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素养在分层教学中落实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c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后,数学能力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分层教学目标,设置阶梯型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性,在教学各环节中设置与教学目标相呼应的外显任务式评价,不断唤醒学生成就感,促进教、学、评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核心素养;分层教学
  依据高中数学课程理念,高中数学教育的宗旨是: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与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育人价值的体现在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后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能力。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交流,以解决问题为体现的过程性评价代替以知识为本的结果性评价”的模式。而分层教学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形式推进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发展,从而达到不同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分层教学中发展核心素养是实现这一宗旨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核心素养在分层教学中如何落实作简要论述。
  一、立足核心素养,确定分层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建模这6个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活动不是随意开展的,而是依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和实施的。因而,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展的第一步。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引领,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制定教学目标要充分关注核心素养的达成。
  【教学案例1】《基本不等式》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拼图、折纸等几何实验,经历基本不等式的发现过程,抽象出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能在证明过程中分析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尤其是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
  2.能够初步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函数的最大(小)值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对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及几何解釋的探究,能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解释基本不等式。
  4.初步学会在类似的问题情境下运用 “实验——猜想——证明——结论——应用”的方法探究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前两个目标是基本不等式的发现,证明,应用的过程,是所有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经过数学实验发现数学定理,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得以落实;经过定理的证明以及几何解释,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素养得以提升;经过定理的应用,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素养得到培养。目标3经历“数”与“形”相辅相成的过程,多角度地诠释定理,体会数学数形结合之美,这一过程也是逻辑推理素养与直观想象素养再次落实的过程,是中等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水平。目标4经历从数学情境抽象出数学定理,让学生感知新知源于旧知的再认识和发掘,通过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严格推理、合作运用获取新知识,这是优生应该具有的思维品质。
  二、设置阶梯型问题,分层落实核心素养
  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书上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因此,在合适的情境和数学问题中互动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而,教师在问题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从易到难的阶梯型问题,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分析、推理、探究解决问题。使学困生增强信心,中等生得到鼓励,优秀生受到挑战。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解题活动,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案例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片断:
  你是怎样判断得出结论的?
  设计意图:1.从“形”的角度,通过图形表征,直观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属于较低层次的简单问题。同时唤起学生对初中知识——直线与圆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交、相切)以及两种判断方法的回忆:一是通过公共点个数(联立方程组,求解的个数)来判断两者的位置关系,二是通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判断两者的位置关系,这样做是为了使新知识的切入更加自然,以及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2.第一、第二条直线与圆C的位置关系能通过图形直观得出,对第三条直线与圆C的关系,由于画图精度原因所致,学生所得答案不一,有的答案是相离,有的是相切,而且由图象并不能说服对方,表明只靠看图观察会有一定误差,我们需要更严密的方法来得出公共点个数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体现新知学习的必要性,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大胆猜想到严格推理论证的数学思维方式,以及严谨的品格。
  问题2:根据问题1中提到的两种方法,如何用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下面问题:
  (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是什么?利用这个公式求出问题1中圆心C到直线l3的距离d,并通过d,r的关系准确判断直线l3与圆C的位置关系。
  (2)已知两直线方程,如何求得两直线交点坐标?通过这个方法,你能类比得出如何求直线和圆的公共点吗?通过此方法,求出直线l3与圆C公共点个数,判断直线l3与圆C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从“数”的角度,利用曲线的方程和方程中隐藏的几何量计算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把直观判断进化为严谨推理,是较复杂问题。由问题1中 “形”的角度过渡到问题2中的“数”的角度,以形助数,可以起到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的作用。通过问题2的两个子问题(1)(2),则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与之有关的知识点和方法,体会由直观到严谨的变化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与积极性,并经历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问题3:你能归纳出判断直线l:Ax By C=0与圆C:(x-a)2 (y-b)2=r2(r≠0)的位置关系的步骤吗?
  设计意图:问题3是问题2中知识方法的归纳升华,学生通过对特殊问题的解决,经历知识和方法“产生—推理—验证”的过程,同时自己归纳总结出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体验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共性和成就感,也给学生渗透了探究问题的基本思路———由特殊到一般。解决一类问题的通法的归纳,也是数学抽象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三、实施多维度评价,关注素养水平的提升
  教学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价应立足于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上。因而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取向的教学评价应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可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如,提问、练习、板演、作业、笔记、测验、考后总结、小组合作等,通过鼓励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等方式来达到相对公平公正的效果。在素养为本的前提下,教学评价应通过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来进行,把核心素养转变为可观察,可度量的外显表现,从而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学案例3】:基于教学案例1中“基本不等式”的教学目标1设计的过程性评价任务如下:
  任务1:完成基本不等式的发现过程。
  (1)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工具,按照学案上的步骤完成拼图,折纸实验。
  (2)仔细观察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中的几何图形,结合(1)中实验找出其中的不等关系,并填在学案上。
  设计意图:自己动手实验,观察会标图形,写出自己所发现的不等关系,然后学习小组内展开交流,互评,小组展示结果,最后老师点评,完成基本不等式的发现过程。动手实验和通过实验结果以及观察图形找不等关系是各层次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直观想象和数学抽象的素养得以培养。
  任务2:证明基本不等式,分析其成立条件。
  (1)在学案上填空完成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作差法)。
  (2)不等式中的a,b应满足什么条件?
  (3)不等式中的“=”何时成立?
  (4)基本不等式可用来求最大(小)值吗?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经历不等式的发现后,再进行严格的推理证明,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的方法,而定理的证明过程也正是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提升的关键。重视新知识的获取过程是重视学生过程性评价的体现。不同層次的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通过后面(2)(3)(4)共3个渐进式的问题,则可以检验不同层次学生的对(1)的落实效果。
  综上所述,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分层教学课堂的各环节中,正是实现“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宗旨的有效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以循序渐进的阶梯型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性,在教学各环节中设置与教学目标相呼应的外显任务式评价,不断唤醒学生成就感,教、学、评紧密结合,这样,可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从而促使每一位学生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孔凡哲.从结果评价走向核心素养评价究竟难在何处[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5):1.
其他文献
本报综合消息 近日,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汕尾市实验初级中学)项目论证会暨项目启动仪式在汕尾市实验初级中学顺利举行。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副主任钟守权、广东教育出版社《课程教学研究》杂志执行副主编林蔺及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应邀担任论证专家。出席本次论证会的还有基地项目负责人、联盟学校负责人、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及基地研究团队成员。本次论证会由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汕尾市
【摘要】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将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相结合,提出数学学习核心素养,应当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核心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因此,本文选取了一道中考模拟题,通过一题多解,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一题多解;解题  一、试题呈现  二、试题评析  本题使用数学核心素养来揭示抛物线的本质,其
在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一步步落实,形成阶梯性的训练。教学时,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梳理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将单元知识点与课文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并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将习作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把握教材,引导学生序列性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如落实了单元中的语文要素,那么,作文教学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习作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平时阅
【摘要】生物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其中实验教学更是在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教学效用。因此,本文以如何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为主题,着重探讨在生物课堂中有计划、有意识地实施及强化生物实验教学的可行教学策略,以促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与理解生物知识,真正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
【摘要】从学生的“全人”发展的角度出发,小学英语的绘本教学,应该要注重绘本所承载的语言教学作用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审美、思维、品格、情感等内容的挖掘,帮助学生达成核心素养的提升。采用PMC理念是能够有效帮助达成这一目的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具体来说,指从选定绘本的意义目的进行定标、对教学活动进行意义建构以及具体操作环节的细节落实三方面,整体布局,细化达成,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立意
【摘要】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妙用习作思维导图,能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学习导图时由简单画起,再逐步完善;结合习作思维导图单,逐步学会绘图;发挥小组合作,以点带面,全面掌握习作思维导图;课室营造绘思维导图氛围,多维度地让学生在习作中妙用思维导图,提升习作能力,终身受益。  【关键词】习作思维导图;小组合作;以点带面;营造氛围;多维度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笔者认为:“妙用习作
本报综合消息 4月20日,茂名市举办2017年初中学校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来自全市各地初中学校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和郑晓霞教师工作室成员共102人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培训。培训在茂名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和茂名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进行。  本次培训以“把握考情,针对学情,科学训练”为中心,以示范课、评课、讲座的形式开展,时间不长却有五节示范课,被学员誉为最接地气的培训。培训的最大亮点是东莞市初中语文教研员刘
【摘要】计算能力是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当中,计算部分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成绩的高低,也关乎他们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学生今后的数学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概念推理、应用解题、数据统计,还是几何演算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能力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  一、计算能
【摘要】本文将任务驱动型与活动型课堂进行融合创新,形成任务活动型教学模式,为县乡地区教师提供一种既体现创新型课堂特点,又易于操作的常规教学模式。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活动型;任务活动型  一、背景与现状  21世纪是一个事事有创新、时时有惊喜的时代,教育界也应如此。但事与愿违,经调查发现,在县乡地区,尤其在欠发达的、边远的县乡地区,创新型课堂似乎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公开课之中,而在常规教学中甚少看
摘 要: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这四点要素实现了将现实世界与生活知识联结在一起。学生在实践中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与STEM理念的结合,创新了教学内容与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对于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道德与法治;初中教育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