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我国独立学院新闻专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在新闻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构建多元化培养目标,健全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性教学能力,加大资金投入,满足实践性教学需求。独立学院的新闻人才培养应区别于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寻求一条适应社会和时代进步的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 新闻 人才培养
当今世界,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教育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新闻传播者,这不仅是高校新闻专业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也是独立学院新闻专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巨大挑战。
一、我国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发展概况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本科学历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办学机制与模式,自1999年6月出现以来为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独立学院,许多都开办了新闻传播类专业。以独立学院最多的湖北为例,31所中的15所开设了新闻专业,浙江独立学院的新闻毕业生已经占该省新闻传播类毕业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①独立学院新闻教育已成为我国新闻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新闻专业的模式来看,主要为三种:
第一种是以传媒人才培养为主体的独立学院的新闻专业。如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等。这些学院以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为主导方向,办学特色鲜明,已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
第二种是专业性学院办的新闻专业。如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中南财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等。这些学院的新闻专业利用特色专业的优势资源,培养财经、法制、体育等方面的专业型新闻人才,教学中注重学科交叉、文理渗透。
第三种是综合性学院办的新闻专业。这类学院的新闻专业多为人文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独立为系部,有的从属于人文或中文系部,人才培养方向宽泛。
二、我国独立学院新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成立80周年庆典上的演讲指出,全国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最大困局是千校一面、千院一面、千系一面。独立学院新闻人才的培养也存在这样的误区,照搬和复制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方式和手段,从课程设置到教学管理,缺乏自身特色,难以与普通高校形成错位。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许多独立学院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都提出为各级报社、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行业领域提供新闻、宣传方面的应用型或实践型人才,这与普通高校新闻专业的定位非常类似,略有差异的是普通高校新闻专业人才主要面向省级、国家级新闻媒体,独立学院新闻专业人才则主要面向地市级、县级新闻媒体。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接近,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新闻人才除了整体实力比普通高校低外,缺乏鲜明的特色。
2、实践性教学落实不够
独立学院新闻专业的教学体系与普通高校没有太大差别,以新闻理论和实务方面的课程为主,新媒介技术运用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少。重视学生运用传统媒介采写新闻的能力培养,但由于相关教学设施的不完善或师资力量的欠缺,实践性教学中学生听得多做得少,实习、实训的力度和方式均不及普通高校。
3、师资力量薄弱
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且结构不完善,目前师资队伍主要由普通高校现任或退休教师、媒体兼职人员、专任老师构成,专业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都不完善。普通高校现任、退休教师及媒体兼职人员教学经验或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但教学之外的专业建设活动参与较少,在一定程度存在教学管理上的难度。专任教师课堂教学认真,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较多,但高级职称较少,而且媒介从业经验缺乏,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存在缺失,需要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
4、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新闻教学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教学设施之上,而一些独立学院的新闻专业成立起来较为仓促,资金投入不足,满足新闻教学的基本设施还需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还不够稳固。
三、我国独立学院新闻人才培养的未来之路
信息时代,人们需要不断地获取信息、调整信息和分析信息,并从更大范围内去搜集、整合和传播各类社会信息与情报,因而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而新媒体产业横跨广电、电信、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等诸多领域,既需要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数字传媒工程专业人才,也需要有较高新闻传播素养的文科人才,这些都给独立学院新闻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
1、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2001年,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指导委员会组织调研“21世纪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问题”,其中一项结果表明: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新闻媒介,对新闻编采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基本已呈饱和。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近几年的毕业生分配情况为例,从1997年至2002年,该院共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562人,在新闻事业单位就职的有239人,到非新闻事业单位的323人。②这说明,知名院校的新闻专业毕业生能到媒体工作的并不占多数,新闻人才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跨媒体传播的技能型人才。媒介融合需要能跨媒体传递信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从独立学院生源特点来看,学生理论知识薄弱,动手能力强,因此,在教学中可侧重培养学生对新媒介的运用能力,加强跨媒体传播技巧训练,使之成为能运用多种媒介形式传播信息的技能型人才,满足媒体、企事业单位对传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培养文化产业的创新型人才。随着我国动漫行业、网站、手机报等行业的发展,社会急需宣传和策划方面的人才,这需要独立学院在新闻人才的培养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扎实的人文知识为基础,培养具有传播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3)培养新媒体的创业型人才。目前,很多媒体在经营成本的制约下将一些业务外包出去,如电视栏目的制片人承包等,这些都为自由职业者或新媒体公司的创业者提供了可能性。因此,独立学院可针对媒体的需求,开设相关选修课,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2、健全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独立学院新闻专业的教学体系应围绕自己的人才定位来构建,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切实建立起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环节的教学体系,从而在传统重理论的本科教育和近年兴起的高职高专教育之间,探索出一种学生在基本理论方面够用、动手能力更强的本科办学新模式。
(1)调整课程结构。为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应灵活调整课程结构,压缩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增加新媒介技术及其运用的相关课程。与此同时,可将学生4年的学习划分为两个内容,一个内容为对新闻传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即传统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方面的课程,以新闻传播技能的学习为主;另一个内容则是围绕某一专业技能进行授课,发展学生的个性化专长,引导其向技能、创新、创业等方向发展。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强化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增强实习实训力度,多走联合之路。要保证实践性环节的落实,独立学院应积极探索多种实践和实训方式,增强实习、实训的力度。在增强硬件投入、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场所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寻求与传媒机构、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传媒产品的生产和制作过程中,在产学联合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独立学院新闻人才的培养应区别于普通高校的精英培养,除少数优秀学生在毕业时考上研究生外,多数学生都是直接就业,因此,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毕业答辩机制,引导学生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笔试为主,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笔试和操作性相结合的方式或完全以操作为主进行考核,用毕业设计代替毕业论文的写作,考核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效果。
3、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性教学能力
对于独立学院新闻教师队伍的培养应侧重实践性教学能力的提升,在不可能大量、迅速引进优秀教科研人才的状况下,可以改进聘用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和薪金报酬方式吸引优秀传媒人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学管理中,改变一人主导一门课的状况,将兼职传媒人员的专题与专任教师的讲解结合起来,分段或交叉,让两位甚至多位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这种方式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来说,既可通过专任教师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可通过传媒人员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从专任教师的角度来说,独立学院应开辟一条教师深入传媒的教科研机制,让专任教师到传媒轮流实训,及时总结新闻实践中的经验,并将新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带到学术研究中。
此外,对独立学院新闻专业教师的教科研考评和职称晋升不要照搬普通高校的要求,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积极鼓励教师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的突破和创新,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科技创新,完善相关教学测评体系。
4、加大资金投入,满足实践性教学需求
以目前传媒技术的发展情况看,新闻教育已经步入高投入教育范畴。非编实验室、广播电视演播室和编辑系统、网络教学实验室、电子出版教学实验室、广告设计制作实验室等现代化的实验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当然,作为独立学院来说,硬件设施的建设并不是追求最前沿最先进,而应以满足实践性教学需求为前提。
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新闻传播教育上应用新传播技术,重塑新传播理念,改变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新闻传播教育界重点思考的问题。独立学院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将围绕这个重点,探索一条适应社会和时代进步的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武汉地区独立学院新闻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2010B179)、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改项目“人文系新闻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①孙劲松,《独立学院实践型新闻人才培养探索》[EB/OL].http://www.bia-
njibu.net/chuanmei/1311.html,2010-
02-05
②蔡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观察与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3(1):7
(作者: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副教授)
责编:刘冰石
【关键词】独立学院 新闻 人才培养
当今世界,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教育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新闻传播者,这不仅是高校新闻专业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也是独立学院新闻专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巨大挑战。
一、我国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发展概况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本科学历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办学机制与模式,自1999年6月出现以来为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独立学院,许多都开办了新闻传播类专业。以独立学院最多的湖北为例,31所中的15所开设了新闻专业,浙江独立学院的新闻毕业生已经占该省新闻传播类毕业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①独立学院新闻教育已成为我国新闻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新闻专业的模式来看,主要为三种:
第一种是以传媒人才培养为主体的独立学院的新闻专业。如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等。这些学院以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为主导方向,办学特色鲜明,已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
第二种是专业性学院办的新闻专业。如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中南财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等。这些学院的新闻专业利用特色专业的优势资源,培养财经、法制、体育等方面的专业型新闻人才,教学中注重学科交叉、文理渗透。
第三种是综合性学院办的新闻专业。这类学院的新闻专业多为人文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独立为系部,有的从属于人文或中文系部,人才培养方向宽泛。
二、我国独立学院新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成立80周年庆典上的演讲指出,全国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最大困局是千校一面、千院一面、千系一面。独立学院新闻人才的培养也存在这样的误区,照搬和复制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方式和手段,从课程设置到教学管理,缺乏自身特色,难以与普通高校形成错位。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许多独立学院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都提出为各级报社、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行业领域提供新闻、宣传方面的应用型或实践型人才,这与普通高校新闻专业的定位非常类似,略有差异的是普通高校新闻专业人才主要面向省级、国家级新闻媒体,独立学院新闻专业人才则主要面向地市级、县级新闻媒体。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接近,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新闻人才除了整体实力比普通高校低外,缺乏鲜明的特色。
2、实践性教学落实不够
独立学院新闻专业的教学体系与普通高校没有太大差别,以新闻理论和实务方面的课程为主,新媒介技术运用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少。重视学生运用传统媒介采写新闻的能力培养,但由于相关教学设施的不完善或师资力量的欠缺,实践性教学中学生听得多做得少,实习、实训的力度和方式均不及普通高校。
3、师资力量薄弱
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且结构不完善,目前师资队伍主要由普通高校现任或退休教师、媒体兼职人员、专任老师构成,专业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都不完善。普通高校现任、退休教师及媒体兼职人员教学经验或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但教学之外的专业建设活动参与较少,在一定程度存在教学管理上的难度。专任教师课堂教学认真,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较多,但高级职称较少,而且媒介从业经验缺乏,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存在缺失,需要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
4、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新闻教学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教学设施之上,而一些独立学院的新闻专业成立起来较为仓促,资金投入不足,满足新闻教学的基本设施还需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还不够稳固。
三、我国独立学院新闻人才培养的未来之路
信息时代,人们需要不断地获取信息、调整信息和分析信息,并从更大范围内去搜集、整合和传播各类社会信息与情报,因而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而新媒体产业横跨广电、电信、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等诸多领域,既需要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数字传媒工程专业人才,也需要有较高新闻传播素养的文科人才,这些都给独立学院新闻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
1、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2001年,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指导委员会组织调研“21世纪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问题”,其中一项结果表明: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新闻媒介,对新闻编采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基本已呈饱和。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近几年的毕业生分配情况为例,从1997年至2002年,该院共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562人,在新闻事业单位就职的有239人,到非新闻事业单位的323人。②这说明,知名院校的新闻专业毕业生能到媒体工作的并不占多数,新闻人才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跨媒体传播的技能型人才。媒介融合需要能跨媒体传递信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从独立学院生源特点来看,学生理论知识薄弱,动手能力强,因此,在教学中可侧重培养学生对新媒介的运用能力,加强跨媒体传播技巧训练,使之成为能运用多种媒介形式传播信息的技能型人才,满足媒体、企事业单位对传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培养文化产业的创新型人才。随着我国动漫行业、网站、手机报等行业的发展,社会急需宣传和策划方面的人才,这需要独立学院在新闻人才的培养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扎实的人文知识为基础,培养具有传播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3)培养新媒体的创业型人才。目前,很多媒体在经营成本的制约下将一些业务外包出去,如电视栏目的制片人承包等,这些都为自由职业者或新媒体公司的创业者提供了可能性。因此,独立学院可针对媒体的需求,开设相关选修课,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2、健全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独立学院新闻专业的教学体系应围绕自己的人才定位来构建,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切实建立起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环节的教学体系,从而在传统重理论的本科教育和近年兴起的高职高专教育之间,探索出一种学生在基本理论方面够用、动手能力更强的本科办学新模式。
(1)调整课程结构。为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应灵活调整课程结构,压缩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增加新媒介技术及其运用的相关课程。与此同时,可将学生4年的学习划分为两个内容,一个内容为对新闻传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即传统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方面的课程,以新闻传播技能的学习为主;另一个内容则是围绕某一专业技能进行授课,发展学生的个性化专长,引导其向技能、创新、创业等方向发展。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强化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增强实习实训力度,多走联合之路。要保证实践性环节的落实,独立学院应积极探索多种实践和实训方式,增强实习、实训的力度。在增强硬件投入、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场所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寻求与传媒机构、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传媒产品的生产和制作过程中,在产学联合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独立学院新闻人才的培养应区别于普通高校的精英培养,除少数优秀学生在毕业时考上研究生外,多数学生都是直接就业,因此,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毕业答辩机制,引导学生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笔试为主,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笔试和操作性相结合的方式或完全以操作为主进行考核,用毕业设计代替毕业论文的写作,考核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效果。
3、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性教学能力
对于独立学院新闻教师队伍的培养应侧重实践性教学能力的提升,在不可能大量、迅速引进优秀教科研人才的状况下,可以改进聘用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和薪金报酬方式吸引优秀传媒人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学管理中,改变一人主导一门课的状况,将兼职传媒人员的专题与专任教师的讲解结合起来,分段或交叉,让两位甚至多位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这种方式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来说,既可通过专任教师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可通过传媒人员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从专任教师的角度来说,独立学院应开辟一条教师深入传媒的教科研机制,让专任教师到传媒轮流实训,及时总结新闻实践中的经验,并将新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带到学术研究中。
此外,对独立学院新闻专业教师的教科研考评和职称晋升不要照搬普通高校的要求,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积极鼓励教师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的突破和创新,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科技创新,完善相关教学测评体系。
4、加大资金投入,满足实践性教学需求
以目前传媒技术的发展情况看,新闻教育已经步入高投入教育范畴。非编实验室、广播电视演播室和编辑系统、网络教学实验室、电子出版教学实验室、广告设计制作实验室等现代化的实验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当然,作为独立学院来说,硬件设施的建设并不是追求最前沿最先进,而应以满足实践性教学需求为前提。
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新闻传播教育上应用新传播技术,重塑新传播理念,改变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新闻传播教育界重点思考的问题。独立学院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将围绕这个重点,探索一条适应社会和时代进步的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武汉地区独立学院新闻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2010B179)、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改项目“人文系新闻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①孙劲松,《独立学院实践型新闻人才培养探索》[EB/OL].http://www.bia-
njibu.net/chuanmei/1311.html,2010-
02-05
②蔡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观察与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3(1):7
(作者: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副教授)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