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机房预制模块化箱体底座预埋板整体高精度定位方法

来源 :建筑技术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鹏城云脑II项目建筑采用全预制模块化箱体现场拼接而成,地上主体预制模块化箱体与基础结构需进行连接,需在基础支座处预埋钢板,因科研数据机房为高精密数据机房,对所有预埋钢板的整体高低差有mm级精准、严格要求。主要针对鹏城云脑II项目在预制模块化箱体底座预埋板整体高精度定位的实施及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其他文献
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流水施工技术的应用从目标、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介绍,同时对全节拍流水施工技术、成倍节拍流水施工技术及分别流水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分析,目的是通过加强流水施工技术应用力度,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预应力钢绞线施工过程中采取张拉应力和伸长值同时进行控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来控制张拉应力,用伸长值的方式校验核实,施工过程中实际伸长值和理论伸长值误差不大于1%,计算和测量伸长值相当重要。根据某项目渡槽的23 m T梁的张拉施工过程,对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中伸长值计算和量测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在高层建筑中,地下工程很常见。在当今的建筑工程中,地下工程的施工包括大型设备房、机房、外墙套管等项目。由于高层建筑自身楼层较高,对建筑体的地下室的承载力要求较高,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需要对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结合实例,主要分析了地下停车场工程新旧结构交接节点、地下室剪力墙、梁增大截面等加固改造施工技术,旨在帮助项目提高策划能力,增强过程管控能力,提升实施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对于沿海城市的发展和填海再建设开发项目,如何处理淤泥质土质,保证后期建设的安全性,突显经济效益尤为重要。青岛伊甸园项目是世界第2座、亚洲首座以“水”为主题的工程,在青岛伊甸园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地基、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及碾压地基、换填垫层1.7 m(表层)+强夯地基和换填垫层5 m(表层)+强夯地基4种方案从经济效益、施工节奏、处理效果等多方面进行比选,最终确定采用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在软地基基础处理的技术,达到了后续施工地基基础持力层强度要求,同时保证了施工进度。
由于环境影响,在地下室超长结构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混凝土裂缝、局部渗漏或麻面等质量问题,不但会对地下室施工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还会给人极度不佳的视觉感受,但若应用跳仓法施工方式,则会促使以上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施工效率的提高。基于此,就跳仓法的技术定义及原理进行了介绍,再就其在地下室超长结构项目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应用效果,以期为同仁提供参考。
通过将预应力技术与增大截面方法相结合,应用于拔除框架柱后形成的大跨度梁上,有效提高了该梁体的刚度和承载力,从而实现了主动加固、控制挠度的作用;同时对周边框架梁和柱采用加大截面处理,保证了结构安全,满足了既有结构跨度合并变大的使用要求,为同类改造工程提供了参考。
结合衡阳某项目,通过工字钢搭设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对架体、工字钢节点进行反复论证优化,总结出包括工字钢加固、架体搭设、平面防护等关键控制点的施工技术。通过结构力学计算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项目采用铝模加爬架施工工艺,由于目前大量项目的高层住宅外墙设计有飘窗,为尽可能增加房间采光率,飘窗往往设计较高,从而使上、下层飘窗之间混凝土墙体高度较小。由于施工工艺要求,该位置墙体需分成上、下2部分分别随上、下2层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该位置墙体第1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高度难以达到爬架附墙导座及加刚件的安装高度要求,造成爬架附墙导座难以及时安装,爬架无法达到静定状态下具备3排附墙导座的强制性要求,从而对爬架提升及附着固定安全造成巨大隐患。为在不影响施工进度、不增
在常规混凝土浇筑中,现场工长线下联系搅拌站直接发料,过程无监督审批;混凝土到达现场后值班人员人工核对混凝土浇筑信息,重复识别易疏忽存在质量风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物资、商务部门进行方量统计核查,工作繁琐、耗时、人力投入较大。针对上述问题,在现有布料机装备研制基础上,结合物联网智能化控制开关技术,研发出基于物联网的机器人远程遥控混凝土浇筑技术,智能阀门控制系统可适用于多种型号规格的泵车入料口,安拆简便。该技术提高了施工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解决了常规混凝土浇筑管理中发料计划无监督、人工识别混凝土小票易疏忽、统计工
大量实践项目的落地证实,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对于保留城市发展印记、延续城市发展文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至今日,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实践经历了建筑设计方法角度的探索、产业功能更新角度的探索以及遗产综合评价体系角度的探索3个阶段,在理论层面逐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保护与再利用的设计策略,即基于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策略,通过解析综合评价过程的各阶段性作用,并体现综合评价过程的设计作品进行整理和剖析,以便对未来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实践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