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社区老年人协会是农村社区中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民间组织。老年人协会具有再造老年人非物质福利的内部效应和地方性知识重建的外部效应。随着中国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协会要发挥维护老年人福利和村庄治理的双重功能。福建晋江Q社区老年人协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该社区新农村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民间力量。
关键词:农村社区;老年人协会;新农村建设;功能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709
The Function of Rural Community Elderly Association i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Fujian Jinjiang Q Community
Zheng Zifeng,Huang Jianxi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Fujian, China)
Abstract: Rural community elderly association is self-management, self-organization, self-service and self-education organizations in the rural communities. The elderly association has the internal effect of reconstructing the eldly intangible benefits and external effect of local knowledge reconstruction. With the arrival of aging society in China, elderly association need to play a double function both in the maintenance of elderly welfare and the village governance. After nearly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Fujian Jinjiang Q Community elderly association has now become a non-governmental force which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community.
Key words: Rural Community; Elderly Associatio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Function
0 引言
2000年11月底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6.96%,按照一个地区65岁老人人口占总人口的7%就是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新标准,2000年中国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87%,比2000年提高了1.91个百分点。可见,中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水平提高明显。因此,应该正视老年人作为一股社会治理的新民间力量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应该发挥老年人自发组织的农村社区老年人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福建晋江Q社区老年人协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效应。
1 Q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内部效应:再造老年人的非物质福利
1.1 Q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基本概况
Q社区老年人协会成立于1983年,社区60岁以上参加老年协会的老人人数为537人,占社区总人数将近11.5%。理事会是具体负责社区老年人协会运作的组织结构,设有会长、副会长各1名,出纳1名和理事10名。另外,在组织老人参加文体活动和组织文化宣传方面,还分别设有老人文体组织员和文化宣传员。老年会员每年只要交10元会费,而维持Q社区老年协会日常运作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村里的企业家,村委会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给老年协会拨款。据Q社区老年协会会长介绍,社区老年人协会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福利保障和协助村委会工作。
1.2 再造老年人的非物质福利
老年人福利分为2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能满足老人基本的衣食住行医需求;二是非物资层面,即人们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是对自身所处的主客观环境的主体性评价。王习明把非物质层面福利分为4个方面:在家庭内部,老人能得到家庭成员的特殊照顾和经常关心,在第三代教育和家庭建设方面有建议权,且大多数善意的建议能得到子女的尊重;在村庄内部的日常生活如婚丧事的安排、分家及纠纷的调解方面,年青人能尊重老人的权威;在村庄治理方面老人的作用得到重视;在文化娱乐活动方面,老人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能够在闲暇时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1]。随着中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福利大多能得到满足,目前福利中受保障较弱的是非物质层面的,老人最看重的是子女的尊重关心、社会的重视照顾、老人间的交流慰藉等方面。
Q社区老年人协会作为基层草根组织,在再造老年人非物质福利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老年人权益,老有所养。老年人协会的存在可以在社区范围内形成一股群体压力,帮助协调家庭中两代人的矛盾,从而在社区里塑造一种尊老爱老的文化氛围。Q社区老年人协会有助于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老人普遍可以得到子女的关心照顾,在家庭决策中有一定发言权。 (2)提供丰富多彩的老年娱乐活动,老有所乐。老年人协会的成立为老人们提供了娱乐的集中场所和丰富的活动,在活动中老人们可以暂时忘记年老带来的“痛楚”,在集体的互动中尽享晚年的快乐,重新获得生活的意义。Q社区老年协会活动中心每天都聚集着很多老人,他们在一起聊天、打牌、下棋、看电视,老人们在这简单的活动中获得满足。社区老年协会在每年的一些重大节日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老人节中,都会为老人们举办各种娱乐活动,并且在节日里还会给每位老人分发红包(一般每次是100元)和送东西(如中秋节会送月饼)。
(3)协助社区处理各种事务,老有所用。老人们在协助村委会处理事务的过程中,老人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Q社区老年人协会在村务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首先,老年人协会的存在有助于解决社区中的矛盾纠纷,构建友爱的和谐社区。在社区老年协会还未成立之前,社区内部4个姓氏的派系争斗很严重,社区老年协会成立后在其中扮演着斡旋调停的角色,社区的团结性显著提高。其次,老年人协会对于破除移风易俗,节约村庄资源,构建乡风文明的社区也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老年协会会督促社区内的丧事从简,使得原来丧事大操大办的攀比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另外,每年农历七月初十是社区内一年一度的“普度”,通过宣传、说服、监督,老年人协会使得这个迷信活动简化许多。最后,老年人协会在村庄公共品提供(社区主干道硬化)、协助村委会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等乡村事务中也起到关键作用。
(4)创办老年人学校,老有所学。Q社区创办了老年人学校,为老人们普及相关的知识,真正体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Q社区老人协会每个月都会为老年人集中上一次课,授课教师由社区内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来担任,但是主要的授课任务还是会请晋江市老年大学的老师或者社会上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来完成。授课内容也比较丰富,有老人健康保健、基本法律法规等课程,比如Q社区内的和平南路道路施工完成后,考虑到老人们在当地的交通安全,社区老人协会就专门请交通警察过来为老人们讲解相关的交通规则。
总之,老年人协会作为一个组织载体为老人提供了一个“夕阳中的舞台”,为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显著的变化,改善了他们对老年生活的预期,使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人人都能够体味到幸福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的非物质福利,发挥出了巨大的内部正效益[2]。
2 Q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外部效应:打造地方性知识重建的基础
Q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存在直接增了社区老年人的福利,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用、老有所学”的平台。然而,Q社区老年协会在解决社区矛盾、提供社区公共品、协助村委会行政、组织策划社区文化活动等事务中也无形中为重建地方性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所谓地方性知识是一种区别于惯常所谓普遍知识的新的知识形态,它主要是从知识产生形成的情境、知识适用的范围2个向度界定知识的本质[3]。地方性体现的不是地域范围内的界限,而是强调知识产生的情境,具体到广大中国农村区域,地方性知识可以具体理解为维持村庄秩序的一种共同体意识。传统中国农村是一个个遵循着“贫富相恤、守望相助”的道德团结单位,然而,土地革命运动、人民公社的解体、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都使得农民的村庄本体观念解体,村庄权力的文化网络被打破,从而产生于传统农村情境的地方性知识也遭受破坏,一个个原子化村庄从此诞生。因此,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通过文化建设来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建立村庄共同体意识,保持乃至强化“根”的意识,最终形成对乡村生活的认同[4]。
老年人协会作为社区里的一种文化组织,它可以通过发挥文化建设的功能来为重建社区地方性知识奠定基础,从而建立一种在道德上“人约束人”的社会场域。老年人协会的实践经验表明,新农村建设完全可以从社区的文化组织建设作为切入点,逐步向社区发展的各个领域延伸,全方位打造地方性知识的基础。这可以从老年人协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外部溢出效应得到很好的事例证明。笔者仅提供如下2例,就能够透视Q社区老年人协会在地方性知识重建中发挥的作用。
(1)Q社区老年人协会在2010年国庆节期间组织策划了社区广场舞活动,这一文化活动把平日里少有来往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人们在活动中不仅收获了健康快乐,更重要的是这一活动发挥了涂尔干所言的社会团结功能,借助文化活动的团结功能,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社区共同体意识得到加强,建立在该社区共同体意识之上的地方性知识也同步得到强化。因此,作为农村社区的草根组织,老年人协会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Q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存在有效维护了社区老年人的各种权益,老年人在社区内的社会地位得到维护,这可能使得还未进入老年阶段的人对未来普遍抱有乐观的预期,因为他们从身边老年人在社区得到了尊重联想到这种尊老敬老的状态将延续到自己年老之时。因此,任何可能破坏目前社区和谐氛围的行动都可能遭致村庄内人们的指责,甚至成为社区内的边缘人。而如果人们自觉地维护这一隐性规则,那么,建立在地方性知识基础之上的社区团结性就得到强化。另外,由于积极的社区预期,那些本可能流出社区的资源就可能得到有效遏制,这些资源将再次被投入到社区的建设中,从而有助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3 结语
农村社区老年人协会作为自发的民间组织,可以强化人的行为中社会性和文化性的方面,尤其是农村文化性民间组织的建设,为农民生活提供了文化上的意义,从而使农民的经济活动嵌入到一个有价值的社会文化结构之中[5]。农村社区老年人协会帮助建立一种具有文化认同的道德共同体,为建设具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习明.乡村治理与老人福利互动模式研究——河南安阳吕村调查[J].中州学刊,2006(6):94-97.
[2] 赵晓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老年人协会发展——基于湖北洪湖和河南兰考两个村庄老年人协会发展的实证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6):17-21.
[3] 欧阳芸,朱红文,廖正涛.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J].兰州学刊,2005(2):57-59.
[4] 贺雪峰.乡村的前途——新农村建设与中国道路[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5] 贺雪峰.退出权、合作社与集体行动的逻辑[J].甘肃社会科学,2006(1):213-217.
关键词:农村社区;老年人协会;新农村建设;功能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709
The Function of Rural Community Elderly Association i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Fujian Jinjiang Q Community
Zheng Zifeng,Huang Jianxi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Fujian, China)
Abstract: Rural community elderly association is self-management, self-organization, self-service and self-education organizations in the rural communities. The elderly association has the internal effect of reconstructing the eldly intangible benefits and external effect of local knowledge reconstruction. With the arrival of aging society in China, elderly association need to play a double function both in the maintenance of elderly welfare and the village governance. After nearly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Fujian Jinjiang Q Community elderly association has now become a non-governmental force which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community.
Key words: Rural Community; Elderly Associatio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Function
0 引言
2000年11月底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6.96%,按照一个地区65岁老人人口占总人口的7%就是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新标准,2000年中国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87%,比2000年提高了1.91个百分点。可见,中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水平提高明显。因此,应该正视老年人作为一股社会治理的新民间力量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应该发挥老年人自发组织的农村社区老年人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福建晋江Q社区老年人协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效应。
1 Q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内部效应:再造老年人的非物质福利
1.1 Q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基本概况
Q社区老年人协会成立于1983年,社区60岁以上参加老年协会的老人人数为537人,占社区总人数将近11.5%。理事会是具体负责社区老年人协会运作的组织结构,设有会长、副会长各1名,出纳1名和理事10名。另外,在组织老人参加文体活动和组织文化宣传方面,还分别设有老人文体组织员和文化宣传员。老年会员每年只要交10元会费,而维持Q社区老年协会日常运作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村里的企业家,村委会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给老年协会拨款。据Q社区老年协会会长介绍,社区老年人协会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福利保障和协助村委会工作。
1.2 再造老年人的非物质福利
老年人福利分为2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能满足老人基本的衣食住行医需求;二是非物资层面,即人们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是对自身所处的主客观环境的主体性评价。王习明把非物质层面福利分为4个方面:在家庭内部,老人能得到家庭成员的特殊照顾和经常关心,在第三代教育和家庭建设方面有建议权,且大多数善意的建议能得到子女的尊重;在村庄内部的日常生活如婚丧事的安排、分家及纠纷的调解方面,年青人能尊重老人的权威;在村庄治理方面老人的作用得到重视;在文化娱乐活动方面,老人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能够在闲暇时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1]。随着中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福利大多能得到满足,目前福利中受保障较弱的是非物质层面的,老人最看重的是子女的尊重关心、社会的重视照顾、老人间的交流慰藉等方面。
Q社区老年人协会作为基层草根组织,在再造老年人非物质福利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老年人权益,老有所养。老年人协会的存在可以在社区范围内形成一股群体压力,帮助协调家庭中两代人的矛盾,从而在社区里塑造一种尊老爱老的文化氛围。Q社区老年人协会有助于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老人普遍可以得到子女的关心照顾,在家庭决策中有一定发言权。 (2)提供丰富多彩的老年娱乐活动,老有所乐。老年人协会的成立为老人们提供了娱乐的集中场所和丰富的活动,在活动中老人们可以暂时忘记年老带来的“痛楚”,在集体的互动中尽享晚年的快乐,重新获得生活的意义。Q社区老年协会活动中心每天都聚集着很多老人,他们在一起聊天、打牌、下棋、看电视,老人们在这简单的活动中获得满足。社区老年协会在每年的一些重大节日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老人节中,都会为老人们举办各种娱乐活动,并且在节日里还会给每位老人分发红包(一般每次是100元)和送东西(如中秋节会送月饼)。
(3)协助社区处理各种事务,老有所用。老人们在协助村委会处理事务的过程中,老人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Q社区老年人协会在村务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首先,老年人协会的存在有助于解决社区中的矛盾纠纷,构建友爱的和谐社区。在社区老年协会还未成立之前,社区内部4个姓氏的派系争斗很严重,社区老年协会成立后在其中扮演着斡旋调停的角色,社区的团结性显著提高。其次,老年人协会对于破除移风易俗,节约村庄资源,构建乡风文明的社区也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老年协会会督促社区内的丧事从简,使得原来丧事大操大办的攀比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另外,每年农历七月初十是社区内一年一度的“普度”,通过宣传、说服、监督,老年人协会使得这个迷信活动简化许多。最后,老年人协会在村庄公共品提供(社区主干道硬化)、协助村委会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等乡村事务中也起到关键作用。
(4)创办老年人学校,老有所学。Q社区创办了老年人学校,为老人们普及相关的知识,真正体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Q社区老人协会每个月都会为老年人集中上一次课,授课教师由社区内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来担任,但是主要的授课任务还是会请晋江市老年大学的老师或者社会上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来完成。授课内容也比较丰富,有老人健康保健、基本法律法规等课程,比如Q社区内的和平南路道路施工完成后,考虑到老人们在当地的交通安全,社区老人协会就专门请交通警察过来为老人们讲解相关的交通规则。
总之,老年人协会作为一个组织载体为老人提供了一个“夕阳中的舞台”,为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显著的变化,改善了他们对老年生活的预期,使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人人都能够体味到幸福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的非物质福利,发挥出了巨大的内部正效益[2]。
2 Q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外部效应:打造地方性知识重建的基础
Q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存在直接增了社区老年人的福利,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用、老有所学”的平台。然而,Q社区老年协会在解决社区矛盾、提供社区公共品、协助村委会行政、组织策划社区文化活动等事务中也无形中为重建地方性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所谓地方性知识是一种区别于惯常所谓普遍知识的新的知识形态,它主要是从知识产生形成的情境、知识适用的范围2个向度界定知识的本质[3]。地方性体现的不是地域范围内的界限,而是强调知识产生的情境,具体到广大中国农村区域,地方性知识可以具体理解为维持村庄秩序的一种共同体意识。传统中国农村是一个个遵循着“贫富相恤、守望相助”的道德团结单位,然而,土地革命运动、人民公社的解体、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都使得农民的村庄本体观念解体,村庄权力的文化网络被打破,从而产生于传统农村情境的地方性知识也遭受破坏,一个个原子化村庄从此诞生。因此,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通过文化建设来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建立村庄共同体意识,保持乃至强化“根”的意识,最终形成对乡村生活的认同[4]。
老年人协会作为社区里的一种文化组织,它可以通过发挥文化建设的功能来为重建社区地方性知识奠定基础,从而建立一种在道德上“人约束人”的社会场域。老年人协会的实践经验表明,新农村建设完全可以从社区的文化组织建设作为切入点,逐步向社区发展的各个领域延伸,全方位打造地方性知识的基础。这可以从老年人协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外部溢出效应得到很好的事例证明。笔者仅提供如下2例,就能够透视Q社区老年人协会在地方性知识重建中发挥的作用。
(1)Q社区老年人协会在2010年国庆节期间组织策划了社区广场舞活动,这一文化活动把平日里少有来往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人们在活动中不仅收获了健康快乐,更重要的是这一活动发挥了涂尔干所言的社会团结功能,借助文化活动的团结功能,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社区共同体意识得到加强,建立在该社区共同体意识之上的地方性知识也同步得到强化。因此,作为农村社区的草根组织,老年人协会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Q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存在有效维护了社区老年人的各种权益,老年人在社区内的社会地位得到维护,这可能使得还未进入老年阶段的人对未来普遍抱有乐观的预期,因为他们从身边老年人在社区得到了尊重联想到这种尊老敬老的状态将延续到自己年老之时。因此,任何可能破坏目前社区和谐氛围的行动都可能遭致村庄内人们的指责,甚至成为社区内的边缘人。而如果人们自觉地维护这一隐性规则,那么,建立在地方性知识基础之上的社区团结性就得到强化。另外,由于积极的社区预期,那些本可能流出社区的资源就可能得到有效遏制,这些资源将再次被投入到社区的建设中,从而有助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3 结语
农村社区老年人协会作为自发的民间组织,可以强化人的行为中社会性和文化性的方面,尤其是农村文化性民间组织的建设,为农民生活提供了文化上的意义,从而使农民的经济活动嵌入到一个有价值的社会文化结构之中[5]。农村社区老年人协会帮助建立一种具有文化认同的道德共同体,为建设具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习明.乡村治理与老人福利互动模式研究——河南安阳吕村调查[J].中州学刊,2006(6):94-97.
[2] 赵晓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老年人协会发展——基于湖北洪湖和河南兰考两个村庄老年人协会发展的实证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6):17-21.
[3] 欧阳芸,朱红文,廖正涛.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J].兰州学刊,2005(2):57-59.
[4] 贺雪峰.乡村的前途——新农村建设与中国道路[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5] 贺雪峰.退出权、合作社与集体行动的逻辑[J].甘肃社会科学,2006(1):21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