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长期以来,均以抗体测定来诊断曲霉病,由于该菌与鸟类接触广泛,致抗体特异性不高。近来以测定循环抗原技术对一些抗体产生紊乱的免疫抑制患者作侵袭型曲霉病的诊断。在鸟类中如何尚未定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均以抗体测定来诊断曲霉病,由于该菌与鸟类接触广泛,致抗体特异性不高。近来以测定循环抗原技术对一些抗体产生紊乱的免疫抑制患者作侵袭型曲霉病的诊断。在鸟类中如何尚未定论。
其他文献
综述了接触过敏中Th1/Th2平衡与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4、10、12、18和γ干扰素)、相关配体与受体(B7-1/B7-2与CD28、CD40与CD40L)以及与变应原接触方式的关系。简要说明免疫调节治疗与Th1/Th2平衡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接触过敏的发病机制并探讨可能的有效治疗手段。
类天疱疮疱液与血液一样存在抗基底膜抗体,疱液中补体水平比血液中低,纤溶酶、胶元酶被激活,并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另外,嗜酸性阳离子蛋白、髓过氧化物酶、血小板激活因子在疱液中的水平也明显升高。其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嗜酸性阳离子蛋白、髓过氧化物酶与类天疱疮病情平行,可作为临床监测指标。
作者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口服泼尼松发生水疱性损害的过敏反应.14岁女性,确诊为SLE.应用泼尼松20mg/d,治疗4日后于上肢、躯干部出现中央为水疱的红斑,呈靶形,伴剧烈瘙痒.1周后,停用泼尼松,改用琥珀酸的甲泼尼龙静脉给药,皮损迅速消退.3日后,改用泼尼松60mg/d,口服给药.首次给药后6小时,面部、前胸、眼睑出现成群水疱.停用泼尼松,取皮损处及无皮损处皮肤活检:皮损处表皮内水
播散性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严重疾病,死亡率高。大多数新生儿HSV感染都是在母亲分娩过程中接触了被HSV-1和HSV-2感染的生殖道分泌物而受染的。70%以上的新生儿HSV感染患儿有皮肤粘膜损害,常并发肺炎及脑炎,10%患儿病损仅限于皮肤。作者报告1例播散性新生儿HSV感染,介绍如下。
由于艾滋病平均潜伏期长,故仅根据其发病率资料难以确定目前的传播类型.作者用年龄-时间-队列(APC)分析对欧洲各国青年人静脉吸毒者中艾滋病的传播趋势进行了评价.选择1981~1994年西欧12个国家按年龄报告的艾滋病病例.分析仅限于静脉吸毒者的传播类型,而伴有同性恋/异性恋者予以剔除.结果从1981~1994年静脉吸毒者中诊断为艾滋病50875例,其中1981~1984年共报告69例.按诊断时年龄
银屑病的真皮乳头层有明显的微血管异常改变,包括过度迂回、扩张,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增殖及新血管生成.综述了银屑病皮损在该环节的病理生理变化,分析了药物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可能靶位.为抗银屑病药物的临床药理研究及新药临床前研究提供线索.
介绍大疱性类天疱疮诊断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可靠的临床诊断标准,评价与大疱性类天疱疮预后相关的特异性指标,同时介绍其临床治疗进展及疗效。其中详细描述了各种免疫学诊断技术、临床诊断标准和皮质类固醇联合免疫抑制剂的综合治疗方案。
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遗传因子在决定该病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常是多因子同时起作用。斑秃与HLA基因座的关系尤为重要;而免疫系统中T细胞、细胞因子在斑秃的形成与发展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遗传因子和环境因子的联合作用才能发生斑秃。
因开展大规模调查主动发现所有新患者是不经济的,在麻风控制规划中不能常规应用。故许多麻风防治规划限于在麻风新发患者家庭接触者中主动发现病例。为回答这个问题作者系统回顾了印度尼西亚一麻风高流行村庄过去25年以上的麻风发病资料,并通过访问和挨家调查以探讨接触麻风患者对麻风发病的影响。该村庄位于印度尼西亚北部苏拉威西省,人口2283人。1971~1996年间发现新发病例107例,其中6例在迁入该村庄前已经
Werner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青春期后开始老化并进行性加重,以短身材、老人外貌、白内障、关节挛缩、提前停经及各种皮肤改变为特征。患者常在20岁左右发病,30岁后广泛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伴发肿瘤,40多岁死亡。迄今为止,全世界约报告1100例,引起了医学家的广泛关注,并指出揭示Werner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对研究人类医学遗传学、肿瘤发生以及人类老化和正常衰老都具有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