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中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探究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c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体系利用多种渠道传播和创新主流政治文化以培养政治人的过程。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指大学生获取和学习政治文化,形成一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成为政治人的过程。近年来,网络作为信息技术方面提升的成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掌握政治技能、形成政治态度、提高政治素质从而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主渠道。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的精英和先锋,其政治社会化的实现效果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探究网络环境中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
  
  1.政治思想上的可塑性。大学生处于人生独立发展和走向社会的准备期,在政治社会化方向与内容选择上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他们强烈的政治热情和参政意识要求获取大量的政治信息、提高政治素质以塑造健全的政治人格,这为在政治思想上塑造大学生以实现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上还不成熟,比如对政治理论认识不深入、政治参与能力不高、遇到挫折容易转变等,因此,在政治思想上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在增大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难度的同时,也为矫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偏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政治取向上的自主性。政治社会化的实现过程是个体学习和吸收现行主流政治文化,形成一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成为政治人的过程。大学生由于理性思维的快速发展、政治视野的扩大以及主体意识的不断加强,其政治社会化的内化过程逐步由被动转向主动。根据一项关于大学生心态的调查报告:“在重大时事理论问题上,他们更加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头脑,独立思考意向明显增强;在判断事物的是非、选择决定自己的介入意识和参与行为的方式时,他们比较审慎,情感冲动减少”。大学生政治取向上主体意识的增强加快了政治社会化的内化过程,优化了政治社会化的实现效果。
  3.政治培养上的高层次性。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同辈中具有模范和表率的作用,被国家、社会和长辈们寄予厚望,在大学毕业后经过社会实践的锻炼也将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接班人,可以说他们是具有极强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的一个群体。由于大学生要在现实和未来社会中担当比较重的社会政治责任,因此在政治培养上要注重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在政治社会化的要求上具有高层次性的特点。
  4.政治影响上的校园群体性。当代大学生虽然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但是他们具有相似的成长经历,文化层次和兴趣爱好,很容易产生群体意识和群体归属感。大学校园把这些有知识的青年集中成群体,不仅扩大了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影响力,也为他们思想交融、意识碰撞提供了载体。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在校园和同学群体的感染下进行,形成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上的校园群体性。
  5.政治追求上的理想性。大学生身处校园,对社会现实还没有深入的认识,对问题的看法往往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大学生在政治上的追求往往按照自己理想中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同时也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评价现实政治。大学生往往按照自己的理想标准去要求现实的政治状况,理想与现实形成反差,因此导致了他们对政治缺乏信心、产生政治冷漠、甚至对现存政治产生怀疑。
  
  二、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在政治生活方面,网络促进了政治信息的获得与交流,加快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成为了政治社会化的一条重要渠道。虚拟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现产生了许多积极作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成为大学生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载体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实现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1.网络多元化的政治信息传播削弱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效果。信息传播源多元化和信息良莠不齐的局面,使网络在信息选择上难以控制,甚至造成了信息污染。比如,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网络发布虚假消息,诽谤当今的社会和政治;国外的一些国家为了实现其意识形态上的渗透,以期实现和平演变。而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还处于预期社会化的阶段,在通过互联网络获取政治信息的时候容易被网络不良政治信息所迷惑,容易受到多元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观的冲击,为实现政治社会化设置了障碍。
  2.大学生通过网络所进行的虚拟政治实践过多会导致与现实社会的脱节。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会导致其现实社会政治思维能力退化、参与行为失范。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实现一旦缺乏了现实社会的基础,其效果必然受到影响,这阻碍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良性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良性发展的对策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积极与消极并存,要促进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正向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避免网络对大学生实现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促使其得到良性发展。
  1.加强网络政治环境监管。加强网络监管可以在网络法律制度的建设上和技术条件的改善上进行努力。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但是政府仍然可以积极的利用法律手段对网络进行监管,坚决打击危害网络环境的行为、净化网络政治环境。政府还要利用技术上的优势严密控制网上的政治信息的动向。同时,学校的相关政治教育的部门也要承担起净化校园网络政治环境的职责,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对校园的网络环境进行管理、净化政治环境,为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条件。
  2.注重校园网络政治文化建设。大学生在实现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政治影响上的校园群体性特点,注重大学校园网络政治文化的建设,可以帮助大学生营造良性的校园政治文化,为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学校以及大学生自治团体应该体现出在政治社会化引导上的权威作用、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想方设法利用好网络引导大学生实现政治社会化。比如可以通过建设红色网站的方式来占领校园网络阵地,还可以利用校园BBS和聊天室,在BBS或聊天室中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政治话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文化的引导。
  3.提升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网络的虚拟性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在政治上的认知模糊和行为失范,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道德提升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是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效果的一种良性对策。校园要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能够了解正确的政治信息,进行正确的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增强政治鉴别能力,以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正向发展。
  4.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大学生对社会现实认识不足,对政治往往抱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因此要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与网络所提供的政治经验相辅相成,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现效果。应组织大学生多参与诸如青年志愿者、三农问题调研考察等社会公益的实践,使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端正政治态度、学习政治知识、提升政治技能,以实现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并为未来社会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其他文献
详细介绍了荷兰以生产者联合组织为主体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以消费者购买新产品时支付回收处理费的收费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荷兰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并提出了促进
钻孔灌注桩技术是房建工程较为常见的桩基处理手段,利用钻孔,制作钢筋笼,并与混凝土的灌注来增强桩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由于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需要对孔径及垂直度进行准确控
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与发展趋势,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探索的一个热点。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归根到底,首先落实在一个做人的问题上,即通过人文教育对人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从而不断提升其内在素质的“以文化人”的过程普通高校的
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里规定: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工程条件复
一、机会公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是实现社会公平。这种公平主要是指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指在同一社会形态下,不同阶层和产业的人们能够平等地获得生活、劳动、受教育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机会。这种公平是在现实社会所能满足的基本条件之上的有限公平。在机会公平的前提下,可能出现因为人们自身智力、体力差异所导致的结果不公平,而这种不公平在一定限度内应该是能够被接受的。  和谐社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省份,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局限,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但民风淳朴,注重个人的信义。各个民族推崇诚信、追逐诚信,以诚信和友爱促进了民族团结
组织——有人说是建构的。有人说是进化的。有人说两者都有。其实,无论是建构的还是进化的,只是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建构的,还是进化的”这是我从政治学中借用的概念。政治学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建构的和进化的。所谓建构的,人类作为历史的主体,头脑中首先设想好一个社会发展变化的未来蓝图,然后再一步步将其实现出来,这种是建构的思路。所谓进化的,也就是说我们也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
新浪网友感动的心:我曾去过西藏,感受到自然环境对身体的巨大影响;我曾接触过援藏干部,他们满脸黑红。原本健康的身体经过援藏之后,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问题;我在回程的路上看到援藏干
通信信号调制样式的自动识别广泛用于军用通信与民用通信中,比如信号的确认、信号的监控、干扰辨识、电子对抗、电子救援、软件无线电等。通信信号的自动识别技术是软件无线电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主要包括收费系统、公路监控系统、供配电系统和通信系统等,不仅是保证高速公路舒适、安全、高速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基础,利用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