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最优跨时配置模型是当前主流经济学进行消费理论和实证讨论的基本研究框架;同时,这一研究框架也越来越受到来自行为经济学的挑战。从发展历史来看,消费理论研究框架的演进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凯恩斯宏观消费函数、微观化的以确定性等价为基础的生命周期/永久收入模型、包含多动机和多约束的一般化个体最优跨时配置模型以及有限理性的个体行为消费模型。与其他经济理论的发展一样,消费理论在研究框架上的演进源于旧有理论本身及解释力的不足,而新的研究框架的产生也得益于理论分析工具、计算技术以及交叉学科的发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优跨时配置模型是当前主流经济学进行消费理论和实证讨论的基本研究框架;同时,这一研究框架也越来越受到来自行为经济学的挑战。从发展历史来看,消费理论研究框架的演进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凯恩斯宏观消费函数、微观化的以确定性等价为基础的生命周期/永久收入模型、包含多动机和多约束的一般化个体最优跨时配置模型以及有限理性的个体行为消费模型。与其他经济理论的发展一样,消费理论在研究框架上的演进源于旧有理论本身及解释力的不足,而新的研究框架的产生也得益于理论分析工具、计算技术以及交叉学科的发展。
其他文献
以前以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代表的传统政治经济学体系,无论是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方面,还是在内容结构方面都存在着重大缺陷。传统政治经济学体系的一个显著缺陷,是它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规定为同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完全分开并根本对立的两大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许多颇有价值的见解,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发展的现实
改革开放25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4%,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相近。但是能够在较长时期保持这么高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还是罕见的。研究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学者普遍认为资本的快速积累是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源泉。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投资率也持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近年来投资增长很快,投资率逐年上升,围绕“高投资率”的争论与研究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将通过对投资率变化趋势、投资的构成以及投资率的国际比较,探讨目前高投资率形成的原因和我国未来投资率的变化趋势。
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改革,整个改革的过程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对于中国改革模式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很多在西方国家比较成熟的理论,由于理论产生的背景不同,遇到中国的现实情况时,出现了理论解释的局限性。本文要研究的就是其中之一,基尼系数理论与中国现实的碰撞。
<正> 六十年代,自从妇女赢得选举权之后,女权主义才首次作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在西方世界重新兴起。贝蒂·弗里丹①于1963年发表了,(女性的奥秘》一书。如今,许多妇女视之为美国妇女对他们在战后繁荣社会里的命运日益不满的第一征兆。把妇女当作女权主义者而更专门地组织起来的初始动议产生于当年民权主义的参加者们,后亦产生于参加反越战的抗议行动的妇女们②。因此,“新”女权主义者曾是赋有政治使命的活动家,她们立场鲜明,能无所畏惧地为自己的观点而战。女权主义与
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中的物理学”。因其对数学工具的成功运用,经济学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并能进行缜密的实证研究,故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日益显要。然而,经济学也常因其“经济人”假设而受到人们的诟病。利他,特别是不求任何个人利益的纯粹利他,在经济学中是否有容身之地?经济学是否注定与注重利他的伦理学分道扬镳?
2004年8月,苏泊尔上市即跌破发行价,发行价成为上市以来的最高价,新股投资者全部被套。除此之外,还有宜华木业等20多家新股在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占全年上市新股的30%左右。新股上市即跌破发行价除了市场行情不好之外,更重要的是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我国农业产业化变迁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并且根据农业产业化变迁的参与主体不同(即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变迁)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长久以来,人力资本在解释收入差异问题中郡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马歇尔的研究,但直到20世纪中期,舒尔茨、明塞尔以及贝克尔等人才构建起人力资本理论的完整框架。早期的人力资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经济领域,即认为个人的教育水平及工作经验对收入具有决定性作用。但随后人力资本理论也被用于宏观经济研究当中,如丹尼森和约根森等人在进行经济增长核算时,考察了劳动力质量的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TVP)的影响程度,是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有力支持和补充。此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鼓
国内家族企业的研究现在已渐入高潮,但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国际上家族企业最新的研究进展与趋势,试图为家族企业研究的纵深提供一个相对的坐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在2005年7月15日就当前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了系列看法后,立即在学界引起强烈而持久的反响。在各类媒体和会议上,这篇谈话成为大家议论的一个热点,参与者之广泛,讨论之持久,涉及问题之广之深,意见之对立,论争之激烈,为近年来之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