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读写结合的实施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i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读写结合资源,抓住阅读和写作间的内在联系,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以读促写。利用教材资源,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采取有效的方法,设计具有情境性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读的经验会转化为写的经验,学生在读中学写,促进语文写作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章法;想象
  海德格尔说:“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蕴藏着丰富的读写结合资源,语文教师只要在语文教学中用好语文教材中的例子,有意识地捕捉语文训练点,寻找“读”与“写”的结合点,让学生在读中学写,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不断提高。根据平时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读写结合训练。
  一、赏析文章语言
  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中好词佳句,及时加以品读、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小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刻画生动、用词准确、描写形象的句子;各种修辞手法运用:如比喻恰当、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关联词使用得当等。
  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中第1自然段超语不凡,用各种写作手法,风趣、俏皮又亲切的语言把腊八粥写的有声、有色、有味和人们对腊八粥的喜欢。“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用排比的手法表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锅中叹气似的”用拟人的手法,把腊八粥熬煮时的样子写活了;“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写出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教学时,教师跟学生品读之后,顺势来个仿写,照样子写一种喜爱的食物,这样语言就可以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如,统编教材第1课《北京的春节》为例,第12自然段对元宵上市的描写:“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段除了“有的……有的……有的……”排比的写法外,还有“替换”的写作方法。把“一律”“清一色”“通通”换成“都是”,让学生对比着读,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原文的妙处。通过句子对比,让学生体会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种“替换”写法的好处是避免重复啰嗦,语言更生动。品读完后,教师就顺势布置学生去进行“小练笔”,读的经验会转化为写的经验。小练笔可以要求:写一个节日片段,以“今天是一个美好而快乐的日子”开头,写写自己是怎么过节的,运用比喻、排比、叠加以及反复等学过的写法,这样的小练笔相信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借鉴章法技巧
  学生写作从不会写到逐步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一般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但一篇好的文章不只是语言,跟语言同样重要的,甚至更重要的是“篇感”“段感”的积累。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在写作意识培养上要渗透篇的意识、篇的路径、段的意识、段的方式等,在学生原有的阅读思维之上,增添一种新的阅读思维,关注作者的“怎样写”,教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1.仿写特色段。习作中段落的构建是习作的骨架搭建过程。学生在习作时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写的段落没有条理,杂乱无章。对于这种情况,有机地选取有价值的课文段落指导学生去进行仿“段”。在仿的过程,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构段方法,感受到条理清楚的好处。
  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夏日里的成长》这篇课文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事物作为例子,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文章写作还有一个特点:全文采用总分写法,每一段也是总分写法,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教学时,如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在布局谋篇方面的独具匠心,并进行仿写,可就以培养学生今后在习作中注意文章条理。
  2.仿写经典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最常碰到学生写作文最搞不懂“构思”,这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注意“篇”的教学一样。
  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然后运用三个具体事例,证明的观点,这是课文的主体部分。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这篇课文在写作意识培养上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的形式。所以,教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安排一次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有志者事竟成”“玩出个名堂”……
  三、想象延伸,拓宽写作路
  在写作中,想象越丰富,文章内容才越精彩,情节才越生动。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在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情感,习作中就可能会更有可写之处,更有可看之处。
  1.抓环境想象。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文章的结尾处这样写“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这里的“静”仅仅是环境安静吗?结尾处的“静”,是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深深的反思。那这里可以设置小练笔: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此时他们表情有会怎样?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想象中写话,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理解,也可以锻炼学生对人物描写注意抓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和神态等。
  2.抓词句想象。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泰戈尔的作品《花的学校》。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如,“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就是有新鲜感的句子,而想象情景就必须依托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是拟人句,但并不是让我们从修辞的手法启发学生关注,而是要關注这些语言与常态语言的不同,体会这些词语所带给我们的新鲜感,这里的新鲜感是一种很生动形象、别致精彩的画面感。品尝完后让学生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它们_________。蝴蝶一来,它们___________。”这样的小练笔也是在引导学生关注和运用有新鲜感的句子,读写结合就水到渠成了。   3.抓标点想象。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3课《穷人》,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后,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段话为突出桑娜美好心灵,作者抓住了桑娜矛盾而复杂的心理描写。学生理解这复杂的心理描写是有难度的,教学中可以联系上下文填补省略号的空白处,通过这些想象,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桑娜着想,将学生带进文章所描写的情境中,既可以体会桑娜的人物形象,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4.抓人物细节想象。在统编教材中,许多篇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捕捉写作训练点,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内心世界、细微复杂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寫作水平。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3课《穷人》,渔夫回来后,桑娜和渔夫对话过程中桑娜两次沉默了,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更好让学生体会桑娜复杂的心情,又可以提高学生人物细节描写的写作水平。又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文对喝粥部分进行略写,教师可以把握好这个写作的训练点,让学生想象八儿怎样喝粥?想象八儿喝粥时神态、动作以及会说些什么写下来,加深对八儿的馋样的体会。
  5.续写小说。续写小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把课文学到的写作方法得以检验。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专门编排了小说单元,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理解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创编生活故事,从读小说到创编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课堂的小练笔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如,《穷人》这篇课文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文章戛然而止,西蒙的两个孩子醒后怎样?渔夫和桑娜一家接下拉怎样生活?可以安排小练笔,用上小说的三要素把故事续写,给小说一个合理的结局。
  教师上语文课,要让学生准备好小作本,准备随时练习写句子,写片段。课后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养成用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定期收上检查。正所谓:“常常做,不怕千难万阻;日日行,不怕千山万水。”勤写勤练,才能练出好的作文。
  总之,“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应用。要实现“作文”和“阅读”的链接,“读”和“写”的完整融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上不能单纯地为讲而讲,要发挥语文教材“例子”的作用。不光看到教材写了什么,还要看到教材为什么这样写,由此,才能真正穿透文本,走进文字背后读文本,继续指导学生写作,长此以往,学生写作能力定能“春风化雨”,语文素养也会像润物无声似的慢慢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卢立云.如何指导小学生读写结合[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2.
  [3]孔祥民.为学生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J].课程教育研究,2017 .
其他文献
简介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一种特殊的烹饪和保存食品的方法。它通常以芭蕉叶为烹饪工具,将食材用鲜叶包裹,不用锅具,直接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该方法烹饪的食物不仅气味清香,且不易腐败。本课题以包烧工艺中的芭蕉叶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芭蕉叶及其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探索民间传统食物保存方法的科学性。  实验过程  芭蕉叶和其他对照植物叶片对食物
随着最新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颁布,科学课第1次进入了小学低年级课堂。面对刚刚从幼儿园走出的孩子,许多科学教师觉得无所适从。这些孩子连话都说不完整,很难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时无法完整理解教师的意思,科学课到底该如何实施呢?部分教师认为:让低年级学生动手做做实验,观察一些奇特的现象,为今后的科学学习累积一定的感性经验,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就可以了,至于科学思维的发展,还是等到中高年级更为
博物馆教育课程探索试验  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博物馆科学课由博物馆员和学校教师共同为小学生开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并兼顾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具体组织流程如图1所示)。项目的设计也考虑到课堂教学与博物馆参观学习相互促进,由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博物馆员带领学生小组开展校外活动,以个性化参观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生物课开在博物馆  项目针对初中学生,在博物馆进行每周1次、为期2年的专题研究性学习。自然
气弓箭比赛  概述  本项目通过加压储气瓶将能量存储在瓶中,发射时箭体只是在发射管内做加速运动,如同传统弓箭将存储的弹性势能通过弓弦让箭加速一样,故命名为气弓箭。参赛选手用组委会统一提供的材料制作气弓箭,安装在相应的发射管上,通过调节发射角度和发射气压进行发射,进行打靶比赛。  赛制说明  比赛形式  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每小组不多于2人。  比赛器材  工具:气弓箭发射平台、剪刀、美工刀、胶带、
2017年8月7日立秋,树叶渐落。8月8日,101岁的“钢铁院士”柯俊仙逝;8月9日,78岁的“农田院士”朱英国辞世。正是:世有英才天不永,国多哀思树为秋。  2016年本刊第8期本专栏以“百年韶华,钢铁人生”为题介绍了柯俊院士的业绩,现在我们来共同缅怀朱英国院士。  1939年11月1日,朱英国出生于湖北大别山区罗田县。他在贫困中长大,目睹了大量关于土地和粮食的悲喜剧。  朱英国小时候曾是儿童团
一个国际研究组织在6月4日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中报告称:约有一半的流感病症是由于人们吸入了漂浮在空气中的微颗粒所导致的。这项发现向公认的常识发起挑战。此前普遍认为流感是通过患者打喷嚏或者咳嗽所释放出的大颗粒物进行传播。这些大颗粒物,按照此前的理论,会附着于人们的手上,并且通过手的接触传染病毒。  当科学家们认识到这种被称为“浮质”的小颗粒物有可能成为疾病的传播途径时
“为学生设置的学习项目以及教师的职前教育和专业发展,都应该与为达到原则3中所设目标需要的教与学的方法保持一致。”  ——《科学教育的原则与大概念》,Wynne Harlen,IAP科学教育项目组,2010  在《科学教育的原则与大概念》一书中提出的10条原则中,这是唯一指向教师培养的一条原则。每当读到这条原则,我总是禁不住思考要达成科学教育所设立的这些目标需要用怎样的教与学的方法?据该书第4章所述
高速摄影在科学影像作品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功能,它能揭示普通摄影手段无法记录的精彩瞬间,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运动美感。水滴坠落、气泡破裂、灯泡炸开、运动中的昆虫等,相信老师和同学们一定看过不少高速摄影作品,同时也对这些作品是如何创作的非常感兴趣,本期专栏就带大家一探究竟,看看如何利用智能手机拍摄高速摄影作品。  什么是高速摄影  世间万物瞬息万变,很多运动和变化发生在转瞬之间,以至于我们单靠肉眼无法捕捉其
百岁老人张光斗(1912.5.1—2013.6.21)胸怀百年梦想,年少奋发求学,立志报国。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鹿苑镇一个贫寒家庭的他,1924年小学毕业,进入上海南洋大学附中学习。后入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结构工程。1934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1934年秋,张光斗考取了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1935年,23岁的他到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水利工程。1936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到哈佛大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学生进入三年级,重要的能力发展核心词是“几何直观”。在数学课程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画图是发展三年级学生几何直观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能帮助学生梳理复杂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很好地理解题意,从而采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画图可以应用于数形结合,让学生学会“从数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