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及实践研究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创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目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现状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实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实践应用。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实践研究
  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目前,水稻是我国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现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是我国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创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增加水稻单产量,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国土资源,并增加外貿出口量,进而为我国谋求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在提升水稻栽培技术的作用下,可有效改善农业病虫害侵染现象,进而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总水平。我国属于农业大国,近年来国家及政府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加大,通过创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能有效向农民普及科学种植知识,加强其对化学试剂的使用监管,在增加水稻产量的同时,提高其质量[1]。
  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现状及不足
  2.1 水稻栽培技术设备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方面,相应的机械研究水平不够完善,水稻栽培中的应用技术设备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在水稻栽培的各个阶段,包括施肥、耕作以及收获阶段,相应技术设备匮乏,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效率。水稻栽培技术设备的不完善,使得创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程受到严重阻碍,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若想创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我国农业机器设备机械化水平必不可少。有关部门应加大研究力度,扩大研究范围,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必要的设备保障。
  2.2 化肥利用率不足
  在水稻栽种生产过程中,化肥施用对生产结果有重要作用。在水稻培育时,合理施肥能够为水稻提供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促使其健康生长,进而获得较高产量。然而,目前由于水稻施肥不当而产生了诸多问题,若施肥量过少,难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需求,便无法对水稻生长起到积极作用,进而丧失施肥的意义;若施肥量过多,不但会增加栽种成本,还会对水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水稻正常生长受阻,进而死亡。同时,多余的肥料残留会污染土壤,一部分随雨水冲刷进入河流中污染水体,进而污染环境。
  2.3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欠缺
  水稻高产栽培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就是水稻栽培技术。有效提高水稻栽培技术水平,能使水稻高产目的尽快实现。水稻栽培技术包涵多个方面,其中提升水稻抗逆性最为关键。在水稻栽培与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洪涝、干旱等极端恶劣天气,对水稻生长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进而阻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与发展。现阶段我国水稻栽培防护预警设备水平不足,灵敏度和预警能力表现不够,当遇到不利条件时,无法将损失降到最低,阻碍了水稻高产栽培进程。
  3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方法路径探索
  3.1 完善水稻栽培设备
  相关农业科技研究人员应合理研发并创新水稻栽培所需设备,合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学习使用方法,并进一步将其创新改造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设备技术,进而提高我国水稻栽培行业农业机械化水平,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同时,机械设备使用人员也应提升个人思想,学习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以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有效进行。
  3.2 有效利用肥水,提高利用效率
  众所周知,化肥对于水稻栽培生产具有两面性,其优点是能够为水稻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提升产量;缺点是施用过量会污染环境,并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损失。因此,在水稻施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施肥监管机制,探索研究一种高效的施肥手段,以使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利用率达到最高。另外,在对水稻进行灌溉时,应对水量进行科学研究,在为水稻浇灌适宜需水量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
  3.3 提升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平
  我国相关农业科技人员可以充分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手段,通过改革创新,使其充分迎合我国水稻的生长发育。同时,在遇到恶劣环境因素时,应对水稻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筛选,通过观察不同水稻的抗逆性,选择适宜品种进行杂交,以获得最适宜的种子。也可以通过与水稻种植方面的前沿人士进行学术研讨、技术交流,探索出水稻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国水稻种植的产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水稻栽培技术不完善、化肥利用率不高以及栽培技术欠缺等。据此,有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完善水稻栽培设备、提高栽培肥水利用率以及提升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平等方法,科学提高我国水稻栽培总产量,为我国粮食产业发展注入新能量。
  参考文献:
  [ 1 ] 黎映菊.水稻高产栽培创新技术与实践[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1):161.
  (收稿日期:2018-07-16)
其他文献
摘 要:香梨园套种油菜作为绿肥是以翻压鲜草为目的,管理比较粗放、生育周期短、肥田效果好的一种果园培肥技术。种植油菜作为绿肥适时翻压,具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果园土壤改良、改善香梨园生态环境、培肥地力等作用,同时,其投入少、种植技术简单、易管理、效果好,是目前果農最易接受的梨园培肥方法。  关键词:香梨园;套种;油菜绿肥;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6-0082-01
期刊
摘 要:根据山西省各地冬前农作物病虫越冬基数调查,结合近年来病虫发生态势,对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马铃薯、杂粮、果树、蔬菜的2019年病虫发生趋势作了预测,预计2019年山西省农作物病虫发生面积可达866.7万hm2左右,主要病虫呈中等、局部偏重发生趋势,发生程度重于2018年。  关键词:山西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1-0087-01 中图分
期刊
2011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尤其是鼓励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目标。国企借助国家资本进入农作物种业,以控股、参股或全资收购形式拓展种子业务,大有“央企称雄种业之势”。  撷采3家国企兼并重组民营种业案例  在全球农资行业兼并重组高潮中,中国种业界进
期刊
摘 要:新疆作为我国核桃生产主要基地,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副产品——核桃青皮,其一直被作为废弃物弃之不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自然资源。就如何合理有效地将核桃青皮结合新疆当地产业结构和能源需求特点,开发利用成可再生生物质能源方面综合利用现状进行概述,旨在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新疆的核桃资源,研究开发核桃青皮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建立以核桃青皮为重要原料的生物质能利用基地,进一步加深核桃的综合利用。  关
期刊
秋天来了,大田农作物渐次成熟,众多示范展示品种也到了秀表现、出结果的时候。近年来,我国种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大批新品种通过审定进入市场。新品种有什么特长?适宜在哪些地方种植?需要什么配套技术设施?品种展示观摩给农民提供了一个个直观的窗口,方便他们有效地选到心仪的品种。而种业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也可以借此引导用种、研发新品、抢占市场。构建多层级展示示范推广网络,加大优良品种宣传推广力度,是实现新一轮
期刊
田园禾苗如铺锦,农谚时言九月金。9月3—4日,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培训暨杂粮等作物登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在山西召开,这是我国品种登记制度实施以来的第一个登记品种评价展示活动。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刘天金出席会议并讲话,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郭建文在会上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种子管理部门、品种评价展示承担单位、种子企业、种植大户代表及技术牵头专家等近百余人参会。会间,全体培训人员还前往晋中市榆次区现场观摩了2
期刊
为全面展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成果,在首届全国高粱产业学术研讨会上,巴西农业研究院教授Parrella、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景海春、辽宁省农科院创新中心研究员邹剑秋、甘肃省农科院副院长贺春贵、山西省农科院研究员焦晓燕等10多位国内外专家,围绕高粱产业政策、高粱遗传育种、高粱栽培技术、高粱深加工等内容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此次会议旨在通过交流和合作,联手攻克我国高粱育种、生产及产
期刊
“以前,科研人员还存在‘吃大锅饭’的想法,创新积极性不高,更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压力;改革开始以后,科研气氛得到了明显改善,大家瞄准产业搞科研的干劲儿更足了,如今非但没有科研人员想走,反而引来了4名海外人才。”谈到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比例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钱前表示。  如何通过改进激励机制释放科研创新的内生动力,破除原有权益分配和管理体制中的弊端,是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比例改革要解
期刊
在山西,有这样一家农业企业,其以“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为宗旨,以实现乡村振兴为己任,以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科技生物种子和生物有机专用肥为产业核心,以“耕、种、防、收、储、加、销、兑”为服务内容,以农业全产业链生产托管和“粮食银行”平台服务为运营模式,以子(分)公司、产业基地为运营主体,以公司村级服务站为产业服务载体,全面实施高科技生物种子、智能测土配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参与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用大宗米、
期刊
中国人的餐桌离不开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近日共同印发《关于将三大粮食作物制种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目录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种业发展。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