5个万亩以上高效农业连片区域、44个千亩以上农产品基地和园区。其中具有较强观赏性的桃、葡萄、草坪、草莓、茶、海棠、蔬菜等特色园区均已形成较大规模。同时,还规划建设了“苏南十万亩高效农业生态园区”。此外,句容还是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有机农业示范区和“全国草莓之乡”,“东种、西养、南林、北果、中间花”的区域化产业布局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较好的发展基础。句容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较快。茅山景区周边、句茅路沿线,312国道和122省道沿线以及一些农业园区和基地附近,绝大多数农家乐生意红火,经营状况良好。同时市旅游局和相关旅行社也已经结合旅游宣传推介,排出了串联起茅山、宝华山大景区和草莓、葡萄等农副产品基地以及一些农庄、农家乐的旅游线路,吸引了大批长三角地区游客。节假日,周边城市通过自驾游方式前来参加乡村旅游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
当前,我们正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紧抓住乡村旅游发展蒸蒸日上的大好态势,以已经形成一定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具备较好农业产业基础、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线”(句茅路)、“一域”(苏南十万亩高效农业生态园区)为重点,完善规划,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分步推进,带动全市乡村旅游加快发展。
坚持“四个统一”。统一组织。在成立句容市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乡村旅游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主管部门为旅游局,同时规划、国土、农业、林业、文化、卫生等部门为乡村旅游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负责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思路,组织制订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对重大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组织、协调,研究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统一规划。以规划为先导,把乡村旅游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聘请专业旅游规划策划公司对乡村景观、村容改造、旅游项目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开发,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既保持原有的乡土气息,又符合现代都市人的需求,从而避免景点形式上的单一、内容上的雷同、功能上的不足。统一品牌。乡村旅游要形成并不断扩大对客源市场的影响力,必须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强化景区资源特色和文化的挖掘与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形象。我们聘请专业机构围绕句容乡村旅游的产业特点、乡土文化和乡土特色,统一策划一个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统一营销。统一策划,加大营销力度,筹划热点活动,精心包装项目,制造轰动效应,刺激旅游消费,培育知名品牌;按照“多管齐下、多点开发、多位一体”的原则,主攻南京周边及长三角客源市场;依托福地茅山的知名度组织联合营销。
加大“三个力度”。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村庄整治,不是把村民搬走,也不是让村民离开土地,而是让乡村按规划进行统一的整理。我们先从自身条件比较好的村开始试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按民居风貌进行改造,改造出有句容特色的村容村貌。同时,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并给予资金扶持,调动好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道路、通讯、水电、污水垃圾处理、路牌路标等基础设施改建力度。在食宿设施建设上,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在建设标准上,乡村旅游设施的档次不走高低两个极端,既不一味追求高档次,也不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更不低質量、低品位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旅游建设资金上,重点向乡村旅游区域倾斜,不撒胡椒面,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整合支农资金,重点扶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旅游区域。在精品点的扶持上,构建通畅的旅游线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将旅游景点与休闲农业观光点连成一体。在土地政策上,解放思想,用活用足现有土地政策。国土部门重点围绕建设“苏南十万亩高效农业生态园区”及句茅路沿线乡村旅游区,调整部分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并出台针对性措施,给农民一定的优惠政策。在税费政策上,乡村旅游发展之初,税务、工商、卫生等部门实行“放水养鱼”,多扶持、多减免、多帮助。
把握“三个环节”。突出农民主体。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经验,从先期的政府主导、农民被动参与,到中期政府指导、农民主动参与,直至最后政府溢价退出、让利农民、农民自发投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农民观念的转变和农居的改造,着力培育起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乡村休闲旅游市场。优化投入机制。坚持多元化投入和市场运作,积极吸纳多方投资,鼓励村集体、企业、社会资本、农户、个人共同参与。政府引导性投人。侧重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民居改造的投入、农户经营信贷扶持、农户先期经营补贴等。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加大乡村旅游业招商力度,引进一批规模企业入驻。集体资产参与。村集体通过将集体土地、荒坡等资产出租,将获取的租金用于乡村旅游产业的打造,既能实现土地集中经营的规模利用,又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农户自身投入。农户将自家庭院、种养基地、开发资金等生产要素直接投入到开发旅游项目中,进行乡村旅游个体经营。加强行业管理。科学管理对规范乡村旅游经营、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市乡村旅游领导机构及行业协会加强管理,将规范管理与鼓励发展相结合,制定严格准入制度及行业规范,消除恶性无序竞争、卫生、安全等诸多隐患,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完善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及实施细则,对农家乐项目开展星级评定,并相应给予政策激励。另一方面,经营者加强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引进优秀专业管理人才,做好从业人员综合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吸引游客,占领市场。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推动“酒店下乡”,鼓励城市星级酒店、规模餐饮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提升乡村旅游区内农庄和农家乐的管理、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尤 展
句容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紧邻都市南京。在产业基础、区位交通条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优势明显,蕴含着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
独特的旅游资源。句容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拥有茅山、宝华山两个4A级景区以及九龙山等名胜景区。通过近几年的精心打造,以“红色老区、绿色山水、金色寺院”为特色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渐已成型。其中,茅山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九龙山原始森林、赤山湖湿地等原生态资源正在科学开发,绿色旅游方兴未艾;茅山是全国道教圣地,宝华山则是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宗教旅游内涵丰富。而乡村旅游主要区块就在主景区周围,主景区与乡村旅游景点的互补性、联动性优势非常突出,“上茅山、宝华山观光,在农家乐用餐,到农业基地体验乡村风情”已成为众多都市游客喜爱的旅游休闲方式。
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来自需求。句容地处南京半小时都市圈,宁沪高速、宁杭高速、宁沪轻轨、城际公交等密集交通路网连接长三角各大城市。周边城市雄厚的消费实力、日趋旺盛的休闲旅游需求为句容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市场基础。特别是拥有长三角地区独特的乡村农业和生态景观,发展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更强,对接城市旅游需求的优势十分明显。
良好的产业条件。全市现有高效农业26.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7.9%,拥有应时鲜果、花卉苗木、特色蔬菜、优质茶叶和特种养殖五大产业,已建成5个万亩以上高效农业连片区域、44个千亩以上农产品基地和园区。其中具有较强观赏性的桃、葡萄、草坪、草莓、茶、海棠、蔬菜等特色园区均已形成较大规模。同时,还规划建设了“苏南十万亩高效农业生态园区”。此外,句容还是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有机农业示范区和“全国草莓之乡”,“东种、西养、南林、北果、中间花”的区域化产业布局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较好的发展基础。句容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较快。茅山景区周边、句茅路沿线,312国道和122省道沿线以及一些农业园区和基地附近,绝大多数农家乐生意红火,经营状况良好。同时市旅游局和相关旅行社也已经结合旅游宣传推介,排出了串联起茅山、宝华山大景区和草莓、葡萄等农副产品基地以及一些农庄、农家乐的旅游线路,吸引了大批长三角地区游客。节假日,周边城市通过自驾游方式前来参加乡村旅游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
当前,我们正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紧抓住乡村旅游发展蒸蒸日上的大好态势,以已经形成一定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具备较好农业产业基础、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线”(句茅路)、“一域”(苏南十万亩高效农业生态园区)为重点,完善规划,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分步推进,带动全市乡村旅游加快发展。
坚持“四个统一”。统一组织。在成立句容市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乡村旅游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主管部门为旅游局,同时规划、国土、农业、林业、文化、卫生等部门为乡村旅游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负责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思路,组织制订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对重大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组织、协调,研究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统一规划。以规划为先导,把乡村旅游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聘请专业旅游规划策划公司对乡村景观、村容改造、旅游项目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开发,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既保持原有的乡土气息,又符合现代都市人的需求,从而避免景点形式上的单一、内容上的雷同、功能上的不足。统一品牌。乡村旅游要形成并不断扩大对客源市场的影响力,必须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强化景区资源特色和文化的挖掘与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形象。我们聘请专业机构围绕句容乡村旅游的产业特点、乡土文化和乡土特色,统一策划一个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统一营销。统一策划,加大营销力度,筹划热点活动,精心包装项目,制造轰动效应,刺激旅游消费,培育知名品牌;按照“多管齐下、多点开发、多位一体”的原则,主攻南京周边及长三角客源市场;依托福地茅山的知名度组织联合营销。
加大“三个力度”。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村庄整治,不是把村民搬走,也不是让村民离开土地,而是让乡村按规划进行统一的整理。我们先从自身条件比较好的村开始试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按民居风貌进行改造,改造出有句容特色的村容村貌。同时,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并给予资金扶持,调动好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道路、通讯、水电、污水垃圾处理、路牌路标等基础设施改建力度。在食宿设施建设上,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在建设标准上,乡村旅游设施的档次不走高低两个极端,既不一味追求高档次,也不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更不低質量、低品位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旅游建设资金上,重点向乡村旅游区域倾斜,不撒胡椒面,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整合支农资金,重点扶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旅游区域。在精品点的扶持上,构建通畅的旅游线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将旅游景点与休闲农业观光点连成一体。在土地政策上,解放思想,用活用足现有土地政策。国土部门重点围绕建设“苏南十万亩高效农业生态园区”及句茅路沿线乡村旅游区,调整部分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并出台针对性措施,给农民一定的优惠政策。在税费政策上,乡村旅游发展之初,税务、工商、卫生等部门实行“放水养鱼”,多扶持、多减免、多帮助。
把握“三个环节”。突出农民主体。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经验,从先期的政府主导、农民被动参与,到中期政府指导、农民主动参与,直至最后政府溢价退出、让利农民、农民自发投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农民观念的转变和农居的改造,着力培育起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乡村休闲旅游市场。优化投入机制。坚持多元化投入和市场运作,积极吸纳多方投资,鼓励村集体、企业、社会资本、农户、个人共同参与。政府引导性投人。侧重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民居改造的投入、农户经营信贷扶持、农户先期经营补贴等。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加大乡村旅游业招商力度,引进一批规模企业入驻。集体资产参与。村集体通过将集体土地、荒坡等资产出租,将获取的租金用于乡村旅游产业的打造,既能实现土地集中经营的规模利用,又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农户自身投入。农户将自家庭院、种养基地、开发资金等生产要素直接投入到开发旅游项目中,进行乡村旅游个体经营。加强行业管理。科学管理对规范乡村旅游经营、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市乡村旅游领导机构及行业协会加强管理,将规范管理与鼓励发展相结合,制定严格准入制度及行业规范,消除恶性无序竞争、卫生、安全等诸多隐患,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完善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及实施细则,对农家乐项目开展星级评定,并相应给予政策激励。另一方面,经营者加强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引进优秀专业管理人才,做好从业人员综合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吸引游客,占领市场。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推动“酒店下乡”,鼓励城市星级酒店、规模餐饮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提升乡村旅游区内农庄和农家乐的管理、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尤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