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具有学习和模仿的价值。教师选择部分优秀的范文引导学生仿写,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仿写开头或结尾
古人把好的开头、结尾分别称为“凤头”“豹尾”。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开头和结尾,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仿写教师。
1.仿“凤头”,精彩纷呈
所谓“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别致新颖,有创造力和感染力,能吸引读者眼球,让其产生读之而后快的感觉。
文章开头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交代式、总起式、回忆式、开门见山式等,每一种都各具特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每种开头特点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模仿。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陶校长的演讲》的开头:“各位同学,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作‘每天四问’。”这个开头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演讲的中心议题——谈“每天四问”。笔者让学生仿写这样的开头。一名学生以《我的妈妈》为题,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妈妈有三个优点,一个缺点。”这句话开篇就交代了妈妈的性格特点,给人直截了当、一目了然的感觉。
还有很多文章,作者不是直接点题,而是运用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充分铺陈,逐步引出中心。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注明版本、年级和册数)《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作者引用俗语点明桂林山水的特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学生模仿这种方法,写出了很多精彩的开头。如《美丽的西湖》开头:“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全家游览了美丽的西湖。”再比如《游黄山》的开头:“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带着满腔期待,我来到了风景如画的黄山。”这些开头都深得《桂林山水》开头之妙,开篇就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仿“豹尾”,余韵悠长
明代布衣诗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好的结尾能增强文章感染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文章結尾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抒情式、照应式、总结式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的结尾:“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个结尾以花喻人,赞扬了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学完这篇课文后,笔者要求学生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自拟题目,仿写结尾。一名学生以《花生》为题,这样写:“每次看到花生,我就不由得想起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吴老师。”还有一名学生在叙述了蚕的生长过程之后,写下“蚕的一生短暂而伟大。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像蚕一样默默奉献而不求回报的人”的结尾。这些结尾都收到了与《梅花魂》相同的效果。
二、仿写文章结构
结构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优秀的文章,结构上都独具匠心。因此,仿写对文章结构很有必要。
1.仿写重点句段
句和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好句好段是构成好文章的基础。教材中有很多常见但经典的段式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组句成段、组段成篇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赵州桥》的第二至三自然段先概括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再进行具体描写,是一种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仿写时,笔者先给他们提供了很多概括描写的句子(如“人民公园里的菊花真美啊!”“超市里真热闹啊!”“菜市场里的蔬菜真多啊!”),然后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围绕这些句子展开描写。学生在仿写过程中很快掌握了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
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习作前后不连贯、过度生硬的问题,重点仿写过渡句。过渡句的形式一般为复句,前一个分句承接上文,后一个分句引起下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太阳》中的“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以及《赵州桥》中的“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等都是如此。作者利用这些句子承上启下,巧妙过渡,使段与段的衔接自然流畅。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这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仿写全文
全文仿写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但费时费力,需要教师精心选择范本,而经典、基础是范本选择的基本条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就是这样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先具体介绍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再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最后总写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这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的写法。这类特点明显的文章易学易会,特别适合仿写。
全文仿写时,要把片段仿写有机渗透进去,使文章有血有肉。还是以《太阳》为例。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采用的是先分后总的结构方法。具体写作时,作者先介绍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最后在结尾处总结:“没有太阳,就没有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课文运用列数字、作假设、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仿写时,笔者要求学生既仿文章结构,又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进行片段描写。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习作。如,写《可爱的小乌龟》时,学生先从体型特点、生活习性(进食、运动、睡觉、繁殖等)等方面进行描述,最后总结乌龟的可爱。写乌龟的体形时,学生写道:“乌龟的头伸出来时大约有五六厘米长,只要用手轻轻一碰,它立刻把头缩到龟壳里。我想,人们称它为‘缩头乌龟’,原因大概就是如此吧。”这段话运用列数字、作假设的说明方法,把乌龟的可爱写得生动具体。
三、仿写表达方法
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表达方法与技巧各不相同。指导学生仿写时,可以仿叙述、描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也可以仿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具体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中有一段环境描写:“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这段话通过屋外、屋内环境的对比描写,衬托出穷人生活的艰辛和勤劳。文章表面写环境,实则写人。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想想写身边哪些人时可以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学生想到了环卫工人、交警、建筑工人等。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的对象可以进行怎样的对比。学生通过思考找到了这样一些对比点:写环卫工人可以通过车内的凉爽与大街上的灼热进行对比;写交警可以通过路上行人稀少与交警在暴雨中值勤进行对比;写建筑工人可以通过工地的嘈杂与室内的安静进行对比,等等。
教师让学生根据这样的思考,仿写一段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风一动也不动,又粗又长的钢筋裸露在外面,机器的轰鸣声格外刺耳。‘吵死了!’我气恼地关紧窗户,卧在躺椅里,塞上耳塞。空调‘咝咝’地吐着冷气,耳机里传出鹿晗优美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我沉沉地入梦了。”这段话用对比的方法具体描写了室内、室外的环境,文字背后隐含的意思不言而喻。能仿写出这样一段话,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范例中提供的表达方法。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二十九小学)
一、仿写开头或结尾
古人把好的开头、结尾分别称为“凤头”“豹尾”。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开头和结尾,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仿写教师。
1.仿“凤头”,精彩纷呈
所谓“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别致新颖,有创造力和感染力,能吸引读者眼球,让其产生读之而后快的感觉。
文章开头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交代式、总起式、回忆式、开门见山式等,每一种都各具特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每种开头特点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模仿。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陶校长的演讲》的开头:“各位同学,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作‘每天四问’。”这个开头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演讲的中心议题——谈“每天四问”。笔者让学生仿写这样的开头。一名学生以《我的妈妈》为题,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妈妈有三个优点,一个缺点。”这句话开篇就交代了妈妈的性格特点,给人直截了当、一目了然的感觉。
还有很多文章,作者不是直接点题,而是运用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充分铺陈,逐步引出中心。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注明版本、年级和册数)《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作者引用俗语点明桂林山水的特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学生模仿这种方法,写出了很多精彩的开头。如《美丽的西湖》开头:“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全家游览了美丽的西湖。”再比如《游黄山》的开头:“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带着满腔期待,我来到了风景如画的黄山。”这些开头都深得《桂林山水》开头之妙,开篇就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仿“豹尾”,余韵悠长
明代布衣诗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好的结尾能增强文章感染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文章結尾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抒情式、照应式、总结式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的结尾:“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个结尾以花喻人,赞扬了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学完这篇课文后,笔者要求学生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自拟题目,仿写结尾。一名学生以《花生》为题,这样写:“每次看到花生,我就不由得想起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吴老师。”还有一名学生在叙述了蚕的生长过程之后,写下“蚕的一生短暂而伟大。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像蚕一样默默奉献而不求回报的人”的结尾。这些结尾都收到了与《梅花魂》相同的效果。
二、仿写文章结构
结构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优秀的文章,结构上都独具匠心。因此,仿写对文章结构很有必要。
1.仿写重点句段
句和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好句好段是构成好文章的基础。教材中有很多常见但经典的段式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组句成段、组段成篇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赵州桥》的第二至三自然段先概括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再进行具体描写,是一种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仿写时,笔者先给他们提供了很多概括描写的句子(如“人民公园里的菊花真美啊!”“超市里真热闹啊!”“菜市场里的蔬菜真多啊!”),然后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围绕这些句子展开描写。学生在仿写过程中很快掌握了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
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习作前后不连贯、过度生硬的问题,重点仿写过渡句。过渡句的形式一般为复句,前一个分句承接上文,后一个分句引起下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太阳》中的“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以及《赵州桥》中的“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等都是如此。作者利用这些句子承上启下,巧妙过渡,使段与段的衔接自然流畅。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这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仿写全文
全文仿写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但费时费力,需要教师精心选择范本,而经典、基础是范本选择的基本条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就是这样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先具体介绍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再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最后总写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这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的写法。这类特点明显的文章易学易会,特别适合仿写。
全文仿写时,要把片段仿写有机渗透进去,使文章有血有肉。还是以《太阳》为例。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采用的是先分后总的结构方法。具体写作时,作者先介绍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最后在结尾处总结:“没有太阳,就没有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课文运用列数字、作假设、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仿写时,笔者要求学生既仿文章结构,又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进行片段描写。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习作。如,写《可爱的小乌龟》时,学生先从体型特点、生活习性(进食、运动、睡觉、繁殖等)等方面进行描述,最后总结乌龟的可爱。写乌龟的体形时,学生写道:“乌龟的头伸出来时大约有五六厘米长,只要用手轻轻一碰,它立刻把头缩到龟壳里。我想,人们称它为‘缩头乌龟’,原因大概就是如此吧。”这段话运用列数字、作假设的说明方法,把乌龟的可爱写得生动具体。
三、仿写表达方法
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表达方法与技巧各不相同。指导学生仿写时,可以仿叙述、描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也可以仿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具体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中有一段环境描写:“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这段话通过屋外、屋内环境的对比描写,衬托出穷人生活的艰辛和勤劳。文章表面写环境,实则写人。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想想写身边哪些人时可以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学生想到了环卫工人、交警、建筑工人等。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的对象可以进行怎样的对比。学生通过思考找到了这样一些对比点:写环卫工人可以通过车内的凉爽与大街上的灼热进行对比;写交警可以通过路上行人稀少与交警在暴雨中值勤进行对比;写建筑工人可以通过工地的嘈杂与室内的安静进行对比,等等。
教师让学生根据这样的思考,仿写一段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风一动也不动,又粗又长的钢筋裸露在外面,机器的轰鸣声格外刺耳。‘吵死了!’我气恼地关紧窗户,卧在躺椅里,塞上耳塞。空调‘咝咝’地吐着冷气,耳机里传出鹿晗优美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我沉沉地入梦了。”这段话用对比的方法具体描写了室内、室外的环境,文字背后隐含的意思不言而喻。能仿写出这样一段话,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范例中提供的表达方法。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二十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