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县少部分造林成活率低原因的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造林的成活率。
关键词:植苗造林; 成活率; 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S79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80-001
一、本县的自然条件
我县位于东经118°20′,北纬40°42′,平均海拔800-1000M,年均温6.3℃,年均降水量550MM,无霜期131天,土壤为山地褐土。春旱严重,气温不稳定。
实现林业大发展,出奇制胜在科技;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实现林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只有加速推进林业新技术革命,形成一个全行业重视科学技术,全过程运用科学技术的局面,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林业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所以要准确的分析和掌握我县造林的科学技术,提高我县造林的成活率,加快林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建设,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植苗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
1.气候异常,加剧了苗干失水。一是去冬今春干旱少雨雪,土壤缺墒,空气干燥,苗木蒸发失水严重。二是3、4、5月份温度不均衡,忽高忽地,昼夜温差大,造成地温波动,致使裉系活动迟缓,吸收水分不足,而苗干蒸发失水加剧。
2.没有整地,在浇水困难或利用自然条件造林的地方,整地的时间较造林时间要提前一个季节,使造林坑充分蓄水,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秋季造林在雨季前整地,春季造林在上一年的秋季整地。浇水条件方便的地方可以现栽植现整地。坑的规格根据目的而定,一般都是40*50*60厘米。
3.苗木质量不高,生命力不强。一是目前我县栽植的大部分树种在育苗生产施用化肥过多和生长后期浇水过剩,去年秋冬气温较高,苗木徒长,致使苗木木质化程度差,苗木失水抽条,发芽能力弱。二是苗木起苗不规范,起出的苗木裉系不全,保留长度不够,消弱了裉系的吸收能力。三是病原菌浸染普遍,苗圃地连年育苗,土壤不消毒,造成苗木在苗圃就感染上病菌,3-4月份为植苗造林的缓苗期,也是病原菌危害盛期,干腐病危害严重,影响成活。
4.技术落实不够,栽植及浇水标准不高。一是栽植标准不高,有的苗大坑小的栽植,裉系没有全面的疏展;有的埋土时没有踩实,裉系与土壤接触不紧密,影响裉系吸收水分。二是浇水不达标,有的浇水不及时,有的由于坑浅树盘小,浇水量不足,有的浇水量小,次数少,不能满足苗木成活对水分的需要。三是对苗木失水后的补救措施不落实。栽植前没有采取浸水泡24小时以上的措施,苗木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水分。
5.管护不到位,4月中旬以来,正值缓苗成活关键时期,旱情严重,干腐病发病严重。有的地方是思想放松,总认为树已栽植,对造林检查督导和技术验收不够,有些地方对苗木管护放松要求,因抗旱浇水和刷碱水、涂药剂防治干腐病等活动跟不上,影响苗木成活率的问题比较普遍。
三、补救措施
1.摸清底数,制定计划。对苗木成活率不达标地块,逐块查清死亡株数,查明主要原因,找准对策,制定补救计划。
2.抗旱浇水,截干利用,提高成活率。一是对苗木基部尚未干枯的苗木进行平茬式截干,利用隐芽萌发培育成树。二是对已经全部干枯的树木进行全面的清理,以免造成病体传染。三是对已成活苗和截干苗普浇一遍大水,促进成活和生长。
3.补栽重造,保成林。连同截干萌发成活苗木,成活率达30%以上的地块,今冬明春按原设计全部完成补植补造任务。成活率达30%以下地块,坚持原规划设计不变的原则,完善整地,选用壮苗,进行补造或重造。将成活较差的地块,改造成成活率95%以上、保存率95%以上,长势旺盛的精品林。
4.正确掌握各个树种造林的技术要领,不能疏漏细小的环节。一是比如杨树和果树等一定要定干。由于起苗和运输时损伤部分裉系,或因苗圃地扦插过密,树苗高而细,顶端轻微弯曲,栽植后水分营养很难供应到顶端,容易出现中部冒条,顶端发枝细弱或不发枝现象,给成材修剪带来困难。二是疏除竞争枝。比如杨树定干后,营养集中,顶端发枝力强,一般抽生5-8个旺枝。
5.補种粮油作物,保证效益。提倡林梁、林蔬兼作。成活率60%以下的地块,按照不破坏造林整地成果,不影响已成活苗木长势的要求,合理安排豆类、花生、白薯、谷子、裉菜、果菜等矮秆作物种植。做到补造重造施工之前不撂荒,缺苗断垅之处不闲置。
四、植苗造林成活率低的对策
1.提高苗木栽植标准和质量。一是对苗木修枝修根。将断根剪成平滑新茬,增强吸水、愈合、生根能力。按照保留长度5-10厘米标准,短截侧枝小枝,减少蒸发水分面积和消耗养分的弱枝。二是推广应用生根粉蘸根和泥浆蘸根技术,促进生根。三是做到“三大一实”,即挖大坑,扩大坑的直径和深度,扩大蓄水量,栽后及时浇足大水,保证苗木成活需要;埋土分两次,每次踩实,使裉系与土壤接触紧密,以利于裉系活动。
2.防止苗木失水和栽前补水。冬春干旱季节苗木易自然失水,冬初普浇封冻水,出圃前普浇返青水。规范起苗运苗。要快起快运。避免风吹日晒,禁止远距离调苗,严防起苗运苗环节失水。推行栽植之前浸泡根制度。
3.严格肥水和苗圃管理。育苗单位和个人要重视培育高标准良种壮苗。转变化肥催、大水灌和求高度、求粗度而不求充实度的生产习惯,认真落实春保苗、夏促长、秋控旺的技术措施,增施有机肥和磷肥,8月份以后,果断控制旺长,促进木质化,提高木质充实度。
4.加强管理,保证成活。抓住缓苗关键期,以浇水促成活,以防治干腐病、溃疡病保成活。一是突出浇水。坚持早浇、勤浇、浇足。栽植后每周浇一次水,连浇两遍水,干旱连浇三遍水,促进苗木快发芽快生根。二是认真防治干腐病、溃疡病,及时调查新植苗木病害发生情况,边调查边用5%农碱水或843康复剂5-10倍液涂病斑刷树干,以控制病害。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是提高整个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一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二是实行专家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专家走,做到工程建设与科技推广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编.科技动态,1988年6月
[2]河北省果树学会主编.经验交流,1989年8月
[3]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省林学会主编.论文,2007年2月
关键词:植苗造林; 成活率; 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S79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80-001
一、本县的自然条件
我县位于东经118°20′,北纬40°42′,平均海拔800-1000M,年均温6.3℃,年均降水量550MM,无霜期131天,土壤为山地褐土。春旱严重,气温不稳定。
实现林业大发展,出奇制胜在科技;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实现林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只有加速推进林业新技术革命,形成一个全行业重视科学技术,全过程运用科学技术的局面,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林业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所以要准确的分析和掌握我县造林的科学技术,提高我县造林的成活率,加快林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建设,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植苗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
1.气候异常,加剧了苗干失水。一是去冬今春干旱少雨雪,土壤缺墒,空气干燥,苗木蒸发失水严重。二是3、4、5月份温度不均衡,忽高忽地,昼夜温差大,造成地温波动,致使裉系活动迟缓,吸收水分不足,而苗干蒸发失水加剧。
2.没有整地,在浇水困难或利用自然条件造林的地方,整地的时间较造林时间要提前一个季节,使造林坑充分蓄水,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秋季造林在雨季前整地,春季造林在上一年的秋季整地。浇水条件方便的地方可以现栽植现整地。坑的规格根据目的而定,一般都是40*50*60厘米。
3.苗木质量不高,生命力不强。一是目前我县栽植的大部分树种在育苗生产施用化肥过多和生长后期浇水过剩,去年秋冬气温较高,苗木徒长,致使苗木木质化程度差,苗木失水抽条,发芽能力弱。二是苗木起苗不规范,起出的苗木裉系不全,保留长度不够,消弱了裉系的吸收能力。三是病原菌浸染普遍,苗圃地连年育苗,土壤不消毒,造成苗木在苗圃就感染上病菌,3-4月份为植苗造林的缓苗期,也是病原菌危害盛期,干腐病危害严重,影响成活。
4.技术落实不够,栽植及浇水标准不高。一是栽植标准不高,有的苗大坑小的栽植,裉系没有全面的疏展;有的埋土时没有踩实,裉系与土壤接触不紧密,影响裉系吸收水分。二是浇水不达标,有的浇水不及时,有的由于坑浅树盘小,浇水量不足,有的浇水量小,次数少,不能满足苗木成活对水分的需要。三是对苗木失水后的补救措施不落实。栽植前没有采取浸水泡24小时以上的措施,苗木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水分。
5.管护不到位,4月中旬以来,正值缓苗成活关键时期,旱情严重,干腐病发病严重。有的地方是思想放松,总认为树已栽植,对造林检查督导和技术验收不够,有些地方对苗木管护放松要求,因抗旱浇水和刷碱水、涂药剂防治干腐病等活动跟不上,影响苗木成活率的问题比较普遍。
三、补救措施
1.摸清底数,制定计划。对苗木成活率不达标地块,逐块查清死亡株数,查明主要原因,找准对策,制定补救计划。
2.抗旱浇水,截干利用,提高成活率。一是对苗木基部尚未干枯的苗木进行平茬式截干,利用隐芽萌发培育成树。二是对已经全部干枯的树木进行全面的清理,以免造成病体传染。三是对已成活苗和截干苗普浇一遍大水,促进成活和生长。
3.补栽重造,保成林。连同截干萌发成活苗木,成活率达30%以上的地块,今冬明春按原设计全部完成补植补造任务。成活率达30%以下地块,坚持原规划设计不变的原则,完善整地,选用壮苗,进行补造或重造。将成活较差的地块,改造成成活率95%以上、保存率95%以上,长势旺盛的精品林。
4.正确掌握各个树种造林的技术要领,不能疏漏细小的环节。一是比如杨树和果树等一定要定干。由于起苗和运输时损伤部分裉系,或因苗圃地扦插过密,树苗高而细,顶端轻微弯曲,栽植后水分营养很难供应到顶端,容易出现中部冒条,顶端发枝细弱或不发枝现象,给成材修剪带来困难。二是疏除竞争枝。比如杨树定干后,营养集中,顶端发枝力强,一般抽生5-8个旺枝。
5.補种粮油作物,保证效益。提倡林梁、林蔬兼作。成活率60%以下的地块,按照不破坏造林整地成果,不影响已成活苗木长势的要求,合理安排豆类、花生、白薯、谷子、裉菜、果菜等矮秆作物种植。做到补造重造施工之前不撂荒,缺苗断垅之处不闲置。
四、植苗造林成活率低的对策
1.提高苗木栽植标准和质量。一是对苗木修枝修根。将断根剪成平滑新茬,增强吸水、愈合、生根能力。按照保留长度5-10厘米标准,短截侧枝小枝,减少蒸发水分面积和消耗养分的弱枝。二是推广应用生根粉蘸根和泥浆蘸根技术,促进生根。三是做到“三大一实”,即挖大坑,扩大坑的直径和深度,扩大蓄水量,栽后及时浇足大水,保证苗木成活需要;埋土分两次,每次踩实,使裉系与土壤接触紧密,以利于裉系活动。
2.防止苗木失水和栽前补水。冬春干旱季节苗木易自然失水,冬初普浇封冻水,出圃前普浇返青水。规范起苗运苗。要快起快运。避免风吹日晒,禁止远距离调苗,严防起苗运苗环节失水。推行栽植之前浸泡根制度。
3.严格肥水和苗圃管理。育苗单位和个人要重视培育高标准良种壮苗。转变化肥催、大水灌和求高度、求粗度而不求充实度的生产习惯,认真落实春保苗、夏促长、秋控旺的技术措施,增施有机肥和磷肥,8月份以后,果断控制旺长,促进木质化,提高木质充实度。
4.加强管理,保证成活。抓住缓苗关键期,以浇水促成活,以防治干腐病、溃疡病保成活。一是突出浇水。坚持早浇、勤浇、浇足。栽植后每周浇一次水,连浇两遍水,干旱连浇三遍水,促进苗木快发芽快生根。二是认真防治干腐病、溃疡病,及时调查新植苗木病害发生情况,边调查边用5%农碱水或843康复剂5-10倍液涂病斑刷树干,以控制病害。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是提高整个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一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二是实行专家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专家走,做到工程建设与科技推广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编.科技动态,1988年6月
[2]河北省果树学会主编.经验交流,1989年8月
[3]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省林学会主编.论文,200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