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河湖底泥内源污染的原位控制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针对水体底泥内源污染的释放问题,研究了“电渗-帽封”联合技术的控制效果。电渗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电压越高,电渗处理后底泥向上覆水中释放的氨氮量越低,但总磷释放量升高。后续的帽封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天然粗河砂效果最好,且帽封厚度越高,材料粒径越小,对污染物释放的控制效果越好。采用20V电渗电压预处理实际底泥,并采用3~5mm粒径的天然粗河砂作为帽封材料,在3cm帽封厚度条件下,对污染物释放的阻控效率可达到66.9%。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电渗-帽
本文基于U形管板边缘旋转刚度参数公式进行推导,提出了利用SW6软件进行一种特殊高压U形管换热器管板设计方法,为此类高压U形管换热器管板的工程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为解决工业废水普遍存在的氮污染问题及单一电子供体的反硝化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上流式高效流化床反硝化反应器中,本文以Na
2S
2O
3和葡萄糖为底物构建硫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脱氮系统,研究其对三氯蔗糖生产废水二级处理出水的深度脱氮效果。在(35±1)℃下,调整进水C/N/S为1.3/1/1.9,反应器在40~109天运行期间,达到较高的脱氮水平,NO
3--N去除率均在93%以上,最大NO
3
以石化企业剩余活性污泥为碳源、4mol/L ZnCl2溶液为活性剂、草酸铜和草酸锰为改性剂,采用固相共混一步煅烧技术制备了不同配比的铜锰负载型污泥基活性炭(SAC-CuMn),并将其用于甲苯气体的吸附研究。考察了不同配比SAC-CuMn样品的吸附性能,探究了铜锰的最优配比方案。当草酸铜和草酸锰质量配比为4∶1时,制备的SAC-CuMn样品产率为52%、比表面积617.77m2/g、总孔容0.61cm3/g、粒度0.5mm,吸附性能最好。同时
研究了臭氧催化氧化降解煤化工生化进水有机物的工艺条件及机理。本文以新疆某煤化工生化进水为研究对象,确定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种类及含量,开展臭氧催化氧化试验,探讨工艺条件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最后以溶解性有机物(DOM)为对象,解析废水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废水中主要为苯酚及腐殖酸;最佳工艺参数为催化剂投加量1.2L/L、臭氧浓度500mg/L、臭氧通气量2.5m3/h;反应后各组分的UV254均下降,去除率从高到低为疏水性中性物质(HoN)
含尘高温油气的除尘技术制约了粉煤低温热解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粉煤热解高温油气特点对除尘工艺提出了要求,对比目前高温除尘技术的特征及应用情况,选择了旋风分离器粗过滤+滤芯除尘器精过滤的除尘方式,保证过滤压降和过滤精度。在除尘设计中,考虑到可能影响装置运行的因素,提出了工艺优化措施,增加了置换预热系统、离线氧化再生系统。置换预热系统保证了煤气系统切入的安全,避免了开工状况下含尘焦油的冷凝粘附。离线氧化再生系统有效去除粘附可燃物质,配合反吹系统使用,加快了再生进度,实现了滤芯过滤性能的恢复。通过对除尘工艺的优化
因为稀土尾矿中矿物复杂的连生关系,使其部分矿物在脱硝反应过程中并不能充分暴露发挥作用。本文采用机械力微波活化稀土尾矿,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机械力微波活化参数对稀土尾矿NH3-SCR脱硝性能的影响,借助XRD、SEM-EDS、H2-TPR、NH3-TPD、BET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机械力微波活化对稀土尾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尾矿对活化参数的敏感性为:球料比>转子转速>球磨时间=球直径比>微波焙烧时间=微波焙烧温度=微波
中国炼油行业总体产能过剩,受国家宏观调控、资源限制、经济发展需要等因素影响,炼油向化工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从化工产能的供需两侧,对炼化相关限定因素,包括开工率、化工轻油收率、近远期石化产品需求、新建化工产能进行了详细梳理核算。文章指出,中国炼油向化工转型近期受装置竞争力限制,远期受需求最大量约束。在现有开工率、新建计划等约束下,2025年炼厂平均化工轻油收率将提升至20.6%。随着,炼油化工产能的集中投建,化工原料供应能力快速提升,化工产能的容量天花板或在国家“十四五计划”期间提前到来。综合中国、美国、
在管道应力计算中,管道位移应力与反作用力是重要的计算结论和设计依据。而温度变化范围是决定管道位移应力水平和反作用力大小的重要参数。本文主要针对管道位移应力及反作用力计算中对温度范围取值的区别,及在最苛刻工况下温度范围的取值进行阐述,同时结合CAESAR II软件对所论述的结论进行实际应用。
随着我国化工行业飞速发展,大型设备在化工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某70万t/a煤制烯烃项目中甲醇洗涤塔的现场吊装为例,对现场吊装过程进行介绍,总结大型设备吊装的关键技术类型及方法,并对吊装中吊耳的安全性进行计算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