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职场上有些人乐于“试错”,认为只有犯一些错误、遭遇一些挫折,才能真正认识到错误。其实,“试错”很多时候并非意志坚强,不怕挫折,而是对真正困难的忽视或逃避。
走过才知路是弯的?
何姐是超市家电厨具区的一名导购员。一天,她申请一套多功能电饭煲用于演示。主管李菲不同意,说虽然现在很多超市流行演示,但是销售情况并不好,况且客流量较少的超市还得抓住机会多向顾客推介。何姐坚持说:“我可以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到下个月看我的业绩就知道。”李菲见何姐这么确定,便同意她的申请。
何姐学着厨师的样子用多功能电饭煲煎蛋、做糕点。起初,的确有一些顾客围观,但是,大多只是看看,有些想详细了解,何姐却顾不上解说了。更有顾客想了解其他厨具,见无人介绍,只好悻悻而去。一个月后,何姐业绩不佳。看着李菲阴沉的脸,她笑笑说:“走过才知道路是弯的,不然我怎么甘心呢!”李菲生气地说:“别找借口了!不是所有的路都需要走过才知道是弯的,否则要眼睛干嘛?”
下一个“玉米”会更大?
王越是一家食品公司的库管副主任,干了三年后,见升职无望,他打算辞职。听说高中同学李峰在一家医药公司工作,学历不如他高,工资却比他高出上千元,王越决定跳槽。同事提醒他:“你学的专业是仓库管理,换工作千万要慎重!”他却回答:“我总不能吊在一棵树上吧?不试试怎么知道没有更好的工作等着我?”
通过李峰的介绍,王越进了医药公司当企划员,但是连续做了四五个企划文案都没有得到总经理的认可。他很沮丧,觉得总经理有偏见。其实,总经理曾私下告诉李峰,说王越的策划文案还是有创新价值的,若多修改几次,很有希望通过。可还没等李峰把这话传给他,王越便跳槽去了一家知名奶业集团销售部,工资比上一家高出一截,但沉重的销售指标很快让他喘不过气来。不到一个月,他就想:这里的管理太不人性化了,看来,我又该换工作了……
“试错”是另一种创新?
小陈是一家知名装修公司的平面设计师。设计部的员工多数为专科生,小陈作为该专业的硕士生,可谓引人注目。领导对他寄予厚望,鼓励他大刀阔斧创新产品。小陈也有大干一番的雄心壮志。
一次,公司派他带着设计好的“A方案”和外商洽谈业务。谈判前晚,小陈觉得公司的方案并不完美,于是连夜设计了一套“B方案”,同时加入欧式和东方元素,并于第二天直接给了外商。小陈原以为对方会惊喜,谁知外商看了之后连说了几个“No”,并当即起身表示另换一家。小陈想要挽回已经来不及了,一单几十万元的生意就在他手里流失了。原来小陈忽略了重要一环:关于设计主题的事两家公司早就沟通过,而小陈没有到现场考察过,很多细节根本不符合商城的建筑特点。
专家点评 因“试错”而“失措”,究其原因,不外乎急功近利心切,对客观形势、工作特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所致。
为规避风险、少走弯路,笔者有三点提醒。首先,不要把“试错”当作不负责任、随性而为的借口。所有的选择都应建立在审慎分析基础之上,惟有如此才更可能走向成功。其次,要注意审视平衡个人能力与团队期望之间的关系。职场人多有“舍我其谁”的锐气,有其可取之处,但更需要警惕的是个人能力与工作要求之间的不匹配、行动效果与组织愿景之间的不对应。选择一旦做出便不可逆转,所以在出发之前必须找准方向、做足功课,包括可能出现的因素及最坏结果、应急措施等,都要有较全面准确的预判。最后,要认真审慎地评估“试错”成本。如果选择不可避免,只能选择风险较低、损失更小的那种。如果“试错”仅仅是个人性质,而且可以承受的,积极尝试倒也无妨,可如果像文章所说,涉及团队其他成员或企业重大利益,那还是谨慎些吧,至少应把“试错”机会交给有此驾驭能力的人。
走过才知路是弯的?
何姐是超市家电厨具区的一名导购员。一天,她申请一套多功能电饭煲用于演示。主管李菲不同意,说虽然现在很多超市流行演示,但是销售情况并不好,况且客流量较少的超市还得抓住机会多向顾客推介。何姐坚持说:“我可以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到下个月看我的业绩就知道。”李菲见何姐这么确定,便同意她的申请。
何姐学着厨师的样子用多功能电饭煲煎蛋、做糕点。起初,的确有一些顾客围观,但是,大多只是看看,有些想详细了解,何姐却顾不上解说了。更有顾客想了解其他厨具,见无人介绍,只好悻悻而去。一个月后,何姐业绩不佳。看着李菲阴沉的脸,她笑笑说:“走过才知道路是弯的,不然我怎么甘心呢!”李菲生气地说:“别找借口了!不是所有的路都需要走过才知道是弯的,否则要眼睛干嘛?”
下一个“玉米”会更大?
王越是一家食品公司的库管副主任,干了三年后,见升职无望,他打算辞职。听说高中同学李峰在一家医药公司工作,学历不如他高,工资却比他高出上千元,王越决定跳槽。同事提醒他:“你学的专业是仓库管理,换工作千万要慎重!”他却回答:“我总不能吊在一棵树上吧?不试试怎么知道没有更好的工作等着我?”
通过李峰的介绍,王越进了医药公司当企划员,但是连续做了四五个企划文案都没有得到总经理的认可。他很沮丧,觉得总经理有偏见。其实,总经理曾私下告诉李峰,说王越的策划文案还是有创新价值的,若多修改几次,很有希望通过。可还没等李峰把这话传给他,王越便跳槽去了一家知名奶业集团销售部,工资比上一家高出一截,但沉重的销售指标很快让他喘不过气来。不到一个月,他就想:这里的管理太不人性化了,看来,我又该换工作了……
“试错”是另一种创新?
小陈是一家知名装修公司的平面设计师。设计部的员工多数为专科生,小陈作为该专业的硕士生,可谓引人注目。领导对他寄予厚望,鼓励他大刀阔斧创新产品。小陈也有大干一番的雄心壮志。
一次,公司派他带着设计好的“A方案”和外商洽谈业务。谈判前晚,小陈觉得公司的方案并不完美,于是连夜设计了一套“B方案”,同时加入欧式和东方元素,并于第二天直接给了外商。小陈原以为对方会惊喜,谁知外商看了之后连说了几个“No”,并当即起身表示另换一家。小陈想要挽回已经来不及了,一单几十万元的生意就在他手里流失了。原来小陈忽略了重要一环:关于设计主题的事两家公司早就沟通过,而小陈没有到现场考察过,很多细节根本不符合商城的建筑特点。
专家点评 因“试错”而“失措”,究其原因,不外乎急功近利心切,对客观形势、工作特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所致。
为规避风险、少走弯路,笔者有三点提醒。首先,不要把“试错”当作不负责任、随性而为的借口。所有的选择都应建立在审慎分析基础之上,惟有如此才更可能走向成功。其次,要注意审视平衡个人能力与团队期望之间的关系。职场人多有“舍我其谁”的锐气,有其可取之处,但更需要警惕的是个人能力与工作要求之间的不匹配、行动效果与组织愿景之间的不对应。选择一旦做出便不可逆转,所以在出发之前必须找准方向、做足功课,包括可能出现的因素及最坏结果、应急措施等,都要有较全面准确的预判。最后,要认真审慎地评估“试错”成本。如果选择不可避免,只能选择风险较低、损失更小的那种。如果“试错”仅仅是个人性质,而且可以承受的,积极尝试倒也无妨,可如果像文章所说,涉及团队其他成员或企业重大利益,那还是谨慎些吧,至少应把“试错”机会交给有此驾驭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