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来萧瑟处

来源 :小说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h_h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公元2000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年份。且不说地球转着转着就转到了一个新世纪,平民百姓一般不太琢磨地球的事儿,关键是这一年我的日子出现了拐点,就是说拐好了,拐得很好很好,我把几十年住房困难的所谓帽子摘掉了。按当年时髦的说法,是把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了,太平洋离我们太远,吹吹牛可以,没有谁做得到。
  我买的是一套二手房,据说原来的房主人升迁了,有了更好的去处。二手房和二婚女人有很大不同,二婚女人通常有很多麻烦,二手房则不同,手续办完,一般没有后遗症。我的二手房使用面积五十六平方米,有上水有下水,有煤气有暖气,还有厨房和卫生间,草根百姓翻身翻到这种地步,很可以,很骄傲了。虽然骄傲使人落后,我就愿意一辈子落后着。落后也是一种境界。何况落后未必挨打,如今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再说我也发展了,我的二手房就是发展来的。
  我絮絮叨叨说我的二手房,自知是浅薄的表现。房叔房姐们有几十处上百处大房子,满世界好地方都有他们的豪宅别墅,这些早就先进了的贵种一个个绝对地深沉,不被“双规”,不会放下满手好牌。区区绝没有嫉妒和羡慕的意思,人分三六九等,货有优劣贵贱,这是造化弄人。还说我的二手房,让我将浅薄进行到底。我的二手房有两个不错的房间,不仅南北通透,地点也好,下临儿童公园,早起晨练傍晚散步,我们老同志随随便便就进去了,人家尊老敬老不收门票。交通方便就不说了。到秋林买列巴买红肠,到书店到报刊门市部,溜溜达达随意就可以逛上一圈儿。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一个梦想多年完完全全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房间,叫书房有点儿虚张声势,有点儿装有文化,但是我在屋子迎门的那面墙下撂上了一排书柜,让多年委屈在纸壳箱子里的那些涉嫌“封资修”和“大洋古”的书本,从此堂堂正正地在书柜里挺起了腰杆儿,在房间最爽眼的位置放上我的书桌,假如以后写个上当受骗的经过,就可以拉开架式掂量着往纸上码字了。我不用电脑,自己脑子都不灵光,怎么敢使唤电脑?还有书友酒友来了,可以聊聊家事国事天下事,偶尔也说说东家长西家短什么的。有了这个二手房,我非常欢迎朋友们常来坐坐。
  最常来的是我的小孙孙。小东西那时刚刚三周岁,他喜欢骑在我的脖子上走了这屋串那屋,每逢门口,我都是放低身段儿,让他神神气气就过去了。这是我们祖孙二人最快乐的时光。某日我靈感忽来,正当他在我头上趾高气扬之时,我想我得给他出点儿难题,锻炼锻炼他的应变能力,这样对成长有利。走到门口我拔直了身子,对他大喝一声“低头”,小东西一看情势不妙,上身立刻压在我的脑袋上,使劲儿向下低头,我肯定不会让孙儿磕着碰着,过了门口,我把他放到地上,他长长地喘了一口气,竟随口说出“低头思故乡呀”,说时面露得意之色。我喜不自胜,心说孺子可教!但我指出了他活学活用上的错误,我笑着问他,这里就是你的故乡,你还往哪儿胡思乱想?当时万万没想到,小东西竟是一个神奇的预言家,初中毕业后,他就去了地球那边一个叫迈阿密的地方。孙儿离家启程时未满十六周岁,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那边的学校为了让他熟练口语,安排他寄宿在一个美国老师的家里。古人有诗“五更归梦三千里,一日思亲十二时。”孙儿思亲路远,归梦何止三千里,怕是三万里也有了!他离开了故乡,离开了亲人,离开了自家居住的房子,他就是一个漂泊者。
  2
  其实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的漂泊者。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家遭变故。先是老叔死了,是当志愿军在朝鲜战场被炸死的。老叔没有孩子,一年后老婶改嫁了。奶奶本来一身多病,遭此精神巨创,不久离开了人世。父亲当时在村里小学当校长,很具人望,1955年参加暑假集训,其实是遭逢“肃反”扩大化,被五花大绑带走,关进了监狱。几年后带着历史“疑点”被释放,二十多年历经坎坷,自顾不暇,直到1980年代才获平反。父亲早已另有家室,还给落实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新房,成了离休老干部。
  父亲被关押后,母亲很快病倒了,农村无医无药,只得听天由命。那年秋季,我已上了中学,住宿在离家三十多里远的学校,每月回家拿一次伙食费,我至今绝对地相信心灵感应,入冬后下了很大的雪,那个星期六本不该回家,放学时天已经黑了,路又难走,肯定是母亲盼着我回去见她最后一面,我鬼使神差地跟着邻村几个同学,踩着厚雪回到家里,母亲已经不能说话了,我流着泪攥住她的手,看她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姐姐妹妹弟弟都哭了起来,爷爷木木地站在门口,我没有再哭,再流泪,我的心已经空了。
  离开了老家的几间草房,两位姑姑把年过七旬的爷爷和我们姐妹兄弟五人接到了哈尔滨。那是在农村合作化运动之前,户口尚可迁移,三姑为办我们的户口,从哈尔滨到乡下不知往返了多少趟。我们老家的屯子到火车站是十八里乡村土路,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三姑又是一双小脚,每一趟都走得双脚起泡,腿疼腰酸。后来“小脚女人”成了嘲弄和贬损性的代名词,不管其引申意义怎样,都是对早年中国妇女的大不敬。谁家长辈里没有小脚女人?我常常感念两位早已故去的姑姑,那个年代的亲情和人性,与今日不可同日而语。否则我就是另外一种命运了。
  一时来了这么一窝子每天都要张嘴吃饭的,晚上还要安置六个大人孩子睡觉的地方,给两个姑姑家带来的麻烦和拖累,真是一语难尽。两个姑姑的家都在道外区,三姑家在南七道街,老姑家在南五道街,住的都是大杂院。大杂院里很少有宽敞人家,板障子煤棚子木柈子,卑微琐碎,了无生机。一年后,爷爷在无望中无疾而终。不久姐姐去了一家社会福利厂上班,社会福利厂是照顾孤老病残烈属军属,可以挣一口饭吃的小工厂。熬到了大饥饿的年头,不知是上苍垂怜,还是天官赐福,福利厂来了个转业军人当领导,转业军人没有房子,就把二十道街江坝外的一个带院子的简易小仓库,隔断出几间住房,姐姐哭天喊地要到了一间,这是头一回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家,房子小得没法说,一举手就能触到天棚,这也很好很知足了,以后再也不用打游击似的轮流在两个姑姑家爬阁楼、住吊铺,或是四五个人挤在一条小火炕上睡觉了。太给两个姑姑家添乱了,麻烦添大了。   那几年流行一首电影插曲,记不清出自民国老电影《十字街头》还是《马路天使》,有两句歌词是“没有钱也得吃碗饭,也得住间房,啷里格啷……”,“啷里格啷”什么意思?乐觀的意思。简易小仓库这里像是“三不管”,没街没路没有门牌号,这不算什么,鲁迅先生早有警句在先: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小仓库院子外面,散散落落的老房子老院子倒是不少,像是有些年头了。这是一个被城市遗忘的角落。
  我是初一下学期转学到哈尔滨的。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走低,勉强及格而已。不怪日子穷得糟心,要怪只怪所有的课程我都不喜欢,几何代数物理化学不用说,就是好听的历史课语文课,我也是听着生硬听着枯燥,政治课必须认真听讲,要突出政治,我也是一边努力听,一边听了忘。为了打发心情,常翻翻与课程无关的闲书,学校有图书室,每次可借书两本,曹禺的《雷雨》《日出》,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等等,我都是在打发心情时读完的。等到我们一家姐妹兄弟在简易小仓库安营扎寨的时候,我已经读到高中二年级了。
  3
  高二读完读高三,接着就要高考了。高考之前填志愿,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一长串儿的志愿。好学生都有远大目标,报的都是清华北大工大什么的。我没有远大目标,我的目标很实际,就是盼着过年的时候能吃上一顿纯粹的苞米面窝窝头,不掺豆腐渣不掺甜菜渣子的那种。甜菜渣子是从糖厂的排水沟里抢着捞上来的。我填报的志愿也很实际,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一律是师范院校。师范院校有助学金,公费读书,这对我十分重要。填报志愿需经班主任老师指导,我的班主任常讲政治挂帅,他是教化学的,化学课上也讲政治挂帅。他对我的指导很简单,就是最后一个志愿写上齐齐哈尔师专。我听从了他的指导,听从了他的指导也等于政治挂帅了。再说师专也好,学制两年,毕业工作就能帮着家里挣钱了。等到录取通知发下来,果然就是齐齐哈尔师专。我对班主任有了想法,我们班一个学习拔尖,又规规矩矩的女同学,不知家庭出身有什么“疑点”,被班主任指导得落了榜。我的想法是哈尔滨也有师专,为什么非要指导我去齐齐哈尔呢?忘了琢磨哈尔滨这个茬儿。再想想,如果当时不听从他的指导,没准儿我也落榜了。
  齐齐哈尔师专的学生宿舍宽敞明亮,一条大通铺,每个同学的铺位都挺宽松,这比从前住在两个姑姑家,住在简易小仓库自己家好多了,晚上睡觉左右翻身已经不成问题。学校的伙食也比家里好,那年我虚岁十九,周岁十八,总是觉得肚子虚空。和我邻铺的同学是农村来的,从此有了城市户口,吃上商品粮了,得意时哼着“社员都是向阳花”,私下里悄悄对我说,十个社员九个贼,谁不当贼饿死谁。我也是屯子出身,加上穷,跟他挺投脾气。
  铺位宽松也不好,晚上左翻身右翻身翻出了思想问题,毕业后回不了哈尔滨怎么办?听说往届毕业生基本分配在齐市或地区各县,想想姐姐已经年过二十,早晚总要嫁人,那时妹妹弟弟谁来管?这一想把自己吓出一身冷汗。终归是屯子出身脑袋笨,当初光想着跟班主任政治挂帅了,光想着落榜不落榜了,竟把如此重大的使命忘在了脖子后头。
  我在齐齐哈尔师专只读了三个月,就退学回了哈尔滨。大好的消息是,家里的房子升级换代了,简易小仓库包括那个院子被派上了新用场,姐姐妹妹弟弟只用一个小推车就把全部家当搬到了道外北五道街。这地方离江沿很近,有街有路,门牌号也有了。门前几步开外就是马路,不管走的人多人少,早已成了路。
  我拎着行李走进家门时,先是进了一个小门斗,再一拐,就进了自家的门,一个细长条的屋子,说是十二平方米,比小仓库隔断出来的板夹泥小屋大多了。房子举架也不错,屋子靠里还有一个吊铺,我想以后吊铺上就该是我的天下了,拉根灯线过去,睡觉前在上面看看闲书,满可以打发心情。
  我对房子比较满意。这地方早先是个香油小作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也不知把小业主改造到哪里去了,这个小作坊就被有关方面用破烂板子间壁成两家。另一家是个“刀把儿”型的屋子,“刀把儿”以外的空间,就是我一进门的那个小门斗,两家共用。这样的设计比较人性化,免得冬天一开门,冷气就直接灌进屋了。
  房子改善了,家里的日子也应该改善改善,找工作挣下钱才是硬道理。先当小学代课老师,每月工资三十二元,小学老师大多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我孬好也在师专混过三个月,完全够料儿。只是工资太少,不如在外面干力工来钱过瘾,于是骑马找马,代课不到一年,我就告辞不干了。
  大跃进出了大麻烦以后,各单位招工调整了办法,不管木工瓦工力工还是别的什么工,充实进来的都是临时工。大跃进以前就是招进个“歪瓜裂枣”,也是正式职工。有了临时工,正式职工的饭碗巩固了,这帮家伙在临时工面前的牛劲儿,就有了很大提高。这无关紧要,我当临时工是来挣钱的,扛麻袋上跳板,扛氧气瓶上江坝,松花江开江后在轮船上烧锅炉,冬天供暖季节跟着汽车装煤卸煤,我不含糊他们。
  1963年秋月某日,我带上弟弟史无前例地吃了一顿馆子,“吃馆子”是街坊上的口头语。我们吃的是靖宇街上的三八饭店,听说某大领导曾来这家饭店视察过。店面宽敞亮堂,我们要了一盘熘肉段,要了一盘熘三样,要了两盘三鲜水饺,妈的日子总得改善改善,又为自己要了一罐头瓶子生啤酒。弟弟甩开腮帮子连说好吃好吃。一顿饭吃下来,吃得我血脉贲张豪情万丈,恨不得撸起袖子,立马跟着革命队伍去解救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受苦人。等回到自家小屋,日子还得照常过,窝窝头倒是不用掺豆腐渣甜菜渣子了,街坊邻居们都一样,买东西凭证凭票,样样短缺。
  如此这般,几年过去了。姐姐妹妹们先后出嫁,家里剩下我和弟弟,我也从吊铺上回归地面。我找人砌了个小火墙,上边安个“上亮子”,火墙旁边安上一道门,十二平方米的房子立刻变成了一屋一厨。形式主义永远是需要的,比起前街后院各家乱糟糟的小屋,我的一屋一厨就显得体面多了。厨房很小但优点很大,人在里屋就避免了烟熏火燎的袭扰。想想当年在课本上学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连诗圣都过着“床头屋漏无干处”的糟心日子,躺在湿被窝里发愁如何挨到天光发亮。杜甫生活的年代正逢安史之乱,没有解困房,地方政府也不搞安居工程,我的房子要比杜甫的茅屋强多了。   4
  1966年前一年我已经辗转混进了一家军工厂,还是临时工,还干力工活儿。军工厂生产机械化,不用扛麻袋上跳板,也不用扛氧气瓶上江坝了。军工厂车间多,厂房也多,厂房里有天车,需要搬搬运运,一招手天车就过来了,机械代替了人力。
  后来,军工厂停产。奶奶的,这下妥了,可以在家躲清闲了,可以看书打发心情了。打发心情也要小心,我干活儿挣钱后在古旧书店零零碎碎买回不少书,古旧书店的书又可心又便宜,一本1959年版的《苏轼词选》定价三角,我花两毛钱就买下了。
  我的里屋光线太暗,火墙上虽然装了“上亮子”,也是亮度不够。白天为了省电,我搬个小马扎坐在里屋门口,借着小厨房的光亮就可以读书了。毛批《三国演义》、陈友鹤选注的《聊斋志异选》、杨伯峻编著的《论语译注》,我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翻译的书也看,莫泊桑的、屠格涅夫的、杰克﹒伦敦的,也是看了一本又一本。读得最开心的是莎士比亚的《驯悍记》和《温莎的风流娘们》。《驯悍记》讲的是一个凶悍蛮横的女人,被她的新婚丈夫以其人之道,一次次治得晕头转向,最后甘拜下风,服服帖帖。朱生豪译本,台词呱呱叫。
  躲在家里读书的日子真好,每个月还能按通知到厂外家属区指定地点领工资。家属区有很多楼房很多平房,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家属区配套也齐全,有学校有医院有能放电影的俱乐部。我去过家属区的平房,一排排十分整齐,我是上一年秋天帮着车间程师傅送秋菜去过的,程师傅是老工人老党员,一家老少三代住一室半的房子,进了门是厨房,左侧有一个半室小屋,正屋从南到北一条大火炕,炕上宽绰地下窄巴,炕上靠窗一边摆着两个油漆的木箱子,箱子上码着被垛,窗下立着一张“靠边站”圆桌,这是程师傅两口子和几个孩子住的屋子。那个小屋里住着程师傅的老娘和老丈人。千真万确,是他的老娘和老丈人。两位老人都已年迈,早过了大有作为的年龄,就这条件,凑合了。
  比起军工厂家属区的楼房和平房,我住的地方无论前街还是后院,外观一看简直糟透了,房檐破损,七扭八歪,具有“曲线美”。我疑心这片房子是民国年间的豆腐渣工程,几十年过去,越发衰朽了。离我家不到百米远的长春街上,有一个两层的圈儿楼,外观倒是整齐,那是早年间沦落风尘的女人们讨生活的地方,过去叫“文香里”,门洞上端这三个字被凿掉了,依稀还能从残迹上辨认出来。1949年前后,这些女人都被送到林区矿区配人了,院里的房子早就挤进了人家。我没进过那个院子,偶尔一天晚上,附近卖水的人家有事儿锁门了,我拎着水桶去了那个院子,水龙头前排了几个水桶,我闲着没事儿好奇地往几家屋里瞅了瞅,家家亮着灯,家家一样的格式,屋子小得跟鸽子笼似的,还不如我的“一屋一厨”宽敞。我怕站久了染上晦气,接完水赶紧离开了。
  我吹嘘我的房子比杜甫的茅屋强多了,其实是犯了自以为是和自高自大的毛病。杜甫的茅屋,面积肯定比我的房子大,光照肯定比我的房子好。我们这一片房子前后人家共用一个后山墙,家家都是闷葫芦式的房子,夏天不通风冬天又四处漏风。那年代没有桑拿浴,一到夏天我们这里家家都过上了有桑拿的生活。冬天我们这些撒气漏风的房子,从没发生过煤烟中毒事故。晚上睡觉怕受风,头上扎一条羊肚子毛巾,是舞台上小二黑的那种扎法,把毛巾两端扎在前额上;陈永贵大叔系毛巾的样式不适合在我们这里推广,把毛巾在脑后系一个大疙瘩,晚上睡觉硌脖子。
  这样对房子说三道四,有违圣人教诲。《论语》里明明写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我不是什么君子,只是个临时工,非正式劳动人民,能干活儿挣钱,吃上一碗饭,住上一间房,就该安贫乐道,知足常乐。街坊邻居都在这里住了很多年了,生生不息,有些人家已经是三代四代传下来,还要继续传承下去。我何不趁着军工厂正乱得如火如荼,自己在家打发心情的时候,了结婚姻大事,跟街坊邻居一样,生儿育女搞好传承大业。
  5
  房子难求,对象易找。别人给我介绍的女同志是药厂的正式职工,带着饭票来的。人也蔫巴老实。想想我也是一张丑脸,也算高攀了,贫不择妻嘛。这样也免得以后在家里上演中国版的“驯悍记”了。
  没有举办婚礼。悄悄把人领回来,省钱省事,正合我意。是车间程师傅陪着我去接亲的,他是老工人老党员,可以证明我不是把“正式职工”拐跑了。
  只是委屈了我的老弟,哥哥结婚他只能睡在小厨房里。我把碗柜搬进里屋,又把水缸挪了挪,晚上只能搭铺睡觉了。幸好嫂子蔫巴老实,对小叔子不挑剔,不嫌弃,日子倒也相安无事。弟弟是70届毕业生,赶巧了那年政策松动,又有我的一位校友热心帮助,没有去当下乡知青。还分配到一家挺红火的企业,炼焦炭,住进了单位的独身宿舍。后来租了个小房结婚了。单位给了个一屋半厨的楼房,日子算是踏实了。
  我也有了一双儿女,孩子一年年长大,屋子显得越来越小,我只盼着什么时候能有个大些的房子,早点儿离开这里。
  除了和我一个小门斗的邻居,我们在道外北五道街这片破烂房子里都算扎下了根。我退学回来后,隔壁“刀把儿”屋前后换了三户人家。头一个是位转业军人大哥,一年后他媳妇挺着大肚子,还没等孩子生下来就搬走了。第二家户主是位戴眼镜的技术员大哥,他夫人先后在“刀把儿”屋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后来,工厂给了房子,也搬走了。第三家比较超前,两口子都是工人,雄赳赳领着四個孩子直接就开进来了。四个孩子睡吊铺,情况不容乐观。后来看出这个工人大哥怕婆娘,那婆娘很壮硕,容光焕发着“必须领导一切”的专制神采,听说是婆媳不和搬出来的。婆婆住在原太平区,儿子一家搬走后老太太一个人住三间房,大孙子就常回去陪奶奶一起住。小伙子性情温和长相也好,没想到几年以后出了事儿。老太太家冬天屋子冷,一个劣质电褥子成了这个小伙子的致命杀手。小伙子当时已经有了女朋友,如果今天还活着,他的孙子大约也该找对象找房子了。
  我在那家军工厂干了八年临时工,在家打发心情的日子早就过去了。通知上班后到了1973年,我们这些进厂的临时工终于转正了。正式职工可以申请住房。工厂给职工分房要论资排辈,还要看你的角色位置,以及和领导的关系等等。你刚转正就惦记房子就申请住房,就该让你“斗私批修”了。何况军工厂这些年光造反了,没人想着给职工造房子。转正后可以对调工作单位,在这家工厂让人无法安顿心情,我要跳槽离开这里。再说,我的小车要向着有房子的单位推。   6
  我铁了心要离开这家军工厂,四处找人对调工作,费了几年工夫,找到一个粮店营业员,小伙子为找对象正在发愁,在粮店耍粮撮子每天一身粉尘,好姑娘看不上。听说能对调到军工大厂,痛痛快快答应下来。我不在乎什么形象不形象,我的孩子都上学了,还在乎什么?只是粮店根本不可能给职工分房子。好在粮店离家近,好在这里不鼓动“活着干,死了算”,好在时代已经翻篇儿了,各地都在拆迁,我家北五道街迟早也会扒了旧房盖新楼,我就守株待兔了。
  进入80年代,系统内要开展职工教育,发通知招考专职教师,要求有高中以上学历。我报名应考,录取后被分配到一个大区粮管部门的教育股。我从师专退学,二十年后又当上了老师,这是命运和我开了一个玩笑。粮食管理部门要比粮店好,不用再穿一身灰灰土土的工作服,还混上了一张办公桌,可以大模大样地看书了。实话说,职工教育在单位领导眼里只是一个累赘,开学办班需要租借教室,抽调学员影响粮店工作,还养着几个闲人,既不会经营,又不懂管理,所以很不受待见。房子问题不用费心去想了,区一级粮管部门只是个科级单位,房子压根儿是个没影的事儿,何况我又是这么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谨言慎行,干好本职工作,别惹闲话就行了。
  如此三年下来,白天备课讲课,偶尔也想想“守株待兔”,做做好梦。有闲还试着写了一篇酸甜苦辣的小说,没盼多久就在一家省级文学刊物上发表了。
  时逢机构改革,单位一把手换了人。新来的一把手对我比较客气,碰了面总是微笑着称呼我“赵老师”。一天他来到教育股办公室,在我对面坐下后告诉我,说单位要开职代会,工作报告是工会主席写的,要在会上用,班子传看了一下,觉得啰嗦,有些句子也不通顺,还说知道你发表过文章,连局里都知道,麻烦你给过一遍,改一改。一把手亲下旨令,在下焉敢不从。我从未写过公文,好在我看过毛批三国,看过莎士比亚的《驯悍记》和《温莎的风流娘们》,又写过一篇扯淡的小说,文字应该没问题,平日里攒下革命词汇一箩筐,政治正确十拿九稳。我改完后重新抄写清楚,交给一把手。一把手看后大悦,中午非得拉着我去饭店吃了一顿。那时候单位没有公款吃喝,是他个人掏钱请客的。原来这份工作报告是给他弄的,他要在职代会上宣读。此后,我几乎成了他的专职秘书,凡写材料,非我莫属。
  这年的十二月,我在家给单位写本年度工作总结和下年度工作规划。把“靠边站”小桌支在里屋门口,借着厨房的光亮就不用开灯了,自然光总比灯光好。写到第三天快要完稿的时候,一把手和办公室主任老于坐着单位的面包车来了,这两位是第一次来我家,我赶忙请他们进屋,屋里乱糟糟的,我红着脸把堵在门口的“靠边站”往里挪开,桌面上也是乱糟糟的。一把手和老于挤在小厨房里好像愣住了,司机被挡在门斗里,探着头向里看。我开了灯再一次请他们快进屋里来坐,还给他们倒了两杯水。一把手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脸色很凝重,他在床邊坐下后对老于说,你看看你看看,陈景润在六米小屋里搞科研,赵老师家四口人,这屋几米?老于坐在床边的箱子上,低着头,好一会儿才说难为了,难为了!司机没有进屋,识趣地回到车里等着去了。一把手对我说,辛苦你了,来看看你忙得怎么样了,没有催你的意思,就是专程来看看你,早知道你家房子挺困难,没想到会是这样。
  我们一人抽了一支烟,说了一会儿闲话,屋里已是烟气腾腾,两位水也没喝就走了。
  7
  没想到,想破天也想不到,两天后单位竟会给了我一套房子。
  说句讨进步的话,首先要感谢时代的进步。对民生的漠视已有改变,有实力的企业都在大兴土木。我后来才知道,是某公司建了一大片家属住宅,按规定要有配套建设,粮店是其中配套之一。这家公司拨出的粮店面积少了若干,又给了一套市郊老家属区的旧房顶账。单位拿到房钥匙已有半年了,很让领导们犯难,这个部门包括粮店,包括加工厂,职工上千人,有几家不愁房子的?一套房子怎么分?当然班子成员不会争这个,他们的住房由上级机关给解决。那天一把手带着办公室主任来我家,自有他的用心,回去的路上他对老于说,你们办公室拿出个意见,把那套房子分了吧,班子讨论定下来,也算去了一块心病,别再拖了。办公室主任有几个不是精于世故的,一把手眉眼高低他岂能看不出来。这样走了一下程序,房子问题就算敲定了。
  隔一天我去上班,把写好的材料交给一把手。他没有翻看材料,也没说话,却盯着我的脸看了好一会儿。我心想我这张扛过麻袋的丑脸有什么好看的?他笑了,说你到办公室去一下,老于有事找你。办公室就在隔壁,我一进门,老于站起来直接就把我领进会议室,还带上了门。我正狐疑,老于拉我坐下说,不容易呀,单位给了你一套房子,班子开会定了。我一听愣住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儿?这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天上掉下个大倭瓜,我按捺住内心的极度兴奋和喜悦,听他简单地说了房子的来历。他说和几个领导早就看过了,是个四层楼房的一楼,使用面积26平方米,串糖葫芦式的格式,也有个门斗,你是独门独户。老于把钥匙和写好的地址交给我,嘱咐我先别声张。我向老于道了谢,我知道他家房子也不宽裕,却为我说了话,心里更是感谢一把手,我与他们非亲非故,平日里也没有私下的交往,他们甚至没有喝过我一杯水,如此天高地厚之情,我将何以为报?
  第二天,我和儿子骑着自行车去看房子。天气不是很冷,风却大。儿子已经读高中了,大小伙子了,我们爷儿俩顶着风,骑一阵子推一阵子,一个多小时后总算进了新家的门,放眼一看,顿有一步登天的感觉,居室、小厅、厨房连成一串儿,儿子夸张的说法是,从这头儿望不到那头儿。与我那东倒西歪的老屋相比,每一间屋子都见棱见角,居室朝南,厨房朝北,窗户是窗户的样儿,门是门的样儿,屋里暖气热烘烘的,从此不用出门拎水,不用买煤劈柈子,厕所虽小,也在屋里,早些年乡下地主老财也没享过这样的福吧。我们爷儿俩在房子里从北头到南头,走过这个屋,再进那个屋,左瞧瞧右看看,虽然这套房子只有二十六平方米,虽然地处偏远,虽然是别人曾经住过的房子,但我们幸福地感到,已经走进新时代了。   此后,每逢星期天我都去收拾房子,粉刷墙壁,油漆门窗,水泥地面上的旧漆已经斑驳脱落了,再重新刷过。还要添置几样家具。过了春节天气转暖的时候,我要搬家了。我在道外北五道街的老屋煎熬了二十三年,将要离开时竟莫名地对这里生出了几许留恋,还几次在周边的穷街陋巷流连徘徊。
  8
  我在新居中平静地过了几年,单位却不平静,改革不断深化,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一把手早已调离,老于也退休了。家中儿女也一年年长大,女儿结婚,房子由婆家打理,儿子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我在单位再弄房子绝无可能,看来我的小车还得继续向着有房子的单位推。几年间,我在省内外刊物上又发表了几篇平庸的小说,1991年调进了一家新创办的杂志社。杂志社不需要炮制公文,杂志社因此就没有房子。两年后儿子要结婚了,我在道外区弄到一处小房,地点在靖宇街同记商场对面的一个大杂院里,大杂院名称很别致,在道外区是著了名的“王八大院”。我很高兴地住了进去,我不想让后辈再过我们从前的日子,我不怕蜗居,宁愿走回原始,继续买煤劈柈子,这些年没完没了的日子,早已把自己练成一个家常厨子,外加采买和杂役,一切都无所谓。
  也许是我的慈父心肠打动了上苍,使我有机会调进一家市直机关。
  1996年全市十几个地段儿大面积拆迁,“王八大院”也在其内。大院居民全部迁往太平区近郊新建的红旗小区。我不想搬迁,增加住房面积要交许多钱,超出了我的支付能力,机关一把手给我在道里区安发桥附近借了个八楼的一屋一厨。我搬去时已经入冬,一面冷山墙,暖气如同虚设,这房子比我住过二十三年的老屋还冷,晚上睡觉头扎毛巾已经不顶用了,需要戴上棉帽子,没过多久,就冻出了一场大病。我烧得浑身乏力,迷迷糊糊量了一下体温,竟在39℃以上。草民命贱,只服了点儿感康和去痛片,一周后就挺过来又去上班了。
  机关来了新的一把手,新来的一把手体恤下情,到有关方面求神拜佛,要来了几套住房。机关里论资排辈,评分张榜,分给我一套二十九平方米的新房,地点在顾乡屯。搬去不久赶上房屋产权改革,顾乡屯是七類地区,再加上工龄等优惠,几乎是用白菜价就买下了这套房子的产权。我从一个无产者变成了拥有二十九平方米房产的主人,这是一个进步。社会倒退已不可能,有了产权就可以交易,于是五马换六羊,买下了本文开篇说起的那套下临儿童公园的二手房。
  我终有了一间“能自己一个人写字的屋子”了。可是我就要退休了,已经写得伤伤的了,不想再写什么东西了。
  9
  2009年秋天,儿子儿媳在松花江畔新建的一个小区,给我买了一套有电梯的高层住房。
  他们结婚几年了,我还没有抱上孙子。儿子所在单位不景气,无奈下海,起步艰难。四年后孙子终于降生了,孙子降生给一家人带来了好运,他的爹娘苦拼苦挣掘到了第一桶金,小小的“一桶”。先是在市区一所重点小学附近买了个不大的校区房。总是孙儿有福,上初中之前家里又在江畔新建的小区买了一套期房,那时房价还在合理区位之间,而后一涨再涨,等他们入住时,房价已经翻番了。
  我不需要电梯房,人不该得陇望蜀。我在我的二手房里住得心满意足,退休多年仍然健康硬朗,上楼梯经常是一步两磴儿,不累不喘。我不想和孩子住在同一小区,被他们照顾监管。在我几番抵制下,他们还是自作主张买下了那套高层住房。儿子拉上他叔叔过来劝我,讲了些干巴巴的道理。违拗了我的心意,气得我和他大吵一顿。新买的房子和我的二手房面积相近,房价竟是我二手房的四倍,如此糟蹋败坏辛苦挣来的钱,这不是造孽吗?再说有钱应该留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什么比孙儿受到好的教育更重要?我弟弟坐在一旁一言不发。儿子见劝不动我,气呼呼地走了。
  此后一次朋友小聚,一好友当众说我“烧包儿”。不知什么时候,不知在什么地方,孙儿劝了他奶奶一句,孙儿已经读到初中一年级了,他没讲干巴巴的道理,只说“搬过来吧,省得以后爬楼梯了” 。这话传到我的耳朵里,很是入脑入心,身上温暖。嗨,人上了年纪,有句俗话应该颠倒过来,那就是,大腿有时候拧不过胳膊。
  我做了妥协,但我要和我的二手房做最后的厮守,从秋天到冬天,从春节到春暖,我答应在2010年春暖后择日搬家。
  妥协,妥协精神,在很大意义上是一种进步。
  作者简介:赵旭忠,做过临时工,当过编辑,在机关退休。
其他文献
Reina的爱情  有一天,Riena向我吐露了心声:她还是想找一个男朋友的。  但对Riena来说这是个难题。首先她的工作让她受限于一个很小的交际圈,她每周一到周五去附近一个村子里看护一个老人,那五天里除了守着那位瘫痪的老太太几乎见不到外人。周末回来她又陷入一个固定的主要由拉美教友构成的圈子,他们几乎每周六都有聚会,而周日中午一点整得在教堂做弥撒。她那个拉美人圈子几乎全是女性,那些女教友的丈夫只
期刊
住了五六年的房子,一直风平浪静, 最近忽然发现了老鼠。  先是厨房里装小米、芝麻的塑料袋被咬得一粒粒的洞,不细心看不出来,本来以为就是偶然遭遇袭击,但是接着几天水果、大米也陆续遭殃。  女人一边处理残局,一边想着对付不速之客的办法。面临的问题是:几只老鼠?每天夜里来?在厨房的某个角落里安家了?  可以采取的方法是:不做饭了让它或者它们也没得吃,几次颗粒无收它们就没兴趣再来了;每天弄点威化饼干放在显
期刊
2020年2月1日 星期五  问:现在是晚上十点多了,我又从你的身体,确切点说是从你的脑袋里钻出来了。别人都睡觉了,反正你也睡不着。这些天,我总是看着你呆呆地等时间消逝在更黑的夜里,还不如和我们聊聊天。我希望你能坦诚一点儿,就像在澡堂子,把自己脱光。你虽然中年了,但还没像那些中年油腻者那么讨厌,所以也不必遮掩。有一说一,我不是法官,也是不是审判者,我就是另一个你,你也是另一个我。我在你的身体里,和
期刊
一年前,在那个雪雨交加的春天,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如早些年父亲去世时一样,生命的最后一刻似乎都选择了沉默,耳畔悠远的琴声仿佛骤然消失了,让我们的内心一阵阵地空寂。往日朝夕守望、心有灵犀的母子之情顷刻变得无言可对,这不免让我和姐妹好长一段时日都难以平复内心的不安与遗憾。  母亲生前总爱回忆过去,在她的情感世界里深藏着好多既平凡而又温暖的故事。每逢家人聚在一起,母亲常常以很享受的样子絮絮地讲起一桩
期刊
老铁匠  五十年代东北一座小城,马拉的花轱辘车和胶皮车到处可见。在通往小城商贸中心的路边上,有一家铁匠铺,门口埋了两根粗木桩,中间横着一根铁杠子,它是挂马掌用的,这便成了铁匠炉的招牌。  铁匠炉设置在土坯房内,一个砖砌的大火炉,炉旁有个大风匣,一个瘦骨嶙峋的小徒弟小曹正在拉风匣,“呱嗒呱嗒”响,炉膛很大,冲上敞开着口,在它之上有个铁制的圆帽子罩着,中间空膛走烟,通向烟道。炉膛里的火苗像无数条小金蛇
期刊
于夫先生临逝时是以画猫驰名的。  对他不甚了解的人,以为于夫就是个画猫的。其实,于夫的漫画盛行好多年。因当美工、做美编,不仅使他成为一个美术上的多面手,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于夫的文化意识和新闻敏感。故于夫画猫能有大成并不奇怪。  除了美術,摄影创作同样是于夫花费大量心血的一门艺术。他的摄影名气在哈尔滨可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来形容。究其原因,是于夫第一个吃了螃蟹,首开先河成了黑龙江第一位专业摄影家
期刊
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山,棱角分明。  山脊上的小路,像一条干渴中挣扎而死的蛇,僵硬扭曲。  一个好似梭形黑色甲壳虫的东西,朝前倾斜着躯体,沿山路向山顶缓缓移动。  从足够近的距离可以看清,沿山路向山顶缓缓移动着的是一只油亮油亮深棕色的倒扣着的独木舟。  再靠近一些可以看清,用力抓住船帮中间部位的手指也是深棕色,并由于长时间用力抓握指甲变得苍白。  同时还可以看到,从倒扣的独木舟下方伸出两只脚踝和双脚
期刊
亮子哥被判刑那年,亮子刚好高中毕业的年纪。  到了高中毕业年纪的亮子其实并没有念过高中,初二没念完他就顶替母亲的工作进了工厂,刚好那时国家有子女接班的政策,亮子妈看亮子也不是学习的料,索性早早退休,趁着国家有政策先把孩子的工作问题解决了。  亮子的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在亮子工作之前,也都谈不上好坏地有班在上着。  亮子妈用心良苦给亮子安排的工作并没有被亮子足够珍惜,或者说它没有好到能让亮子
期刊
一  我家住在河西后街,那里住的全是机械厂的职工家属。  爸爸当年从山区招到机械厂,进城时爷爷把家里最好一床被子让他带走,临走时一再叮嘱爸爸,嘴巴是吃饭的,也是招祸的,进了厂子少说话,多干活儿。爸爸照爷爷的话熬到八级车工,顶天了。论手艺,爸爸在机械厂堪称一绝,做出来的活儿讲究地道精细。他人也出奇的老实,厂里随便拨出个人就能管他,是人不是人的都敢戳着他的脊梁骨,他也不恼,对谁也只是嘿嘿一笑。  爸爸
期刊
若干年前,我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那个位于皖南深山峡谷里的一座大型矿山——那里曾经红火了一个时代,聚集着上万人口,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矿工、技术员、工程师和各级别的干部,男男女女操着南腔北调……甚至在我当年幼小天真的宇宙观里,那里就是世界的中心。然而,故地重游,我卻完全惊愕了。你会问,一定是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或焕然一新、旧貌变新颜了,不,完全不是那样——那里变得极其衰败、破烂、简陋,弥漫着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