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鸟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c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雪覆盖,大地沉寂。宁静的湖面上,茂密的丛林中,候鸟翔集,迎着刺骨寒风时而翻飞,时而觅食,阵阵的嘶鸣声带着苍凉深切的韵味。
  冬鸟,是指秋天的时候从北方飞到南方某个地方去越冬,春季又飞回北方,随后在那里营巢、繁殖的候鸟。如此循环往复,它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轮回。
  眼下正是观赏冬鸟的时节,冬天观鸟的最佳处莫过于湿地公园之类的地方,因为有山、有水、有树。那天,到水城古镇旁的凤池园观鸟正值中午,因为气候寒冷,公园里的游人寥寥无几。湖中央那座供鸟类栖息的生态岛已经没有了春天的草长莺飞、夏天的郁郁葱葱和秋天的满目金黄,这时的树已经失去了活力,在寒风中卷缩着身躯,凸显着一种苍劲与凄凉,很多枝桠还没有等鸟儿栖稳便断落。阵阵袭人的风中,我看见了一只又一只厌倦飞翔的冬鸟,扑闪着翅膀,在岛上这块天地里停停歇歇,用一双深邃、沉郁的眼睛注视着这座没有一点喧嚣的公园。
  显然这是一群疲惫而且饥饿的鸟,如果偶尔有一片枯叶从树上飘下,都会让它们暗淡的眼睛闪亮一下。我想,它们一定是穿过了荆棘与寒流,从冰天雪地的北国飞过来,栖息在这座没有麦穗、稻谷的高原都市里,看瓣瓣雪花在纯净的天空飘飞、融化,在这里期待着早春的到来。
  突然,我看见有一只白毛红嘴的鸟儿孤零零地停歇在湖边一株柳树上,它的头并不因为寒冷而委琐,而是迎着寒风高昂着。细观下去,只见鸟儿时而看看站在六孔桥上的我,时而看看地下残留着的鸟食,眼睛喷射出熊熊燃烧的欲火,两只利爪却牢牢地焊在枝桠上。
  这样的情形让我心里生出几许不解。我不知道它此时怀有什么样的想法,是笨,还是不敢吃?鸟儿仍然纹丝不动,一会看看我,一会瞅瞅地下。我一转念,不再注视着前方,转身离开鸟儿向另外一个方向走去。几分钟后我转过头一看,那鸟儿早已跳下树,在地上啄得正欢——大概鸟早就学聪明了不会轻易相信人。
  我的心又陡增一丝悲哀。
  不知什么时候,冬日照在了湖面上,环视公园,一片亮丽的天地,放眼望去,生态岛上忽然有很多只鸟向这里聚拢过来。它们没有闹腾,蹲在地上或停在枝桠上,静静地沐浴着并不温暖的阳光。其实,它们在享受冬天里难得的阳光的同时,可能也在固守着自己的家园。
  冬天这样的季节,对于鸟们来说不过是生活进入另一个季节,找一個可以避寒的地方打发一段时光。而此时,鸟儿在寒冷的冬天的生存状态却会让我浮想联翩:和人一样,鸟也是生命,但是,在这个人们都被厚厚的棉衣紧裹着的季节,在际涯飞翔、四处寻巢的它们不冷吗?
  很多年了,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在寒冷的风中伫立,没有这么长久地注视湖水、林梢、山峦和天际,而是贪恋在被热气充斥着的办公室或者家里,重复地敲打着生硬的键盘,或没有选择地来回按手中的遥控器,让一个个电视画面在眼前晃动……此时,在寒冬里与冬鸟邂逅,让我的心变得如此的纯净、宽阔。我忽然感到,其实人与鸟一样,都是这尘世间的匆匆过客,属于自己的生命都很短暂。鸟类在寒冬里以倔强的毅力忍受冬雪的摧残,忍受旷野里寂寥与落寞,而去执着地坚守自己临时的家园,享受着远比人类生命还要短暂得多的点滴快乐,它们都能独守清贫与寂寞,我们真的没有必要让无底的欲望在心底里燃烧,烧得自己烦躁不安,烧得心理失去平衡。
  冬天的太阳一般只是短暂的驻足,还没有等到大地有些许温热就匆匆隐去。天渐渐地变得暗淡下来,风也愈加寒冷,我看见一只只的鸟又起飞了,他们在公园的上空挥展着翅膀,舞动着或白或黑的羽毛。今冬,它们就栖息在这属于它们的温暖家园里,任冰雪悄悄地融化,任寒冬渐行渐远……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早上我从家里急匆匆地到二五四车库去开车,走到住院部老楼一楼过道的一个楼间门口时,遇见一个老者用轮椅推着比我年岁还大的女士,我主动避让,让老者推着女士先过。当轮椅从我跟前推过的时候,那个女士抬头看着我,认真地说:老师,耽误你了,谢谢!我稍愣了一下,然后立刻回道:您太客气了。  说心理话,我只是收了疾走的脚步停下侧了侧身,就得到女士这么客气礼貌的话语,让我十分感动。她是病人需要照顾,我只是让了让路,而
期刊
红日安顿你心灵的家  冬天的太阳初升时,总是圆圆的、红红的,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一条细长的带露树枝从高高的山崖上横伸而出,湿淋淋,颤悠悠的。  红日似沐浴一新的新娘,披着圆圆的红头巾,略带羞涩地踮立枝头,脉脉含情地遥望苍茫大地。  山下的城市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绿,依然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人们行色匆匆,笑意荡漾在每张充满朝气的脸上,犹如这冬天绽放的太阳。  昨夜,你或许为自己经历了太多
期刊
“春风陶然汉王镇,瑞气盈门紫山村”。  那天随大队人马来紫山村时,我的眼前顿时一亮,那白墙黛瓦的紫山村让人过目不忘。这是江南水乡才有的美丽景致,一幅又一幅水墨山水画,有着苏南乡村才有的小情调。之前我曾去过多地采风,常感叹当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今天才猛然发现,我的家乡、我身边的风景,一样变得多彩多姿、美不胜收。  时隔数日,我又一次来到这里,细细品味与感受紫山村的美。  一  不到八点钟我就到了。
期刊
今天,终于要圆游循化孟达天池的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昨天之前,青海东部地区的化隆县群科地区还是阴雨绵绵,但是,今天天气突然放晴,好像老天特别照顾我。一是要去孟达天池,二是要与40年前的老同学韩尚文、韩纬光相聚,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大清早,我和我的朋友奴海开着车行驶在阿赛高速公路上,汽车大约行使了20分钟,我们就停下车,等待老同学的到来。片刻功夫,我们就看到老同学韩尚文己经在路口了,我们下车
期刊
从栽植烤烟开始,父亲就希望拥有自己的烤烟楼,但是这个计划一直拖了两年,一是经济拮据,二是对自己的烤烟技术还不那么自信。头两年时间,一到夏秋季,父亲就去给烤烟楼帮忙,主要是学习摸索烤烟技术,家里的烤烟一直在根有伯的烤烟楼搭伙,但是随着根有伯的烤烟种植面积增大,有时家里的烤烟挤不下,就只得另寻烤烟楼。一批烤烟有时搭在好几家烤烟楼里,本来每天的农活就繁重,末了还要到处寻烤烟楼,父亲建烤烟楼的愿望就愈来愈
期刊
刘建是一位充满批判意识和担当精神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生死尊严》以写实主义姿态揭示时代症结和社会隐痛,笔法斩截,境界阔遠,浸透着对弱势群体命运的浓烈悲悯和关怀,引起了人们深切的关注。  这部直面改革开放社会现实、反映汉中三线企业30多年巨变的小说,近距离地反映现实,这是许多长篇小说作者所避讳的,他们宁愿与现实拉开一定的距离,也不愿直接介入现实。所依据的是这样一种理论:对曾经发生的历史,沉淀的时间越
期刊
微蒙蒙细雨,致使这山中云雾更加缭绕,使本就神秘的大山,在这一层层轻纱的掩映下,更添几分姿色。  那种专属大山的声音不惜跨越遥远路途的阻隔,宁愿飞过崇山,穿过峻岭,趟过湍急的江流,宁愿迷失在那热切的期盼中……也都只为在我的耳畔回旋,良久、良久……这似乎让那个仙境般的地方更加凝重、婉约,神秘。远远望去,我似乎读出了一种新奇的味道:那就像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正在更衣沐浴,而我就正在那透明却又极其朦胧的
期刊
我一直想把母亲写进文章里,说一说她对我的养育之恩,说一说我对她的感恩之情,说一说她勤劳、善良、智慧,而又充满艰辛的人生,可总是找不到灵感、理不出头绪,就一年一年的拖了下来。  今年,母亲要过八十岁生日了!我想趁她眼不花耳不聋、趁她脑子清醒不糊涂,我不光要写她,还要把写她的文章读给她听,让她听听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真实心声!我不想等到万一哪天母亲老糊涂了、不认识我了,或者哪一天母亲突然不在了,再也听不到
期刊
时间流淌的长河之中,每一个逝去的日子,都闪现着温暖的气息,温柔的光影,温馨的记忆……  2020年秋天,八十岁的父亲与母亲一起相携来到鄂尔多斯康巴什,在我的公寓一起度过一段时光。  父母亲显然是更加苍老了,行走起来尤其不方便,听力也明显下降,交流起来更加吃力。但身体状况还好,饮食起居自如利索,饭量还行,也还能吃得动,喜欢吃肉,令人欣慰。父亲的一口牙基本掉完了,几年前修好的牙套也坏掉了,进食显得有点
期刊
曾经在藤县工作过的一位领导多次和我说过,作为藤县人如果有机会到了北京,一定要抽时间去袁崇焕墓看看,因为袁崇焕是我们藤县走出去的民族英雄!虽然以前我也去过几次北京,但由于时间和工作的原因,一直都未能拜谒过袁公崇焕的墓堂,不能不说是一件撼事。  但这位领导对我说的话我一直记着。今次在北京我终于瞅准了一个机会,与亚淼、亚文三人一起在北京工作的藤县老乡阿里巴巴公司的高管王博士的带领下,从西城区驱车直往广渠
期刊