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对城市品牌构建的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TA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户外装置、雕塑艺术直接进入城市的街道上或者广场中,一些所谓的公共艺术不断地蔓延在公共建筑的周边空间中,城市或乡镇举办的多样性艺术节或开放性艺术展演空间,商圈或周边广场的街头表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不光进入日常生活空间,也逐渐变成人与人、人与环境互动的媒介。
  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是艺术与整个社会的纽带,是社会公共领域、文化领域的开放性平台,也是政治、社会公众和艺术家群体之间进行合作对话的重要领域。城市公共艺术就是以城市雕塑为主的公共艺术。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的“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环境雕塑”、“户外雕塑”这些概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设置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如:城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公共建筑等地的室外雕塑,它大致可以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娱乐性、宗教性五类。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它涉及到建筑、园林、道路、广场等环境因素。城市雕塑,在城市中的形象载体比建筑更有视觉美感,其通俗的识别性也更易被人接受,也更易体现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被当地人与外来游人所接受。因此,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光造型给人以美感,裸露在大自然下,任何视角、任何时点都带给人美的倾诉,并且其传达的内在思想丰韵也是至真至纯的,符合人类最彻底、最核心、最本真的人文精神。城市雕塑作品符合大众共有的审美观,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体。城市雕塑作品与建筑物、街道绿化、广场空间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城市景观。
  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的公共空间艺术,小到街边的树木、长椅、路灯,大到城市的建筑、公共设施等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雕塑作品会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城市雕塑和其他的城市建筑、公共设施等共同构成了城市的面貌,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美的精神。城市雕塑的存在影响了周边环境,提升了文化形象,产生了视觉空间的凝聚力,这就创造了一种对于环境的投资潜能。
  城市雕塑在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活跃或繁荣热闹的现代城市可作为靓丽的城市风景,是城市的旅游觀光景点。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如巴黎、雅典、罗马等地的城市雕塑都是该国该城市人文景观的重点,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在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自由的象征之前,其各个部分就曾成为“旅游热点”,吸引大批游人前来观看。而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它对成千上万个来美国的移民来说,自由女神是摆脱旧世界的贫困和压迫的保证,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而当人们看到忧郁、安宁的《海的女儿》时,也总自然地跟安徒生、跟哥本哈根联系在一起。另一个是当代雕塑艺术家阿尼施·卡普尔的作品《云门》,它位于芝加哥的千禧公园内。美国《时代》杂志称该塑像为游客合影留恋的必去之地。《时代》杂志还把该塑像形容为“游客磁铁”和“非凡的艺术品”,而《今日美国》则认为其堪称为“抽象派的不朽作品”。芝加哥艺术评论员爱德华·利弗森(Edward Lifson) 说:云门是世界上最好的公众艺术品之一“。 《时代》杂志因此把千禧公园命名为2004年十大建筑成就之一,称“云门”是公园里的主要景点之一。如今,千禧公园已成为非常受欢迎的摄影地点,同时也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景点,千禧公园的整体规划将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得以很好诠释,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到访。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艺术形象能够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城市的标志性景观,一方面是因为城市雕塑这种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形象完美地呈现了当地的历史文脉,表达了该地人民的共同心声和美好期许。
  城市雕塑不是孤立的艺术形式,它需要和其他外界条件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可以参照材料科学,视觉心理学,建筑学,环境色彩学,光学等自然科学,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与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产生精神情感的交流,将其纳入人自身的日常生活,使公共艺术与公众对话,艺术与人们进行审美互动。现今,很多城市面临着过度拥挤的人口密度、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压抑乏味的城市环境空间,让人们希望拥抱自然,拥抱艺术;人们渴望着更美好的生态绿色家园,渴望受到精神上的抚慰,希望得到压力的舒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城市居民呼唤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享受,呼唤更舒适悦目的城市空间。后工业文明的城市早已使人们丧失了对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亲切感,而城市雕塑的出现在城市空间环境中起到了适当的调和作用。人们自始而来的对自然的一种亲和力,对艺术美的追求,牢牢牵动着都市人的情感神经。碧草蓝天,浮云流水,滋养和抚慰着人们的心田,这应是现代都市一种急需的人文功用,这将拉近人与城市与自然的距离。
  2l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对于中国,更是如此。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形态和城市生活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由物质生产和仓储中心,逐渐转变为文化艺术交流,教育和娱乐消费的场所。城市系统的规划也从较为单纯的功能及效率目标开始走向城市深层机理的人性化和美学的综合规划设计,城市整体空间的性质和形态的设计理念正逐渐指向有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闲、审美、娱乐、健康和尊严的方向。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从美化城市、点缀环境的传统观点看待城市雕塑。
  当前中国的城市雕塑建设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弊端。城市雕塑造型呆板,缺乏外在美与内涵,缺乏新意,有的虽精雕细琢,但却是毫无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平庸的雕塑工艺品。毫无建设性、不加消化地模仿西方城市雕塑:互相盲目的借鉴抄袭,相互雷同,令人产生视觉上的厌倦与审美疲惫。城市雕塑的艺术性越来越低,一些快速工艺炮制出的所谓“城市雕塑”摆放街头,没有丝毫艺术性可言,做作而无趣,违背了城市雕塑艺术价值存在的。唯一性”,就如同造物主没有让世界上生长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另一方面,城市雕塑没有与外部环境、城市人文气质相协调,所以收不到应有的审美效果,没有真正体现其“公共”性,也不考虑其“融入”环境 的特性。这些都影响、制约着我国城市雕塑的健康发展,使大众对城市雕塑表示 出失望与遗憾。城市雕塑与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的协调统一。
  雕塑是一个城市文化生态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座城市的记忆链,更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城市雕塑是城市形象的另外一种新载体和形象代言人,城市雕塑应具有人文情怀、文化情结。因此,从事城市雕塑建设的艺术家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城市雕塑作品质量的优劣来自于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艺术家高度的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也就不可能有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每一个创作城市雕塑作品的艺术家应该有社会担当,要拿出最好的作品,为社会为城市作贡献,使其成为城市永远的魅力所在。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新闻发展也有了巨大的变化,新闻记者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平台都与传统采访模式有了极大的改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就对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的新闻记者有了更高的职业素养要求。新闻记者在工作时,需要分清新媒体的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和特点,从各个角度对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才能够保证工作质量,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本文从新媒体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对新闻记者工作进行讨论,旨在为新
期刊
【摘要】:诗歌之意境对山水画有一定精神引导,所谓诗意,是为创作主体对客观环境的某种发现,作为一种表达的形式而存在,是本体在诗这一文体中的自我表达,亦是对观者的暗示,既,所写之在此处,而观者所得所想之处在彼处。画意亦是如此,既所画之物并非完全是所表達之事。  【关键词】:山水画;诗意;画意;山水意境  1.诗意  诗歌在山水画发展中,有着重要影响,诗歌,可说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之一,自先秦时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自身的体验。本文正是将目前的这种现象作为切入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用户体验设计的相关方法。并选择了手机这种如今使用十分频繁的通讯工具为例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指出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从人们的生活与情趣出发,通过迎合消费者感官以及心理的需求对产品进行设计。希望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能给产品的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帮
期刊
【摘要】: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掀起了国内美食类纪录片拍摄的热潮,其中不乏精良之作。《舌尖上的唐山》就是一部以唐山美食为题材的优秀纪录片,这部片子从策划、拍摄到后期剪辑制作都堪称精致唯美,特别是剪辑技巧的运用在更大程度上突显了美食的特色和文化的厚重。做为这部片子的制作参与者,本文特结合这部片子简单分析其后期制作及剪辑的特色。  【关键词】:剪辑;饮食文化;精致  《舌尖上的唐山》共分四集,包括《白案
期刊
【摘要】:网络的出现和繁荣在为新闻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伦理危机和挑战。网络新闻媒体的伦理缺失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结果,除了网络新闻媒体自身的原因外,政府和社会的道德监管不力以及网络法律的不完善也是媒体伦理缺失的重要原因。因而,对于伦理失缺失的矫正和治理不仅需要媒体自身道德意识的提升,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网络;新闻媒体;伦理缺失;道德;法律  商
期刊
【摘要】:16年,一部只有三集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网络,点击量超过70万,豆瓣评分超过9.4。以故宫为题材拍摄的纪录片不少,但这部纪录片何以得到观众如此青睐?得益于一个“新”,《我在故宫修文物》以不同的视角,阐述不同的故事,表达不同的情怀,展现不同的价值观,这些都让观众耳目一新。  【关键词】:《我在故宫修文物》; 纪录片  一、题材新颖性  当今的纪录片题材已经相当广泛,如何才能找到一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消防车建模工具,重点对消防车建模与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系统功能,证实了系统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消防车;建模;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前言:消防车由车门、车轮、消防云梯以及消防水管等不同部分组成,各部分性能的优化程度,及其运行的协调性,是影响火灾营救效率的主要因素,在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设计消防车建模与仿真系统,是最大程度提高消
期刊
【摘要】:根据液压系统在汽车起重机中的应用对其功能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确定了一种常规的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改进设计。  【关键词】:汽车起重机;液压;机构作用  (1)回转油路,扳动上车操纵阀的回转联到回转位置,回转马达两工作口油路通过上车操纵阀回转联与回油路沟通,该回转油路具有自由滑转功能,按下自由滑转控制开关使回转制动控制电磁阀球阀通电,打开回转制动器,回转马达两工作口油路通过上车操纵阀的回转联
期刊
【摘要】:塔式起重机是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和工业起重的机械,浅析了塔式起重机的研究现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为了便于进行结构的建立和修改,采用APDL的方式,针对某塔式起重机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对建模的方法、技巧及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利用ANSYS建立塔机有限元程序,将程序相关几何尺寸参数化后可用做塔机的初步设计和产品系列化设计以及检测前的模拟实验,是下一步静态和动态性能分析的基础。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空间结构抗震研究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随着大跨空间结构分析理论和隔震技术的发展,从隔震系统的理论研究到各种隔震系统在各类工程中应用是一个很大发展。  【关键词】:大跨空间结构;摩擦摆隔震支座;工程应用  摩擦摆隔震支座是基础隔震的一种,基础隔震可分为橡胶垫基础、滑移基础隔震和混合基础隔震等多类。各类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性态有所不同,但其隔震原理基本相同,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