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建筑之斗栱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lin1983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斗栱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时代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作为各时代不同古建筑的重要鉴别元素,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分析其时代风格与成因。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斗栱
  1、引言
  游历了河北正定隆兴寺(俗称大佛寺)后,被古建筑的宏伟和古人的智慧所撼动。映象最深的莫过于摩尼殿的斗栱形式,然而却因不能准确的判断其建于何年而感伤,于是决心研究古建筑的斗栱。
  2、正文
  参阅各资料后觉得梁思成先生对斗栱的定义较为准确、严谨、便于理解。斗栱:由一系列置于柱顶的托木组成,在内边它承托木梁,在外部它支承屋檐。一攒斗栱中包括几层横向伸出的臂,叫“栱”,梯形的垫木叫“斗”。
  中国最古的建筑遗存是一些汉代的坟墓。墓室及墓前的门墩——阙,虽是石造的,形式却是仿木结构,高起的石雕显现着同样高超的木匠技艺。因资料所限斗栱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在如此早期的建筑中斗栱已具有重要作用。
  在以后长达千余年的日子里,斗栱一直在汉代最常见的一斗三升基础上发展着。汉代的画像石中,就已有出跳3~4 跳的斗栱,位置则柱头、补间均有。这就和后世差不多远了。可知远在汉代,斗栱形式就已形成,只差转角斗栱, 其交接问题尚未解决。
  至魏齐,方有转角斗栱。已知最古一例为龙门古阳洞北壁佛殿形小龛的转角斗栱。再有,就是人字形铺作的出现。北齐天龙山石窟有一处阑额施于柱头栌斗之上,为一斗三升柱头铺作与人字形补间铺作相间。人字形补间铺作的人字斜边为曲线。在斗栱出跳不多的情况下,人字形补间铺作与柱头铺作极为协调,相映成趣。梁思成、林徽因在1932 年设计的北京仁立地毯公司,就将此阑额形式原样照搬,使之仍旧以浮雕的形式出现,只是去掉栌斗柱头,直接置于柱上。这样一来,假斗栱与柱的衔接就更亲密,更象真的了。一斗三升的斗栱形式作柱头装饰,人字形斗栱间一斗三升作柱间铺作装饰。阑额比例适当,造型考究,形成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优雅的檐下装饰。以此可见北齐斗栱的成功之处,千余年后犹可几乎不做增减删改之类的手术,原汁原味提来使用。以后哪朝哪代的装饰斗栱也不能这样朴素大方,使人运用自如了。
  南北朝时期,麦积山石窟十佛阁中的斗栱十分有趣,只仿佛有点斗栱的意思,几乎不能算是斗栱。至于木建筑的柱头如何就变成斗栱,《风水与建筑》一书中如此写道:“面阔七间,方形柱高8. 87 米,上置栌斗承檐额,而栌斗内有梁头伸出,以承庑殿式屋顶。”这或许是斗栱之雏形。中国古代以木結构建筑为主流建筑,就不得不面临解决以木头为建筑材料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如:木头怕雨淋,因此必得有一定尺寸的出檐;木头刚度小,易变形,于是难免枝枝丫丫的左右岔出、前后叠置,以承担出檐的重量。对木构建筑的悉心考虑,使斗栱的形式出现了。
  至隋唐时期,斗栱已臻成熟。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是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它单层七间,斗栱雄大,比例和设计无比地雄健庄严。大殿建于公元857年,在公元845年全国性灭法后数年。佛光寺大殿是唯一留存下来的唐代建筑,而唐代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寺内的雕塑、壁画饰带和书法都是当时的作品,这些唐代艺术品聚集在一起,使这座建筑物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唐代建筑屋身不高,斗栱却大,有二分之一柱身的高度,三四米的尺寸。补间铺作只有一朵,至为简单。它不再是优雅的檐下构件,更不是优雅的檐下装饰。它竟可以说是决定了建筑的近景和中景。门、窗、柱看去仿佛理所当然该顺着它,由它统领着。因为不仅尺度上它们与斗栱不能相比,就是在造型的复杂程度、感观上的视觉效果都远不能比。唐代建筑少有华丽的色彩,色调简洁明快,各处卷杀之类的曲线均与所在构件的受力状况有紧密联系,不见半点待弄风雅纤巧的兴致。斗栱的朴实即为一大明证。近景因此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中景也因宽厚的斗栱、深远的挑檐以及由此而生的沈厚的阴影而显得博大深远。
  唐朝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保留的数量逐渐增多。一些很杰出的建筑物可以作为宋代和同时期的辽代与金代的代表。
  辽、金的建筑就实物而言,至少在斗栱的尺寸上沿袭了唐风。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奉国寺大殿等建筑,其斗栱与柱高之比例均达一比二之多。建筑风格也以沿袭唐制为要。
  宋、元朝为了建筑的外形美观,斗栱与建筑物整体的比例越来越小。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越往建筑物的两边柱子越高。这一细节处理使檐口呈现为轻缓的曲线,屋脊也是如此,于是建筑物外观变得柔和了。在柱与柱之间还增加了一攒“平身科”,即补间铺作。斗栱既是柱檐之间传递力的关节,也是檐下的一种点缀。江苏吴县玄妙观三清殿是南宋淳熙六年的木构古建筑,其檐下的斗栱迥异于唐风,呈现精妙温雅的气质。然而斗栱至宋起,由大而小,由简而繁,由雄壮而纤巧,由真结构而渐次甚至于增加了掺假成分。宋初斗栱渐见减缩,至北宋末,比例更见缩小仅及柱高的七分之二。到了南宋的苏州三清殿,斗栱的比例又更小了一些。这样尺度的斗栱隐于陡檐之下显得分量得体,大小适宜,加强了建筑的整体感。元朝因种族的差异在斗栱形式上有较明显的差异,民族特色较为突出。
  到了明、清,梁柱构架精巧的处理逐渐消失,单体建筑日趋程式化。这个趋势在皇家的纪念性建筑中尤为明显。斗栱亦不幸成为“鸡肋”。 它的结构功能随年代的推移而逐渐淡化,装饰功能逐步强化。河北省昌平县明朝永乐皇帝陵墓的大殿是突出的例子。它的斗栱退缩到无足轻重的地步,非近观不能看见。虽然明、清两代的个体建筑退步,但北京故宫是宏伟的大尺度布局的典范,显示了中国人构想和实现大范围规划的才能。
  结语:通过研究我已知摩尼殿的斗栱为北宋时期所建。并与《营造法式》中记载完全相同。怪不得曾让梁思成携夫人林徽因多次探访与考察。并使两位建筑大师惊叹不已称:“只在宋画里见过。”斗栱是中国木建筑一个优越的中坚要素,它的演变历程是中国建筑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斗栱的形式无不蕴含着不同时期中国古人的聪明与智慧,反映着不同年代的诗情画意,令人如痴如醉。
  参考文献:
  [1]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2]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梁从诫.林徽因文集(建筑卷) [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4]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5]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6]程建军,孙尚礼.风水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7]李诫.《营造法式》(宋).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地下室楼盖结构体系选型。  【关键词】无梁楼盖;结构体系;构造要求  成本控制是项目开发中的基本要求,也是结构设计的内在要求。在项目开发中,地下室的工程造价相对较高,合理选择地下室结构形式有助于降低地下室建筑层高,减少地下室埋深,减少土方及基坑工程的投入,对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地下室楼盖类型  选取楼盖结构形式的一般原则是:从地下室的整体要求出发,包括建筑使用功能、
期刊
如何提高玉米产量一直是玉米种植中的核心问题.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对于玉米产量的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技术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存在的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作出了总体部署.就我国外贸企业而言,现阶段面临的成本负担压力主要来自
文件档案实现一体化上的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的帮助有着不可忽略的关联性,为了让文档一体化上的管理内容可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应将办公系统进行文书与档案上的衔接,实现工作过程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审美与视觉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设计在现代化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拟人手法作为艺术主体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最近几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使得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应用和普及,具有独特的审美作用。本文结合拟人化手法的应用原则,对其在建筑设计中
今年以来,新疆自治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组织实施“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等系列活动,及时出台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5个方面60条措施,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上半年,新疆全区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较一季度提高了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社会消费
我国的档案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档案信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提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具有信息的知情权,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获取的愿望在逐渐的增加,因此要实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一直提及的,关于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清晰地阐明了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两山
标题是公文的“眼睛”,拟好标题是写好公文的必然要求。许多初到文秘岗位工作的同志对拟制公文标题感到棘手,经常出现一些错误。这里对一些常见的错误加以分析,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